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稿2
十首怀古诗

十首怀古诗怀古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常常描绘过去的岁月,表达人们对于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今天,我们选取了十首经典的怀古诗,来一起回顾那些不朽的岁月。
第一首:《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
诗歌中的“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梦中惊不已”这一经典句子,表达了白居易对于杨贵妃的思念和遗憾。
第二首:《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回忆往事的情景。
诗歌中的“数峰清色可鉴,跃马蕃殊未尝”这一句话,让人感受到了那时的山清水秀和自由自在。
第三首:《浣溪纱·绿肥红瘦》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浣溪纱·绿肥红瘦》是一首颇具怀古情调的词。
词中描述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词人借此引发对于过去往事与人的想念与感慨。
第四首:《滁州西涧》宋代诗人苏轼的《滁州西涧》描绘了诗人游历滁州的情景,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歌中的“山光忽西来,江涌复东流”这一句话,生动地传达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之美。
第五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诉说爱情与帝王之过的词。
词中起承转合,抒发了李煜对于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于失位的感慨。
第六首:《赤壁赋》《赤壁赋》是东晋诗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以及曹操对于自己失算的愤怒和仇恨。
这首赋由曹操口吻,其唱咏的内容和情感应该和他本人是有些差异,称之为“赋而非辞”。
第七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一首寄托着对于家国之爱的词。
词中苏轼思念家乡,讴歌了南宋时代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第八首:《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简短而朴实的诗,抒发了诗人夜思家乡的情感。
这首小诗之所以经久不衰,或许正是因为它那轻盈却又深刻的感情表达。
第九首:《古风二首·其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古风二首·其一》笔下的墨客,借古寄今,提倡“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精神,抒发了对于传统文化和秩序的思考。
怀古诗稿(原创)

怀古诗稿(原创)闻先生出国考察有感智无盈两肉千金,歌舞升平化万民。
泪梦初醒断肠人,天涯何处表寸心。
怀古居士零五年八月于舒心园无题四面贵人相照应,八方财宝进门庭。
迎来送去皆亲友,升迁谪守世常情。
怀古居士零五年八月于舒心园村居(一)寒颤鸣树颠,牛犊唤庐间。
此情此景意,惟在吾心端。
怀古居士零五年八月于舒心园村居(二)弄里儿童相嬉戏,树上雏鹰竞相啼。
翁媪问答寻儿孙,家中炊烟随风依。
怀古居士零五年八月于舒心园新年偶想新年旧气象,着我原衣装。
路人皆笑我,独自乐曦皇。
怀古居士无题人间冷暖悲喜剧,天堂忠奸善恶曲。
你方唱罢他登场,须君知晓不用提。
怀古居士零六年正月于舒心园赶路偶想英雄儿女赴国难,白发翁媪农事艰。
借问将士愁何在,此事自古两难全。
怀古居士零六年于中心小学无题实话难听唤梦人,利益熏心另智昏。
莫贪勿占清气在,直冲云霄镇乾坤。
怀古居士零六年二月于中心小学读《悬空寺》有感悬空寺内寺空悬,边地城外城地边。
鬼斧神工降人世,奇域绝境赏不完。
怀古居士零六年二月于中心小学自勉诗跋山涉水意志坚,餐风饮露何等闲。
艰难险阻君勿怕,勤学苦练是关键。
怀古居士二月二十八日狂风大作西风漫卷屋脊响,黄沙蔽日景迷茫。
举棋未定思回转,忆勇思壮昨日将。
怀古居士零六年二月于中心小学三月三呈王母表心迹世道不古人叵测,怀古伤今事消磨。
奸诈弄权狐朋聚,欺贫凌弱显阔绰。
老实冠以无用论,忠厚只可魂落魄。
禀得王母达天听,翘首期盼泪婆娑。
怀古居士零六年三月于舒心园悲屈原信则见疑忠被谤,文约词微高智商。
志洁行廉见义远,襄王迁怒汨罗江。
怀古居士零六年三月于舒心园夜读偶想献得美芹遭罪逐,风华少年心垂暮。
依势仗权充伯乐,世间常有屈宋属。
怀古居士零六年四月于舒心园宋玉悲秋之祖歌蜚声,凄怨贫士显真情。
怀才不遇遭排斥,激奋抗争得佳境。
怀古居士零六年四月于舒心园贾谊祸福无常人一生,知命不忧叹真情。
忘物齐生荣辱观,消极牢骚鸣不平。
怀古居士零六年四月于舒心园司马迁光明磊落赤心忠,千回百转史记通。
怀古诗整理

