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IB模块高考复习
物理IB模块高考复习 PPT课件 图文

(3)精选一组符合课标、考纲,贴近高考的试题,进行有效 训练。巩固本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
减少
(上海卷)9.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
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
第一部分内容是“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这 是两个模块的共有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其中的 固体和液体是模块1-2的内容,气体是3-3的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是“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热 机的发展和应用、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原 子核物理是1-2的内容,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新能 源的开发是两个模块的共同内容。
07海南 ⑵ 如图,在大气中有一水平放置的固定圆筒,它由
a、b和c三个粗细不同的部分连接而成,各部分的横截面积
分别为2S、(1/2)S和S。已知大气压强为p0,温度为T0.两活 塞A和B用一根长为4l的不可伸长的轻线
相连,把温度为T0的空气密封在两
a
活塞之间,此时两活塞的位置如图
所示。现对被密封的气体加热,使 A
08年(北京卷)15.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
浙江省高考选修IB模块复习指南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感于车站送别时父亲臃肿笨拙的背 影而自然产生的对父爱的复杂感情,这是记人散文的虚实结合;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是感于雨中登山之趣而生发的人 生之思,这是游记散文的虚实结合;
一、梳理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使“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进而向“虚” 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 构的问题。抓住《背影》一文中多处反复的“背影”的“实”与 眷眷父爱和作者感激愧疚等复杂的人伦情感的“虚”的关系,就 不难理出《背影》“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的写 作思路。如果看不透这“实”与“虚”,眼前就只有混乱的故事, 纷乱的情绪,也就无从分析文章的谋篇与布局。 二、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体会散文选材取材 的作用。散文惯有“形散”的特点,就是指它选材丰富灵活。对 其“实”“虚”关系理解透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择 每个材料的用心,体会其效果。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 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 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 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 “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 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 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 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 间。
2.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3.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三、探究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经典练习】2019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配套三年真题突破全解全析 专题十五 热学IB部分

专题十五 热学(IB 部分)高考试题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3(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2.(2013年福建理综,29(1),6分)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 和分子势能E p 随分子间距离r 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填选图下方的字母)3.(2012年广东理综,13,4分)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4.(2011年广东理综,13,4分)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5.(2009年北京理综,13,6分)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6.(2011年江苏卷,12A(3),4分)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0.283 kg ·mol -1,密度ρ=0.895×103 kg ·m -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6.02×1023 mol -1,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16πD 3,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考点二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1.(2013年福建理综,29(2),6分)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里面已有压强为p 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压增大到p,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 0,体积为 的空气.(填选项前的字母) A.0p p V B.0p p V C.(0p p -1)V D.(0p p +1)V 2.(2013年广东理综,18,6分)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 L 水,上部密封1 atm 的空气0.5 L,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 atm 的空气0.1 L,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充气后,密封气体压强增加B.充气后,密封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打开阀门后,密封气体对外界做正功D.打开阀门后,不再充气也能把水喷光3.(2012年重庆理综,16,6分)如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4.(2010年广东理综,15,4分)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 )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5.(2012年福建理综,28(2),6分)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的空气6.0 L,现再充入1.0 atm的空气9.0 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填选项前的字母)A.2.5 atmB.2.0 atmC.1.5 atmD.1.0 atm6.(2013年重庆理综,10(2),6分)汽车未装载货物时,某个轮胎内气体的体积为V0,压强为p0;装载货物后,该轮胎内气体的压强增加了Δp.若轮胎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质量、温度在装载货物前后均不变,求装载货物前后此轮胎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7.(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3(2),10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 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8.(2011年新课标全国理综,33(2),9分)如图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 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 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 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 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9.(2010年课标全国理综,39(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三内能热力学定律★★★★1.(2013年重庆理综,10(1),6分)某未密闭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 )A.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B.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C.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的大D.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3(1),5分)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3.(2013年北京理综,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4.(2013年大纲全国卷,15,6分)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D.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5.