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选修3-4专练

合集下载

(7)物理光学——【选修3-4】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修

(7)物理光学——【选修3-4】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修

(7)物理光学—【选修3-4】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修 1.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图1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2所示。

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大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也增大B.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滤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C.我们发现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体,在水平方向上长度变短了D.用紫外线照射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这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3.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1S 和2S 与单缝S 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1S 和2S 的距离相等,P 点处出现距O 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绿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 点出现红光的暗条纹B.O 点上方距O 点最近的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C.O 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D.O 点上方距O 点最近的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4.在一束单色光的传播方向上分别放置单缝、双缝、小圆孔和小圆板后,在光屏上得到如下四幅图样,关于光屏前传播方向上放置的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单缝、乙是双缝B.乙是双缝、丙是小圆孔C.丙是小圆孔、丁是小圆板D.丁是小圆孔、甲是双缝5.每年夏季,我国多地会出现如图甲所示日晕现象.日晕是当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一束太阳光射到六角形冰晶时的光路图,a b、为其折射出的光线中的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晶中,b光的传播速度比a光小B.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C.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小D.a光的频率较大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单色光通过劈尖产生明暗条纹乙:单色光通过牛顿环产生明暗条纹丙:单色光通过双缝产生明暗条纹丁:单色光通过单缝产生明暗条纹A.四个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干涉条纹B.甲、乙两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等距条纹C.丙实验中,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D.丁实验中,产生的明暗条纹为光的衍射条纹7.下列所示的图片、示意图大都来源于课本,关于这些图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物理选修3-4

高考物理选修3-4

二、选修3-4考情分析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考题分析第(1)题卷Ι:振动与波动的判断;卷Ⅱ:简谐运动周期和振幅卷Ι:横波图像、振动图像;卷Ⅱ:横波图像、振动图像卷Ι:红绿光的比较、光的干涉、干涉公式的应用;卷Ⅱ:半球形玻璃砖、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卷Ι:水面波的传播;卷Ⅱ:电磁波;卷Ⅲ:机械波的传播卷Ι:机械波的传播和叠加;卷Ⅱ:双缝干涉实验的综合考查;卷Ⅲ:机械波第(2)题卷Ι:光导纤维(2问);卷Ⅱ:三棱镜、全反射(2问)卷Ι:半球形玻璃砖全反射(2问);卷Ⅱ:“方形”玻璃砖全反射(1问)卷Ι:机械波波长、波速和时间的关系、波的叠加、干涉现象(2问);卷Ⅱ: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路程(2问)卷Ι:光的全反射(“视深”)(2问);卷Ⅱ:简谐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计算(2问);卷Ⅲ:光的折射(1问)卷Ι:光的反射和折射(1问);卷Ⅱ: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折射率(1问);卷Ⅲ: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折射率(2问)命题解读在考纲中,选修3-4共18个考点,其中有3个Ⅱ要求,结合上表可见,高考对3-4部分的考查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围绕Ⅱ要求命题。

复习时还要引起关注的是高考的非常态命题,突然的变化在难度系数的突降中显现。

另外,复习时不要忘记选修3-4中还有3个实验,而且近年未考。

增分专练1.(1)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此时a波上某质点P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B.此时b波上的质点Q正向上运动。

