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大气是地球表面以上的气体层,它由不同成分的气体组成,分布在地球表面成千上万公里的高度上,并与地球固体和水体相接触。

而大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维持生态平衡及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是高中地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

一、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氧、水汽、稀有气体和微小物质组成,其中氮氧占据主要成分的比例。

其他的成分包括氩气、氖气、氦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它们的浓度分别非常小。

二、大气运动的类型1.水平风水平风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的气体运动。

从赤道向极地方向吹的气流叫做东、西风带,而垂直于海岸线吹向海面的风称为海陆风。

2.垂直风垂直风是指在大气垂直方向发生的气体运动。

垂直方向的气流常常与水平方向的气流相互作用。

三、高压和低压气压是指空气所产生的压力。

在气压中,地球的赤道区域和两极地区压力较低,而在30°N至30°S中间的区域则压力较高。

高压通常在天空晴朗、气压稳定的时候发生,低压则常出现在空气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的时候。

四、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因热量的传递不均衡而产生的一系列空气运动。

大气循环包括了温带低压气旋和极地辐合等等,它们对于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风暴和气旋风暴和气旋是由于大气循环不均衡而产生。

其中,雨雪等天气和气旋(如飓风、台风和龙卷风)可以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带来重要影响。

六、海气的相互作用海气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气流的生成和海浪的形成。

因为水的比热容高于空气,海洋的温度比大气变化缓慢,所以海气相互作用对于世界的气候和天气预测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地球大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广泛地影响着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的生活。

通过学习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理解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并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在地球大气中发生的气体的运动现象。

地球大气的运动不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也受到地形、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气体。

2.地球大气的结构:地球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结构。

二、热力学大气运动1.辐射传输: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热辐射,其中一部分被地球吸收,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

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传输到大气中。

2.垂直平衡:大气中由于温度、密度和压强的差异,产生了垂直方向的运动。

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3.风系统:地球大气中存在着纬向和经向的气压差异,形成各种规模的气旋和反气旋。

风是由气压差驱动的气体运动,常见的风系统有副热带风系统、射流风系统和地方风系统等。

三、水平大气运动1.海陆风系统:由于海陆的热容量和导热性不同,使得气温在海陆间产生差异,形成了海陆风。

白天,陆地上空的热力低压使得海风朝着陆地吹,晚上则反之。

这种风系统非常重要,影响到沿海地区的气候和降水分布。

2.季风系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由于夏季降水和冬季干燥的气候差异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夏季,热力低压使得海洋上空的湿空气朝着大陆吹,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则反之。

3.大洋洋流:大洋洋流主要受到风、水温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大洋的主要洋流有北大西洋洋流、北赤道洋流和秘鲁洋流等,它们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四、垂直大气运动1.对流运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导致地面空气上升,形成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中,导致了云层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

2.平流运动:平流层中的平流运动相对稳定,各层的风速和风向相似。

平流运动主要发生在静止高压区附近,对于大气的水平平衡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高空流动规律的总称,主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南北极高压带四个环流系统。

其中赤道低压带总体向东风、南北极高压带则总体向西风。

这些环流系统的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二、洋流
洋流是指海水的长周期潮汐流动,是海洋的重要运动形式。

主要分为赤道洋流、海洋边缘洋流、温暖海流与寒冷洋流四种大类。

洋流的运动不仅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也受到地形、海盆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风
风是一种气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体输运过程之一。

风是由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气体流动,可以分为地表风、高空风、季节风、逆温风等多种类型。

风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压分布、气温、降水等方面。

四、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相对于固定天体(如太阳)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自然物理环境具有了昼夜交替、地理位置、地球椭球度、地球自转偏角和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等特点。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过程,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代表,而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为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气象学原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大气运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大气运动原理、影响因素、区域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大气运动原理大气运动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温度、水汽等条件的不平衡,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例如高压区通常出现在地面冷空气团附近,低气压区则形成在暖空气团附近。

