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大全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大全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篇一: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古代廉政小故事五篇

古代廉政小故事五篇第一篇:古代廉政小故事子罕: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李母量禀教子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
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
”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
”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
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判其最,众御史皆面有愧色。
公孙仪:拒收甲鱼公孙仪是战国时代鲁穆公手下的丞相。
他喜吃鲜鱼,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
在他刚当丞相的那段时间里,送鱼者纷纷上门。
其中有人是衷心祝贺,有人是随大流捧场,有人则为了谋取私利。
但不管抱着什么动机来送鱼,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
公孙仪有位故友,知道公孙仪身体瘦弱,甲鱼可以补养身体,就买了新鲜猪肝用来钓甲鱼。
他在3天时间里钓了10多斤甲鱼,然后高高兴兴地送到公孙仪府上。
公孙仪得知对方是来送甲鱼的,就颇为风趣地说:“甲鱼熬汤,味道鲜美,又可补养身子。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小故事15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小故事15个廉政小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小故事(二)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三)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四)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小故事(五)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六)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七)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斤相赠。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篇1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
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
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
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
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
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
”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
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篇2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
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
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
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
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
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
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
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
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
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
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廉政故事

古人劝廉故事集锦1、父劝子廉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
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
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身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
”2、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3、妻劝夫廉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
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4、兄劝弟廉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
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
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
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5、叔劝侄廉宋朝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
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
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
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
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
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6、舅劝甥廉宋朝名相寇准,少年得志。
淳化年间,太宗亲自为其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
古人廉洁小故事

古人廉洁小故事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许多古人都以廉洁自律、清正廉洁为人生的信条。
这些古人的廉洁小故事,既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榜样,也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些关于古人廉洁的小故事。
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名篇之一。
范仲淹在任职岳阳知州期间,为了解决洞庭湖水利问题,他亲自到岳阳楼观察水情,并发动民众修筑堤坝。
在他离任时,岳阳百姓为了感谢他的恩德,纷纷送上礼物,但范仲淹却一一拒绝,他说:“我是为了解决民生疾苦而来,不是为收受贿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是做人的根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2. 陆羽的“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他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陆羽在撰写《茶经》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权势所动。
有一次,皇帝要求他在书中为某位权臣捧场,陆羽坚决拒绝,他说:“我写书是为了传播茶文化,不应该为权势所左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3. 匡衡的“凿壁偷光”匡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读书。
为了学习,他决定在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好学是廉洁自律的基石,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4. 杨震的“暮夜却金”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清廉官员,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一位朋友来找他借钱。
杨震问他有什么用途,朋友说是要送给别人。
杨震听后坚决不肯借钱,他说:“你我相识多年,我了解你的为人。
你这是行贿赂之事,我不能答应。
”最后,这位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不仅是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5. 王祥的“卧冰求鲤”王祥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父亲生病时,他为了让父亲吃到新鲜的鲤鱼治病,不惜在寒冷的冬天卧在冰上捕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廉洁自律的重要体现。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简短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清正廉洁、廉洁奉公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也为我们今天树立了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
一、包拯的故事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曾有一位亲戚来找他帮忙,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儿子谋取一个职位。
包拯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说:“我的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我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亲戚谋私。
”这位亲戚听后十分生气,便去找皇帝告状。
皇帝听闻此事后,十分欣赏包拯的品德,便下令表彰了他。
二、海瑞的故事海瑞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清廉官员,他以刚正不阿、清廉公正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海瑞在审查一起案件时,发现涉案人员是当地的豪强,他们贿赂了官员,企图逃避惩罚。
海瑞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不仅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还将那些收受贿赂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这一行动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皇帝下令嘉奖了海瑞的品德和行为。
三、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于成龙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于成龙听后十分同情老妇人的遭遇,他决定帮助老妇人。
于是,他假装成一位商人,前往豪强的家中谈判。
在谈判中,于成龙以诚恳的态度和清廉的形象赢得了豪强的信任,最终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赎回了老妇人的儿子。
老妇人对于成龙的帮助感激不尽,而于成龙也因为此事名声大振。
四、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和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郑板桥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当地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关于古人廉政故事30则简短正能量

古人廉政故事30则目录一、悬鹅示众 (1)二、立檄拒礼 (2)三、棒打送礼 (2)四、厚谢婉拒 (2)五、羊续悬鱼 (2)六、悬丝尚书 (3)七、四铁御史 (3)八、风月尚书 (4)九、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4)十、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4)十一、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5)十二、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5)十三、新鞋踩泥 (5)十四、子罕辞宝 (6)十五、公仪休拒鱼 (6)十六、灭官烛瞧家书 (7)十七、杨震拒金 (7)十八、陶母退鱼 (8)十九、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8)二十、以廉为宝 (8)二十一、一钱太守 (8)二十二、苏章二天 (9)二十三、苏琼三悬 (9)二十四、杨震四知 (9)二十五、司马五规 (10)二十六、不为诸子建宅的刘福 (10)二十七、令家人退还玉带的王旦 (11)二十八、甘居先人敝庐的黄洽 (11)二十九、不以民膏自肥的杨简 (12)三十、灭烛读书 (12)一、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当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喊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往瞧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今,再没人自讨没趣了。二、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假如发觉逢年私送者,“决不饶恕”。三、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四、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往。五、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涯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犯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要求(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往,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访问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瞧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同鱼,退了出往,从今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六、悬丝尚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往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来,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敬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山涛也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七、四铁御史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同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瞧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宝贵可敬,可颂可鉴。八、风月尚书南北朝时的徐勉,为官廉正,不徇私情。《南史•徐勉传》载:他担当梁吏部尚书时,“尝与门人坐,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适合及公事。’”时人敬其公廉正派,赞其为“风月尚书”。九、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勉以近属陪位进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瞧察使等职。晚年进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遵守法律。十、清除私心,不取私财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进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访问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瞧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进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富强同来,很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尽。十一、为政简肃,智斗污吏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宦官鱼朝恩为瞧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答应过分款待。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今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十二、痛恨贪暴,锄恶扬善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有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而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往见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有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对方不以为然,李勉指令手下“将他装进棺材。”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十三、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往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廉政小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
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
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
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行贿
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
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
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
他5次
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
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
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
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
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
“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
”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
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
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
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
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
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
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
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
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
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
但其实,这“白米”、“黄米”
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
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
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
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
抽打。
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
时义愤填膺。
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
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
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
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
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
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
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
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
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
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
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
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
势欺民。
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
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
之驱逐出境。
”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
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
子的巧取豪夺。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
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
骨头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