2013江苏省高考物理一轮精品专项训练: 模块综合检测 选修3-4

2013江苏省高考物理一轮精品专项训练: 模块综合检测 选修3-4

江苏省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精练跟踪练习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4)(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8分) (1)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能量,其中电磁波的能量随波的频率的增大而________;波的传播及其速度与介质有一定的关系,在真空中机械波是________传播的,电磁波是________传播的(填“能”、“不能”或“不确定”);在从空气进入水的过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如图1所示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后分成a、b两束光,比较a、b两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 a________v b;入射光线由AO转到BO,出射光线中________最先消失;若在该光消失时测得AO与BO间的夹角为α,则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解析:(1)电磁波的能量随波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从空气进入水的过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增大,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减小.(2)由折射率n=sinθ1sinθ2n a>n b,又n=cv故v a<n b;根据sin C=1n可知,a光的临界角较小,当入射光线由AO转到BO时,出射光线中a最先消失.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n=1sin(90°-α)=1cosα.答案:(1)增大不能能增大减小(2)<a1 cosα2.(8分)麦克斯韦在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即光是电磁波.一单色光波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传播,某时刻电场横波图象如图2所示,求该光波的频率.解析:设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f =v λ,v =c n ,联立得f =c n λ从波形图上读出波长λ=4×10-7m , 代入数据解得f =5×1014Hz. 答案:5×1014 Hz3.(8分)(1)如图3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 为单缝,S 1、S 2为双缝,P 为光屏.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 时,可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则:①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 ②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③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图4甲所示,横波1沿BP 方向传播,B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横波2沿CP 方向传播,C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两列波的波速都为20 cm/s.P 质点与B 质点相距40 cm ,P 质点与C 质点相距50 cm ,两列波在P 质点相遇,则P 质点振幅为( )A .70 cmB .50 cmC .35 cmD .10 cm 解析:(1)由Δx =l λd可知,当d 减小,Δx 将增大;当l 增大时,Δx 增大;当把绿光换为红光时,λ增长,Δx 增大.(2)波1和2的周期均为1 s ,它们的波长为:λ1=λ2=vT =20 cm.由于BP =2λ,CP =2.5λ.t =0时刻B 质点的位移为0且向上振动,经过2.5T 波1传播到P 质点并引起P 质点振动12T ,此时其位移为0且振动方向向下;t =0时刻C 质点的位移为0且向下振动,经过2.5T 波2刚好传到P 质点,P 质点的位移为0且振动方向也向下;所以两列波在P 质点引起的振动是加强的,P 质点振幅为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幅之和,为70 cm ,A 正确.答案:(1)①增大 ②增大 ③增大 (2)A4.(8分)如图5所示是一个透明圆柱的横截面,其半径为R ,折射率是3,AB 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 方向射向圆柱体.若一条入射光线经折射后恰经过B 点,则这条入射光线到AB 的距离是多少?解析:设光线P 经折射后经过B 点,光路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αsin β= 3 在△OBC 中,sin βR =sin α2R ·cos β可得β=30°,α=60°, 所以CD =R sin α=32R . 答案:32R 5.(8分)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开始振动4.0 s 后,单摆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 和5.0 km ,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 解析:设地震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P 和v S ,则v P =f λP① v S =f λS②式中,f 为地震波的频率,λP 和λS 分别表示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设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x ,纵波从震源传播到实验室所需时间为t ,则x =v P t ③x =v S (t +Δt ) ④式中,Δt 为摆B 开始摆动的时刻与振子A 开始振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由①②③④式得:x =f Δt1λS -1λP代入数据得x =40 km. 答案:40 km6.(8分)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 的坐标x =0.32 m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若每间隔最小时间0.4 s 重复出现波形图,求波速.(2)若p 点经0.4 s 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3)若p 点经0.4 s 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解析:(1)依题意,周期T =0.4 s ,波速v =λT =0.80.4 m/s=2 m/s.(2)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Δx =0.32 m -0.2 m =0.12 m .p 点恰好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波速v =Δx Δt =0.120.4m/s =0.3 m/s. (3)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若p 点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Δx =0.32 m ,由周期性可知波传播的可能距离Δx =(0.32+λ2n )m(n =0,1,2,3,…) 可能波速v =Δx Δt=0.32+0.82n 0.4m/s =(0.8+n ) m/s(n =0,1,2,3,…).答案:(1)2 m/s (2)0.3 m/s (3)(0.8+n ) m/s(n =0,1,2,3,…)7.(7分)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7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8甲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Δt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1)小球应放在测脚下部位置,图乙正确.(2)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挡光使得光敏电阻阻值增大,从t1时刻开始,再经两次挡光完成一个周期,故T=2t0;摆长为摆线加小球半径,若小球直径变大,则摆长增加,由周期公式T=2πlg可知,周期变大;当小球直径变大时,挡光时间增加,即Δt变大.答案:(1)乙(2)2t0变大变大8.(8分)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如果在太空设立太阳能卫星电站,可24 h发电,且不受昼夜气候的影响.