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君子壶》的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论紫砂壶《君六方》的方器造型和君子之德

论紫砂壶《君六方》的方器造型和君子之德
我的这件紫砂方器《君六方壶》是根据几何造型创 作而来的紫砂器型,恰当地把紫砂的古朴含蓄、刚柔相 济、和谐统一等特点表现出来,而且此壶表面看起来简 单,其实制作难度大,工艺要求高,需要将方器的精髓
之处把握得恰如其分才行。我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也 是翻阅无数经典方器,仔细揣摩其中的技艺运用和内涵 的表达,从而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此壶的六方造型, 希望用方圆结合的器型,刚柔相济的特点来展示出紫砂 艺术的无穷魅力。此壶造型简洁明快、挺拔秀丽、棱角 清晰,具有阳刚之气,将紫砂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 分到位,完美地契合了方器“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 稳庄重”的规则要求。壶身方正,富有圆润,壶底置隐 隐底座,更加凸显了壶身的气韵和风度。口盖严丝合 缝,上面的桥钮精妙到位,彰显出浓浓的江南风情,从 视觉观赏效果来看方圆融合,极为和谐。壶嘴微弯,出 水流畅,把控适宜,圈把舒卷自如,端握舒适,和壶嘴 张弛有度,从容不迫。壶身筋纹清晰有力,排布均衡, 依壶造势,向外贲张,各个转折面的弧度也过渡自然, 欲张欲驰,从容不迫。壶身刻绘老辣自然,一气呵成, 与壶身搭配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使得整器呈现出一种 韬光养晦的风度和蓄势待发的气度,让人爱不释手、品 读有味、意犹未尽。
在紫砂的造型艺术之中,可以比较简单的归纳为几 个大类:第一种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圆器,主要用流畅 的线条和几何空间的组合来展示紫砂之美;第二种是通 常采用泥片镶接成型的方法,主要的特点就是横平竖直 的线条和块面的运用,让人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阳 刚之气。第三种则是仿生类的花器和筋纹器,都是以大 自然花鸟鱼虫、瓜果蔬菜为原型,通过惟妙惟肖的紫砂 捏塑手法来彰显出天人合一的自然野趣,令人心驰神 往,不亦乐乎。在这其中,方器可以说是比较特别的一 类,看起来方方正正的外形,其实隐藏着许多的变化, 有着“方非一式”的说法,主要有长方、正方、六方、 八方、浑方等等基本的形态,每一种变化又有高低、胖 瘦之别。在紫砂历史之上,比教经典的方器造型有《传 香壶》,出自紫砂巨匠陈鸣远之手,也是其创作拍卖的 创纪录者。壶身呈方斗式,造型简约大方,上宽下窄, 四角的处理皆有凹凸筋纹处理,可谓是精妙至极。壶底 镌刻有“令我胸中书传香”的铭文,语出自宋代文学家 黄庭坚著名的咏茶诗《谢送碾壑源拣芽》: “搜搅十年 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的典故,恰恰是切中主 题,壶韵悠扬。

