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正确的U-I图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图线斜率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A.短路电流B.电源内阻C.电源电动势D.全电路电阻答案B解析:由U=-rI+E可知,图线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B正确,A、C、D.错误。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题目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
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
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答案C解析:电容器上电压不变即V不变。
上板固定下板上下移动,由C=得d=,由C=,E=得E=。
所以Et图线与Qt图线形状相似。
电容器两板距离d==,则经Δt时间内Δd=,速度v=即v与t无关。
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
第3题(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新课标))题目8.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6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由压敏电阻的电阻特点知,~时间内电流I均匀增加,所以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均匀增加,故小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时间段内,电流I最大,压敏电阻最小,故受的压力最大、恒定,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正确.第4题(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新课标)) 题目10.某位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答案C解析:操作应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以确保打下第一个点时,纸带开始下落,故C错误,应选C。
山东省招考院权威解读08山东高考说明

山东省招考院权威解读08山东高考说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家就《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六科考试科目,进行了详细权威的解读,本报对专家的解读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帮助广大考生更方便快捷地领会今年的高考要求。
语文“三点省略”防猜题押题省招考院专家称,200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及要求随着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的变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表述,由2007年的“探讨疑点难点”改为“探讨疑难问题”。
必考内容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由2007年的“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删掉了对“一般说明类文章”的考查。
选考内容中,对文学类文本的四种文学体裁,作出了顺序上的调整,由2007年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改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增加了“科普文章”,删掉了“访谈”和“社科论文”两类文章,将原来的“调查报告”改为范围更加宽泛的“报告”。
三点省略1.在“试卷结构”中没有明确每一方面考试内容的题型题量。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任务就是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一个合格的高校新生应有的语文素养。
考生的语文素养是由极其丰富的内容组成的,绝不仅仅是试卷上有限的几个题型的内容。
因此,考试说明》不再明确规定对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查的题型题量,以期考生在日常学习和考前备考中能广泛学习,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文能力,真正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2.在“题型示例”中也没有出现作文题的题型。
作文题也没有题型示例,这意味着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之内,只要考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语言表达水平,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足够的写作训练,那么无论做什么题都应有上乘表现。
3.题型示例”之后也不再有“参考试卷”。
没有“参考试卷”,是为了让广大考生不要受参考试卷的影响而在复习中重视某些内容或者轻视某些内容,以免在高考中出现恐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2008年高考理综(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卷(必做,共88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于量):Hl C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I 35 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人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
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A.无法继续合成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C.可以被加工成熟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3.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
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于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粪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ONA吉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7 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索蟹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在图示结构上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D产生的A 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总分:120 考试时间:97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题, 共计48 分)1.(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tanφ=cosθC.tanφ=tanθD.tanφ=2tanθ答案:(6分) D解析:根据题意tanφ=tanθ=所以tanφ=2tanθ,D正确,A、B、C错误。
2.(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答案:(6分) AD解析:弹簧压缩,小球受向右的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加速度必向右,因此,小球可能向右加速或向左减速,A、D正确,B、C错误。
3.(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 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答案:(6分) C解析:由题意可知,波向左传播,波长λ=4 m,x B.-x a=3 m=λ≠λ,因此,A错;t=T时,a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A、B质点为非同向质点,位移和速度不可能同时相同,D错;由B.质点的振动情况可知,t=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向运动,C对。
4.(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总分:120 考试时间:97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 题, 共计30 分)1.(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 m处的质元位于y=A处。
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m B.0.20 m C.0.12 m D.0.086 m答案:(6分) AC解析:由题意知t=0时x=0处的质元处在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x=0.15 m处的质元处在波峰位置,所以nλ+λ=0.15 m,其中n=0,1,2…可得λ1=0.60m,λ2=0.12 m,λ3=<0.086 m,则正确答案为A、C。
2.(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
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A.h B.1.5hC.2h D.2.5h答案:(6分) B解析:释放B.后,B.下落到地面,a上升高度h瞬间,va,B.两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3mgh=mgh+mv2+×3mv2,则v=,之后a竖直上抛,继续上升的高度为h′,由h′=得h′=h,所以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h,则B正确。