利用微波——电能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向地面发送,太阳能卫星电站的最佳位置在离地1100 km的赤道上空,此时微波定向性最好.飞机通过微波区不会发生意外,但微波对飞鸟是致命的.可在地面站附近装上保护网或驱逐音响,不让飞鸟通过.(地球半径R=6400 km)(1)太阳能电池将实现哪种转换________.A.光能—微波 B.光能—热能C.光能—电能 D.电能—微波(2)微波是________.A.超声波 B.次声波C.电磁波 D.机械波(3)飞机外壳对微波的哪种作用,使飞机安全无恙________.A.反射 B.吸收 C.干涉 D.衍射(4)微波对飞鸟是致命的,这是因为微波的________.A.电离作用 B.穿透作用C.生物电作用 D.热效应解析:(1)太阳能电池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换,C对,A、B、D错.(2)微波是某一频率的电磁波,C对,A、B、D错.(3)飞机外壳可以反射微波,使飞机安全,A对,B、C、D错.(4)微波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在生物体内可引起热效应,由于太阳能卫星电站的功率很大,产生的热量足以将鸟热死.答案:(1)C (2)C (3)A (4)D9.(9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光的衍射造成的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C.狭义相对论认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D.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单摆周期应该从小球经过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以减小实验误差(2)如图9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14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 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OA =R2,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 3.则它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β=________;若换用一束红光同样从A 点射向该球体,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不变”).(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2 s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0所示.该列波的波速是________m/s ;质点a 平衡位置的坐标x a =2.5 m ,再经________s 它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解析:(1)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薄膜干涉的结果,A 错;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B 错;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知,C 正确;对D 项,为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单摆周期应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D 错. (2)设∠ABO =θ,由sin θ=12得θ=30°,由n =sin βsin θ,得β=60°设红光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为β′sin β=n 蓝sin30°,sin β′=n 红sin30°由于n 蓝>n 红,故β′<β,所以红光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偏右.(3)因为T =2 s ,λ=4 m , 所以v =λT=2 m/s质点a 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所经过的时间Δt =Δx v =(2.5-2)2 s =0.25 s.答案:(1)C (2)60° 偏右 (3)2 0.2510.(8分)有一种示波器可以同时显示两列波形.对于这两列波,显示屏上横向每格代表的时间间隔相同.利用此种示波器可以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管内盛满液体,音频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置于液体内的发射器发出,被接收器所接收.图12所示为示波器的显示屏.屏上所显示的上、下两列波形分别为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若已知发射的脉冲信号频率为f =2000 Hz ,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为x =1.30 m ,求管内液体中的声速.(已知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 m/s 之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设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 ,从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图12中横向每一分度(即两条长竖线间的距离)所表示的时间间隔为Δt =T2 ①其中T =1f②对比图12中上、下两列波形,可知信号在液体中从发射器传播到接收器所用的 时间为t =(Δt )(2n +1.6),其中n =0,1,2… ③液体中的声速为v =x t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代入已知条件并考虑到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 m/s 之间,得v =1.4×103 m/s.答案:1.4×103m/s.11.(10分)在桌面上有一个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3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是多少? 解析:当光线到达玻璃圆锥的侧面时,根据几何关系,相对于 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入射角为60°,因光线在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的正弦值sin C =1n =23,而sin i =sin60°=32>23,故光线在侧面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射向另一侧面,并射 出圆锥.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ACD 也为等边三角形,故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2r . 答案:2r12.(10分)如图14所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3 m/s ,P 点的横坐标为96 cm ,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求:(1)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开始振动,振动时方向如何?(2)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3)以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开始计时,作出P 点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1.5个周期) 解析:(1)开始计时时,这列波的最前端的质点坐标是24 cm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这一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因此在波前进方向的每一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P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P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是t=Δxv=0.96-0.240.3s=2.4 s.(2)波形移动法: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即初始时刻这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因此所用的时间是t′=0.96-0.060.3s=3.0 s.(3)由波形图知,振幅A=10 cm,T=λv=0.8 s,由P点自正向最大位移开始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2.4 s 沿y轴负方向(2)3.0 s (3)见解析图。

