论朱元璋的廉政思想

合集下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与政治实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与政治实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与政治实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君主,从他就任皇帝开始,一直到去世,他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治国思想,并且将其付诸于实践。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以及他的政治实践究竟做到了多少。

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疏财仁民、法度严明、道德自信。

其中“疏财仁民”体现了朱元璋关注民生的一面,“法度严明”则是他重视法律与纪律的一面,“道德自信”则是他倡导礼义廉耻与正确道德观念的一面。

疏财仁民是朱元璋治国思想的核心之一,他认为国家的财政应该能够支持民生的需求,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满足民众日常的生活所需,而不是浪费在无谓的战争上。

因此,他在财政上放宽了征收压力,减轻了百姓的税负,促进了各地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并采取了“田赋免役”政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鼓励各地百姓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创业致富。

而法度严明则是朱元璋对治国规律的理解。

他高度重视法律与纪律,坚持执行法治,严格处置背法违纪的行为,通过军事、监督等方式,保障国家及文明社会的正常运转。

此外,他还创建了全国性的司法机构,对相对较弱势的群体给予保护,遏制了官僚系统不当行为。

他在很多领域使用了五刑,重视了法律的实效性和巨大威慑力,为后世的政治官迷提供了规范。

朱元璋还强调了“道德自信”的重要性,即领导者必须有一套高尚的行为准则并积极地推广这种准则。

例如,他鼓励公正、诚实、爱国、尊重他人、愿意助人为乐的德行,并对那些行为优良的平民和士人提供了途径和平台,积极推行了以重用人才为理念的人才政策,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建设与更新。

当朱元璋实践自己的治国思想时,他主要采用了三个方面的措施:领导层的精干管理,官僚传统体制的深度革新,以及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改革。

首先,他实现了领导层的精干管理。

他提拔并赋予高额的权力给那些勤奋益智的卓越领导人,并对那些缺乏纪律和道德的领导人进行补充和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他提高了领导层的质量,获得了忠诚的助手,并清除了内部反对者。

朱元璋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

朱元璋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

朱元璋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作者:卫胜王友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力推进廉政建设,确立了重典治吏的治国方略,为明初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他在开国之初所采取的法外用刑、废相后将皇权和相权集于一身而造成皇权的空前膨胀以及监察机构过度依赖并听从于皇权等制度设计也给其长治久安的设想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明朝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值得后世记取,特别是朱元璋在位时期极力推行的廉政建设思想及具体措施,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朱元璋;廉政建设;启示中图分类号:K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30-03一、朱元璋廉政建设的动因、成就及基本做法(一)动因及成就朱元璋作为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深知元朝被推翻的根源在于官吏的腐败,以及在贵族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

因此,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对盘剥农民的贪官污吏恨之入骨。

建立明王朝后,他吸取前朝被推翻的教训,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为朱家建立“万世基业”,狠抓廉政建设,规范官吏的从政行为,开创了明初的清明政治,也为明朝近300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廉政建设方面,朱元璋的很多做法,即便放到当下来审视,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二)基本做法1.加强立法长期的斗争实践,使得朱元璋意识到,国家如果没有严明的法律,官吏的从政行为就缺少规范要求,政权就难以稳固,后世也无所遵循,江山难以长久。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重点抓的一项工程。

事实上,早在称帝前(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就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御史中丞刘基等二十人为议律官”[1],拟定律令,当年形成令145条,律285条。

洪武二年朱元璋亲自编定了《皇明遗训》,其中主要精神是严禁宦官、外戚干政,保证皇统的纯洁和巩固。

朱元璋主持制定的《大诰》,其主要内容是列举已被处理的官民罪状,让当世官民引以为戒。

朱元璋问责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朱元璋问责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朱元璋问责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腐败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

反腐败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回顾历史,惩治腐败最厉害的皇帝属明太祖。

他的一些反腐思想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也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史为鉴,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更要做到“严”字当头,靠制度,靠法制,也要靠群众的监督力量。

