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基本公式
ddt系列

DDT系列1. 什么是DDT?DDT是指Data-Driven Testing(数据驱动测试)的缩写,在软件测试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DDT是一种测试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测试数据与测试逻辑分离,通过外部数据源来驱动测试的执行。
通过将测试数据从代码中分离出来,可以提高测试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DDT思想的基本原理当我们进行复杂的软件测试时,通常需要编写大量的测试用例。
每个测试用例可能有不同的输入数据和预期结果。
而传统的测试方法是通过编写硬编码的测试数据来驱动测试用例的执行。
DDT的核心思想是将测试数据从代码中分离出来,存放在外部数据源中,如Excel表格、CSV文件或数据库中。
通过解析外部数据源,可以动态地生成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
3. DDT的优势3.1 提高可维护性使用DDT可以使测试数据与测试逻辑分离,测试数据的变化不会对代码产生影响。
当测试数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修改外部数据源,而不需要修改测试代码。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维护的工作量。
3.2 提高可扩展性使用DDT可以轻松地扩展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的规模。
只需要在外部数据源中添加新的测试数据,而不需要修改测试代码。
这样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测试用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3 增强测试覆盖度通过DDT,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数据可以覆盖不同的边界条件和特殊情况,从而提高测试覆盖度。
相比于传统的硬编码测试数据,DDT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测试软件的各种情况。
4. DDT的实现方式DDT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式:4.1 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试框架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试框架是一种将测试数据与测试逻辑分离的框架。
它通过读取外部数据源中的测试数据,将其应用到测试用例中,执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
常用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试框架包括TestNG、JUnit、pytest等。
4.2 编写自定义数据驱动的代码除了使用已有的数据驱动测试框架,我们还可以手动编写代码来实现数据驱动的测试。
分时ddx公式

分时DDX指标的计算公式是DDX=EMA(A-D)-EMA(M-D)。
分时DDX指标是用于量化交易的一个技术指标,主要用于判断市场买卖力度的变化情况。
在计算分时DDX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指标线:需要选择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指标线,常见的如10日、20日和30日的EMA (指数移动平均线)。
2. 计算差值:计算两个不同时间段指标线的差值,即A-D和M-D。
3. 计算EMA:对上述差值分别计算EMA,以平滑数据,减少噪音。
4. 计算DDX:将两个EMA的差值相减,得到DDX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分时DDX指标在不同的软件中可能会有所调整或改进,因此在使用时应参考相应软件的用户指南或帮助文档。
此外,分时DDX指标在放量时更有价值,它可以反映大单的动向,对于分析股价的上升或下跌趋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爆轰 试题

1、 燃烧转爆轰的条件答:DDT 现象的出现和环境(压力、体系、开口、闭口、外壳强度)、炸药的化学性质(热分解动力学、燃速、点燃难易)、物理性质(密实、多孔)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产生正常爆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药柱直径大于爆轰的临界直径,在药柱中形成强度超过引致爆轰出现所需的临界压力cr p 。
1. 高密度炸药中向爆轰的转变当炸药处于某种外壳内,且在外壳中已形成动态压力dynp 时,如果dyn p <crp ,那么LVD 的传播稳定,这时在外壳内传播的压力不足以引发正常的爆轰;而一旦压力达到了cr p 值或者实验条件变化使cr p 值下降时,都可使LVD 过程不稳定,出现DDT 。
当环境条件近于DDT 的临界条件时,加大药柱直径、延长外壳长度都会促进DDT 出现。
2. 低密度炸药燃烧向爆轰的转变而结实外壳中的低密度炸药的DDT 过程只包括三个阶段,即顺层燃烧、对流燃烧、爆轰,很少出现稳定的LVD 过程。
表示DDT 特征的定量值是爆轰前长度 b.D L ,也即由引燃点到产生爆轰时所在点的距离。
药柱的密度(即多孔性)影响b.D L 值。
当孔隙率高时,DDT 很容易出现;而当密度较高时,则难于出现DDT 。
炸药颗粒尺寸变小,可使 b.D L 值先下降,而后再加大。
2、 粉尘爆炸的基本特点答:①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堆积粉尘上方的弥散粉尘发生了首次爆炸,那么爆炸产生的爆炸波会扰动堆积的粉尘,使其飞扬,形成新的粉尘-空气混合物,继而连续产生二次、三次爆炸。
②需要较高的点火能 从粉尘爆炸的过程可以得知,粉尘爆炸需要经历表面受热、释放气体再到气体爆炸的过程,所以需要足够的触发能量来引发粉尘初始必须的物理化学变化。
③破坏力强 粉尘爆炸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高压持续时间较长,且常常导致二次爆炸,所以对周围目标的破坏作用很强;④能够产生有毒气体 粉尘爆炸往往是不完全燃烧,爆炸过程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毒害体。
DDD计算公式