2022年高考+联考模拟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选修3-4)(解析版)

2022年高考+联考模拟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选修3-4)(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卷】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M 、N 之间做简谐运动。

以平衡位置O 为原点,建立Ox 轴。

向右为x的轴的正方向。

若振子位于N 点时开头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答案】A【解析】由于向右为正方向,振子位于N 点时开头计时,所以0时刻位移为正,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将向左运动,即向负方向运动,故A 正确。

【考点定位】简谐振动图像【方法技巧】在考纲上简谐振动这一块要求同学能从振动图象上猎取信息,会求简谐运动的路程和位移,以及把握简谐运动的表达式sin x A t ωϕ=+()。

2.【2022·天津卷】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π5sin()2y t =,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12 m 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A .此后再经6 s 该波传播到x =24 m 处B .M 点在此后第3 s 末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源开头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此后M 点第一次到达y =–3 m 处所需时间是2 s 【答案】AB【解析】波的周期T =4 s ,波长λ=8 m ,波速 2 m/s v Tλ==,则再经过6 s ,波传播的距离为x =vt =12 m ,【考点定位】机械波的传播、质点的振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质点的振动及机械波的传播;要知道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质点在自己平衡位置四周上下振动,而不随波迁移;能依据波形图及波的传播方向推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3.【2022·四川卷】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 、Q 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 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 ,当波传到Q 开头计时,P 、Q 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则A .质点Q 开头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该波从P 传到Q 的时间可能为7 sC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D .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答案】AD【解析】由图线可知,质点Q 开头起振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A 正确;振动由P 向Q 传播,由图线可知T =6 s ,故振动从P 传到Q 的时间可能为(nT +4) s=v (6n +4) s ,(n =1、2、3、……),故不行能为7 s 选项B 错误;依据(nT +4)v =10 m 可得10m/s 64v n =+(n =1、2、3、……),故波速不行能为2 m/s ,选项C 错误;依据60m 64vT n λ==+,当n =1时,λ=6 m ,选项D 正确;故选AD 。

13.选修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13.选修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13.选修3-41.(2014年 安徽卷)16图1是t =0图象,则该质点的x A .0.5m B .1.5m C 【答案】C【解析】由图2结合图1和2.5m ,而简谐横波沿x 动的质点为x 坐标值2.5m 2.(2014 北京)17.波长为λ,周期为T ,t =0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说法正确的是A .t =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B .t =0时质点aC .图2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 .图2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17.【答案】D【考点】机械振动、机械波【解析】由图1的波形图可知t =零,加速度最大;b AB 项错误;所以图2是质点b 的振动图象,3.(2014 北京)20. (n >0)。

射率可以为负值(n <0),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B 图样。

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4m 项A 118.【答案】AD【考点】简谐波、波的叠加【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相遇互不干扰,所以波峰与波谷相遇,质点的振幅变为12A-A,A项正确;任何一点质点都不会一直处于波峰或波谷,总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BC项错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处于振动加强点,所以振幅较大,波谷与波峰处的质点处于振动减弱点,振幅偏小,D项正确。

6.(2014福建卷)13.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图的是()13.【答案】A【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解析】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必然可以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B、D项错误,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如A选项所示,A项正确;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也会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小于折射角,C项错误。

