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篇_省略_研究_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_周惠

合集下载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

2、词块的长度和构成:中外学者使用的词块长度不尽相同。中国学者的词 块长度相对较短,而外国学者的词块长度较长。此外,在词块构成方面,中国学 者更偏爱使用简单短语,而外国学者则更倾向于使用复杂短语或句子。
3、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中外学者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存在差异。中 国学者较为严谨,更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而外国学者则更倾向于使用生动的语 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观点。
总之,本次演示通过对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进行研究,揭示了中国英语学 习者在学术语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语篇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的 结果和建议,希望能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进一步提高学术 英语写作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语步中的词块特征。通过文 献综述、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 语步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固定词块,但也存在使用不足和误用的情况。
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使用学术语块 时,其语义韵是否具有语篇评价意义?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 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使用的学术语块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从中国某知名高校英 语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100篇英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然后,通过运用自然语言 处理技术和语料库工具,对样本中的学术语块进行识别和标注。接下来,我们将 根据语义韵的不同表现形式,对这些语块进行分类和分析。最后,通过对比和分 析,探究这些学术语块在学术写作中的语篇评价意义。
2、连接词的使用需要加强。在结论语步中,需要通过连接词来展示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以便更好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语块在英语学习者写作语篇中的应用分析

语块在英语学习者写作语篇中的应用分析

语块在英语学习者写作语篇中的应用分析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

英语写作作为检测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常用的手段,但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写作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不是很理想。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到恐惧,不知该如何下手。

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将教学重点由只看重于英语输入转变为看重学生英语输出的能力。

1 语块的分类以及内涵英语语言不仅存在着能够利用语言规则按固定格式组合的单词以及不可以用规则进行答疑的固定短语,而且也存在许多具有句法特征以及词汇意义突出的半固定结构词组。

其组合虽然并不是非常固定的,然而形式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 a long time ago等等。

这种类型的短语由于使用的非常频繁或者是有效,往往被看作是整体。

这种模式为半固定或者是固定化的多词组合结构就被称作是语块。

语块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聚合词,。

聚合词,指的是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单词所构成的固定短语,像是all in all等等;第二,搭配词。

搭配词指的是经过长期使用某种词项而慢慢形成的同现关系,也就是词项间能够相互预示“搭档”一般出现的结构。

一般搭配能够词汇搭配以及语法搭配两种;第三,惯用话语。

惯用话语,指的是半固定或者是固定形式的,存在固定语用功能的英语单词词组,比如说I' d like…等等;第四,句子框架以及引语。

句子框架以及引语指的是能够衔接语篇的关联词。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语块不但与习语不同,而且又和自由搭配存在区别。

语块是一种半固定搭配模式,介于自由搭配以及习语之间。

若是某个词汇序列出现次数非常频繁而且往往用同现的形式,并且基于语用意义以及功能角度存在较为指定的范围,结构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这种类型的语块一般会被看做是约定俗成,而且在使用时一般会按照这种模式使用。

语块的组合能够形成句子,句子的组合能够形成篇章。

英语学习者只需要有机利用这些语块就能够有效的利用语言,描绘出精彩的篇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语块是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研究语块的语义韵对于理解学术语块的使用和评价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义韵进行研究。

学术立场语块是指在学术写作中表达学者观点和态度的固定语言组合,具有明确的语义韵。

学术立场语块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简练和有说服力,但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语言背景的差异和学术约束的限制,其学术语块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首先,由于语言背景的差异和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可能对一些学术立场语块的含义和使用方式理解不准确。

其次,由于学术写作的要求和语言技巧的要求较高,中国学生可能在选择和运用学术立场语块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术写作不够准确、规范和有说服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义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学术写作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

其次,提供语境和例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

最后,鼓励学生多读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献,加强对学术立场语块的真实运用的认识。

总之,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学术立场语块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提高学术写作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学术表达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步的词块特征考察

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步的词块特征考察

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步的词块特征考察作者:李艳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4期摘要:基于自建中国研究生英文摘要语料库,考察中国学习者在英文摘要中出现的四词词块的结构和语步特征。

结果显示,摘要中的四词词块有独特的结构和语步特征。

在结构上以介词和名词词块居多,在语步特点上多使用被动引言语步,重视方法语步,合并结果和讨论语步。

本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摘要写作教学。

关键词:四词词块语步特征摘要写作1.引言摘要作为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篇结构和文本特征。

随着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推进,词块在国内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特征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徐昉[1][2],肖忠华、曹雁[3]等人运用语步分析方法,对本族语作者和中国学习者的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词块和语步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中国学生在二语词块结构上种类较少,介词和名词词块居多,书面语常见结构少,功能上体现作者个人身份的词块较少,与显性手段相比,隐形立场表达手段较少,但此类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优秀硕士论文英文摘要为研究对象,将词块研究与语步分析相结合,基于语料库数据,考察中国学习者英文摘要各语步上使用的词块结构及语篇功能,探索中国学习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难点及可能影响写作质量的因素。

