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吸附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ab8大孔吸附树脂原理

ab8大孔吸附树脂原理

ab8大孔吸附树脂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纯化和富集。

AB8大孔吸附树脂是其中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筛作用: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孔径和孔隙率,这使得它能够根据分子的大小进行选择性吸附。

当待分离物质通过树脂柱时,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树脂的大孔内部,而较大的分子则被排斥在外。

这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差异实现分离的过程被称为分子筛作用。

2. 物理吸附:AB8大孔吸附树脂主要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对有机物的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非化学键作用力形成的吸附。

这种吸附力较弱,容易受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实现对吸附和解吸的控制。

3. 化学吸附:在某些情况下,AB8大孔吸附树脂还可以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实现对有机物的吸附。

化学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通过化学键作用力形成的吸附。

这种吸附力较强,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可以实现对吸附物的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4. 动态平衡:在AB8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进行的。

当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较低时,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树脂上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解吸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树脂上的吸附量逐渐减少。

当达到动态平衡时,树脂上的吸附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5. 洗脱:为了实现对有机物的分离和纯化,需要将已经吸附在AB8大孔吸附树脂上的有机物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洗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 增加溶液中的有机溶剂浓度:通过增加溶液中的有机溶剂浓度,降低溶液的极性,从而减弱有机物与树脂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实现对有机物的洗脱。

b) 改变溶液的pH值: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影响有机物的离子化程度,从而改变有机物与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对有机物的洗脱。

c) 使用盐析剂:通过添加盐析剂,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从而影响有机物与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对有机物的洗脱。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且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吸附、极性吸附、官能团吸附以及配位基团吸附。

1.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大孔吸附树脂最主要的分离原理。

树脂内部的孔径和比表面积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通过范德华力(如色散力、诱导力和共价键力)有效地吸附分子。

这种物理吸附的特点是吸附速度快、选择性高,且不受介质条件的影响。

2.极性吸附
大孔吸附树脂的极性吸附原理主要是由于树脂本身的极性以及被吸附物的极性。

极性基团如羟基、酰胺基等,能与极性化合物产生氢键作用,从而实现选择性吸附。

这种吸附方式主要应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

3.官能团吸附
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负载不同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与特定的化合物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分离。

例如,带有羧基、磺酸基等阴离子的树脂可以与阳离子物质结合;带有胺基、吡啶基等的树脂可以与阴离子物质结合。

这种官能团吸附的方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4.配位基团吸附
部分大孔吸附树脂含有配位基团,如螯合树脂。

这些树脂可以通过配位键与具有特定金属离子的物质结合,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吸附
方式的选择性非常高,常用于复杂混合物中微量组分的分离。

总结:大孔吸附树脂因其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多种吸附机制,在分离和纯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理解其分离原理,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各种分离操作。

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
首先,大孔吸附树脂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孔径和孔容,这使得目标物质可
以较容易地进入树脂内部并与树脂表面发生作用。

树脂的大孔结构为目标物质的吸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吸附过程更加高效。

与小孔吸附树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孔容率,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目标物质的吸附需求。

其次,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过程是通过目标物质与树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
实现的。

树脂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以与目标物质发生吸附作用,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亲和作用等。

这些作用力使得目标物质在树脂表面停留并被吸附,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富集。

在吸附过程中,树脂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吸附系统。

总的来说,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是通过其特殊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实现对目
标物质的吸附和分离。

这种原理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在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目标物质的纯化和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同时,随着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的原理1. 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概念大孔吸附树脂,又称大孔吸附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大小和分布的吸附材料。

与传统的小孔吸附树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孔径,提供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快的吸附速度。

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分离、催化反应、脱色和脱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结构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结构由树脂颗粒和孔道组成。

树脂颗粒是吸附树脂的主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强度。

孔道分布于树脂颗粒内部,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孔道的大小和分布对树脂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3.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原理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原理基于其孔径和表面积的特点。

树脂颗粒的大孔径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使其能够吸附更多的目标物质。

同时,孔道的分布和连通性使得目标物质可以进入树脂颗粒内部,并在内部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其原理:3.1 吸附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对液态或气态的目标物质进行吸附分离。