DDD计算公式在药物临床应用中,有许多相关指标需要计算,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一、生理药动学参数计算1.药物体内滞留时间(t1/2)计算:药物体内滞留时间是指药物从体内完全清除一半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t1/2=(0.693×Vd)/Cl其中,Vd是药物分布容积,Cl是药物体内清除率。
2.药物生物利用度(F)计算: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到循环系统中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F=AUC(静脉给药)/AUC(口服给药)其中,AUC表示药物在体内的面积曲线下面积。
二、药物疗效评估指标计算1. 药物疗效(Efficiency)计算:药物疗效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计算公式为:Efficiency =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 / 对照组患者治愈率2.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计算:相对危险度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与非使用药物组相比的相对风险。
计算公式为:Relative Risk = 治疗组不良事件率 / 对照组不良事件率3. 药物治愈率(Cure Rate)计算:药物治愈率是指通过给药治疗后完全治愈疾病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为:Cure Rate = 治疗组治愈人数 / 治疗组总人数三、药物安全性评估指标计算1. 不良事件报告频率(Adverse Event Reporting Rate)计算: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是指在给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频率。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Rate = 不良事件报告数 / 药物总使用人数2. 药物副作用发生率(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计算: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为: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 出现副作用的患者数 / 总使用药物人数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液体粘滞系数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最终稿)

液体粘滞系数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杨阳(02008208)(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11189)摘要:在液体粘滞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本文利用微分法求解其不确定度,并比较各个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大小。
关键词:液体粘滞系数数据处理不确定度The Calculation of Uncertainty of Liquid viscosityYangYa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Abstract: In the data processing of measurement of liquid viscosity, differential analysis was us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uncertainty of liquid viscosity.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ble quantities were compared .key words: Uncertainty of Liquid viscosity Data processing of experiment The Calculation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实验需要测定若干物理量,但测定之前并不知道哪些数据测定时需要特别注意精度。
本文通过对液体粘滞系数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进而数据处理,得到各组物理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
对以后的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物理实验中或其它实验数据的处理中,考虑到不确定度的统计性质,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用方和根形式。
[1]本文使用估算间接测得量的误差的基本方法——微分法直接求得不确定度。
作者简介:杨阳,1990年,男,本科生,uu1990718@ 1.实验原理[2]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光滑的小球在无限广延的液体中运动时,当液体的粘滞性较大,小球的半径很小,且在运动中不产生旋涡,那么小球所受到的粘滞阻力f为vdfπη3-=(1)式中d是小球的直径,v是小球的速度,η为液体粘滞系数。
DDD计算公式范文

DDD计算公式范文
DDD计算公式是一种评估发病风险和疾病活动度的测试方法,它用于
辨别病人的疾病活动性并评估他们的疾病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最初开发的DDD计算公式于1970年,它受受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疾
病活动性,免疫状态,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基本DDD计算公式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确定的,其公式格式为:
DDD=身体功能(F)×疾病活动性(A)×免疫状态(I)×环境因素(E)×遗传因素(L)
其中,F,A,I,E,L分别表示身体功能,疾病活动性,免疫状态,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在具体应用中,通常使用如下具体参数:身体功能(F):患者的身体功能可以通过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衡量,例如血氧饱和度,体温,血液和淋巴细胞分析,以及X线检查,CT扫描等,一般在百分比量表上表示(例如90%-100%)。
疾病活动性(A):由病人的临床反应来衡量,其中可以包括病人接
受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如改善症状,消除痛苦和减少症状的发作等,一般
以百分比量表来表示(例如90%-100%)。
免疫状态(I):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衡量,如血清学检测,抗
体试验等。
环化名词解释英文缩写及公式整理

