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作业1 2 3 4-2016
雷达大作业---振幅和差角度测量及仿真

雷达原理大作业单脉冲自动测角的原理及应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作者:2016年5月21日单脉冲自动测角的原理及应用一.摘要单脉冲测角法是属于振幅法测角中的等信号法中的一种,其测角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其中对于接收支路要求不太严格的双平面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更是备受青睐。
本文首先讲述了单平面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自动测角的原理,再简述了双平面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自动测角的结构框图,接着简述了本文仿真所用的一些原理和公式推导,包括天线方向图函数及其导数的推导,最后做了基于高斯形天线方向图函数的单脉冲自动测角,基于辛克函数形天线方向图函数的单脉冲自动测角,和基于高斯形天线方向图函数的双平面单脉冲自动测角。
源代码在附录里。
二.重要的符号说明三.单平面振幅和差式单脉冲自动测角原理单脉冲测角法是属于振幅法测角中的等信号法中的一种。
在单平面内,两个相同的波束部分重叠,交叠方向即为等信号轴的方向。
将这两个波束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比较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精度要求下测到目标的所在角度。
因为两个波束同时接到回波,故单脉冲测角获得目标角误差信息的时间可以很短,理论上只要分析一个回波脉冲即可,所以称之为“单脉冲”。
因取出角误差的具体方式不同,单脉冲雷达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其基本原理说明如下:1.角误差信号雷达天线在一个平面内有两个重叠的部分,如下图1所示:图1.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波束图(a)两馈源形成的波束 (b)和波束 (c)差波束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取得角误差信号基本方法是将这两个波束同时收到的信号进行和差处理,分别得到和信号和差信号。
其中差信号即为该角平面内角误差信号。
若目标处在天线轴方向(等信号轴),误差角0ε=,则两波束收到的回波信号振幅相同,差信号等于0。
目标偏离等信号轴而有一个误差角ε时,差信号输出振幅与ε成正比而其符号则由偏离方向决定。
2.和差比较器这里主要使用双T 插头,示意图如下图2(a )所示。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探知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
1. 发射器:发射器负责产生一束电磁波并将其发射到目标区域。
雷达系统通常使用射频发射器,它能够产生高频率的无线电波。
2. 接收器:接收器接收目标区域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接收器必须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以接收微弱的反射信号。
3. 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用于分析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并从中提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它通过比较发射的信号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目标的特征。
雷达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工作。
当雷达发射器发射出一束电磁波时,它会沿直线路径传播到目标区域,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后部分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和相位差异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雷达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二、雷达的工作模式雷达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常见的雷达工作模式有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
1. 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发送连续的射频信号,并且同时接收反射信号。
它适用于测量目标的速度和距离,但无法提供目标的细节信息。
2. 脉冲雷达:脉冲雷达发送一系列短脉冲信号,并在每个脉冲之后接收反射信号。
脉冲雷达可以提供目标的细节信息,如目标的形状、大小和材料等。
三、雷达的应用领域雷达技术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雷达应用领域:1. 军事应用:雷达在军事领域用于追踪、侦查和识别敌方目标。
它可以帮助军队在战场上实时掌握敌军动态,提高作战效率和精确度。
2. 航空和航海导航:雷达在航空和航海领域中用于飞行器和船只的导航和避障。
雷达系统课后习题和答案