(2012年广东理综,14,4分)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制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6.(2011年广东理综,14,4分)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7.(201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33(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8.(2013年浙江自选模块,13,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经状态B、C、D再回到状态A,其体积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 A、V A和V D为已知量.(1)从状态A到B,气体经历的是过程(填“等温”、“等容”或“等压”);(2)从B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从C到D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同时(填“吸热”或“放热”);(4)气体在状态D时的体积V D= .9.(2013年山东理综,36,8分)(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热力学定律,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b.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c.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d.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2)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过七千米,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某次深潜实验中,“蛟龙”号探测到990 m深处的海水温度为280 K.某同学利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深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气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T0=300 K,压强p0=1 atm,封闭气体的体积V0=3 m2.如果将该气缸下潜至990 m深处,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①求990 m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1 atm相当于10 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②下潜过程中封闭气体(填“吸热”或“放热”),传递的热量(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10.(2013年江苏卷,12A,12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 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D.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选填“A→B”、“B→C”、“C→D”或“D →A”).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63 kJ的热量,在C→D过程中放出38 kJ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kJ.(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23.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mo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1.(2011年浙江自选模块,14,10分)吸盘是由橡胶制成的一种生活用品,其上固定有挂钩用于悬挂物体.如图所示,现有一吸盘,其圆形盘面的半径为2.0×120- m,当其与天花板轻轻接触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1.0×150- m3;按下吸盘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2.0×160- m3,盘内气体可看作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为p0=1.0×105 Pa.设在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面与天花板之间紧密接触,吸盘内气体初态温度与末态温度相同.不计吸盘的厚度及吸盘与挂钩的重量.(1)吸盘恢复原状时,盘内气体压强为;(2)在挂钩上最多能悬挂重为的物体;(3)请判断在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内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理由.模拟试题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2013泉州质检)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当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则分子势能越大D.当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则分子势能越大2.(2012淄博市一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增大B.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物质的分子体积为V 0=AN MC.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能量都是守恒的,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3.(2012南京模拟)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边长约为40 cm 的浅盆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 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4.(2012宿迁市模拟)某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取体积为V 的油慢慢滴出,可滴n 滴.将其中1滴滴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 的单分子油膜.试估算:(1)阿伏加德罗常数;(2)其中1滴油滴含有的分子数.考点二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5.(2013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如图所示,则该气体 .A.状态b 的压强大于状态c 的压强B.状态a 的压强大于状态b 的压强C.从状态c 到状态d,体积减小D.从状态a 到状态c,温度不变6.(2013浙江名校质检)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7.(2013湖南省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的玻璃管插在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上部连通左右水银的阀门A,当温度为300 K 平衡时水银的位置如图(h 1=h 2=5 cm,L 1=50 cm,),大气压为75 cmHg.求:(1)右管内气柱的长度L 2;(2)关闭阀门A,当温度升至405 K 时,左侧竖直管内气柱的长度L 3.8.(2013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圆筒形的金属气缸内如图所示.活塞的质量为30 kg,截面积为S=100 cm 2,活塞与气缸底之间用一轻弹簧连接,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开始时气缸水平放置,连接活塞和气缸底的弹簧处于自然长度L 0=50 cm.经测量,外界气温为t=27 ℃,大气压强为p 0=1.0×105 Pa,将气缸从水平位置缓慢地竖直立起,稳定后活塞下降了10 cm;再对气缸内气体逐渐加热,若活塞上升30 cm(g 取10 m/s2),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2)气缸内气体达到的温度.9.(2013浙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一密闭的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气缸,高为H,中间有一活塞,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吊着,活塞重为G,与气缸紧密接触不导热,若Ⅰ、Ⅱ气体是同种气体,且质量、温度、压强都相同时,活塞恰好位于气缸的正中央,设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可不计,气缸内初始压强为p0=1.0×105 Pa,温度为T0,求:(1)弹簧原长;(2)如果将气缸倒置,保持气缸Ⅱ部分的温度不变,使气缸Ⅰ部分升温,使得活塞在气缸内的位置不变,则气缸Ⅰ部分气体的温度升高多少?考点三内能热力学定律10.(2013泉州市3月质检)“温泉水滑洗凝脂,冬浴温泉正当时”,在寒冷的冬天里泡一泡温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设水温恒定,则温泉中正在缓慢上升的气泡.A.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吸收热量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放出热量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吸收热量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放出热量11.(2013深圳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B.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它违反能量守恒定律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效率不能达到100%12.(2013浙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阻丝缓慢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无摩擦地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碰撞的次数减少B.