2 朱元璋反腐的措施朱元璋是古代最为坚决、严厉地惩罚贪官污吏的皇帝,他惩治贪官广为流传。

采取措施之广,采取措施之严,形成了有效的反腐机制。

2.1 立法为民所学,惩贪有法可依经过一百多年的元朝统治,导致“天下臣民不从教者多”。

所以朱元璋在全国举行了一场思想教育活动,活动的学习材料就是他自己编写的《大诰》。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令这本《大诰》需户户有一本。

在终洪武年间,明朝从最繁华的城市到最落后的农村,每户皆有一套《大诰》,上到朝廷大官下到百姓,人民利用一切空闲都在学习。

除《大诰》外,还有《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一共四册。

主要内容是列举所杀官、民罪状,使官、民知所警戒,和教人民守本分,纳田租,出夫役,老老实实过日子的训话。

学生除了学一套《大诰》外,还需学习大明律令、四书、五经、刘向说苑等。

2.2 用刑残酷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用严刑惩治。

对于贪污案件,他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揪出贪污事件中所有的人然后株连。

如明初发生的郭桓案与空印案,从中央到地方被株连的各级官吏达七八万人。

此外,“廷杖”之刑也惨不忍睹。

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外贪污被发现,经核实后,立刻被召回朝廷之上并执行“廷杖”直至仗必。

“剥皮之刑”更是让当官的触目惊心。

凡是贪污到六十两以上的官,就会被枭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

有的衙门公座旁摆着人皮,里面塞以稻草,让当官的不敢做坏事。

2.3 刑上重臣明朝以前,统治阶级受“刑不上大夫”的影响,为所欲为,贪赃枉法,欺压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却不论官职与关系,只要贪污全部严惩。

像是欧阳伦贩运私茶案。

浅谈中国古代廉政制度之——明代廉政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廉政制度之——明代廉政制度

日落西 山。廉政制度在此阶段也逐渐衰落 ,官吏腐败 ,贪污成
面最好的障眼旗帜——致使明代的廉政制度的功效完全无法发
风 ,朝纲失行。3 明末期的廉政制度崩溃阶段。明末期的廉政制 挥其最大功效 。2 . 、忽视法治,重视人治 。明代的廉政制度总体 度崩溃阶段主要是在明熹宗时期。明熹宗宠信魏忠贤 ,将国家大 上来看是随意性大于规范性。明代虽然有有关廉政制度的明文法 小诸事皆委任之 ,酿成 了阉党之祸 ,致 使廉政制度彻底崩溃瓦 律 ,但统治者往往不能依法行事 。 “ 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明 解。魏忠贤掌政时期 ,文臣有 “ 五虎 ”;武 臣有 “ 五彪 ”,死党 代统治者也是如此。皇帝的意志远远高于法的威严 ,法外用刑的 遍布天下 ,贪官横行,天下大乱,明朝的灭亡趋势基本注定。 二、明代廉政制度措施 情况屡见不鲜 。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厂卫特务制度的盛行 。不以法
必须结合德治 ,教化官员品行,使其从内心服从廉政制度而不是
客观地说高薪养廉无疑是解决官员贪污的最好办法只有令官员有了富裕殷实的生活基础才可初步保障廉政制度的得以推行只是提倡廉政而不予充分经济收入根本无法推行廉政这就是为什么使之先义而后利终不可以致太平
2 0 年7 09 月
文化之窗
浅谈中国古代廉政制度之 明 廉政 度 代 制
文/ 杨蕊瑗
摘 要 :在介 绍对明代廉政制度进行 的基 础上 ,对 明代廉政 制度 作 出了分析和评价 ,以期对 中国当前廉政 制度建设提供 可
资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 关 键 词 :廉 政 制度 ;整 饬 吏 治
中图分类号 :C 5 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 1 6 ( 0 9 2 ( )- 1 3 0 09 9 6 2 0 )0 0 c - 7- 1 0

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

三一文库()〔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一:古代廉政故事古代廉政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茹太素,文章写的很好,但每上奏章都是长篇大论,朱元璋不愿看。