2.语步和词块的相关理论2.1摘要的语步模式学术界对语步的划分标准还未有定论。

本文采用Swales[4]的四语步模式,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分析每个语步上四词词块结构的使用情况。

2.2词块的结构及功能分类词块结构分类基于Biber[5]的12类词汇结构,本文对其进行整合归纳为句子序列(this paper presents a)、动词词块、名词词块、介词词块和其他结构。

3.语料收集与词块提取3.1语料选取本研究自建中国学习者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语料库(Chinese Master Corpus,简称CMC),选自中国知网2010年-2017年优秀硕士论文,论文覆盖全国七个地区,而且兼顾了各类大学,抽取管理、自动化和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各60篇,总共选取180篇论文的摘要简称纯文本格式的语料库,语料库规模为73905字。

中国学生英语语块意识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语块意识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语块意识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因此研究英语语块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语块意识是指语言学习者可以把英语句子分解成基本语言块(如主语,动词,名词)或常用语块(如短语,固定搭配,句子结构模式)的能力。

它的准确性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正确性,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语块意识研究可以探讨英语语块意识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原理,此外,研究也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实用信息,为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参考,以及结合有效的学习环境对研究的努力。

研究指出,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块意识发展,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学生发展听力,说,读和写的文字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话题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另外,教学大纲在发展中国学生英语语块意识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大纲旨在帮助教师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并衔接中国学生语言学习历史,提高学生英语语块意识。

此外,随着个体发展,大量英语文章的阅读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学生英语语块意识,提高词汇量和句子理解能力,重点强调英语主要句型,完整体现英语语块化,有助于中国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语法及语块。

综上所述,英语语块意识的发展有赖于合理的教学大纲,有效的教学环境,以及适当的阅读量。

只有充分利用以上因素,中国学生的英语语块意识才能够有效发展,从而应付各种英语技能考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学术论文中的语块研究

学术论文中的语块研究

学术论文中的语块研究语块是指在语言中由两个或更多个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

语块的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学术论文的撰写和阅读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

首先,语块在学术论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论文的目的是通过论证和分析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而语块作为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例如,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学术论文中,作者可以使用“环境保护”这一语块来描述和讨论相关话题,而不是使用单独的词语,如“环境”和“保护”。

这种使用语块的方式可以减少篇幅,同时增强论文的专业性。

其次,语块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往往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而语块作为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

当读者遇到一个熟悉的语块时,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语块知识来推测语块的含义,从而减少对于其他语块的理解难度。

这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此外,语块的研究还可以为学术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语块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论文的写作速度。

当作者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语块时,他们可以更快地将这些语块组合成句子,从而节省写作时间。

同时,作者还可以根据语块的特点来进行论文结构的安排,使得论文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综上所述,学术论文中的语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论文的表达能力、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同时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加强对于语块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学术论文的写作和阅读中。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语块理论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语块理论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语块理论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语块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语块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口语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语块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随后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语块理论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本文旨在揭示语块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通过深入研究语块理论的应用,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语块理论与高中英语教学语块理论,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语块,即预制语块,是语言中频繁出现的多词组合,它们具有固定的或半固定的形式,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发挥特定的功能。

语块的存在使得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提高了语言的理解效率。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块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语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单个词汇的讲解和记忆,而语块教学则强调词汇之间的组合和搭配,使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词汇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

语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预制语块,学生能够更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书写句子和段落。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准确性。

语块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篇章结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篇章阅读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语块,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他们也能够更好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块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议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语块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出语块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语块教学的实践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将语块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

接着通过应用案例展示了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进一步探讨了语块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指出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同时也阐述了语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总结了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语块教学,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语块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应用案例、影响、挑战与应对、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语块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语块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和重要性,为今后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于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英语表达方式,提高英语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通过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语块,学生可以在进行英语交流时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固定搭配,使得表达更加地自然和准确。

语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通过学习语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得规律,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 正文2.1 浅议语块教学的理论基础1. 语言习得理论:语块教学借鉴了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学习者应该像母语习得者一样通过模仿和重复来习得语言。