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C.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又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D.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13.(2013济宁市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从A→B→C温度缓慢升高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从A→B过程的p T图像和从B→C过程的V T图像各记录了其部分变化过程,试求: (1)从A→B过程外界对气体(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气体将(填“吸热”或“放热”).(2)气体在C状态时的压强.14.(2011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三模拟)(1)实验室内,某同学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的质量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用滴管将水缓慢滴注在活塞上,最终水层的高度为h,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若大气压强恒为p0,室内的温度不变,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乙)中能反映密闭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的是.(2)题(1)中若初始时,活塞离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则活塞下降的高度为多少?此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吸热还是放热,说明理由.15.(2013浙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p 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CB过程至状态B,气体对外做功280 J,放出热量410 J;气体又从状态B经BDA过程回到状态A,这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1)ACB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2)BDA过程中气体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量?16.(2013浙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 的温度为300 K.(1)求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2)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17.(2013浙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气缸用一质量为m 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气体最初的体积为V 0,气体最初的压强为02p .气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时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已知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求:(1)活塞停在B 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2)整个过程中气体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专题十五 热学(IB 部分)真题考点分类突破考点一:分子动理论【高考真题】1.BCE 由分子力与距离间的关系图像可知,分子力应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所以选项A 错;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再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选项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所以选项C 、E 正确,D 错误.2.B 当r<r 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 增大,分子势能E p 减小.当r>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 增大,分子势能E p 增大.当r=r 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 正确.3.D 水汽凝结成水珠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变小,引力、斥力都增大,选项A 、B 、C 错误,选项D 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注意该过程是由气态变成液态.4.D 铅柱不脱落的原因主要是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5.D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 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 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 项错误;故只有D 项正确.6.解析: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AM N ρ 又V=16πD 3由以上两式得分子直径 最大面积S=83110m D-⨯≈1×101 m 2. 答案:1×101 m 2考点二: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高考真题】1.C 取充入气体后的轮胎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设充入气体体积为V ′,则初态p 1=p 0,V 1=V+V ′;末态p 2=p,V 2=V,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0(V+V ′)=pV,解之得:V ′=(0p p -1)V,故选项C 正确. 2.AC 充气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变化,但是单位体积内含有的分子个数增多,所以显然温度没有变化,但压强会增大,选项A 正确;由于温度是系统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所以温度不变,平均动能也不变,选项B 错误;打开阀门后,气体将推动液体流出,气体的体积膨胀,对外做功,选项C 正确;随液体流出,内部气体体积增大,若水全部流出,根据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得p 2=112V V p =10.62.5⨯ atm=0.24 atm,小于外部气压,故水不会全部流出,选项D 错误.3.A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CT,得出V=CT p.当温度降低,压强增大时,体积减小,故选项A 正确;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时,体积增大,故选项B 错;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故选项C 错;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故选项D 错.4.B 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被封闭的空气的压强增加,由玻意耳定律可知空气的体积变小,故选项B 正确.点评:本题是以现实生活模型为素材考查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从材料中提炼出物理模型是分析该类问题的关键.5.A 空气充入前,气体压强p 1=1.0 atm,体积为V 1=6.0 L+9.0 L=15.0 L,空气充入后,气体压强为p 2,体积为V 2=6.0 L,由玻意耳定律pV=C 得p 1V 1=p 2V 2,即p 2=112V V p =1.015.06.0⨯ atm=2.5 atm. 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6.解析:轮胎内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0V 0=(p 0+Δp)(V 0+ΔV)解得ΔV=-00pV p p ∆+∆. 答案:-00pV p p∆+∆ 7.解析:以cmHg 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p 0+l 2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p 1′l 1′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l 3′=l 3+l 1-l 1′-Δl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2′,则p 2′=p 1′-l 2由玻意耳定律得p 0l 3=p 2′l 3′由各式及题给数据解得Δl=15.0 cm.答案:15.0 cm8.解析: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的压强为p 1=p 0+ρgl 3ρ和g 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流出,封闭端有部分真空,设此时开口端剩下的水银柱长度为l 3′,则气体压强p 2=p 0-ρgl 3′=ρgl 1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对空气柱,设其长度为l 2′,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l 2·S=p 2·l 2′·S联立解得:l 2′=12 cm,l 3′=10 cm玻璃管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长度为l 2″,压强为p 3,由玻意耳定律p 1·l 2·S=p 3·l 2″·S其中p 3=p 0+ρgl 3′联立,解得:l 2″≈9.2 cm.答案:12 cm 9.2 cm9.解析: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34l 时,压强为p 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 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 3.