7.(2014福建卷)17.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17.【答案】D【考点】机械振动、机械波【解析】根据振动图像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下,则每一个点起振时方向均向下,当经历一个周期时,波源仍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四章 电磁波 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四章 电磁波  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四章电磁波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时很多地方在考场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该屏蔽器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报文信号时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连接,达到屏蔽手机信号的目的,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由以上信息可知()A.由于手机信号屏蔽器的作用,考场内没有电磁波了B.电磁波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C.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不能传播到考场内D.手机信号屏蔽器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干扰手机工作来达到目的的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3.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线圈,C为电容器,R为电阻,开关S先是闭合的,现将开关S 断开,并从这一时刻开始计时,设电容器A极板带正电时电荷量为正,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A.B.C.D.4.振荡电路的线圈自感系数为L,电容器的电容为C,则电容器两极电压从最大值降到零的最短时间为()A.2πB.πC.D.5.图示为无线充电技术中使用的受电线圈示意图,线圈匝数为n,面积为S,若在t1到t2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右穿过线圈,其磁感应强度大小由B开始均匀增加,该段时间线圈两端a和b之间的电势差为-U,则在时刻t2磁感应强度大小B′为()A.-+BB.-BC.D.+B6.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短的是()A.无线电波B.红外线C.γ射线D.紫外线7.关于真空中的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无线电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且波速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波长越大传播速度越大D.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电场8.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解调C.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超声波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9.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某广播电台发射波长为50 m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频率是()A. 1.50×106HzB. 6.0×106HzC. 5.0×106HzD. 3.0×106Hz10.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射线的频率比其他电磁波的频率高B.可见光比无线电波更容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C.傍晚的阳光呈红色,是因为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较强D.电磁波谱中的紫外线不具有能量11.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频率增大,则该电磁波传播的()A.速度不变,波长减小B.速度不变,波长增大C.速度减小,波长增大D.速度增大,波长不变12.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大时()A.电场能开始向磁场能转化B.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C.电场能向磁场能转化完毕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13.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A.红外报警装置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B.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C.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B.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解调C.所有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D.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第Ⅱ卷二、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已知一广播电台某台的接受频率为4×106Hz,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求:(1)该电磁波的波长为多少;(2)若接受者离发射台的距离为3 000 km,电磁波从发射到接受所经历的时间.17.某高速公路自动测速仪装置如图甲所示,雷达向汽车驶来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每次发射时间约为10-6s,相邻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为t,当雷达向汽车发射无线电波时,在显示屏上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在荧光屏上呈现出第二个尖形波,如图乙所示,根据两个波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汽车距雷达的距离,请根据给出的t1、t、t2、c求出汽车车速的表达式.18.在波长分别为290 m、397 m、566 m的无线电波同时传向收音机的接收天线,当把收音机的调谐电路的频率调到756 kHz时,(1)哪种波长的无线电波在收音机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2)如果想接收到波长为290 m的无线电波,应该把调谐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进一些,还是旋出一些?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分)19.如图中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实验.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 m,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 0.566 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火箭发射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__(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20.如图所示为振荡电路在某时刻的电容器的带电情况和电感线圈中磁感线方向情况,由图可知电容器在________电,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在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振荡电流的周期为π×10-4s,电容为C=250 μF,则自感系数L=________ H.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电磁波在空间的存在,不会因手机信号屏蔽器而消失,故A错.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错.由题意知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干扰由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使手机不能正常工作,故C错,D正确.2.【答案】C【解析】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λ,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由于红光波长大于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小,故B错误;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故C 正确;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3.【答案】B【解析】开关S闭合时,由于线圈电阻为零,线圈中有自左向右的电流通过,但线圈两端电压为零,与线圈并联的电容器极板上不带电,本题LC回路的初始条件是线圈中电流最大,磁场能最大,电场能为零.断开开关S时,线圈中产生与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减小,使线圈中电流继续自左向右流动,从而给电容器充电,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电荷量逐渐增加,经电荷量达最大,这时LC回路中电流为零,从~时间内,电容器放电,A板上负电荷逐渐减少到零.此后在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作用下,电容器被反向充电,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并逐渐增多,增至最多后,又再次放电,所以A极板上电荷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B所示.4.【答案】C【解析】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T=2π;则第一次放电完毕的时间,即电容器两极电压从最大值降到零的最短时间为:T==,故C正确,A、B、D错误.5.【答案】D【解析】题目已经说明磁通量增加,故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U=nS解得:B′=+B故选D.6.【答案】C【解析】电磁波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伦琴射线)、γ射线;故无线电波、红外线、γ射线、紫外线中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故选C.7.【答案】B【解析】在真空中任意电磁波的速度均相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大小为3×108m/s,和电磁波的频率大小、波长长短、周期长短无关,故A、C错误,B正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说明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故D错误.8.【答案】D【解析】电磁波不需要通过介质,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故A错误;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而接收时,则需要解调,故B错误;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故C错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故D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c=λf得f===Hz=6×106Hz.所以无线电波的频率为6×106Hz,故B正确,A、C、D错误.10.【答案】C【解析】γ射线的频率比X射线高,A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B错误,C正确,电磁波都具有能量,D错误.11.【答案】A【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由c=λf知: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A 正确,B、C、D错误.12.【答案】A【解析】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最大时,电场能最大,磁场能为零,是电场能开始向磁场能转化的时刻,也是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完毕的时刻,故选A.13.【答案】A【解析】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红外线报警装置是感应红外线去转换成电学量,从而引起报警.而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也发出红外线.故A正确;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实际是将声波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B不正确;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是将压力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C不正确;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是将温度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D不正确.14.【答案】A【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正确;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故B错误;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光可以在真空中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D错误.15.【答案】C【解析】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横波,A错误;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调制,将声音和图象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叫做解调,B错误;所有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C正确;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电磁波理论,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16.【答案】(1)75 m(2)0.01 s【解析】(1)根据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可得:λ==m=75 m.(2)根据t=,代入数据,则有:t=s=0.01 s.17.【答案】v=【解析】第1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距离s1=,第二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距离s2=,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为t,则汽车车速v===.这里有一个微小误差,即t不是两个位置的时间差,准确值应为t-+,但和相差很小,对v计算结果的影响可略去不计.18.【答案】(1)波长为397 m的无线电波(2)旋出一些【解析】(1)根据公式f=得f1==Hz≈1 034 kHz,f2==Hz≈756 kHz,f3==Hz≈530 kHz.所以波长为397 m的无线电波在收音机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2)要接收波长为290 m的无线电波,应增大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因此,应把调谐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出一些,通过减小电容达到增大调谐电路固有频率的目的.19.【答案】电视信号电视信号波长较短,很难发生衍射现象【解析】从题中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电磁波长为550 m,根据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该电磁波很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绕过山坡而传播到城市所在的C区,因而不需要转发装置.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 m,其波长很短,衍射现象很不明显,几乎沿直线传播,能传播到山顶却不能传播到城市所在的C区,要想使信号传到C区,必须通过建在山顶的转发站来转发.20.【答案】充减小10-5【解析】根据题图中的磁感线方向,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由下往上,故正在对电容器充电,磁场能正在转化为电场能,电流正在减小,又由T=2π可得L=,所以L=10-5H。

