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元宝枫叶总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李月;陈莹【摘要】利用4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最适合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该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为63.8 mg·g-1,静态洗脱率为91.2%,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为14.0 mg·g-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4倍树脂体积,树脂可重复使用7个周期.%The total flavones from Folium ginkgo leaves were seperated and purified by four kinds of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in HPD100 was the most efficient one with stat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63.8 mg·g-1, static elution rate of 91.2% and dynamic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4.0 mg·g-1 with 4 BV 70% ethanol as elutingreagent.Furthurmore,resin HPD100 could be repeatly used for 7 cycles.【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9(026)007【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银杏叶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作者】李月;陈莹【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富集。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椒叶总黄酮的研究

中图分类 号 : S 0 . T 2 2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O 9 3 2 1 ) 7 0 O 6 1 0 一9 7 (0 2 O 一o 3 —O
St d n Pu i c ton b a r o o s Resn o a o oi s u y o r i a i y M c op r u f i fFl v n d
lto g n eh n 1 c n e ta in,a d t e wa hn lw we esu id b sn o h d n m i a — u in a e t( t a o ) o c n r to n h s i g f r t de y u i g b t y a c d o
21 年第 7 02 期 总第 3 7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I NA CoNDI ENT M
中
国 调
味
品
试 验 研 究
大 孔 吸 附树脂 纯化 花椒 叶 总黄酮 的研 究
杨 立琛 , 荣 ’ 子 涛 李 姜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槭叶有效成分

12 1 1 颓处理 取 市售大孔 吸 附树脂 , 己醇加热 回流 、 . . 用 洗脱 . 至洗 脱液蒸 千后 无残 留物 。 洗 经 乙醇洗 净 的树脂 , 去溶 剂 后, 挥 保存 待 用(一 洗脱 3 般 ~4次即可 )
12 . 装桂 12 以 已醇湿法 装 住 继续 用 己醇 存桂 卜 动 清洗 . 流 不时 检 查 流 出 的 乙醇 . 与 车
定 其 R 值 为 0 7 , 为 黄 酮 类化 合 物 .0 确
关键词 : 太孔吸 附树 脂 ; 蛾叶革 ; 黄酮 类化合 精
中图分类号 :5 7 2 文献标识码 : S6 A
槭 叶草 [ k ei os (i .K iz] Mudn rsiol ) od.为虎 耳 草科 多年 生草 本植 物, 根部 含有许 多具有 i y 其
性. 即可 再用 。 12 2 提 取 与 分 离 .
122 1 提取 以乙醇 和水 为溶 剂 , 9 %的 乙醇 溶解 回流 提取 。称 取槭 叶 草 根 粉末 1O , . .. 用 5 Og
用滤 纸袋 装 好后 . 1 0 , 5 的 乙醇于 2 0 , 取 5 mI9 % 5 mi 圆底烧 瓶 中, 用索 式提取 器 同流 提取 水
水 埕 台不璺 白色浑 浊 为 l 已醇 : =1: ) 然后 以大骷 的 蒸 馏 水洗 去 乙醇 待 用 ( 须 洗 净 ( 水 5 必 乙醇, 则将 影响 吸附敏果 ) 否 。 12 1 3 再生 将样 品溶 于 步量水 中, 至柱 的 上端 , . .. 加 或将 洋 品先 溶于 少 量 己醇 , 入适 鳢 的 拌 树脂 , 去 乙醇后, 将拌 有 拌品的树脂 加 到住 E 挥 再 。先 用水 , 继而 用 乙醇一 水为溶 剂 洗脱 , 逐步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诃子总多酚的工艺研究

子多酚 的吸 附性能 , 筛选 出合适树 脂 , 并确定 出诃 子总 多酚分
20 ) 多酚 的测定 , 02茶 以酒 石 酸 亚 铁 比 色 法 测 定 总 多 酚 的 含
量 。本文以 10rg 1没食子酸为标 准, 0 / a 测定波 长 5 0n 1 4 l。 i