雷达系统课后习题和答案雷达原理习题集第一章1-1.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3000MHz,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为1000μs,回波信号的频率为3000.01MHz,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方向的夹角60°,求目标距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1-2.已知某雷达对σ= 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a)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b)在a)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倍,则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1-3. 画出p5图1.5中同步器、调制器、发射机高放、接收机高放和混频、中放输出信号的基本波形和时间关系。
第二章2-1. 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矩形脉冲宽度为3μs,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求该发射机的平均功率和工作比2-2.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2-3. 用带宽为10Hz的测试设备测得某发射机在距主频1KHz处的分布型寄生输出功率为10μW,信号功率为100mW,求该发射机在距主频1KHz处的频谱纯度。
2-4. 阐述p44图2.18中和p47图2.23中、的作用,在p45图2.21中若去掉后还能否正常工作?2-5. 某刚性开关调制器如图,试画出储能元件C的充放电电路和①~⑤点的时间波形2-6. 某人工长线如图,开关接通前已充电压10V,试画出该人工长线放电时(开关接通)在负载上产生的近似波形,求出其脉冲宽度L=25μh,C=100pF,=500Ω2.7. 某软性开关调制器如图,已知重复频率为2000Hz,C=1000pF,脉冲变压器匝数比为1:2,磁控管等效电阻=670Ω,试画出充放电等效电路和①~⑤点的时间波形。
若重复频率改为1000Hz,电路可做哪些修改?2.8.某放大链末级速调管采用调制阳极脉冲调制器,已知=120KV,Eg=70V,=100pF,充放电电流I=80A,试画出a,b,c三点的电压波形及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与时间关系图。
346雷达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346雷达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方向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工具。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天气预报、海洋勘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原理很简单,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工作。
当雷达发射器发出电磁波时,这些波会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并在遇到目标物体时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通过分析其强度、频率和时间延迟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其他信息。
雷达系统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器等组成。
发射器负责产生和发射电磁波,接收器则负责接收反射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
最后,这些信息会通过显示器或其他方式展示给操作人员。
雷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军事方面,雷达可以用于目标跟踪、无人机探测、导弹防御等任务。
在航空方面,雷达常被用于飞行导航、防撞系统等。
在天气预报和海洋勘测中,雷达可以探测降雨、风暴和海洋浪涌等自然现象。
尽管雷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比如,现代雷达系统通常采用多普勒效应,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
此外,雷达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之,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测和测量工具。
它通过利用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雷达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对于提供清晰而有逻辑的文章表达至关重要。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346雷达原理。
首先,在引言部分1.1中,我们将概述346雷达原理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2016雷达原理作业2-5

6 2