一次,茹太素上奏了《反贪倡廉》论,朱元璋却一反常态让“赶快念”,但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大火:“无聊滥文,不知所云。

”次日晚上,朱元璋让人把茹太素没念完的文章再念给他听,当念到一万六千字左右时,朱元璋又大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当听完“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五条建议时,朱元璋才变了口气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

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名叫任棠。

某日,庞仲达前来拜访任棠,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

庞仲达手下人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庞仲达却拦着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讲完后即笑着离开。

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的需求,并造福百姓。

齐威王的大臣邹忌,身高八尺,英俊潇洒。

某日他问自己的妻、妾:如果他和全国公认的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最帅?妻、妾都说:“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后来邹忌又问友人,友人也说他比徐公俊俏。

有一天,邹忌亲眼看到了来访的徐公,仔细端详并揽镜自照,发觉自己比不上徐公,于是便说:“我的妻子是因为偏私我,妾是因为惧怕我,友人是因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好话给我听,但其实并非真话啊!”后来邹忌以此为例向齐威王谏言:“现在全国的官员百姓、后妃内侍等,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受到的蒙蔽、欺骗,该有多么大啊!”齐威王听后,便采纳邹忌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与廉政措施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与廉政措施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与廉政措施
极为反对腐败,朱元璋在位期间,充分发挥出廉政治思想和行动,努力改革朝野官宦
的行为准则,管理朝野官宦的廉洁廉正是其力求的。

朱元璋的廉洁政治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的礼仪问题上,力求君臣、侯卿上到下之间恪守
规誉,官员都要依照责权制度,不随便出尔反尔。

他拒绝把个人私事和国家大事混在一起,只有在判断是关乎刑罚深重犯,如不通过人民法定程序处理,不得以大权擅动。

其次,朱元璋努力控制职务上发生的腐败行为,只准备贤能负责人才,绝不安排为了
有地位的人;严峻的处罚避免贪污挪用,违者处以酷刑或贬官下流;重视封建礼教,明令
官员要坚守正道,严待渎职者。

国家财政管理也受到朱元璋的特别重视。

不能从事国家的财政,朱元璋要求“以金不施,以粟不赐”,以节约财力;以维护中小民家的价值,“监督重洋、家里搜克顿,上自
皇家,下至庶民,大小官员,都不得掏人口,对民不仁,对官乱法度”;更是极力廉洁工作,一再反对腐败现象,起到了极大改善效果。

朱元璋廉洁政治思想还有贯彻在审判过程中,严厉打击自私自利、充满政治色彩的案件,追究官员恶行,督促审判正确,正当公平。

他还大力提倡“开释国事”,不对国家罪
恶大劫掠,关系国家安定的嫌疑犯一律以轻判或免赦放出。

总之,朱元璋处理国家大小官员的行政财政事务,都采取严格特别的管理措施,力求
廉洁有度,他真正使廉政政治思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控制腐败的现象,致力于建设一
个和谐兴旺的大国形象。

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刘锴
【期刊名称】《老年世界》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提到“四菜一汤”,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有很多人不清楚这个宴请标准始于何时,是何人制定的。

“四菜一汤”的首倡者,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于平民家庭,自幼饱尝了贫困之苦,且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元朝官吏鱼肉百姓、贪污腐化、吸食民脂民膏的行为,内心深处对奢靡腐化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他打下天下,成为一国之君后,便在全国倡导节俭勤政之风。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刘锴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1
【相关文献】
1.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2.朱元璋首创“四菜一汤”
3.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4.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5.朱元璋反腐倡廉首创“四菜一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元璋倡廉惩贪措施的反思与借鉴