当目标物质进入树脂颗粒的孔道中时,会与树脂表面上的吸附位点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

吸附层的形成使得目标物质与溶液或气体分离,从而实现了吸附分离的效果。

3.2 催化反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于催化反应。

在催化反应中,树脂颗粒的大孔径可以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并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同时,孔道的连通性使得反应物可以在树脂内部扩散,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3.3 脱色和脱盐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通过吸附色素或离子的方式实现脱色和脱盐。

树脂颗粒的大孔径可以容纳大分子的目标物质,并与之发生吸附作用。

吸附后,目标物质会从溶液中被树脂吸附,实现脱色和脱盐的效果。

4. 大孔吸附树脂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大孔吸附树脂相较于传统的小孔吸附树脂具有以下优势:•更高的吸附速度: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孔径,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使得吸附速度更快。

•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大孔吸附树脂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作用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作用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为具有立体结构的多孔性海绵状聚合物,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球形颗粒,粒度多为20~60目;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的性质所决定;大孔吸附树脂以范德华力从很低浓度的溶液中吸附有机物,其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性质,根据树脂的表面性质,可分为非极性苯乙烯型、中极性含酯基和极性含酰胺基、腈基、酚羟基等;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制得,不带任何功能基,孔表面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中极性的吸附树脂是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极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它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受无机盐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不溶于任何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选择吸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反复再生使用;大孔树脂的多孔性,使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依靠和被吸附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或氢键进行物理吸附;同时,其多孔性还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筛分作用;因此,大孔树脂为吸附性和筛分性相结合的分离材料,根据有机化合物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树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目前国内常用的大孔吸附树脂按其极性大小可分为:非极性树脂D101、LX-11、LX-68等;弱极性树脂LSA-21、LX-28、LSA-10等;极性树脂XDA-8、LX-17、LSA-7等;而不同型号树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分离选择性都有所不同,在购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吸附材料,其吸附原理是基于其特殊的孔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通过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该材料进行分离、净化和富集等工艺过程。

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通常在10-1000纳米之间,比一般活性炭和小孔吸附树脂的孔径要大得多。

这种特殊的孔径结构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扩散性能,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吸附目标物质。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

物理吸附是指目标物质与吸附树脂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毛细作用等力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目标物质被吸附到树脂表面。

化学吸附则是指目标物质与吸附树脂表面的化学官能团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或配位键,从而实现吸附。

这两种吸附方式可以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吸附过程。

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其吸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树脂表面的化学官能团可以通过调整树脂的配比和处理方式来改变。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胺基、酸基等。

这些官能团可以与目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增加吸附效果。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目标物质的性质、树脂的孔径和比表面积、操作条件等。

目标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与吸附树脂之间的亲和力,不同性质的目标物质在吸附树脂上的吸附量也会有所差异。

树脂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决定了其吸附容量和扩散性能,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吸附效果。

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和流速等,也会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大孔吸附树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工艺中,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蛋白质的纯化和富集。

在环境保护领域,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水处理和废气处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此外,大孔吸附树脂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其特殊的孔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实现了对目标物质的高效吸附。

通过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种材料,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分离、净化和富集等工艺过程。