1)不计发射和接收的损耗并忽略大气损耗,在测量期间要发射的最小能量应该是多少? 2)若该雷达为相干脉冲体制雷达,其他条件不变时,10 个等幅相参中频脉冲信号进行相参积 累,如果作用距离要求不变,发射功率 Pt 可以降低为多少? 6.恒虚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在噪声电平变化时获得恒虚警。 7.为了充分利用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 Rmax 200km ,载有发现低飞目标雷达的飞机应飞在怎样 的高度上?(目标飞机高度不小于 50m)
雷达原理作业2‐5章
1.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矩形脉冲宽度为3μs,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求该发射机 的平均功率和工作比。 2. 某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为6dB,接收机带宽为1.8MHz,求其临界灵敏度。 3.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 f0=3000MHz,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时延为1000μs,回波信号的频 率为3000.01MHz,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方向的夹角60°,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距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4.已知某雷达对σ=5m2 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 a) 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0.1m2,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 b) 在 a)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 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 倍,则 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 5.某单载频脉冲雷达波长 5.5cm , G 40dB ,在其 300km 的作用距离上检测概率为 90%, 虚警概率为 10 ,且知 1m , Fn 10dB , Bn 20MHz ,试问:
雷达原理作业1 2 3 4-2016

法线方向 接收机 目标方向 接收机 接收机
基本原理:利用多个天线所接收回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测角。 优点:无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糊且测角精度高 13. 对三角波形调频连续波雷达,若其最大频偏Δf m =30MHz,三角波形的周期为 0.5 ms,若测得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的平均差频为 6 MHz。 1)画出该三角波形调频连续波的频率和时间的关系; 2) 求目标的距离; 3) 求该雷达的最大不模糊距离和距离分辨力。 ANS: t=f b*T m /4*Δf m 3750m 75km 2.5m
《雷达原理》作业,No.4 递交日期:2016.4.20
1. 对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回波,分别通过相位检波器 后,输出信号的主要区别是固定目标输出为等幅脉冲串,运动目标输出为受 到多普勒频率调制的脉冲串,回波脉冲在距离显示器上的主要区别是固定目 标输出无“频闪”现象,运动目标输出有“频闪”现象。 2、雷达动目标显示系统的作用是显示运动目标、抑制固定目标,常用的实现动 目标显示的方法是对消法、频谱抑制法。 3、雷达的盲速效应是指目标虽有一定的径向速度V r ,但其回波信号经过相位检 波器后,输出为一串等幅脉冲,表现为固定目标的特征,出现盲速的条件是 f d =kf r ,要提高第一等效盲速,采取的措施有 降低脉冲重复频率 , 频闪效 应是指脉冲工作状态时, 相位检波器后输出端回波脉冲串的包络调制频率F d 与 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V r 不再保持正比关系,出现频闪的条件是 f d <=f r /2 。 4、 对于PRF为 1KHz、波长 3cm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它的第一盲速为( 15 )米/ 秒,当目标速度大于( 7.5 )米/秒时,会出现频闪效应。为了消除盲速现象, 可以采用( 参差重复频率 )。 5. MTI滤波器的凹口宽度应该( 与杂波相当,对准杂波中心 ),通带内的频响 要求( 尽量平坦 )。 6. 在 MTD 中,如果采用 N=256 的滤波器组,PRF 为 1KHz,则能检测运动目标的 分辨率是( 力提高了( )倍。 );与 MTI 系统相比,其信噪比提高了( )倍,分辨