朱元璋倡廉惩贪措施的反思与借鉴
高权 重 的监督 机构 。可 因为这 些权 力都 是 皇帝 一人
大 。其次 , 增加 了国家实力 , 有利 于社 会经济 的发 展 。朱元 璋严 禁官 吏横 征暴 敛 , 重惩 贪 官污吏 , 把他 们 隐瞒 的土地 、 口清理 出来 , 户 把他 们搜 刮 的钱 财 收 归 国库 , 保证 了国家 的财政 收入 , 在一 定程度 上 限 也
明。一旦 出现权 臣受宠 , 即会 出现该权 臣无人 监督 的 可能 , 惩治贪 污 的严 刑 峻法 于 该 权 臣而 言 则 形 同虚
设 , 就不可能从根本 上解 决官员腐败 问题 。 也
( ) 强 法制 , 障廉政 ; 三 加 保 立法奖廉 , 义深远 意
历史 地看 , 朱元 璋 整 饬 吏 治 的思 想 及 其 所采 取 的种种措 施 , 虽有其 积极 可取 之处 , 至对我们 今 天 甚 的廉政建 设亦 有借 鉴 意 义 , 贪 污腐 败 现 象 的存 在 但
朱 元璋在登基之初 , 为了确保 封建官僚机 构 的正 常运作 , 防范和抑制 官场腐败 , 建立 了都察 院 , 明确 并
铺 平 了道路 。 由于朱 元 璋 大力 惩 贪 , 仅 元 末 贪婪 不
之风大加 涤荡 , 明 王 朝后 世 的 政 治影 响 也 十 分 巨 对
都察院御史 的职责。 由此可见 , 明朝所 设都察 院是位
制 了贪 官污 吏对农 民 、 工业 者和 商人 的强取 豪夺 , 手 在 很大程 度上 限制 了地 主 阶级 过 度 的土地 兼 并 , 从
而 缓和 了社会 矛盾 , 促进 了社 会经济 的恢 复 与发展 。
授 予的 , 以监察官执 法只能依赖皇 权 的保护 才能有 所 效进行 , 是一种 典 型的人 治 。在封 建专 制 制度 下 , 监 察 机关作 用 的发 挥 , 要依 赖 皇 帝 的英 明和 政 治清 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综论论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单卫华(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在中国廉政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为邦本,与民休息;勤谨为政,躬行节俭;倡廉惩贪,严整吏治等三个方面。

朱元璋廉政思想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带有朱元璋的个人印记。

[关键词]朱元璋;廉政思想;民主邦本;明朝吏治[基金项目]此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中国廉政文化史∀(立项编号:07JDB11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10)04#0168#02[作者简介]单卫华(1970#),女,山东成武人,山东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在中国廉政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尽管其反贪倡廉的目的在于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确保朱氏天下的万世之基,但是,今天我们深入分析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仍有一定的启示。

一、朱元璋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民为邦本,与民休息明朝开国君臣继承了儒家学说的民本思想,此可归结为朱元璋廉政思想的发端和目的。

朱元璋集团大多数人经历了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深知人民群众的威力,加以开国重臣著名儒士宋濂等的引导,使朱元璋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传统,认为:!民者,国之本也∀[1],!凡为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

∀[2]至于如何才能安民、爱民?这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经常与其辅臣刘基、宋濂等探讨的问题。

刘基认为生民之道在于施仁政。

朱元璋认为对施仁政不能光讲大道理,要把它具体化,真正使老百姓衣食给足,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克己清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允许欺压百姓,巧立名目,鱼肉百姓。

由此可见,朱元璋把官吏清廉问题上升到关系民心向背和国之存亡之高度,即如他对辅臣所言,!元季君臣,耽于逸乐,循至沦亡,其失在纵驰∀[3],!人皆苦元政,不恤其下也∀[4]。

所以他强调统治集团只有坚持自身的廉洁,才能有助于缓解民瘼、促进生产恢复,进而确保王朝统治得以永固,避免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

其在位期间,切实贯彻!不尽人之财使人有余财,不尽人之力使人有余力∀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百姓负担。

据统计,在朱元璋统治的三十一年时间里,他下诏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达七十多次。