环境化学名词英文缩写环工201503 刘欣雨 2015122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DDT )生物浓缩因子(BCF )生物半衰期(BHL )多环芳烃类(PAHs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过氧丙酰硝酸酯(PPN )二乙基羟胺(DEHA )溶解氧(DO )氮基三乙酸钠(NTA )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 )高级氧化技术(AOTs )Streeter-Phelps /S-P 模型(BOD-DO 耦合模型、氧平衡模型)阳离子交换量(CEC)阴离子交换量(AEC)盐基饱和度(%)(BS )多氯联苯(PCBs)总溶解固体(TDS)环境化学公式大全1、生物浓缩因子(BCF )=2、对于水中的DO3、总碱度=C T (α1+2α2)+K W /[H +]-[H +]酚酞碱度=C T (α2-α0)+K W /[H +]-[H +]苛性碱度=-C T (α1+2α0)+K W /[H +]-[H +]总酸度=C T (α1+2α0)+[H +] -K W /[H +]CO 2酸度=C T (α0-α2)+ [H +] -K W /[H +]无机酸度=-C T (α1+2α2)+ [H +] - K W /[H +]4、总碱度=[HCO 3-]+2[CO 32-] +[OH -]-[H +]酚酞碱度=[CO 32-]+[OH -]-[H 2CO 3*]-[H +]苛性碱度=[OH -]-[HCO 3-]-2[H 2CO 3*]-[H +]无机酸度=[H +]-[HCO 3-]-2[CO 32-]-[OH -](甲基橙酸度)CO 2酸度=[H +]+[H 2CO 3*]-[CO 32-]-[OH -](酚酞酸度)总酸度=2×CO 2酸度-无机酸度=[H +]+[HCO 3-]+2[H 2CO 3*]-[OH -]5、天然水的缓冲能力对于碳酸水体系,当pH<8.3时,可以只考虑一级碳酸平衡,故其pH 值可由下式确定:6、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1)H 型等温线 G=kC(2)F 型等温式(3)L 型等温式式中:G 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A——常数6、pC-pH 图斜率等于n ,即金属的化合价。
浅论小麦粉中的农药残留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法检测

目硅 藻土。 载气为> 9 9 . 9 9 9 %的高纯氮 , 载气流速9 0 ml / mi n 。 色谱柱温度 1 6 0  ̄ C, 气化室温度 1 9 0  ̄ C, 检测器温度
l 6 5℃ 。
2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六六六和 D D T的残留
气相 色谱 法 , 对 易挥 发但 难 以分 解 的化合 物进行 分 析和分 析的 色谱技术 。 主要 原理是被 分析 的化合物 不 同的极 性 、 沸 点和 吸 附性 能 , 在 流动 相和 固定相 问 的有 不 同的分 配 系数 , 对样 本 的各 个组 分进 行分 离 。 气相 色谱 仪 的主 要成 分包 括气 路系 统 、 进样 系 统 、 分
谱分 析 具有 灵敏 度高 、 分 离 效率高 、 分析 速度 快 等特
点。
在其 中 : X1 是样 品中六六六和D D T, 各个异构 体或
代谢 物的单~含量 , 单位mg / ml ; A1 是被测定 用样液 目前国家标准规定食 品中六 六六和D DT的测定方 中六六六和D D T, 各个异构 体或代谢物的单一含量 , 单 法为 气相 色谱 法和薄 层层析法 。 气相色谱 检N4 , 麦粉 位n g; V1 是样品净化液体积 , 单位ml ; V 2 : 进 样体积 , 单
2 . 4六 六六和DDT的测 量与 计算
根据 样 品 中的六六 六和D D T的各 异构体 或 代谢
物, 制备 相 应各 个组六和DD T各个 组分 的含量 按下
X1 - 离 系统 ( 色谱 柱 ) 、 控 温系 统和 检 测记录 系 统 。 气相 色 面 的公式进 行计 算 :
晃1 mi n , 液 体静置分层 , 丢 弃下层 的水 溶液 , 缓缓将 石 [ 2 ] 食品卫生检验 方法. 理化部分( 一) . 食品 中六六六、滴 油醚液 倒入 乘有 1 O g 无水硫 酸钠 的漏斗 中过滤 , 石 油 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 B / _ r 5 0 0 9 . 1 9 - 2 0 0 3 ) [ S ] . 北京: 中国标准 醚液经过浓缩后移入 1 0 ml 试管 中 , 定容至5 ml 或1 0 ml 。 出版 社, 2 0 0 3 . 1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