大孔树脂吸附原理及应用

大孔树脂吸附原理及应用

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某一组分选择性吸附的能力, 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A
2
待分离料液与 吸附剂混合
吸附过程
吸附质被吸附 剂吸附到表面
吸附质 解吸回
料液流 出
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分子间引力。无选择性、无须高活化 能、吸附层可为多层或单层,吸附和解吸速度较快。 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化学键合力。需要高活化能、只能以 单层吸附、选择性强、吸附和解吸速度慢。
A
10
• 方法: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应在树脂柱中进行。一般 是将树脂装至柱高的2/3处,用水进行反洗,使树 脂层松散、展开,将树脂的微细粉末及一些机械杂 质洗去。然后放出水,至水面略高于树脂的层面。 接着,用酒精以适当的流速淋洗,至流出的酒精中 无油溶性杂质为止。最后用水洗出酒精即可使用。 这样可洗出小分子有机物。
A
12
A
13
• (2)固定床吸附装置
• 该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离子交换柱,常用的为 几百升至几百立方米的不锈钢或搪瓷柱,下部或上、 下部装有80目的滤网(实验室则常用玻璃柱)。
• 这种吸附树脂是固定的,溶液是流动的,因而被称 为动态吸附。固定床因装填的不均匀性、气泡、壁 效应或沟流的存在,吸附饱和层面的下移常是不整 齐的,即存在所谓“偏流”现象。并且当吸附过程 临近结束,部分吸附质从柱子随溶剂漏出时,柱子 底部的树脂层尚未达到吸附平衡,因而柱式吸附时 树脂的负载量可能会有些变化。
聚合 单体
交联 剂
致孔剂
各成分主要作用
苯乙烯
二乙烯苯
明胶溶液 致孔剂
原料A组成
6
A
7
• 3. 树脂的特性及分离原理
• 大孔吸附树脂是通过物理吸附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 机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原理是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原理是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原理是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是一种基于吸附作用的分离技术,其原理如下:
1. 吸附作用:大孔吸附树脂具有丰富的微孔和大孔结构,能够吸附目标物质。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待分离混合物通过树脂柱时,目标物质会与树脂表面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而被吸附。

2. 选择性:大孔吸附树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这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量、极性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和洗脱条件,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3. 洗脱过程:当混合物通过树脂柱后,使用适当的洗脱剂(通常是有机溶剂或水溶液)进行洗脱。