怀古诗整理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汴河怀古二首·其一》唐·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5、《金陵怀古》唐·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6、《金陵怀古》唐·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7、《馆娃宫怀古》唐·皮日休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8、《西江怀古》唐·杜牧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初中七年级怀古诗大全

初中七年级怀古诗大全
以下是初中七年级怀古诗的推荐: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
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
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
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怀古诗的意境往往深沉而浪漫,如果感兴趣的话,建议尝试多阅读其他同类型诗作或寻找诗歌鉴赏方面的专业书籍阅读。
怀古诗原文加赏析

怀古诗原文加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怀古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形式,它以怀念古代历史、风俗、风景等为主题,表达诗人对过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怀古诗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到古代名人、历史事件、古代建筑等,因此在怀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怀古诗的形式多样,有七言、五言等不同的格律,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而在这些怀古诗中,有一些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怀古诗原文加赏析为主题,来探讨一些经典的怀古诗,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赏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登高远眺的视角,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眺望远方,白日西沉,山峦尽处,黄河奔流入海,景色壮丽。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也寓意着对人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宽广、深邃的感觉。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岱宗是泰山的别称,诗人以“岱宗夫如何”开篇,表达了对泰山的疑问,接着描绘了泰山的壮美景色,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表现了泰山的神奇和壮美。
诗人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向往之情,最后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
整首诗气势恢宏,富有豪情壮志,是中国古代怀古诗的经典之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渡,暮雨独伤心。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材,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色变幻莫测、生生不息的感慨。
诗人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轮回的感慨,接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描绘自然界的生命力。
怀古诗和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和咏史怀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北方已经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
辛弃疾作为一位抗金将领,心中充满了恢复中原的壮志。
怀古情感:辛弃疾登上北固亭,眺望长江,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东吴领袖孙权。
孙权年少有为,在东南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基业,并且能够与强大的魏、蜀抗衡。
辛弃疾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英雄时代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南宋统治者缺乏英明决策的批评。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英雄人物的重要性,并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宋代〕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衰草一作:芳草)赏析: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北宋中期,王安石曾担任宰相,推行新法改革,但最终遭到反对派的攻击而被罢免。
这首词是他晚年之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
怀古情感:王安石站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城楼上,面对着长江美景,感叹六朝更替,英雄人物如过眼云烟。
他提到“繁华竞逐”,指的是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更迭,以及人们追求名利富贵的虚妄。
主题思想: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逐功名利禄的反思。
同时,它也揭示了历史的循环和人类命运的无常。
共同点历史视角:两首词都是通过回顾历史来反思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个人理想的坚持。
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它们都利用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映射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怀古诗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 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 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 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 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 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怀古诗
1、《苏台览古》 唐·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 不胜春。 只今惟 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 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 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 典故,手法委婉。
初中重点必读经典怀古诗