依题意p 1=p 0+12ρgl由玻意耳定律p 134l S=p 2(l-12l)S 式中S 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得p 2=32(p 0+12ρgl)又有p 2=p 3+12ρgl联立,得p 3=32p 0+4gl ρ. 答案:32p 0+4gl ρ考点三:内能 热力学定律【高考真题】1.B 未密闭房间内的空气在温度升高时等压膨胀,对外做功,密度减小,所以室内空气的压强始终等于室外的压强,故选项A 、C 、D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B 正确.2.ABE 气体分子在空间可自由移动,它能到达它所能到达的地方,因此气体体积应是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选项A 正确;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选项B 正确;气体压强的大小等于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失、超重无关,选项C 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可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 错误;气体等压膨胀,由11V T =22V T 可知温度一定升高,选项E 正确. 3.A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则选项A 正确,B 错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当仅知道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或者物体对外界做功时无法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选项C 、D 错误.4.AB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之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自发热传递具有方向性,选项A 中热量并非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选项A 正确;空调机制冷过程中一方面从室内吸收热量同时所消耗电能中的一部分又变为热量散失在室内,使排放到室外的热量多于从室内吸收的热量,选项B 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可知选项C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总是守恒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选项D 错误.5.B 猛推推杆,压缩气体,未来得及发生热传递,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知套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而一定质量的筒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其内能仅与温度有关,内能增加,则温度T 上升,由pV T=C 可知压强p 增大,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选项C 、D 错误.。
高三物理IB练习

高三物理IB 练习1、用油膜法测出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需知道油滴( B )A 、摩尔质量B 、摩尔体积C 、体积D 、密度2、若以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0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1) m V N A ρ=(2) 0V N M A =ρ (3) A N M m = (4) AN V V =0其中 ( B ) A .(1)和(2)都是正确的 B .(1)和(3)都是正确的C .(3)和(4)都是正确的D .(1)和(4)都是正确的3、若两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力为零, 则关于分子力、分子势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 0时,分子力为零,也就是说分子间既无引力又无斥力B .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分子距离变小时,分子力一定增大C .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分子距离变小时,分子间斥力变大,引力变小D .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不管r >r 0,还是r <r 0,斥力总是比引力变化快,4、两个分子开始时相隔10倍分子直径以上的距离,在它们逐渐被压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 .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B .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C .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5、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气体体积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分子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D .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重力产生的,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6、关于气体的状态参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温度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决定B .体积就是气体所有分子体积的总和C .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D .压强在数值上就等于气体对单位面积器壁的压力7、如图,一个固定且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内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
ib 物理知识要点

ib 物理知识要点IB物理知识要点:一、力和力的分析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这些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相反。
二、运动学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 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5.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运动称为加速直线运动。
6.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7. 斜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具有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具有自由落体运动。
8. 圆周运动: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周上运动,速度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半径。
三、力学1.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指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一个矢量量。
2.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
3. 冲量:冲量是指力在时间上的积分,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4. 冲量-动量定理: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
5. 力的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6.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是一个标量量。
7. 力的弹性变形:力的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8.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试范围是ib物理higherlevel的核心内容+几何光学的相关知识

北美神仙物理竞赛——CAP 超高含金量!如果能够去普林斯顿、MIT、CIT、牛津、剑桥的物理系学习,想必是很多热爱物理的学生梦之归宿吧!高含金量的物理竞赛是同学们的不二选择,不仅可以培养算理科思维能力,还大大得提升申请名校竞争力!大家应该对美国高中物理竞赛物理碗Physics Bowl、以及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BPhO)比较耳熟能详的,而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AP)是能与前两者在同一等级,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高中物理竞赛之一!一、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是什么?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High School Prize Exam(CAP Prize Exam)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又称加拿大高中物理大奖赛,是代表加拿大最高水平的高中生物理竞赛,由加拿大物理家协会和加拿大顶尖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物理和天文系共同举办的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赛(CAP High School Prize Exam)强调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成绩被加拿大大学和北美各大知名高校所认可。
