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只能改变风的方向,而不能 改变风的速度。
3、惯性离心力
◆离心力是指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一个 离开曲率中心而沿曲率半径向外的作用力。 这是空气为了保持惯性方向运动而产生的, 所以称为惯性离心力。它的方向与空气运动 2 方向垂直。 V
C
r
◆在一般情况下,空气运动路径的曲率半 C — 离心力;V — 空气运动 速度;r — 曲率半径。 径很大,惯性离心力远小于地转偏向力; 但在空气运动速度很大而曲率半径很小时, 如龙卷风、台风,离心力很大,甚至超过 地转偏向力。
10 6
5
极地高压带
9 3 2 1 7
8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上升
副极地低压带
下沉 3
1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上升 2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上升
4
2、行星风系
定义: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 的全球形式称为行星风系。 依据气压系统分布状况和风压关系,可以判断 盛行风情况。
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西风),高空由副极地低压带返回 分布于高纬度约60 °与极地之间地带。地面由极地高压带吹 向副极地低压带(东风),高空由副极地低压带返回(西风)
4.高空西风带的波动和急流
高空西风带还具有波动和次一级蜗旋。西风带中的波动形成大气长波, 高空风不受地面或水面摩擦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气流 其波长一般达3000-8000km。命名为罗斯贝波。这种波动形成于极地 与等压线平行。对流层上层,高空西风带环绕极地冰形成巨大 冷气团和热带气团的狭长交汇区内,向赤道一侧形成弯曲低压槽,向 蜗旋。气压向极地地区迅速下降,形成极地低压。 极地一侧形成高压脊,其中有些停留时间较长,冬季尤为明显。当波 动加深最后被分割交错出现孤立的低压中心(切断低压)与高压中心 (阻塞高压)。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大气的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的运动状态和规律。

了解大气的运动对于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环流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1.1 大气运动的定义: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质量的挪移和分布变化。

1.2 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运动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地形和水体分布的影响。

1.3 大气运动的分类:大气运动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

二、大气的垂直运动:2.1 对流运动:由于地表受到不同的加热,形成为了热对流,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2.2 垂直运动的影响:垂直运动可以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和云的形成。

2.3 垂直运动的表现形式:垂直运动可以表现为对流云、降水和风暴等现象。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3.1 水平风:水平风是大气中水平方向上的空气运动,受到气压差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

3.2 高压和低压:气压差引起的水平运动形成为了高压和低压系统,导致风的形成和变化。

3.3 水平运动的影响:水平运动可以影响天气变化温和候形成,如风向、风速温和团的传播等。

四、大气的环流:4.1 气候带的形成:大气的环流导致了气候带的形成,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

4.2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周期性的风系统,对于亚洲地区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4.3 洋流和海洋环流: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海洋循环。

五、大气的垂直结构:5.1 大气层的划分: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跨音速层和磁层等不同层次。

5.2 温度垂直分布:大气的垂直结构影响着温度的分布,如对流层的温度递减和平流层的温度稳定等。

5.3 大气层的特点:不同的大气层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对流层的天气活动和平流层的飞行条件等。

结论:大气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对于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理实践力)诸葛亮于农历六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 火全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 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的豪情壮志。
结合所学热力环流知识,推测火烧葫芦峪失败的原因。 提示:盛夏时节,谷中大火,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 断冷却,成云致雨。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透明箱底部受热不
均,冰块处,空气受冷下沉,热水处,空气受热上升,空中,空气从热水
上空流向冰块上空,透明箱底部,空气由冰块处流向热水处。透明
箱顶部烟的运动轨迹同空气相同,结合图示,②正确。第2题,本实验
模拟的是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属于热力环流。
答案:1.B 2.C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析:第(1)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 方,气压低。第(2)题,甲地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区,乙地等压面下凹, 为低气压区,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空气由甲地流向乙地,且 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项正确。 答案:(1)B (2)B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白天山坡比山谷上方的同 夜晚山坡比山谷上方的同高度的
形成 高度的空气升温快,暖空气 空气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较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底,使山谷和 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探究一
3.城市风
课前篇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有关辐射的基本规律
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强,黑体 的吸收率最大,故它是最好的放射体; 对于 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为T时,它放射某一 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 同样波长的辐射; 任何物体在向四周放射能 量的同时,也吸收能量; 高温物体在单位面 积上放射的能量比低温物体多。斯蒂芬—波 尔斯曼定律:E=δ.T4 .δ=5.67×10-8W (m2.K4)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可看作 黑体辐射)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左右, 是炽热的气态球体。
地表温度有一定影响;其含量多少,还直接影响到大 气能见度的好坏。
(注意)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 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 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 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 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臭氧的含量下降。
(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 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
(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
4、暖层的特征
高度:中间层至800km处
特征:
(1) 空气质量小,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角空气总 质量的0.5%,在120km高空,空气密度小至声音都 难于传播。
3·臭氧 主要分布在10~40km的高度处, 极大值在20~25km附近,称为臭氧层。臭氧 虽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强烈吸收紫 外线的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大量使用氮肥 以及作冷冻剂和除臭剂使用的碳氟化合物 (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是平流层的臭氧遭 到破坏。臭氧层的破坏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 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重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难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课时】1课时呢?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