3.(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答案:(6分) C解析:设电容器两板间距离为D,小油滴质量为m,带电量为q,速度为v时所受空气阻力为f=kv,当两板间电压为零时,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速度为v时有mg=kv;当两板间电压为U时,液滴以v匀速上升,说明所受电场力向上,有mg+kv=q;当两板间电压为-U时,即电容器上电压大小不变而反向,液滴受电场力向下,液滴匀速向下运动的速度为v′时,有mg+q=kv′,综上解得v′=3v。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篇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篇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题目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答案B解析:由可得①,T地=365天由F=②①②联立且按r日月≈r日地估算得F日月∶F地月≈2,故B正确,A、C、D错误。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题目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用周期127分钟。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答案B解析:v=,C.可求;a=,D.可求;G=m0g且G=m(R+h),联立可得g值,A可求;卫星质量未知,B不能求。
第3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题目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0.2 g (B)0.4 g (C)2.5 g (D)5 g 答案B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则火星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则火星半径为R,在地球表面由G=mg,在火星表面由G=mg火,可得g火=0.4g.所以B正确,A,C,D.错误.第4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题目如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答案C解析:第三宇宙速度是脱离太阳系的速度,所以A错误.由G=m()2R知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m无关.即B错误.由F万=G知C正确.若卫星受地球引力大就不会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了,所以D.错误. 第5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所受万有引力F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是()A.F与r成正比B.F与r成反比C.F与r2成正比D.F与r2成反比答案D解析:由F=G知,F∝,D正确,A、B、C错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总分:120 考试时间:98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题, 共计48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6分) D 解析: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A错;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B错;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不一定能实现,C错,应选D。
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射线比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2、(6分) A 解析:γ光子不带电,在电场、磁场中不偏转,A对;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B错;C应为轻核的聚变,D应为重核裂变,C、D均错误。
3.(6分)如下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
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
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3、(6分) BC 解析:U2=U1,U1、n1、n2均不变,故U2不变,A错误;S断开,副线圈电路R总增大,则I2减小,U R1=I2R1减小,U R3必增大,I3=增大,B对;由I1=I2知I1减小,C对,D错误。
4.(6分)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
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维持不动B.将向使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会增大还是会减小4、(6分) B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知,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线圈磁通量的增加,使线圈平面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
2008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附答案

2008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附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mLm的物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20?L,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斜面倾角为300A.等于零1mg,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B.23mg大于为C.,方向沿斜面向上2mg,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D.v-t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求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 17.质量为1 500kg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18.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77日成功定点在东经次变轨控制后,于45月1过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1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19.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A. 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B.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C.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D. 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120.图1、图22表示直流电图A.1表示交流电,图 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t u V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311sin100C.图11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D.图110CO=ODQQBxCAyO、, 轴上-点有点电荷且,如图所示,21.在轴上关于点对称的+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O60.2A.O点电场强度为零B.O点电场强度为零C+qO电势能增大移向C.若将点电荷,从COq移向D.若将点电荷-,电势能增大从mRL的金属棒悬挂在一个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22.的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总分:97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7 题, 共计 28 分)1.(4分)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4分) A解析:由题知mg=kL。
设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2mgsin30°=kL+f,解得f=0,故A正确,B、C、D.错误。
2.(4分)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求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答案:(4分) ABD 解析:由题图知,汽车25 s内的位移为s=×10 m+20×5 m+×10 m=450m,故前25 s内汽车平均速度可求,A正确;由题图知前10 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m/s2=2 m/s2,B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因牵引力未知,故前10 s内汽车所受阻力无法求得,C错误;由题干条件和动能定理可知,W合=mv22-mv12,故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可求得,D.正确。
3.(4分)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答案:(4分) BC 解析:由题知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为地球同步卫星,故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故A错误;由,故h=-R,故该卫星距地高度一定,且相对地面静止,B正确;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1天,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约30天,由ω=知C正确;因“天链一号01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运转周期相同,由a=r知a星>a物,故D.错误。