浅谈紫砂光货“汉君壶”的素雅之美

浅谈紫砂光货“汉君壶”的素雅之美

3 紫砂“ 汉君 壶” 的素雅之 美
紫砂 陶艺发 展历 史 悠久 , 制 作工 艺 精湛 , 造 型 千 姿百 态 ,风 格古 朴雅 致 ,以实 用性 与艺 术 性著 称 于
作 ,因为这 种 风格 的紫砂 壶 经得 起 众人 挑 剔 的 审美
眼光 。现 以这 款 紫砂 “ 汉 君壶 ” ( 见图1 ) 为例 , 谈 谈 紫 砂 光 货 的素雅 之 美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7 — 1 3
4 9
紫砂 “ 锦上 莲 花 壶 ” 盖 面上 的牡 丹 图案 和 莲花 底 座, 可 以说是 兼 具 外 在 的富 贵 与 内心 的清净 , 这 也 是
世 人 的一种 美 好 的 向往 与理 想 。
它 反 映 了人 们 的生活 方 式 与意 识形 态 。广 大 紫砂 艺 人 在 生 活 中发 现 与 选 择 物象 , 无 论 是 其造 型 、 胎质 、 装 饰 与 功能 都 为 紫砂 艺术 做 出巨大 的贡献 ,为后 人 留下 了宝贵 的精神财 富与世界 遗产 。
图 1 汉 君 壶
的素雅 完美 地 呈现 出来 。 ( 2 ) 造型是 体 现 紫砂 “ 汉 君 壶” 素雅 之美 的灵 魂所 在 。 壶 器合 理地 运用 造型艺 术 的点 、 线、 面 三要 素 , 以 简 洁 的形 态 来 表 达 自己 的生
1 紫砂 “ 汉君壶 ” 的造型
紫砂 “ 汉 君壶 ” 尺度 严谨 、 比例 适 中 , 壶盖 采 用 虚 嵌式结构 , 呈 圆弧 形 凸起 ; 桥 钮 方 中寓 圆 , 微 细 中见 神韵 ; 壶 身扁 圆 , 大1 2 1 斜肩 , 腹部 双 折成 带 形 , 壶 腹下 缘 作对 应 处 理 , 平底 ; 扁 圆形 壶 把 挺 拔 有 力 , 以 暗接 手 法过 渡 , 将 壶 肩 线 与壶 嘴 、 壶 把 的侧 线 接 连 一气 ,

浅析紫砂新款“汉君壶”的设计风格与文化传承

浅析紫砂新款“汉君壶”的设计风格与文化传承
明, 全器气势挺拔 、 英姿飒爽 , 成就紫砂光素器之美 , 同 时 演 绎
和 实用 。 壶 盖采 用虚 嵌 式 结 构 , 嵌 盖 圆 穹 与 口唇 合 体 , 微细 中
见神韵 。 壶钮呈方形凸起 , 内椭 圆形 , 壶 钮 的 弧 度 空 间适 当 , 虚 实 对 比显 空 灵 协 调 。新 款 “ 汉君壶” 整体感强 , 自然 舒 畅 。 形 制 上大气稳重 , 线 条 变化 多 , 明快 而 和 谐 。
壶” 也 可 以说 是 对 美 好 人 生 的 祈愿 。
此, 品茶 是 集 儒 、 佛、 道 与 民 风 民 俗 于 一 炉 的 中华 茶 文 化 。 这 款 紫 砂“ 汉 君壶 ” 不但有方器 干净利落 的特点 。 也 有 圆器 柔 和 饱
满 的特征 。 而且此 壶的壶身均匀 , 更 多 了一 份 大 气 , 这 款 紫 砂
形 制反 映 出 造 型设 计 的简 约 美 与 艺 术 传 承 的 魅 力 。
型简洁却不失风骨 。 壶把与壶嘴均为方形设计 , 不但 切合 主题
还呼应壶身 , 最大特 点在于壶钮 , 设 计 形 如汉 字 “ 凸” 字, 十 分 有特色。 此外 。 壶 把、 壶 钮 融 入 了中 国 如 意纹 饰 的元 素 。 艺 术创
“ 汉君壶” 可 以称 之 为 壶 中之 君 子 了 。紫 砂 新 款 “ 汉君壶 ” 的 基
本 造 型 源 于 传统 “ 汉君壶” 之式 , 但器型经过改进并提炼后 , 壶 的 尺度 严谨 、 比例 适 中 。此 壶 壶 身 扁 圆 , 大 口斜 肩 , 直壁腹 , 壶
自古 茶 道 中 追 求 “ 道、 情、 性” 之真 。 追求道之真 。 达 到 修 身 养性、 品 味人 生 的 目的 。追 求 情 之 真 . 从 而 达 到 茶 人 之 间 互 见