初中重点必读经典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人物、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必读经典怀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必读经典怀古诗(一)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元代: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满江红·汉水东流宋代: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登雨花台明代:魏禧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蝶恋花·出塞清代: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咏史二首唐代:刘禹锡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初中必读经典怀古诗(二)水调歌头·多景楼宋代: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永遇乐·璧月初晴宋代:刘辰翁辄不自堪。
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隋堤:隋炀帝杨广开通济渠,两岸筑堤种 植桃、柳,供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时观赏。 • 马嵬:安史之乱时,杨贵妃被缢死的地方。 • 华清宫:古代离宫,有温泉汤池。唐明皇、 杨贵妃沐浴的地方。 • 汴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 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隋炀 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 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 • 行
• 乌衣巷: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 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 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 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 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 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 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附近有乌 衣巷。
• 赤壁: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 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大破 曹军。赤壁的寓意多含有对往昔那个豪迈 的时代和那么多英雄豪杰的追忆,抒发心 中的豪情壮志,来借此表现和理想与现实 的差距。
• 新亭:新亭在六朝时最为著名,是六 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新亭、白下, 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 兵家必争之地。
•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 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昭君出 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 贾谊: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 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 20余岁被文帝召 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 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 直至33岁忧伤而死。 • 诸葛亮:辅佐刘备。忠君报主。
• 苏武: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人。武帝 时为郎。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 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 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 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 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 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 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 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坚贞不屈。
• 陈琳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是以文学上的造诣在当 时出名的。陈琳在当代成名是因为他为袁绍写作 了讨伐曹操的《讨贼檄文》。史载,此文作成后, 为袁绍的军队大大增涨了声势。曹操看这篇檄文 的时候,正好患头风症,也被其文的犀利文字所 触,一阵气急,头风竟然好了。后来曹操攻破邺 城,生擒了陈琳,并质问他,当初写《讨贼檄文》 的时候,骂我一个人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捎上 我的祖宗三代?陈琳回答了一句千古名句:“箭 在弦上,不得不发。”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 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
• 台城:南朝几代以南京为都,当时建都的 宫殿称为台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 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由于南朝的几 个朝廷大多短命,因此台城的寓意大体是 多变的历史与短暂的王朝与命运的意思。 • 吴钩:古时又称为“金钩”,西汉后成为 一种仪卫性的兵器。到唐朝后模仿古时吴 钩研制出的曲刀也称之“吴钩” • 《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 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 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句。
作者用典目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
能草率从事。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 瓜步山上(今扬州附近)。佛狸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 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 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 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 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 佛狸祠祭祀 占领。 问题探讨:诗人在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 景象时,是什么心情? 用典目的: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 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 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 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 骊山:(位于西安)远在上古时期,这里 曾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西周 时,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 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 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墓建 于骊山脚下,还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 兵马俑军阵;唐朝时期,唐玄宗、杨 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就连逃难而来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 游玩享乐。也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 被捕处。
• 湘妃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和女英。尧帝 禅位于舜帝后,将两个女儿也一同许配于他。因 此二女是尧帝之女,故称其为“帝女”,又因为 是舜帝之妃,故又称“二妃”。史记《五帝本纪》 记载,舜登帝位后三十九年南游时,崩于苍梧之 野,葬于河南九嶷。二妃闻讯,追至洞庭湖的君 山,听到舜帝已经崩于苍梧,抚竹痛哭,泪洒竹 林,悲极而亡,化作湘水之神。而二妃的泪洒在 竹节之上,化作点点泪痕,故此竹称作“斑竹”, 也叫“湘妃竹”! 人们为了纪念二妃,在君山 建“湘妃祠”以供后人瞻仰悼念。因建祠年代久 远,又是为舜帝二妃所建,故称之为“江南第一 祠”。
• 铜雀台: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 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 井三台。铜雀台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毁,地面上 只留下台基一角。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 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 • 西塞山:湖北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一说在 浙江湖州吴兴南门二十余里。相传为楚春申君屯 兵之处,坐西向东,故名。历史上由于此地险要, 发生过一百多次战事,因此西塞山无论写其景色、 写其险峻,在寓意上多与战争有关,并做为战争 的象征。
• 前代的都城: • 咸阳:(秦国、秦) • 长安:现西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 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 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 • 南京:南朝各代, 那时叫建康或金陵 姑苏:苏州 • 洛阳: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 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 • 汴京:北宋都城。又称开封、东京、汴京、大梁、 汴梁,简称汴
赏析上片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斜阳草树 舞榭歌台 寻常巷陌
孙权 (英雄 风流)
刘裕 (气吞万里如虎)
作 讽南宋苟安 向往英雄业绩 借古讽今 叹英雄无觅 借古言志 表达抗金决心 用
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 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 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 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指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 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 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 闻王玄 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仓皇 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 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 " 北顾涕交 宋文帝刘义隆 流 " 的诗句。
•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于, 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 此悲叹官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 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 劳?” •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史 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 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 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 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文
抒报国无门壮志பைடு நூலகம்酬之愤
赏析下阕
以史为鉴 用刘义隆典 借古讽今 告诫韩侂胄勿草率用 兵 抒身世之慨 用佛狸祠典 借古抒情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用廉颇典 明志士暮年壮心 借古言志 不已之志 借古抒情 抒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之愤
【 苏 轼 内 心 】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仕途坎坷
年龄:24岁 生活:幸福美满 外貌:英俊潇洒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 燕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 家亡的盛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 住此特点,尽情宣泄一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 锅的《鸟衰巷》:“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采街绣幕,旧巢无觅 处”(《谒金门· 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 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蜂唇》), 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 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域郭 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 飞”(《金陵驿》)。燕子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 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 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 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 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 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 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 马,以示尚可用。 "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 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 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 廉颇蔺相如 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 用。 作者用意: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 淮水: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 头城。淮水穿城而过。南宋绍兴和议—— 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以淮河中流为 界。多借此表达边境之感、恤民之情、忧 国之心。 • 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 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 “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 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