为保证农时,朱元璋还注意!简兴作,节徭役∀,[5]在1382年下令:!自今凡有劳民之事,必奏请而后行,毋擅役吾民也。

∀[6]在朱元璋推行的一系列安民、惠民措施下,明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元末长期战乱造成的!民物凋残∀的残破景象大为改观,社会日趋繁荣,吏治也比较清明。

正如∃明史%循吏传&所说:!自明兴至洪(熙)、宣(德)、正(统)间,民淳俗富,吏易为治。

而其时长吏亦多励长者行,以循良见称。

∀(二)勤谨为政,躬行节俭朱元璋秉承了儒家勤政、寡欲的思想。

朱元璋认为,!安危治乱,在于能谨与否耳。

∀[7]他常与辅臣道:!以朕观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白皋白皋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8];反之,!欲心一生,则奢侈淫佚,无所不至,不旋踵而败亡随之矣∀[9]。

所以朱元璋即帝位后,不仅经常告诫各级官吏要兢兢业业,!居安思危,处治思乱∀,[10]切忌贪图安逸,苟且职事,而且敢于以身作则。

朱元璋说:!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

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畅,或度量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

∀[11]真可谓废寝忘食。

朱元璋的躬行节俭更是皇室群臣效仿的楷模:早在荡平陈友谅时,有地方官员上缴其镂金床,朱元璋!即命毁之∀,叱问有司:!弘俭约、戒奢欲,以厌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12]洪武十年大内宫殿告成,明太祖见规制不侈,不以为陋反以为乐,并进一步劝慰臣工:!须体朕怀,共崇节俭,庶几无悔。

∀[13]后来,由于明皇城所建靠近秦淮河及钟山山麓,地势低且潮湿大,朱元璋晚年尤以此为苦,但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拒绝改迁,担心!改建病民∀;他甚至在内廷的空地上广植油桐树和漆树,利用每年收获的油、漆作为修葺大内营建的原料,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

自己所用的座驾,明太祖也大加裁省,改玉制为木制,以铜饰代金饰∋∋诸如此例在∃太祖实录&中俯拾皆是,绝不能简单地看作这是朱元璋锱铢必较,而是应该恰如他自己所阐明的:!今富有四海,何求不遂,何欲不得,然检制其心,惟恐骄盈,不可复制∀,所以只有!躬行节俭,足以养性;崇尚侈靡,必至丧德∀[14]。

在朱元璋亲力亲为的号召下,宫府之内一切基本求俭避奢,皇后马氏更是督率宫女早晚针缝女红为业。

(三)倡廉惩贪,严整吏治朱元璋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惩处贪官污吏最严厉、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15]的观点,认为!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16],由此他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在洪武年间展开了一系列建廉惩贪的刚猛作为。

一方面,治峻法惩贪官。

明代前期治吏之严酷,可谓历史上首屈一指。

∃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体现。

∃大诰&并不是法律条文和量刑标准,而是一种法外之法,把!法外用刑∀合法化。

∃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刖足、阉割、枭首、族诛、凌迟等三十多种,这都是国家正式律法∃大明律&所未载的。

同一犯罪,尤其是贪污罪,∃大诰&的处罚规定也要比∃大明律&大大加重。

为了达到警示教育全体臣民的目的,朱元璋还要求!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168第16卷第4期 工会论坛 V ol.16No.42010年7月 T r ade Unions (T ribune Jul.2010臣民,熟观为戒∀。

在朱元璋的倡导下,∃大诰&风行全国,人人读之,人人讲之,以至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出现了十九万三千四百余士人齐聚京师汇讲∃大诰&的空前景象。

考虑当时不甚发达的水陆交通,其规模何其壮观!朱元璋还创制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17],做成人皮偶挂于原署以警示后任。

贪官污吏固然要严惩不贷,但以明太祖这种全无人道的极端手法来惩治,使原来沉寂经年的肉刑死灰复燃。

朱元璋这些重惩赃吏的严峻之举,虽有矫枉过正之处,但确实也起到了澄清吏治的作用。

正如∃明史%循吏传序&中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不变矣。

下逮仁、宣,扶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余年。

∀此话虽不免有夸大之词,但吏治有所清廉则是事实。

惩贪的另一面是任贤能奖廉吏。

对一些廉俭之士,朱元璋则不惜征举旌表,如洪武元年,他诏令各级官员推举人才,其科目包括:职品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等。