作品“君玉壶”的鉴赏

作品“君玉壶”的鉴赏
《君玉壶》周洪伟
56 CERAMICS SCIENCE & ART
现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气质。壶表面细腻无瑕疵,更显真 与美之特点,在常年累月的泡养之中,此壶也会越发透 亮润泽,增添灵气与光辉,更显苍劲与古朴,而又于其 中藏有温情,以显示出君子温厚待人的形象。因此,此 件紫砂壶首先便在泥料选择上奠定壶的总体艺术基调, 从而为后期艺术空间的表达提供支撑。
制作紫砂壶的紫砂泥源于“岩中岩”,质感纯正, 透气性好,因此泡茶可使茶叶芬芳,甚至能达到“隔夜 不馊”的境界。紫砂泥无论颜色质感如何,但都有着一 种“真”。因此紫砂壶也在提醒人们要保留那份真诚, 远离虚伪,拒腐弃蚀,从而使个人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灵魂得到升华,这便是紫砂壶对于人道德品质的培育。
此件“君玉壶”摒弃了以往紫砂壶红润丰满,雍容 华贵的外表颜色,取而代之地以一种青绿色做底色,这 与君子淡泊名利,脱俗高远之气质也是相符合的。除此 之外,此种泥料在紫砂泥之中也是极为珍贵的一种,体
PURPLE CLAY 紫砂专题
作品“君玉壶”鉴赏
周洪伟
纵古人类之历史,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在有识之士 的传承下方能生生不息,从而在诸多“角逐者”中脱颖 而出,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象征物。紫砂文化是中国 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声名远播,享誉中 外,堪称经典。紫砂工艺极尽严谨,以精湛、庄重、典 雅、大方等特点诸城,令中外无数人所着迷。在岁月流 转的沉淀之中,紫砂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陶器艺术 品之外在,更是中国人对于美与品质追求的象征。紫砂 壶自带温文尔雅的气质,这与中国传统文人形成品性上 的沟通,因此紫砂壶历来是文人雅士所爱之物,这一传 统也延续至今。如今的紫砂壶艺术与其说是中国传统陶 制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不如说其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 及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 相比,紫砂壶的百余年历史或许稍显稚嫩,但其在当代 所焕发出的艺术光芒,是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与 深厚的文化背景才形成的。丰富的造型与装饰是紫砂壶 的特点之一,通过对紫砂壶造型结构的研究能够帮助我 们掌握紫砂壶之外在艺术特点,即使是同样造型的紫砂 壶,其结构重点和情感内涵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引发 多种审美角度。

浅谈紫砂君方壶的方圆之美

浅谈紫砂君方壶的方圆之美

________»紫砂专题浅谈紫砂"君方壶"的方圆之美张赵阳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过程中,宜兴紫砂早已不再充满传统和粗俗的气息,而是兼具了欣赏与实用价值的艺术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地位,是无数制壶艺人们的智慧和手艺造就了紫砂壶现在的成就,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十分丰富,更要通过持续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以此来促成紫砂文化的独一无二。

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君方"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所蕴含的方圆之美。

【关键词】紫砂;君方;方圆之美在紫砂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无法隔绝的,它不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继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化理念通过紫砂壶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得到很好地展示出来,让人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情感。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方圆文化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其重要组成的部分之一,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更是丰富的、无穷的。

方在无形之中就让人感受到正直、公正、是非分明,因为它本身代表的便是稳稳重重、方方正正,而圆在无形之中给人的感受是祥和、团圆、没有争端的样子,因为圆圆润润代表的便是圆。

方圆文化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能够将人们最普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反映出来,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和形式都与方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紫砂壶同样也是,这些作品将方圆之道的诠释以及方圆之美的流露都通过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来展示出來,这一款紫砂“君方壶”(见图1)便将方圆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结合,融入了许多其它文化以及艺术元素,在造型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将方圆之美能够得以充分地展现出來。