那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若仅受这)水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水平板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

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板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那近地面的风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离地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气流(上升/下沉)
赤道低 压带
赤道附近
④_上__升_
副热带高 南北纬30°附近 压带
副极地低 南北纬60°附近 压带
极地高 压带
极地附近
⑥_下__沉___ ⑧__上__升__ 下沉
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降水) ⑤_高__温__多__雨__ ⑦___炎__热__干__燥___ ⑨_温__和__湿__润__ 严寒干燥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 太__阳__辐__射_、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 洋__流___等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 | 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 气候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 气候类型 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 同的影响。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特征。 ( ✕ ) 若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位于背风坡处,则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 ( ✕ ) 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 3.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 ( √ ) 4.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 ✕ )
部分地区处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控制下,也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比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 8.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一样,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每年6—9月,东非塞伦盖蒂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获 取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 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 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由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 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草原。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大气的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2. 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形式,包括风温和压系统的形成;3. 了解大气的垂直运动形式,包括对流、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重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式;2. 大气的垂直运动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大气运动形式的理解和区分;2. 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温度和湿度的分布等,激发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授(25分钟)(1)大气的水平运动形式通过图示和动画,向学生介绍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如地转风、地形风、季风等。

并解释气压系统的形成,如高压和低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大气的垂直运动形式讲解对流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如热对流和机械对流,并通过实例说明对流运动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如地形温和压的影响。

并解释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如上升运动导致云的形成和降水,下沉运动则导致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天气图温和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压和风的关系,温度和对流的关系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

4.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并与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示、动画等形式呈现大气运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实际天气图温和象数据: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量和参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详解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详解

课堂小结:风向与气压的关系
①高空中的风: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在南球则相反。
②近地面的风: 由于风向斜穿等压线流向低压,故在北半球, 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南半球则相反。
1.在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
大到小正确排序的是( D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预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并完成《学 法大视野》P49的“知识图解”。
二、影响风的作用力分析
1.影响风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方向气压差异所产生的力。 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对风的影响:影响风速和风向
(百帕)
1000 低
1005
1010 高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判读
1、判断图中A、B两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488 低
490 492 494 496 498
500 高
单位:hPa
有一飞机在南半球的平流层飞行,飞行员 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请问飞机现在是 顺风飞行还是逆风飞行?
顺行


二、影响风的作用力分析
3.影响风的因素——摩擦力
风 向
摩擦 力
(百帕) 1000 1005
摩擦力:指地面与空气 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 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阻力 。
单位:hPa
探究活动
要闻点击:今年十月中上 旬,浙江省遭受了“菲特 ”强台风的袭击。在强盛 期登陆沙埕,其强度强、 云系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给该省造 成了严重灾害。据悉,为 浙江省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受“菲特”影响,浙江 省共874余万人受灾,直 接经济损失达27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气的运动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二)原因:①大气运动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②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大气运动的方式:①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②水平运动:风。

(四)大气运动基本类型
1.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①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②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密度差变化→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③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 1.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言(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反);
2.“高高低低”规律: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③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④近地面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气压和低气压位置的判读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低压在;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低压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