语块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可以帮助学生更自然地掌握语言表达方式。

2. 认知心理学理论:语块教学也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者通过将语言材料组织成语块的方式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高频出现的程式化序列 ” ( Biber 2006: 134 ) , 学术语块是学术体裁中 区别于完全固化的 表达( 如习语、 固 定 搭 配) , 在日常使用中对于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都具有心理真实性 ( Nekrasova 2009) , 加工提取便利 ( del & Erman 2012: 86 ) , 能够协助学术作者思考与写作 ( Davis & Morley 2015: 28) 。然而, 学术语块被看作是专属于专家作者而非学术新手的语言资 源( Cortes 2013) 。这是因为以往学术语块的实证研究表明, 英语学习者的学术语篇存在过多 , , 或过少使用学术语块现象 他们缺乏学术语块的语用意识 不能区分其迥异的语用功能, 也不 能恰当地表达语篇立场以增强说服力 ( Chen & Baker 2010; del & Erman 2012; Staples et al. 2013 ) 。培养学习者使用学术语块的意识 , 减少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学术语块使用的差距 , 对增 强学习者学术语篇的说服力并提高学习者外语学术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Hyland 2008; 王 敏, 刘丁 2013) 。本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为例, 对比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学术写作中的语块使用
*
“十三五” “基于使用的二语学术写作语篇评价意义研究 ” ( 编号 2015- 517 ) 的阶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厅 社会科学项目 。 《 》 。 段性成果 衷心感谢 外语界 编辑部提出的宝贵意见
· 35·
延边医学杂志社投稿
差异, 探析其对语篇评价意义的影响, 以期为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相关启示 。 2. 研究背景 2.1 学术语块的语篇研究 在基于使用的研究视角下, 语块的语料库研究不再采用短语学研究范式下对少量语料的 手动标注( del & Erman 2012) , 成功摆脱了本族语者直觉类研究的局限 ( Nekrasova 2009 ) , 转 向采用更加客观、 基于频数的研究方法, 探究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学术语块的操作定义为 “在特定的频率及分布标准下采用语料库驱动方法检索所得的连续的多词序列 ” ( Chen & Baker 2010: 30) , 其语篇研究主要涉及一语研究、 一语和二语对比研究。 一语研究主要描述性对比分析不同语类结构、 体裁、 学科及语言中的学术语块。 比如, Cortes( 2013) 探究了本族语者研究论文引言部分的语块与语步的关系 , 发现学术语块的使用 具有语类结构专属性, 如“it is necessary to ” 主要出现在激活研究空间的语步中。 Biber et al. ( 2004) 对大学教科书与课堂话语中语块使用的差异研究 、 Charles ( 2007 ) 对不同学科学术论文 “名词 +that 小句句干语块” Cortes ( 2008 ) 对英语和西班牙语学术语块的跨语言 中 的对比研究、 研究均表明, 学术语块具有体裁、 学科及语言特异性, 这些因素影响学术语块在语篇中的分布 。 一语和二语对比研究主要对比不同母语背景与研究水平作者的高频英语学术语块使用差 Llantada 2014 ) 、 异, 包括一语和二语专家作者的语篇对比研究 ( Pérez一语专家作者与二语学 生作者的语篇对比研究( Hyland 2008; 徐昉 2012; 王敏, 刘丁 2013) 、 一语与二语学生作者的语 篇对比研究( Chen & Baker 2010; del & Erman 2012; 王立非, 张岩 2006 ) 。 在这些研究中, 一 语与二语学生作者的语篇对比揭示了学习者学术语篇中语块使用的诸多不足之处 , 比如语块 种类单一, 过多使用指示语块和语篇组织语块 , 口语化倾向明显, 过度概括命题, 缺乏对谨慎语 言的操控, 呈现出外语学术写作新手特有的语言使用特征 。但是, 已有研究较少涉及学术语块 中的立场语块, 也缺乏对一语与二语学习者学术立场表达的全面比较 。 2.2 学术立场语块与语篇评价意义研究 学术语块研究是学习者语篇评价意义研究的观测点之一 , 尤其是“表达对命题的态度及 ( Biber et al. 2004: 384) 的学术立场语块, 确定程度” 建构了语篇的评价性及互动性。 评价是指作者对事物和命题的态度 、 立场与观点。 评价研究对揭示作者看法与其所代表 社团的价值观念、 建构并维护作者—读者关系和组织话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 Thompson & Hunston 2000: 5 - 6) 。Biber et al. ( 2004) 将学术立场语块分为认知立场语块、 态度 / 情态语块两个 Vlach & Ellis( 2010)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模糊语、 范畴。Simpson评价等子范畴, 并将类似范畴 合并, 拓展至 6 个范畴, 分别是模糊语语块、 认知立场语块、 强制与命令语块、 能力与可能语块、 评价语块及意图语块, 为本文学术立场语块的语篇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 见表 1) 。
表1 学术立场语块的研究框架 定义 表达某种程度的限定条件 、 缓和语气及试探性 立场 示例语块 to some extent,appear to be,it is likel示立场, 表达确定性或不确定性 、 have shown that,be ( not ) the case,ac信念、 想法及他人观点 cording to the
能力与可能
评价
表达对重要性、 明显性、 难易度、 价值等的评价 表明作者的意图或对读者意图的问询( 常见于 口语)
意图
to do so,we do not