1、紫砂礎“君方”的造型特征在造型方面,紫砂壶主要有四大类别,分别是花器、圆器、方器以及筋纹器,丰富多样、惟妙惟肖的造型让人永远都看不厌烦。

在紫砂几何形态中,有一种具体延伸最后所形成的便是方器,方器一直都给人一种方方正正的感觉,它平稳庄重、线条流畅的特征也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经过制壶艺人对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下,拥有了变化的方器显得更加充满生命力,不管是大幅度的造型改变,还是细小的线面改变,都带给人一种焕然一新、别开生面的感觉,更加充满了艺术气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探析紫砂“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美

君子以厚德载物--探析紫砂“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美

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一探析紫砂“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美胡小香(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壶以其优良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卓绝的名匠长期备受欢迎。

紫砂壶之 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所蕴涵的传统精神。

本文以“四方竹鼎壶”的“厚德载物”陶刻为例,探索壶器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四方竹鼎壶;紫砂;陶刻紫砂壶艺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终 归离不开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审美需要。

紫 砂壶从形制上来讲,符合中国的线性审美传统,另外,文人对诗书画的喜好也在紫砂壶上得到巧妙的 体现。

因此,无论其艺术精神,还是其设计及铭刻中 体现的人文情怀,都不能仅以技艺或材质来定价值,而应该深人考析其精神“骨髓”。

现以“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见图1)为例,探寻此壶虚心好学、厚德 载物的精神。

图1四方竹鼎壶1 “四方竹鼎壶”的造型“四方竹鼎壶”以竹节为原型,四方形设计方中 带圆,造型新颖,竹节形象逼真。

该作品张力十足,线 条流畅,筋纹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 体,再直贯壶底,贯通一气。

瓣面腴而不肿。

“四方竹 鼎壶”的制作极为精良,口盖准缝,任意调整壶盖的 方向合到口上都很严密吻合。

此壶最大亮点在于继 承了传统的竹鼎壶型,却更为多变。

作品充满竹韵,一条腰线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似破土而出 的竹笋,下半部分则如成年竹节。

添水时需取下壶盖,这时腰线又恰好成为了壶身的黄金分割线,比例 控制得相当精准完美。

壶流和壶把呼应,质感强烈。

壶钮与壶盖自然过渡,竹形设计独具匠心,整个作品 只能在此处找到画龙点睛的竹叶,令人不由有“长恨 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翩翩浮想。

2 “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四方竹鼎壶”厚重中蕴含着智慧,堪称大巧若 拙的典范。

然而此壶最为经典之处莫过于壶腹的“厚 德载物”四字陶刻。

作为中国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文 化瑰宝,此陶刻寓意深刻。

此四字出自《周易》:“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浅谈紫砂“绿玉君子壶”的君子风范

浅谈紫砂“绿玉君子壶”的君子风范

作 。而这 款 紫砂 “ 绿 玉君 子 壶 ” 便是 蕴 含 了君 子有 一
种 坚 忍不拔 的品质 。紫 砂泥料 谦逊 内敛 不媚 俗 、 不张 扬、 不呆板 , 也不轻浮 , 这 种 高 洁 质朴 的秉 性 又 正 好
图 1 绿 玉 君 子 壶
符合 了君子 的风 范 。
1 紫砂“ 绿玉君子壶” 的造型
口的诗 词 名篇 歌颂 竹 子 的精 神 ,为紫砂 壶 的 “ 竹精 神” 创作 提 供 了绝佳 的素 材 。 历代 紫砂 艺人 采 用简 笔
勾 勒 的手法 ,就 能将 竹 的君 子气 质 在紫 砂 壶上 演绎
君 子壶 ” 以竹节 入题 , 代表 一 种 中 国文人 倾慕 的君 子
风 范 。文人 化 的紫砂 壶构 成 了一道独 特 的风景 , 历代 文人 墨 客对 竹 子有 如此 的钟 情 、 偏爱 , 归 根 结底 与 竹 子 隐喻 的高 尚品格 息息 相关 。究其 原 因 , 第一 , 竹 叶 青绿 , 漫步 竹林 之 中 , 只见 环境 清 幽 , 没有 噪 音 , 比喻 君子 洁 身 自好 ; 第二 , 竹 子 空心 , 意 寓 虚怀 若谷 , 心 怀 天下 , 虽 然谦 虚 , 但是志气凌云 ; 第三 , 竹子有节 , 更 能体 现 它坚 忍不 拔 的风 骨 和坚 定不 变 的气 节 ; 第 四, 竹子 生 长正 直 , 文人 将这 种 特 质 比喻 为正 直 的 品格 。
翠 绿 的竹 子展 示 了勃 发 的生 命 力 , 自古 以来 , 江 南 的文 人 墨 客对 其赞 誉 有加 ,并 创 作 了不 少脍 炙人
2 紫砂“ 绿玉君子壶” 的君子风范
竹 文化 是 中 国文 人 的精 神产 物 。紫 砂 壶与 竹 结