诃 子 为使 描 子科 植 物 诃 子 ( emiai ceua Rez) T r n l h bl t 的 a . f燥 成 熟 果 实 , ~ 1 采 收 , 产 印度 、 甸 等 处 , 国西 藏 、 : 8 0月 原 缅 我 南 、 东 、 西等 地 均 有 分 布 … 。 河子 总 多 酚 的 含 量 较 高 并 广 广 1 3 3 静 态 吸 附 量 及 解 析 率 的测 定 .. 准确 称取 预 处 理 后 的 7 种 型 号树 脂 各 10g分 别 置 于 10mI具 塞 二 角 瓶 中 。 加 入 _ 5 各 2 度 为 1 3 8mg m1 诃 子 多 酚 粗 提 液 , 于 2 C水 0mI浓 . 2 / 置 5
l比较稳定 , 1 ‘ 总多酚含量 可以达到 1. 35
价值 。
J具有潜在 的开 发 ,
浴摇床 ,0 / n振荡 2 , 定此 时溶 液 中诃 子 多酚总 浓 1 0rmi 4h 测
度 , 算 吸 附 量 ( ) 将 吸 附 后 树 脂 过 滤 , 各 用 5 兀 计 Qe 。 再 0mI _
洗 脱体 积 4B V。经过 分 离 富集后诃 子 多酚的含 量 增加 了 2 。 倍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色谱分离机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色谱分离机制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常用于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的色谱分离介质。
环烯醚萜苷是一类含有环烯醚环结构的二萜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色谱分离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表面积。
这使得大孔吸附树脂能够吸附分离具有不同亲疏水性质的化合物。
对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而言,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
因此,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提供足够的亲水性交换位点来吸附这些化合物。
在大孔吸附树脂中,色谱分离中的关键是分离剂的选择和流动相的条件。
对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分离,我们需要考虑到它们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亲疏水性差异以及分离速度的控制。
首先,选择适当的分离剂是至关重要的。
分离剂的选择要考虑到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亲水性质,常用的分离剂包括乙腈、甲醇和水。
这些分离剂的亲水性逐渐增加,可以提供对不同极性组分的吸附选择性。
其次,流动相的条件也需要优化。
一般来说,使用梯度洗脱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分离。
在梯度洗脱中,初始时使用较低的有机溶剂浓度,这样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较好地吸附亲水性较强的化合物。
然后逐渐增加有机溶剂浓度,以洗脱较亲水性较弱的化合物。
最后,通过调整有机溶剂浓度和流速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纯化分离。
除了分离剂的选择和流动相条件的优化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表面性质和孔径大小。
对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分离,一般选择具有较大孔径和较高比表面积的树脂。
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吸附位点和吸附能力,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总之,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有效的色谱分离介质,常用于纯化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分离剂的选择、流动相条件的优化以及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仙鹤草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工艺研究_朱立俏

仙鹤草经山东中医药大学周凤琴教授鉴定。 固 兰 B 盐(日本进口);芦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提供,批号 0080- 9705);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液的制 备 称取仙鹤草 900 g,加 50%乙 醇提取 3 次,每次加 8 倍量,提取 1 h,滤过,合并滤 液 ,减 压 回 收 乙 醇 , 加 水 定 容 至 每 ml 药 液 相 当 于 0.45 g 生药,摇匀,作为样品溶液。 2.2 总多酚含量测定[6] 2.2.1 固兰 B 盐试剂的配制 称取固兰 B 盐 100 mg, 加入甲醇 60 ml 溶解,滤过,备用(临用前现配)。 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 品 9.15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20 ml 量瓶中,作 为对照品溶液。 再精密量取 2 ml,置 5 ml 量瓶中,加 甲醇 至 刻 度 。 分 别 精 密 吸 取 0.2 ml、0.4 ml、0.6 ml、 0.8 ml、1.0 ml、1.2 ml 置 10 ml 量 瓶 中 ,分 别 加 甲 醇 至 5 ml,摇 匀 ,再 分 别 加 入 固 兰 B 盐 试 剂 1 ml, 摇 匀,放置 10 min,以甲醇为空白同样显色操作,用分