雷达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雷达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发射机B. 天线C. 接收机D. 显示器答案:D2.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下哪种物理现象?A. 电磁波的反射B. 电磁波的折射C. 电磁波的衍射D. 电磁波的干涉答案:A3. 下列哪种波不能用于雷达?A. 微波B. 无线电波C. 声波D. 光波答案:C4. 雷达的探测距离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目标的大小B. 雷达发射的功率C. 天气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5. 雷达天线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发射电磁波B. 接收电磁波C. 转换电能为电磁能D. 以上都是答案:D6. 雷达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参数?A. 波长B. 带宽C. 脉冲宽度D. 以上都是答案:D7. 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于测量目标的什么?A. 速度B. 方向C. 距离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雷达的脉冲压缩技术可以提高哪种性能?A. 分辨率B. 探测距离C. 抗干扰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A9. 雷达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的?A. 吸收电磁波B. 反射电磁波C. 散射电磁波D. 以上都是答案:A10. 雷达的干扰技术中,哪种方式是通过发射虚假信号来欺骗雷达?A. 噪声干扰B. 欺骗干扰C. 脉冲干扰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雷达的基本工作模式包括以下哪些?A. 搜索模式B. 跟踪模式C. 引导模式D. 干扰模式答案:ABC2. 雷达的天线类型主要有以下哪些?A. 抛物面天线B. 阵列天线C. 相控阵天线D. 螺旋天线答案:ABC3. 雷达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脉冲压缩B. 频率捷变C. 多普勒滤波D. 目标识别答案:ABCD4. 雷达的抗干扰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频率捷变B. 功率控制C. 信号编码D. 空间滤波答案:ABCD5. 雷达的目标识别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形状识别B. 速度识别C. 频率识别D. 模式识别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雷达的发射功率越大,其探测距离就越远。
雷达原理作业

《雷达原理》作业,#1,2016 王斌答案不准确Bingo~ 2016.4.281、雷达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探测目标并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雷达所测量的目标的主要参数一般包括目标距离、方位角、仰角、径向速度。
2、雷达所面临的四大威胁是电子侦察与干扰、低空/超低空飞行器、反辐射雷达、隐身目标。
3、在雷达工作波长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角分辨力,必须增大天线的有效孔径。
对脉冲雷达而言,µ,PRF为1000 Hz,则雷达的分辨其距离分辨力由脉冲宽度决定;如果发射信号的脉宽为1s力为 150m ,最小作用距离为 150m ,最大作用距离为 150km 。
4、常用的雷达波束形状包括针状波束和扇形波束。
5、简述雷达测距、测角和测速的基本原理。
ANS:测距的基本原理:通过测定电磁波在雷达与目标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来测量距离。
测角的基本原理:电磁波在空间的直线传播以及雷达天线波束具有方向性。
测速的基本原理:运动目标回波具有多普勒效应。
6. 简述RCS的定义及物理含义。
ANS:定义:RCS是目标向雷达接受天线方向散射电磁波能力的度量。
物理含义:它是一个等效的面积,当这个面积所截获的雷达照射能量各向同性地向周围散射时,当单位立体角内的散射功率,恰好等于目标向接收天线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散射的功率。
=3 GHz,若一目标以1.2马赫(1马赫=340m/s)速度朝雷达飞行,则雷7、已知雷达工作频率为f达收到的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即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为多少?ANS:1.2*340*2/(3*10^8/3*10^9)=81608、已知某雷达为X波段,天线尺寸为0.6 m(方位向)×0.5 m(俯仰向),设k=1.25,求该雷达的方位和仰角分辨力,并求天线的增益(用dB表示)。
ANS:仰角分辨率:0.09375~0.062496方位角分辨率:0.078125~0.05208天线的增益:G=2680.83~6031.869、画出雷达的基本构成形式的框图,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eabharlann r= ∞) Pfa P(VT ≤ r ≤=
VT 2 r2 − = dr exp exp − 2 2 ∫VT σ 2 2σ 2σ
14、在锥扫跟踪雷达中,若扫描速度为 20 转/分,对下图所示的 A、B、C 三个 位置的目标,分别画出接收机的输出视频脉冲序列,并在各图中标明视频序列 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并指出三个目标中,哪个调制深度最大,哪个调制深度最 小?
Y
B 0
A(1,0)
X(t=0)
C(-1,-1)
波束中心轨迹
ANS: 距离等信号轴(圆心)越远调制深度越大 最大值时刻分别是 0、π、5π/4
ANS:
发射机:产生特定的发射信号 收发开关:隔离发射和接收支路 天线:发射/接受电磁波、方向性天线扫描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 信号处理机:消除不必要的信号及干扰,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 显示器:可以直接显示由雷达接收机输出的原始视频,还可以显示经过处理的信息 OR? 终端设备:
10、推导雷达方程,用 dB 表示。 ANS: Pt S1′ = 距离R处任一点处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 4π R 2 PG t t 考虑到天线定向增益Gt: S1 = 4π R 2 目标接收到的功率: σ S1 PG σ S1 σ 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 = = ⋅ t 2 S2 2 2 4π R 4π R 4π R PG 雷达收到功率: = t t Arσ Pr A = r S2 (4π ) 2 R 4 接收功率Pr 为接收机最小检测功率Simin,所以,最大测量距离: R
《雷达原理》作业,No.4 递交日期:2016.4.20
1. 对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回波,分别通过相位检波器 后,输出信号的主要区别是固定目标输出为等幅脉冲串,运动目标输出为受 到多普勒频率调制的脉冲串,回波脉冲在距离显示器上的主要区别是固定目 标输出无“频闪”现象,运动目标输出有“频闪”现象。 2、雷达动目标显示系统的作用是显示运动目标、抑制固定目标,常用的实现动 目标显示的方法是对消法、频谱抑制法。 3、雷达的盲速效应是指目标虽有一定的径向速度V r ,但其回波信号经过相位检 波器后,输出为一串等幅脉冲,表现为固定目标的特征,出现盲速的条件是 f d =kf r ,要提高第一等效盲速,采取的措施有 降低脉冲重复频率 , 频闪效 应是指脉冲工作状态时, 相位检波器后输出端回波脉冲串的包络调制频率F d 与 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V r 不再保持正比关系,出现频闪的条件是 f d <=f r /2 。 4、 对于PRF为 1KHz、波长 3cm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它的第一盲速为( 15 )米/ 秒,当目标速度大于( 7.5 )米/秒时,会出现频闪效应。为了消除盲速现象, 可以采用( 参差重复频率 )。 5. MTI滤波器的凹口宽度应该( 与杂波相当,对准杂波中心 ),通带内的频响 要求( 尽量平坦 )。 6. 在 MTD 中,如果采用 N=256 的滤波器组,PRF 为 1KHz,则能检测运动目标的 分辨率是( 力提高了( )倍。 );与 MTI 系统相比,其信噪比提高了( )倍,分辨
∞
r
检测门限越低,发现概率、虚警概率越高;检测门限越高,发现概率虚警概率越低。 3. 如果机载雷达要发现 300 公里远处的低空飞行目标(目标高度不小于 50 米),则雷 达平台的高度应在什么高度上? 4369.17m 4. 简述地面对地基雷达作用距离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原因。 ANS: 由于地面反射的影响,使雷达作用距离随目标的仰角呈周期性变化,地面反射的结果使 天线方向图产生花瓣状。 (由于地面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直射波的干涉作用) 5、 简述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的优缺点? ANS: 单级振荡式: 优点:简单、廉价、高效 缺点: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相位不相参 主振放大式: 优点:参数精准、复杂信号、相位相参 缺点: 系统复杂、效率低 6、画出现代雷达接收机的通用框图。
max
PG A σ 4 = t t2 r (4π ) Si min
1
转换为对数
《雷达原理》作业,#2
1、根据雷达距离方程,决定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参数有 P t 、G、λ、σ、S imin 。
2、根据雷达距离方程,要提高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发射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增大发射功率P t ,接 收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大最小可检测功率Simin ,天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天线的定向增益 G。 3、根据雷达距离方程,在雷达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若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 Pt 0 时,雷达的最大 作用距离为 R0 ,若发射功率增加到 16 Pt 0 ,则最大作用距离为 2R 0 。 4、根据雷达距离方程,在雷达工作波长和天线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接收机 的接收机灵敏度决定了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Rmax 。 5、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门限电平越低,则发现概率越高,虚警概率越高。要在虚警概率保持不变 的情况下提高发现概率,则应提高信噪比SNR。恒虚警技术(CFAR)是指,当噪声功率变化时,要 保持虚警概率不变,则V T 检测门限应随噪声功率而自适应变化(CFAR自适应门限技术)。 6、在雷达信号检测中,保持虚警概率不变,则信噪比增加时,雷达的发现概率增加。 7、恒虚警技术是指,当噪声功率变化时,要保持虚警概率不变,则门限电压应随噪声功率而自 适应变化(CFAR自适应门限技术)。 8、相干积累的目的是 提高信噪比,改善检测性能 。 