物理选修3-4高考真题

物理选修3-4高考真题

物理选修3-4模块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抖动绳子的一端产生如图所示的横波则绳上横波的波长为()A、80cmB、120cmC、20cmD、40cm2.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B、t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C、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D、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3.关于机械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的声波是纵波B、抖动绳子的一端在绳上形成的波是横波C、只有纵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4.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伦琴射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A、伦琴射线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B、红外线的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C、伦琴射线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D、可见光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5.弹簧振子在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中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A、回复力的值最大B、速度值最大C、位移最大D、加速度值最大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图甲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图乙是换用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时,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B、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C、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D、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7.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它们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C是B、B的中点,则C的振动()A、一定跟AB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B、一定跟AB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C、可能跟AB两点振动方向相同,也可能跟AB两点振动方向相反D、跟A振动方向相同,跟B点的振动方向相反8.关于电磁场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B、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C、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D、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9.在下面几种有关光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的是()A、通过游标卡尺两测脚间的狭缝观看与狭缝平行的线光源时看到彩色条纹B、在水面的油膜上看到彩色花纹C、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D、光通过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10.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0.20s,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17s时,振子的运动情况是()A、正在向右做加速运动B、正在向右做减速运动C、正在向左做加速运动D、正在向左做减速运动11.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简谐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B、质点AD的振幅相等C、在该时刻质点D正向下运动D、在该时刻质点CF的加速度为零。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3-4选修)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3-4选修)

光学(京)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易 A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 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 .将绿光换为红光 D .将绿光换为紫光(国)16.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易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标)34.⑵(9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 镀银(图中粗线),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

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的入射角为30º,∠MOA =60º,∠NOB =30º。

求 中(ⅰ)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ⅱ)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r=15º,226+=n (提示:做N 关于AB 的对称点E ,连接ME 与AB 交与P ,MP 、PN 就是光线在AB 面的入射和反射光线。