表 2 吸附条件考察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
药液浓度 (ρ/g·ml-1)
A
药液流速 (BV·h-1)
B
药液 pH 值
C
无机盐含量 (%) D
1
0.15
1
4.0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核桃青皮中多酚

1. 1 材料与试剂 青皮核桃: 于 8 月中旬采摘于陕西省蓝田县,将
青皮核桃取 青 皮,切 碎,经 冷 冻 干 燥 后 研 磨 粉 碎,过
第一作者: 硕士研究生( 韩军岐博士为通讯作者) 。 基金项目: 西安市农业创新计划项目( NC1505. 4) 资助 收稿日期: 2015 - 09 - 02,改回日期: 2015 - 10 - 14
DOI: 10. 13995 / j. cnki. 11 - 1802 / ts. 201603042
分离与提取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核桃青皮中多酚
马乐,韩军岐* ,白欢欢,张有林
( 陕西师范大学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摘 要 通过吸附、解吸试验,筛选适合分离纯化核桃青皮多酚的大孔树脂,并对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以没 食子酸、原儿茶素等 9 种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采用 HPLC 对所得核桃青皮多酚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 果表明: NKA-9 树脂是分离纯化核桃青皮多酚的最佳树脂,吸附条件为上样液多酚浓度 0. 574 mg / mL,pH 1. 0, 上样速率 1. 3 mL / min,吸附率可达 90. 1% ; 洗脱条件为体积分数 50% 的乙醇洗脱剂,pH 3. 0,洗脱速率 0. 43 mL / min,解吸率达 87. 9% 。经 HPLC 鉴定和分析,核桃青皮酚类物质主要由原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阿 魏酸、芦丁等单体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表儿茶素、原儿茶素和芦丁。 关键词 核桃青皮; 多酚;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Y) ,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为: Y = 0. 002 8X - 0. 000 9,R2 = 0. 999 5,说明该曲 线在 0 ~ 350 mg / L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 2 树脂筛选结果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葎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脂对 总黄 酮综合 性 能较好 , 适合 于律草 总黄 酮的 分 离纯化 。 关键 词: 草 ; 荐 总黄 酮 : B 8树 脂 ; 离纯化 A 一 分
Se a ain a d p ria in o lv n isfO Hu uu p rt n u ic t ff o od r m m ls o f o a
Ab t c:O jcie o s d h eh ooy f uict n o ao o sf m H m ls sa d n sr t bet T t ytetc n l o p r ai ff v n i r u uu cn e s a v u g r i f o l d o
A 一 B 8大孔吸 附树 脂 具有 最佳 的吸 附洗脱 参数 ,其动 态饱 和 吸 附一 洗脱 量达 4 . / , 体 积蒸 23 g5倍 mg
馏 水 、 倍 体积 5 %乙醇依 次洗脱 ,总黄 酮收率 为 9 %, 量分数 为 8 %。 结论 A 一 6 0 0 质 5 B 8大孔 吸 附树
l 舭枇 Leabharlann i281 验 究 0.试 研 0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萑草 总黄酮 的工艺研 究
肖道 安 石 秋 杰 屹 闻永 举 申秀丽
( 宜春学 院 ,江西 宜春 , 3 0 0 南 昌大 学化 学研 究所 , 昌, 3 0 1 3 60 : 南 303 )
摘要: 目的研 究大孔 吸 附树 脂 纯化 律草 总 黄 酮的 工 艺。 方法 采 用 D1 1HP 0 、 D4 0 A 一 0 、 D3 0 HP 0 、 B 8 大孔 吸 附树 脂对 律草 总黄 酮进 行 吸 附纯化 。以总黄 酮 的收 率、 量分数 为考 察指 标综合 评 价 。 质 结果
muu en es (o r Mer T eye sadp ris fh o u t w r o p rd a id xs R — lssa d n L u) r h i d n u t eP r cs eec m ae s n ee . e . l ieot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 R C O jc v T uyteot a t h i e f prtno ta pl hn lf m tel vs f crrnau ug AB T A T】 bet e os d p m le nq so s aa o fo l o p eo o ae e t ct bne i t h i c u r e i t y sr h e oA u m