对于那些真正做到廉洁自律、视民如伤的国家栋梁亦不吝啬名爵,!圣祖特严赃吏,而禄及倚庐,所以劝廉,至详至渥。

∀[18]比如,济宁知府方克勤、监察御史陶、平阳县令张础、建阳县令郭伯泰、新化县丞周舟、繁峙县主簿虞文采等等都受到朱元璋多次提拔,如果所辖士民要挽留此等廉官良吏,甚至能够得到晋秩留任二三十年不易的特典。

在这种奖励清正廉明官吏的氛围下,当时大多数官吏亦为官勤政廉明为己任,出了许多清官。

明史专家毛佩琦称:!∃明代%循吏传&里记载,在明代的清官中,仅朱元璋一朝的清官数量就占整个明王朝的三分之二。

∀[19]综观朱元璋的整个帝王生涯,一手抓惩贪,一手抓倡廉是他一贯的廉政举措。

所以,对明初!重典时代∀的概括不光是!刑不得不重∀也包括!奖不得不重∀,表现出了朱元璋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二、朱元璋廉政思想的成因朱元璋廉政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同时也带有朱元璋的个人印记。

(一)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其廉政思想形成的重要社会背景首先,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是朱元璋新兴明王朝面临的一大难题。

元末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相当严重,造成!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20],百姓流离失所,一切凋敝,!租税无所从出∀[21],经济几陷崩溃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节流禁贪、与民休息,才能使被长期战乱摧残得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重新获得稳定和活力,从而达到巩固新王朝统治的目的。

所以,开国之初,朱元璋就曾谕天下府、州、县官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

∀[22]其次,官风鄙薄、吏治不清是朱元璋新兴明王朝面临的严峻政治形势。

明朝建立之初,面临的不仅是战乱以后山河破碎的严重形势和百废待兴的创业局面,而且统治阶级内部受元末官场贪腐风气及开国功臣中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享乐思潮的影响而官风鄙薄、吏治不清。

当时,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地方豪强横行无忌。

在中央,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洪武十八年骇人听闻的郭恒贪污秋粮案,除郭恒外,该案还涉及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德等,贪污粮食竟达2400多万担。

连中央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也!假御史之名,扬威胁众,恣肆贪淫∀。

[23]地方官吏的贪污受贿行为更不逊色于中央官吏,他们利用征收钱粮的机会肆意侵渔百姓。

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明王朝创建者朱元璋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廉政肃贪措施。

(二)贫贱的出身和年少的流离塑造了朱元璋宽民勤俭、重典治吏的个性心理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对其廉政思想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安徽凤阳人。

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当时的视角来看,出身极其卑微,较之有!平民皇帝∀之称的汉高祖刘邦犹尤不足,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贫苦农民的皇帝。

他出身于一个赤贫的农户家庭,十七岁时因家乡爆发!旱蝗,大饥疫∀[24]而父母与兄长相继病死。

至此朱元璋过上了无依无靠、辗转流离的生活,甚至一度出家为僧靠云游乞讨过活,但最终凭借自身实力并依靠淮西军功集团和农民起义军而夺得天下、高登九五。

正是由于这一番迥异于历代开国帝王的!平民∀经历,朱元璋备知民间之苦寒与官场之痼疾。

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令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25],并由此而构成了朱元璋宽以待民、重典治吏政策的心理基础。

称帝后,他常称:!朕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26],说起农事之艰辛,还曾流泪不止。

显而易见,朱元璋作了皇帝仍然没有忘记农民的辛苦,对广大劳苦百姓富有同情之心。

朱元璋对蛀蚀国家社稷的贪官污吏则恨之入骨,憎恨他们对农民的!刻剥虐害∀,所以他经常对臣下说:!昔日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