当不同气压区块之间压力差大、足以克服空气的阻力时,就会形成风。

大气运动的形成和分布可以通过风力等级、风向、气压等指标来表现出来。

二、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科氏力”。

科氏力作用于移动的质点,使之产生向右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转(在南半球)。

这种偏转称为地球转动偏转,它是由经度的变化引起的。

2.地形因素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海峡等地形特征对风向产生影响。

在山地和河谷中,风要经过的空间和道路受到地形的限制,风向必须采取迂回路线,并产生起伏运动,使风速下降;在海洋和海峡上,风的流向和流速受到大陆和海洋的影响,产生海洋和陆地风。

3.气压和温度等气象因素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温度差异越大,对流越强,风速也越快。

此外,湿气、辐射、地热和地球表面的植被等因素也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的区域特点1.赤道低压带在赤道低压带,因天气闷热、气压低、上升气流强,成为全球气流反转的较大区域。

2.副热带高压带在赤道北、南的30°左右,由于天气干燥,气压高,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其特点为阻止低纬地区的气流向高纬地区推进,是全球大气循环中的保护屏障。

3.温带气旋在区域尺度上,许多地方都会形成温带气旋,如美国、日本、欧洲等。

由于气旋中心气压低,环绕着切变线和冷暖空气交汇线,经常伴随下雨、暴风、冰雹等恶劣天气现象,对世界各地的旅游、农业、能源等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大气运动是重中之重,对大气运动原理、影响因素、区域特点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推动地球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洋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3)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4)地面长波辐射是对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补充: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2)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降,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3)大气热环流形成的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4)形成过程:a) 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地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B、F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两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5)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

补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等压面:高压凸,低压凹,气压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出现差异→空气水平运动2.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原因分析: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交通发达,生产生活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空)
A 高
N
C 低
(高空)
等 压 面

冷却
低 受热

(地面)
冷却
(地面)
注意:等压面凸向遵循 “高高低低”的规 律 地面受热均匀
一、热力环流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的成因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hPa) 1010
1020
1030
一、热力环流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的成因 2、风的受力分析 若仅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风向具有什么 特点?
水平气压梯 度力
(hPa)
1010
1020
1030
北半球高空最终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 度力具有什么关系?
(hPa)
500
550 600 650 7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水平气压 梯度力有什么关系?
C 热力环流
B风
C
D 大气环流
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C 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_;高 F 空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 。
等压面 高空
地面
课堂练习
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高空
地面

课堂练习
材料: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产 生活每天排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 郊区。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A、B、C三地大气垂直运动导致三地 近地面和高空的空气密度如何变化? 气压如何变化?
低 高 低
(高空)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导致大气在水平 方向上如何运动?
低 高 低
(高空)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一、热力环流
东营市第一中学
张超
气象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龙口 的海岸边经常发生以下现象:白天 和夜晚的风向相反,而且白天的空 气比较潮湿。

600 800
(高空)


1000/hpa
(地面)
地面受热均匀
注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A、B、C三地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在垂直方 向上如何运动?
(高空)
一、热力环流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2、风的受力分析
影响风的力 理想状态 下的大气 高空大气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 力方向一致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偏向力和摩擦力
近地面 大气
592 594
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1006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地转偏向力 1008 1010 1012/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594 596 598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600/hpa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低 高 低
(高空)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地面)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 冷热 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 差异 低
大气的 水平运 动:风
(高空)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 冷热 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 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 动:风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热力环流的实际表现形式
材料:由于海陆之间存在 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 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 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低高ຫໍສະໝຸດ B 冷却高低
A 受热
C (地面) 冷却
参考北半球情况,绘 制南半球近地面和高 空最终形成的风向及 受力状况
596 598 600
热力环流
表现形式: 海陆风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太阳辐 射的纬 度分布 不均
地表 冷热 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上 气压差 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 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要求:结合材料,利用热 低 (高空) 力环流原理,分析龙口海岸 边为什么经常发生以下现象: 白天和夜晚的风向相反,且 白天的空气比较潮湿。 目标:能够绘图表示并能 够描述推理过程 方式:分组合作完成 高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热力环流的实际表现形式 海陆风
M B 低
A:高压 B、C:低压 A>B=C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A 气旋和反气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