其作为加拿大物理国家代表队选拔的第一轮,难度远超课堂的知识范围,每年优胜者中会诞生5位学员代表加拿大参加IPhO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二、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含金量“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AP)”与“物理杯美国高中物理竞赛Physics bowl”和“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BPhO”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高中物理竞赛。
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AP)是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赛,加拿大国籍选手在比赛中取得杰出成绩可以代表加拿大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中国国籍选手参加同样会获得比赛的奖项,同时增加自己在国外大学申请中的筹码。
该竞赛成绩获得加拿大与北美名校高度认可。
想要申请美国、加拿大名校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北美学生必备的物理竞赛哦!1、申请砝码竞赛获得北美地区名校的高度认可,学生如果在竞赛中获得相应的奖项,将成为申请美国、加拿大名校的超高含金量利器。
2024ib物理大纲

2024ib物理大纲2024年IB物理大纲简介引言:在迅猛发展的科技时代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现象背后规律的科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4年IB物理大纲的修订旨在适应当今世界的科技进步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力学和运动学:本部分重点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作用力学概念。
学生将深入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学会运用这些原理解决运动学问题。
2. 热力学:本部分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规律。
学生将学习热量、功和内能的概念,并掌握温度和热力学流的基本原理。
3. 光学:本部分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光学现象。
学生将学习光的波动性和颗粒性的理论,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成像等基本概念。
4. 电磁学:本部分研究电荷、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学习库仑定律、静电场和电流、磁感应强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解决与电磁现象相关的问题。
5. 原子核物理学:本部分研究原子核结构和射线现象。
学生将学习放射性衰变和核裂变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与核物理学相关的实验现象。
第二部分:实验技术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学生将通过实践学习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第三部分:理论与应用本部分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模等方式,探索物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比如能源、环境和通信等。
结语:2024年IB物理大纲的修订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物理学,学生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和探索,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能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高考物理浙江专用专题复习篇专题十一IB部分1

学 案 栏 目 开
含 的标志,它是大 义 量分子热运动的 它是由大量分 量用来量度 式的能和
集体表现,对个 子的热运动和 热传递过程 内能之间 分子的相对位 中内能转移 的转化过
关
别分子来说,温
置所决定的能 的多少
程
度没有意义
关
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热量和功则是过程量.热传递的前 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实质
开
关 关,物体中所含分子的多少与物质的量有关,而物体的内能是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故选项D正
确.
答案 D
2.(单选)如图2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
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
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
本 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
学 案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A—→B
为等温过程,内能不变,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A
错;
B—→C为绝热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
本 度降低,因此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错;
学
案 C—→D为等温过程,体积减小,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
栏
目 的分子数增多,C正确;
系
上是内能的转移
突破练习
4.(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 学
B.布朗运动实际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案 栏
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一定减小
目 开
D.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
关
()
(2)某同学给四只一样的气球充入了质量相同的空气(视为理想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B.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没有确定的熔点 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没有确定的熔点 C.晶体的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一 晶体的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异性, 晶体的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异性 定表现为各向同性 D.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2)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 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 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 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 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05北京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北京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气体的温度升高, 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任何条件下, 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 07年 (江苏卷)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 年 江苏卷)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 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 其它元素
(2)高考大纲 ) 固体的微观结构, I ①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I ②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的体积,压强, I ③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2,分析解读 , 晶体, (1)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记忆,如:晶体,非晶体及其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记忆, 特点,理想气体等概念.建立两个重要关系---一个是气体的 两个重要关系 特点,理想气体等概念.建立两个重要关系 一个是气体的 压强与气体的平均动能,分子的数密度的关系, 压强与气体的平均动能,分子的数密度的关系,另一个是气 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级要求. (2)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考纲中全是 级要求.但要关注气体 )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考纲中全是I级要求 内容.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内容.课标要求"通过实验 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 2008年大纲要求:"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年大纲要求: 气体的体积,压强, 年大纲要求 二者对气体都是较低要求,但大纲提的是" (I)".二者对气体都是较低要求,但大纲提的是"……的 ) 的 关系" 而课标提的是"通过实验……实验定律",既是实 实验定律" 关系",而课标提的是"通过实验 实验定律 验定律,就应该是定量的.这无形中拨高了能力要求, 验定律,就应该是定量的.这无形中拨高了能力要求,这一 点区别在新课标地区的高考中已有明显体现. 点区别在新课标地区的高考中已有明显体现.