做MQ ⊥AB ,EQ ∥AB 交于Q ,由几何关系可证明MQ =EQ =R (sin30º+cos30º),因此图中α+r=β=45º;而oo15sin 30sin sin sin ==r i n ) (标)35.[3-5] (15分)⑴(6分)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

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

易 0λhc ,()λλλλ00e hc - (津)6.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Δx ,若Δx 甲 >Δx 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易 A .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乙光则不能发生 B .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 C .甲光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乙光的光子能量 D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12单缝屏 双缝屏 P光屏(川)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易A .甲乙在同一明亮空间,甲从平面镜中看见乙的眼睛时,乙一定能从镜中看见甲的眼睛B .我们能从某位置通过固定的任意透明的介质看见另一侧的所有景物C .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总是大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D .在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渝)18.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 、b 、c 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 在水下的像最深,c 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 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一一选修3-4] (15分)(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 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1) (6分)三束单色光a、b、c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形玻璃砖,经两次折射后变成复色光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真空中,a光传播速度比b、c大B. b光的频率比c光小C. a光的光子能量最小D •在玻璃砖中,a光传播速度比b、c小E.若以a、b、c三种单色光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的实验,则a光观察到的条纹间距最大(2) (9分)如图所示,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速大小为0.6 m/s。

P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96m。

从该时刻(图中状态, 此时刻波从O点刚好向右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开始计时,问:(1) 经过多少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2) 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 【物理选修题】(15分)(1 )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x,若X甲X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则乙光不能B •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C •甲光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乙光的光子能量D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2=(t1 + 0.2)s的波形图.(1)若波速为35m/s,求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2)在t1到t2的时间内,如果M通过的路程为1m,那么波的传播方向怎样?波速多大?3. 【物理一一选修 3-4】(15分)(1) (6分)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从 0点同时发出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 播的波形图,P 点在甲波最大位移处,Q 点在乙波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 的距离是球半径的a =30°(1 )将光路补充完整,标明相应的入射 角i 和折射角r ; (2)求透明体的折射率。

4. ( 8分)【物理一物理3—4】(1) (3分)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 t 1=0时刻的图象,已知质 M 的振动方程为y 5sin 5 t cm ,此波中质点 M 在t 2= ______________ s 时 恰好第3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波的波速为 _____________ m/s.A. B. C. D. ⑵ 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的短P 点比Q 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在P 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 Q 质点可完成次全振动甲波和乙波在空间相遇处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9分)如图所示, MN 是一条通过透明球体球心的直线.在真空中波长为入 o =564nm的单色细光束AB 平行于MN 射向球体,B 为入射点,若出射光线 CD 与 MN 的交点P 到球心倍,且与MN 所成的角S.0y/ciB \,Af 0” 4\ 0. 6 -5.C .. VzV30(2)(5分)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片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半径为R=10mm的球,球心O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8mm,水的折射率为n=4/3.sin53 ° =0.8■①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后,第一次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②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第一次射出水珠,光线偏转的角度5.【物理一选修3-4】(15分)(1)(6分)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列波的波速是2m/sB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正方向C. t=3. 5s时P点的位移为0. 2mD .从t= 0时刻开始P点的振动方程为y 0.2sin( t ) m(2)(9分)如图所示,MNPQ是一块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砖,其边长MN= 30 cm。

一束激光AB射到玻璃砖的MQ面上点(图中未画出)发生全反射,恰沿DC MQ 的中点,/ ABM =30°, PD=7. 5 cm,①画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光路示意图,求出F到Q点的距离QF ;②求出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的A CV/ 2 3 4 谕V/ 2 r/s -0.2-W-0.2甲乙t= 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4m处的质点P )(入射点为B)进入玻璃砖后在QP面上的FC③求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c=3X108m/s)。

6.【物理一选修3-4】(15分)(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 5s, 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A .此列波的波长为2. 5mB .此列波的频率为2HzC.此列波的波速为2. 5m/sD .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2)(10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 =1. 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大小i arcsinO.75,求:(i)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ii)画出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