wih ma r p r u d o p in r sn . M e ho s Th ttca d d n mi ds r to — e o to haa trsiswe e tk n a n x t ee t t co o o s a s r to e i s t d e sai n y a c a o i n d s r in c rc eitc r a e side os l c p p t e ma rpoo a o to e i Th s paai g e c e y h c o rus ds r in r sn. p e e r tn f inc wa v l t d y i s e auae b me s in h o c n r t n f ttl oy e os n A. a ur g t e c n e tai o oa p lph n l i o tu c u . wih UV s e to hoo tr R e u t Th H P 0 ma r p rus a s r to r sn a h s s p rtng f ce c . Th r n atm t p cr p t mee . s ls e D1 0 c o o o d o in e i h d t e be t e a ai e in y p i e
・
基 础 研 究
・
大 孔吸 附树 脂 分 离纯 化 元 宝枫 叶总 多酚
叶燕彬 李希璇。 郜 文 樊媛 洁 杨
3 .首都 医科大学食 品安全评价 中心 )
华 张
枫
张英侠
( .首都 医科大学化学生 物学与药学院实验中心 ; 首都 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 院化学生物学系 ; 1 2
【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元宝枫叶总多酚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元 宝枫 叶总多 酚的静态与动态 吸附量和解吸率
为指标筛选大孔树脂 ,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元宝枫 叶总多 酚含量 , 对所筛选树脂 分离元宝枫 叶总多酚工艺进行评 价。结果 HD0 P 10型大孔树脂分离效 果较好 , 其最佳分离条件是以浓度为 5gL元宝枫 叶提取物为供试液 , / 上样和洗脱 流速为 2 m / i, L m n 解 吸液浓度为 7 %乙醇 , 吸液体积为 4 V 0 解 B 。结论 H D0 P 10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 艺条件下 , 树脂的吸附. 吸附性能稳定 , 解
且 能较 好 地 分 离 纯化 元 宝 枫 叶 总 多 酚 , 酚 含 量 纯化 前 为 2 .5 , 多 8 5 % 纯化 后 为 3 .2 。 95%
【 关键词 】 元宝枫 ; 多酚 ; 大孔 吸附树脂
【 中图分 类号 】 R 24 8
Se a a i n nd p r to a Pu i c to o To a Po y he o s r m c r r c t m Bu g rf a i n f i tl l p n l f o A e tun a u n e Le v s wih a r p r u s r i n Re i a e t M c o o o s Ad o pto sn
o t m e aa in c n io so c o o o sa s r t n r s DI 0 ae a l w : h o c n r t n o e e ta t r m A r n a u pi mu s p r t o d t n f o i ma r p r u d o i e i HP O r sf l s t e c n e t i f h x r c fo .t c tm. p o n oo ao t u 1a e oui n i 5 mg mL, n h eo i s / n, t B f 0 e h n l oe ue e v ss l t s / o a dt e v lct i 2 mL mi wi 4 V o % t a o l t .Co cu i n T e ttl oy h n l h y h 7 t n l s h oa l e osi t e o p p n la e f e v so A.tu c tm a b e t e e sl s p r td a d p r id b DI 0 r sn,a d i d o p in—d s r t n c a a tr t swee r n a u w sa l o b a i e a ae n u f y HP O e i y i e n sa s r t t o e o i h r ce si r p o i c sa l n e eo t m o d t n n in d a o e h r i a o tn f o y h n l w s2 . 5 ,a trp r c t n w t D1 0, tbe u d rt p i h mu c n i o sme t e b v .T e o gn l ne to l p e o s a 8 5 % i o i c p f u f ai i HP 0 e i i o h
21 0 0正
1 0月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un lo a i lMe ia iest o ra fC pt dc l a Unv ri y
0e. 2 0 t 01 Vo _ No 5 l 31 .
第3 1卷 第 5期
[ o: 03 6 /.s .0 67 9 .0 00 .2 ] d i 1 .9 9ji n 10 ・ 5 2 1 .50e A unj Y N u Z A G F n , H N igxa E Y nbn I . a A n ,F N Y a .e , A G H a , H N eg X x i Z A G Y n —i
( .Epr etlCn e o ee o hmclBo g n hr aeta Si cs a i lMei lU i rt;2 eat eto 1 xe m na et ,C lg f C e i il y ad P am cu cl c ne,C pt dc n e i i r l a o i e a a v sy .Dp r n f m C mcl ioy ol eo hmi lBo g n h r aet a Si cs a i lMei lU i rt;3 od a rg Sft e aB l h i o g ,Clg C e c ioy ad P am cui l c ne,Cpt dc nv sy .F o n D u a y e f a l c e a a ei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