08年(全国I).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 年 全国 )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 , 约为29×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 约为 ×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105 Pa.利用以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利用以 B 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4×1016 m3 B.4×1018 m3 × × C. 4×1030 m3 D. 4×1022 m3 × × 全国II) 对一定量的气体 对一定量的气体, (全国 )14.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的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 当气体膨胀时, 当气体膨胀时 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 减少 上海卷) .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上海卷)9.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 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 的变化曲线, 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 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到状态 的变化曲线, B 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 ) (C)单调变化 ) (D)保持不变 )
第二部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1,标纲内容 , (1)课程标准 ) 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①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了解材料科学的有关知识及应用, ②了解材料科学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 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 ③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通过实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质及其 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④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 的原因,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的原因,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⑤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 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 ⑥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用分 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定律
第一部分 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
1,标纲内容 , (1)课程标准 ) 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 ①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知道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②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认识温度是分子平 均动能的标志.理解内能的概念. 均动能的标志.理解内能的概念. 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现统计规律的事例. ③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现统计规律的事例. 通过有关史实, ④通过有关史实,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 发现过程. 发现过程.体会科学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对科学发现的意 义. 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⑤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用能量守恒 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 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 的自然规律之一. 的自然规律之一. 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⑥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08年(北京卷)15.假如全世界 亿人同时数 g水的分子个数, 年 北京卷) 假如全世界 亿人同时数1 水的分子个数 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 水的分子个数, 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 每人每小时可以数 个 不间断地数, 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N 间最接近 阿伏加德罗常数 A取6×1023 mol-1) C × A.10年 年 B.1千年 千年 C.10万年 万年 D.1千万年 千万年 的油滴, (上海卷)1B.体积为 的油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扩展成 上海卷) .体积为V的油滴 滴在平静的水面上, 面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 的单分子油膜, 面积为 的单分子油膜,则该油滴的分子直径约为 ___________.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A,油的摩尔质量为 ,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油的摩尔质量为M, 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 . 08年.(江苏卷) 年 江苏卷) 水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3)设想将 g水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估算 cm2的表面上 )设想将1 水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估算1 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1 ?(已知 水的质量为18 , 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 mol水的质量为 g,地球的表面 水的质量为 积约为5×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积约为 ×1014m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 1 cm2的分子数 7×103 ×
IB模块谈 模块谈
台州一中 吴章法
第一部分内容是" 热力学定律" 第一部分内容是"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这 是两个模块的共有内容; 是两个模块的共有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二部分内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其中的 固体和液体是模块1-2的内容 气体是3-3的内容 的内容, 的内容; 固体和液体是模块 的内容,气体是 的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是"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部分内容是"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热 机的发展和应用,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机的发展和应用,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原 子核物理是1-2的内容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的内容, 子核物理是 的内容,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新能 源的开发是两个模块的共同内容. 源的开发是两个模块的共同内容.
I I I I I I I
2,分析解读: ,分析解读:
这一部分概念,规律多,不过要求较低. 这一部分概念,规律多,不过要求较低.考纲对给定的知 识点全部是I级要求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级要求. 识点全部是 级要求.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布朗运动,分子力, (1)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记忆,如:布朗运动,分子力,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记忆,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传递,熵等概念.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传递,熵等概念. 七个重要关系 规律. (2)建立以下七个重要关系 规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建立以下七个重要关系---规律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 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 体积,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 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 的量间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与做功 热传递的关系;宏观 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与做功, 的量间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与做功,热传递的关系 宏观 过程的方向性与熵的变化关系等. 过程的方向与熵的变化关系等. (3)精选一组符合课标,考纲,贴近高考的试题,进行有效 )精选一组符合课标,考纲,贴近高考的试题, 训练.巩固本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训练.巩固本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