9、多个脉冲进行积累能提高信噪比,原因是n个脉冲相干积累能使不同重复周期的目标回波信号同 2 相相加,功率提高n 倍,而噪声具有随机相位,功率只能提高n倍,故n个脉冲相干积累可使信噪 比提高n倍。 10、雷达发射机有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两类。其中,主振放大式的两级结构包 括主控振荡器和射频放大链(放大电路)两部分。主控振荡器用以产生特定参数的射频信号。 11、 雷达接收机中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 调整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使放大电路的 增益随信号强度自动地调整,使目标信号输出维持稳定) , STC(近程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防止近程杂波干扰引起的中频放大器过载, AFC(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判断与额定中频的差额,调谐本振信号跟踪发射频率, 保证中频稳定不变。 1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是全相干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全相干是指雷达系统的发射信号、本振 电压、 相参振荡电压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 保持严格的相位(相位相参)关系, 都是由 同一基准信号 经过分频、倍频、混频调整而得。 13. 现代接收机的共性要求有: 宽频带、低噪声、大动态、高稳定、数字化 。
《雷达原理》作业,#1,2016
王斌
答案不准确 Bingo~ 2016.4.28
1、雷达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探测目标并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雷达所测量的目 标的主要参数一般包括目标距离、方位角、仰角、径向速度。 2、雷达所面临的四大威胁是电子侦察与干扰、低空/超低空飞行器、反辐射雷达、隐身目标。 3、在雷达工作波长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角分辨力,必须增大天线的有效孔径。对脉冲雷达而言, 其距离分辨力由 脉冲宽度 决定;如果发射信号的脉宽为 1µ s ,PRF为 1000 Hz,则雷达的分辨 力为 150m ,最小作用距离为 150m ,最大作用距离为 150km 。 4、常用的雷达波束形状包括 针状波束 和 扇形波束 。 5、简述雷达测距、测角和测速的基本原理。 ANS: 测距的基本原理:通过测定电磁波在雷达与目标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来测量距离。 测角的基本原理:电磁波在空间的直线传播以及雷达天线波束具有方向性。 测速的基本原理:运动目标回波具有多普勒效应。 6. 简述 RCS 的定义及物理含义。 ANS: 定义:RCS是目标向雷达接受天线方向散射电磁波能力的度量。 物理含义:它是一个等效的面积,当这个面积所截获的雷达照射能量各向同性地向周围散射时,当 单位立体角内的散射功率,恰好等于目标向接收天线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散射的功率。 7、已知雷达工作频率为f 0 =3 GHz,若一目标以 1.2 马赫(1 马赫=340m/s)速度朝雷达飞行,则雷 达收到的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即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为多少? ANS: 1.2*340*2/(3*10^8/3*10^9)=8160 8、已知某雷达为 X 波段,天线尺寸为 0.6 m(方位向)×0.5 m(俯仰向),设 k=1.25,求该雷达 的方位和仰角分辨力,并求天线的增益(用 dB 表示)。 ANS: 仰角分辨率: 0.09375~0.062496 方位角分辨率:0.078125~0.05208 天线的增益:G=2680.83~6031.86 9、画出雷达的基本构成形式的框图,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雷达原理》作业,No.3
1、显示器的类型有(距离显示器、平面显示器、高度显示器、综合显示器)。 2、雷达测距的方法有(脉冲法、频率法、相位法), 测角的方法有(相位法测角、振幅法测角)。 3. (相位差)与目标的距离有关,这是相位法测距的基础。双频法相位测距的优 点是 ( 最大不模糊距离更大 ) 和测量准确度高,最大无模糊距离取决于 ( 差 频 )。 4. 简单连续波多普勒雷达可以测量目标( 速度 )信息。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可 以测量目标( 距离 )信息,调频波形的非线性度可以由距离分辨力和( 速度 分辨率 )来确定。 5、自动距离跟踪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有(自动搜索)、(自动跟踪)、(自 动捕获)、(距离测量)。 6、雷达角跟踪的方式有(圆锥扫描自动测角(顺序波瓣法))、(单脉冲自动测 角(同时波瓣法))。 7. 人工距离跟踪的关键点是产生(产生移动的点刻度),复合法是利用(锯齿波) 法产生一组粗测(移动波门),利用(相位调制)法产生精测(移动目标)。 8. 圆锥扫描自动跟踪雷达采用(针状)波瓣、(顺序波瓣)法测角,要获得误差信 号,至少要经过(一个扫描周期)。 9.在角跟踪系统中,AGC电路的作用是(消除目标距离与截面积变化所引起的系 统角灵敏度的变化/保持输出误差电压的恒定性)。 10. 简述余割平方扇形波束的特点。 ANS: 特点:相同高度上目标回波强度相同,可同时测R、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