4.(4分)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答案:(4分) C解析:因箱子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为f=kv2,故物体下落过程的加速度a=,当v=0时,a=g,v≠0时a<g,对箱内物体,mg-N=ma,故v=0时,N=0,当v≠0时,N=m(g-a)>0,故A、B错误;因箱子下落过程为变加速运动,箱子接近地面时v最大,阻力f最大,加速度a最小,由N=m(g-a)知物体对箱子的压力最大,故C正确;若下落距离足够长,当f=mg时箱子做匀速运动,a=0,则N=mg,故D.错误。
5.(4分)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1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表示交流电,图2表示直流电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C.图1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sin100VD.图1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答案:(4分) C 解析:因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为交流电,故图2电压表示的也为交流电,A错误;由图象知,相同时刻U1>U2,故B错误;由图1知,该交流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U m=311V,T=2×10-2 s,则瞬时值u=U m sin t V=311sin100πt V,故C正确;因变压器变压后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频率相同,故D.错误。
6.(4分)如图所示,在y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点有点电荷-Q,且CO=OD,∠ADO=6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点电场强度为零B.D点电场强度为零C.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D.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答案:(4分) BD解析:由电场的叠加知,E0为C点处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A、B处电荷在O点处产生场强合为零,故A错误;由题知r DA=r DB=r DC,则D处的场强为E D==0,如图所示,故B正确;由题知由O到C各点处的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场x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错;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D.正确。
7.(4分)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L,底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
将质量为m的金属棒悬挂在一个固定的轻弹簧下端,金属棒和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如图所示。
除电阻R外其余电阻不计。
现将金属棒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A.释放瞬间金属棒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bC.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D.电阻R上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金属棒重力势能的减少答案:(4分) AC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金属棒下落过程的加速度a=,因释放瞬间Δx=0,v=0,则金属棒的加速度a=g,故A正确;由右手定则知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棒中电流向右,故流过电阻的电流为b→a,则B错误;因E=BLv,I=,则F=,故C正确;金属棒上下振动最终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且kΔx=mg,弹簧具有弹性势能,由能量转化守恒定律金属棒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弹簧弹性势能,另一部分为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6 题, 共计 69 分)8.(12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
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 B、R O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
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 B。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
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C.电流表,量程2.5mA,内阻约D.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E.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F.开关S,导线若干(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 B= ,结合图1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
(3)试结合图1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4)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3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案:(12分)(1)如下图所示(2)1500 0.90(3)在0~0.2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0. 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4)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解析:(1)由图1得B=0.6 T时,=6.4,则=960 Ω。
B=1.0 T时,=11.4,则=1 710 Ω,因R b远大于滑动变阻器R,故滑动变阻器需用分压接法控制电路;因R B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故安培表需用内接法,故测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如上图所示。
(2)由实验原理知R b=,由表数据可得==1.5×103Ω, =1.52×103Ω,=1.49×103Ω,=1.51×103Ω,=1.5×103Ω,则R B==1.5×103Ω(或画U-I图线,得R b);因=10,由图1可得B=0.9 T。
(3)由图1知磁感应强度B在0—0.2 T范围时,-B图线为曲线(非线性),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B的变化为非均匀变化;由图1知磁感应强度B在0.4—1.0 T范围时B图线为直线(线性关系),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B变化为均匀变化。
(4)由图3,因R B-B图线是关于纵轴对称的,故磁感应强度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9.(15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字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
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 a=5m/s的水平初速度由a点弹出,从b点进入轨道,依次经过“8002”后从p点水平抛出。
小物体与地面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u=0.3,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
已知ab段长L=1.5m,数字“0”的半径R=0.2m,小物体质量m=0.01kg,g=10m/s2。
求:(1)小物体从p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2)小物体经过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5分)解:(1)设小物体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小物体由a运动到p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①小物体自p点做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水平射程为s,则②s=vt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s=0.8m ④(2)设在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⑤联立①⑤式,代入数据解得F=0.3N ⑥方向竖直向下10.(18分)两块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加有空间分布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1、图2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
在t=0时刻由负极板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
若电场强度E0、磁感应强度B0、粒子的比荷均已知,且,两板间距。
(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
(2)求粒子在板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用h表示)。
(3)若板间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仍如图1所示,磁场的变化改为如图3所示,试画出粒子在板间运动的轨迹图(不必写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