(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

7.[物理一一选修3-4] (15分)(1)(5分)如右图所示,空气中有一块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折射率为,2,现有一细光束,垂直射到AO面上,经玻璃砖反射、折射后,经OB面平行于入射光束返回,/ AOB为135°圆半径为r,则入射点P距圆心O的距离为B. r -sin 7.5 °C. -rD. -rA . r -sin 152 4(2)(10分)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象,此时波中质点M正处于平衡位置,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至U t2=0.55s时质点M恰好第三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

试求:①该波传播方向;②该波波速大小;③从t1 = 0到t3= 1.2s,波中质点N 走过的路程和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是多少?1、BCE 解: (1)x=0.96-0.06=0.9m t=x/v=0.9/0.6=1.5s 2)当传到P 点时P 点向下运动,经过三个振幅到达最高点。

所以 S=3A=3*仁3cm BD2、3、 CD(1) 示. 答案:⑴向下⑵右传,5m/s 答案:-2 连接OB 、BC ,在B 点光线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标为i 、r ,如图所 (2分) 4、 在^DCP 中: 解得 / OCP=135 进而可得:/ COP=15 有空 逻 (1 分) sin sin OCP (45°值舍) o由折射率定义:在B 点有:n 在C 点有:sin (180135 ) n sin BCO又 BCO r i=45 BCO 180 所以, 又: 因此, 0.9 (1分) i COP 透明体的折射率n 120 sini sinr 故:r=30°sin 45 2 sin 30(1分))(2分)[倚遥一牺理—分} (1)09(2 分),1(】分〕(務①io 图所京.(2分) ②由几忖戈塞厨昭±#=0&沪产5绡1分) 出折射宦律洛i 曲戶阳讪砥爾 血务=0血用产3尸(3井) 柿如廿32P 分》 5.【物理一选修3-4】(15 分)答案:(1) (6分)ACD (全部答对得6分,选不全但没有错误得 3分)6、解析:(1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 b . c 是两相邻的两个波峰,所以相差一个波长, 波长为5m , A 项错;因为质点b 的起振时刻比质点 a 晚,所以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C 项错。

答案:D o (i )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1全反射临界角 C= arcsin 1 45,光在BC 面上发生全反射,光路如图所示。

(2分)n答案:(1) D ; (2) (i ) 2X108m/s ; (ii )光路如图(2)①如图,QF 20cm②聖③口川口怡6 5解析:(1)由图象可知波长=4m ,周期T= 2s,波速V2m/s ,A 项正确;t= 0时3 刻P 点向-y 方向振动,则波向x 负方向传播,B 项错;t=3. 5s 1 T , 42 此时P 点位于波峰位置,C 项正确;由图乙知 ,初相位为T,振动方程为y 0.2sin ( t ) m , D 项正确。

(2)①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射点为 F (2分) 由几何关系得tan rPD(1分)QF PF代入数据得 QF 2( 0cm (1分) ②由①的计算得,tan r3 (1 分)4得 sinr=0. 6 (1 分)由折射定律得1 sin i n= -5 3 (1 分)sin r6c③由n -得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6.3 5108 m/s(2 分)D 项正确;而a.b 相差T/2,所以T 是1秒,波的频率为1Hz ,B 项错;波速V 5 m/s ,3 1081.5=2 X108m/s (3 分)(ii )由折射率 n 得AB 面上的折射角sin i sin r(1 分)r= 30° (2 分)由几何关系得,BC 面上的入射角 B=5° (2 分)34. [物理---- 选修3-4] (15分)(1) B(2)解厂①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3②该波的周期滿足:乙一£ =2三卩解得T二0.2s4由图知波长兄=4.0w 则波速u =纟=20m/sT③质点N完成振动的次数N =丄2 = 60 2则质点N走过的路程S=6X20ci^= 120cm (2分)位移35. [物理——选修3-5] (15分)⑴ ABC(2)解:将C无初速地放在A上后.力片=2加片。

(3分)A与B碰掩后粘介在-起.使B能与拦扳碰撞两次,2mv, *4-(―—/nv2) >0 (3 分)得:Vj > — v2(2分)(2分〉(2分)2. 5cm (2 分)片・=比(2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