洗脱剂会与被吸附的物质竞争活性位点,从而将目标物质从树脂上解吸下来。

4. 分离效果:由于不同物质在树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洗脱过程中它们会以不同的速度从树脂上解吸下来,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控制洗脱条件(如洗脱剂的种类、浓度、流速等),可以优化分离效果。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天然产物、药物等领域的分离和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吸效果的评价:根据洗脱曲线,选择洗脱峰最集中的条件,如喜 树碱的不同洗脱剂的洗脱曲线见图。
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某一组分选择性吸附的能力, 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待分离料液与 吸面
吸附质 解吸回
料液流 出
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分子间引力。无选择性、无须高活化 能、吸附层可为多层或单层,吸附和解吸速度较快。
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化学键合力。需要高活化能、只能以 单层吸附、选择性强、吸附和解吸速度慢。
4、 树脂的解吸
解吸时,通常先用水,继而以醇—水洗脱,逐步加大醇的 浓度,同时配合适当理化反应和薄层层析(如硅胶薄层层析、 纸层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LPC等)作指导,洗脱液的选择 及其浓度、用量对解吸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如在赤芍总苷生 产工艺条件研究时发现,在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解析 时,先用水洗脱至还原糖反应显阴性(Molish反应检测),改 用10%、20%、30%、50%、95%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结 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10%、20%乙醇洗脱液中均含 有芍药苷,而30%以上浓度的乙醇中未检出,故选用30%乙 醇洗脱,即可将柱上的芍药苷全部解吸。
• 大孔树脂的吸附力是由于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其 中,范德华力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定向力、色散力、 诱导力等。同时由于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使其对分子大小不 同的物质具有筛选作用。因此,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 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作用 下实现分离。
4 大孔树脂的性质及类型 大孔树脂按其极性大小和所选用的单体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非
• 方法: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应在树脂柱中进行。一般 是将树脂装至柱高的2/3处,用水进行反洗,使树 脂层松散、展开,将树脂的微细粉末及一些机械杂 质洗去。然后放出水,至水面略高于树脂的层面。 接着,用酒精以适当的流速淋洗,至流出的酒精中 无油溶性杂质为止。最后用水洗出酒精即可使用。 这样可洗出小分子有机物。
• 5. 溶剂用量少 • 溶剂法是液液萃取,溶剂消耗大,回收较难,而大孔树脂吸
附法仅用少量溶剂洗脱即达到分离目的,不仅溶剂用量少,而 且又避免了严重的乳化现象,提高了效率。
• 6. 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 大孔吸附树脂再生容易,一般用水、稀酸、稀碱或有机溶剂如 低浓度乙醇、丙酮对树脂进行反复清洗,即可再生重复使用。 大孔吸附树脂价格较贵,吸附效果易受流速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品种有限,不能满足中药多成分、多结构的需求;操作较为复 杂,对树脂的技术要求较高
• 有时因长期存放变干,或要求更严格的清洗,可用 水→乙醇→甲苯→乙醇→水依次淋洗,这样不仅能 洗出有机杂质,还可洗出线型聚合物。对于变干缩
孔的吸附树脂还能使其孔结构恢复至最佳状态。
• (1)静态吸附
• 可在带搅拌的釜或槽中进行。溶液黏度较大,悬 浮物较多或分配比较大时可用此方式。
• 如果加入吸附树脂后不进行搅拌,这时靠近吸附 树脂的色素逐渐被吸附,离吸附树脂较远的色素 逐渐向吸附树脂附近扩散,这种静止的扩散较慢, 吸附树脂的吸附速度和水的颜色变浅的速度也就 较慢。若进行适当的搅拌(这仍然称为静态吸 附),吸附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一、大孔树脂的结构、组成、原理、类型
• 1. 结构 • 大孔吸附树脂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它是一
种新型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一般为白 色球形颗粒,粒度为20~60目。 • 大孔树脂的宏观小球系由许多彼此间存在孔穴的 微观小球组成。如果把一个宏观小球比做远看的 一簇葡萄,那么每一个微观小球就相当于近看的 一颗小葡萄,小葡萄间存在孔穴的总体积与一簇 葡萄体积之比,称为孔度,小葡萄之间的距离称 孔径。所有小葡萄的面积之和就是一簇葡萄的表 面积,亦即树脂的表面积。如果以单位质量计算, 将此表面积除以一簇葡萄的质量,即得比表面积 (m2/g)。
吸附树脂的多数品种是由悬浮聚合法制得的。孔的 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聚合开始后,生成的高分 子链溶解在单体与致孔剂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当高 分子链逐步增大后,便会从混合体系中析出,这就 是“相分离”。最初分离出的聚合物形成5~20nm 的微胶核,微胶核又互相聚集成60~500nm的微球。 随着聚合反应的继续进行,微胶核与微胶核及微球 与微球都互相连接在一起,而致孔剂(特别是不良 溶剂)则最终残留在核与核或微球与微球之间的孔 隙中。当致孔剂被去除之后,留下的空间便是孔。
四、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要求
在运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精制工艺时,其大致操 作步骤为:
树脂预处理→树脂上柱→药液上柱→树脂的解吸 →树脂的清洗、再生。
由于每一个操作单元都会影响到树脂的分离效果, 因此对树脂的精制工艺和分离技术的要求就相对 较高。
1 . 树脂的预处理
除去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防腐剂等有 机残留物,提高树脂洁净度。经预处理的树脂方可使 用。
(2). 药液上柱前的预处理
为避免大孔树脂被污染堵塞,药液上柱前一般需经过滤,除 去较多的悬浮颗粒杂质,保证树脂的使用完全、顺利。
(3 ). 上柱工艺条件的筛选
①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基本的是树 脂自身因素,包括树脂的]骨架结构、功能基性质及其极性等。 此外,样品浓度、pH、吸附柱径高比及上样流速等条件,均 不同程度地影响树脂的吸附性能。 ②上样溶液pH值对吸附和分离效果至关重要,根据化合物结 构特点,灵活改变溶液pH值,可使提纯工作达到理想效果。 一般情况下,酸性化合物在适当酸性溶液中充分被吸附,碱性 化合物则在适当碱性条件下较好地被吸附,中性化合物可在大 约中性的条件下被吸。 ③药液浓度、流速及树脂柱径高比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大孔 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
极性、中等极性、极性和强极性四种类型。
类型
非极性大孔树脂 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 物,也称芳香族吸附剂。
中等极性大孔树脂 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 多功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
极性大孔树脂 含硫氧、酰胺基团,丙烯酰胺
强极性大孔树脂 含氮氧基团,如氧化氮类。
二、吸附树脂的使用方法
• 1、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原因:吸附树脂的孔体积一般来说小于其合成时
3. 药液的上柱吸附
(1)泄漏曲线与吸附容量的考察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
表面电性或氢键等,有一定吸附容量。当吸附量达 到饱和时,其对化学物质吸附减弱甚至消失,此时 化学成分即泄漏流出,故需要考察树脂的泄漏曲线, 为预算树脂用量与可上柱药液量提供依据。有人用 大孔树脂D1300精制当归煎液时,对其泄漏曲线作 了如下考察研究。
三、大孔吸附树脂的优点
•应用范围广
•分离性能优良
溶剂用量少
传统防晒 霜的主要
缺陷
•使用方便
理化性质稳定
•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 1. 应用范围广 •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范围比离子交换树脂广,表现在: • 其一,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对pH较为敏感,易受酸碱作用
而失去活性,限制了离子交换法的应用,而采用大孔吸附 树脂,既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剂洗脱,整个过程pH 不变;其二,对于存在有大量无机盐的发酵液,离子交换 树脂受严重阻碍无法使用,而大孔树脂却能从中分离提取 抗菌素等物质。
• (2)固定床吸附装置
• 该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离子交换柱,常用的为 几百升至几百立方米的不锈钢或搪瓷柱,下部或上、 下部装有80目的滤网(实验室则常用玻璃柱)。
• 这种吸附树脂是固定的,溶液是流动的,因而被称 为动态吸附。固定床因装填的不均匀性、气泡、壁 效应或沟流的存在,吸附饱和层面的下移常是不整 齐的,即存在所谓“偏流”现象。并且当吸附过程 临近结束,部分吸附质从柱子随溶剂漏出时,柱子 底部的树脂层尚未达到吸附平衡,因而柱式吸附时 树脂的负载量可能会有些变化。
聚合 单体
交联 剂
致孔剂
各成分主要作用
苯乙烯
二乙烯苯
明胶溶液 致孔剂
原料组成
• 3. 树脂的特性及分离原理 • 大孔吸附树脂是通过物理吸附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
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 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选 择性较好,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 影响。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 材料。由于其本身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液体中的物质,故 称之为吸附剂。树脂吸附的实质是一种物体高度分散或表 面分子受作用力不均等而产生的表面吸附现象。
根据以上孔的形成过程,可以想像孔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孔径大小也是不均匀的。
• 2. 组成
• 大孔吸附树脂主要以苯乙烯、二乙烯苯等为原料,在0.5%的明胶溶液中, 加入一定比例的致孔剂聚合而成。其中,苯乙烯为聚合单体,二乙烯苯为 交联剂,甲苯、二甲苯等作为致孔剂,它们互相交联聚合形成了大孔树脂 的多孔骨架结构。
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
对于中性大孔树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来说,则用极性较大的 溶剂洗脱较为合适。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可设几种不同浓度的 洗脱剂,确定洗脱浓度。实际工作中,甲醇、乙醇、丙酮应用 较多,流速一般控制在0.5~5ml/min为好。
根据吸附力强弱选用不同的洗脱剂及浓度。对弱碱性化合物, 如生物碱类,则用酸性洗脱剂,解吸效果较为理想。例、如小 檗碱的洗脱,分别以50%、70%甲醇与含0.5%硫酸的50%甲醇 洗脱,用薄层色谱法检测,表明后者有较好的洗脱、解吸能力。
预处理方法:取市售大孔树脂,加丙酮或甲醇浸 泡24h,加热回流洗脱(或用改良索氏提取器加热洗 脱),视树脂中可溶性杂质的多寡,一般为3~4d, 甚至长达7~8d,洗至洗脱液蒸干后无残留物,溶剂 挥尽后保存备用。
检查:取干树脂0.5g,加70%乙醇5ml振摇,滤液 蒸干不得有残留物。
2. 装柱
以蒸馏水湿法装柱,并用乙醇在柱上流 动清洗,检查流出的乙醇与水混合不呈白浊 色为止(取lml流出液加5ml水),然后以大 量蒸馏水洗去乙醇,注意少量乙醇的存在会 大大降低树脂的吸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