互动是指作者让读者介入语篇, 假定他们持有特定的观点, 认识到他们可能的存疑 ( Hyland 2001: 552) 。Hyland( 2008) 将学术语块分为研究导向语块、 语篇导向语块和参与者导向 语块。其中, 参与者导向语块不仅表明作者的立场, 也涉及读者对语篇的介入 ( engagement ) , 体现作者对读者参与语篇的邀约 。这类语块的主要成员就是学术立场语块, 能够将读者拉进 语篇, 引导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判断与思考 , 将语篇主体性拓展至主体间性, 突显了学术 立场语块对语篇互动性的建构。 本研究认为, 语篇评价意义是语篇评价性和互动性协同作用的结果 , 由表达评价性和互动 性的语言资源实现。学术立场语块能够建构语篇的评价性与互动性, 因此对于学习者学术写 作中学术立场语块的研究必然能够揭示学习者语篇评价意义表达的现状与问题 。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学生学术语篇中学术立场语块的使用 情况, 以语义韵研究为切入点, 从评价性和互动性两方面探讨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的语篇评 价意义表达,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 1)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立场语块的使用与本族语学生具有什么差异 ? ( 2) 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的共用高频立场语块如何表达语篇评价意义 ? 存在什么问 题? 3.2 研究语料及其检索分析 CLC ) 和本族语 本研究自建中国英语学习者硕士学位论文语料库 ( Chinese Learner Corpus, NSC ) , 者硕士学位论文语料库( Native Speaker Corpus, 前者由 30 篇中国大陆的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组成 , 后者由 30 篇北美地区的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的 样本语类结构大体为“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 果 与 讨 硕士学位论文组成, , 论—结论” 确保了语料在学科、 体裁和语类结构上的一致性。 语料库容量为: CLC 形符数 487 429, 类符数15 158; NSC 形符数 475 564, 类符数17 929( 详见周惠, 刘永兵 2015) 。 Vlach & Ellis( 2010) 所列的核心及书面语立场语块, 根据 Simpson对两个语料库中的 65 个立场语块使用 AntConc 检索软件进行检索, 把原始频数为 12 次及 以 上 ( 即 标 准 频 数 为 25pmw ) 、 在 4 篇及以上不同语篇中出现的立场语块看作共用高频语块 。对语块总体使用情况 “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 ( 梁茂成等 2010) 进行显著性差异 与共用高频语块的频数使用
· 36·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6 2015 ( General Serial No.171) ( 续表) 强制与命令 对读者行为加以引导, 唤起他们对某种观察结 果、 事实或结论的注意 组织、 引介某种可能或真实的行为 、 命题 take into account,( it should) be noted can be used ( to ) , it is possible ( [that / ) to] it is important ( to) ,( it) is clear ( that)
本文由赤峰学院学报提供
中 国 英 语 学习者学 术 语 块 使 用 的语 篇 评价 意 义 研究
— — —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
周 惠 刘永兵
*
提要: 本文以学术立场语块为例, 以语义韵研究为切入 点, 探析 中 国 英 语 学习者与 本 族 语 学 生 学 术 写 作 语 料 库中学术语块的总体使用差异及高频语块的语篇评价 意 义。数 据 分析 显 示, 与 本 族 语 学 生 相 比, 中国英语学 习者显著过多使用立场语块, 存在个别范畴语块使用不当 的 现 象, 呈 现 出外语 学 术 写 作 新 手独 有 的语 块 使 用 特征; 语块的共选机制非常有限, 类联接与搭配缺乏 多 样性, 难 以 体 现 形 式、 意 义 与 功 能 之间 的 优 选。 中 国 学 习者的学术语块使用特异性影响了学术语篇的评价性与互动性, 致使语篇的客观性、 详实度和权威性不足。 关键词: 学术立场语块; 学术英语写作; 语义韵; 评价; 互动 Abstract: This study,by means of the corpus approach,compares the stance formulas in English master's these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and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It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their overall features and the discourse evaluation expressed by their semantic prosody. Data analyse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Chinese EFL learners use significantly more stance formulas in general,and they use inappropriately some stance formulas in specific categories. In the Chinese Learner Corpus,there is limited coselection between content words and their grammar patterns,and between content words and their collocations,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optimal coselection among form,meaning and function. Chinese EFL learners' distinctive use of stance formulas has an impact on the evalu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leads to insufficient objectivity,valid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academic discourse. Key words: academic stance formulas;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 semantic prosody; evaluation; 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5112( 2015) 06-003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