浅议紫砂“君祥壶”的艺术文化之美

浅议紫砂“君祥壶”的艺术文化之美

浅议紫砂“君祥壶”的艺术文化之美作者:许士群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6期摘要紫砂壶之所以能够饱含传统文化魅力,全凭手工技艺所创造的精、气、神、形、美。

紫砂壶具有美学上的拙朴、端庄、华丽、大气等艺术气质,一款好的紫砂壶是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完美统一,是作者长期的手艺积累和纯熟技巧,也是其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君祥壶;紫砂:艺术文化;设计理念世事千变万化.难以预测.紫砂壶原本是一个民间工艺品、喝茶的器皿。

自明代开始,由于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的介入,紫砂壶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才使它有了更多可赏、可玩、可进行美学赏析的空间,也提升了其自身的价值。

现以紫砂“君祥壶”为例(见图1),品读紫砂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之美。

1 紫砂“君祥壶”的造型特征紫砂“君祥壶”具有传统的中华韵味,耐人寻味。

壶器的线条离不开柔美、圆润。

壶腹如鼓般饱满,且向下缓缓收成圆底。

壶肩之处略微收缩成短小壶颈,壶器整体气质丰腴而饱满,又不失典雅,壶盖微微隆起,饱满的珠钮置于壶顶,与壶身协调有致,使整器看上去更显雅致。

一弯流壶嘴与壶身暗接相连。

耳形壶把随身势而动,显得柔韧有余。

紫砂“君祥壶”工艺简单,在视觉上却能达到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的效果。

2 紫砂“君祥壶”的设计理念紫砂壶艺贵在巧夺天工,天下独有。

人的审美形式纷繁多样,艺人们的思维千变万化,但创作理念都是为了体现壶器的实用与韵美。

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去汲取营养、认真研究、仔细分析与揣摩。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探索、追寻,总结经验,古为今用,而此款紫砂“君祥壶”就刚好做到了这点。

紫砂“君祥壶”的造型贴近生活情趣.采用朱泥全手工制作而成.使用这种泥料制作的壶泡茶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

此壶充满闲适、舒展、轻松的情态,线条与器型都流露出闲适之情.同时有刻绘文字装饰与之应和.使壶器在形态优美之外,更添了一份书香气息。

3 紫砂“君祥壶”的人文气息紫砂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由于制作历史悠久、艺术造型精美,从明代中期开始,紫砂壶逐渐集壶艺、诗词、书法与篆刻于一体,成为一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 造型装饰 工艺别开 生面 , 进 入 了 新 的境 界 , “ 名工名 士 , 铭文、 印款 的基础 上 , 借鉴 民间工 艺 中的姊 妹艺 术 , 发 展
允 称双绝 ” 、 “ 壶随字贵 . 字依壶传 ” 的即 由此 而来 , 对 紫砂 了 壶 器 多 色 调 并 用 、 漆器 、 彝鼎、 竹编 、 嵌金银 丝 、 泥绘 、 绞 文 化的推动 和艺术 品位 的提升起 到 了重要 的作用 。建 国 泥、 浮雕 图案等方 法 , 赋予 紫砂 更 多 的文化 内涵 和 色彩 。 以来 , 不 少海 内外 知名 的专 家 、 学者、 教授 、 书 画家 、 作 家 这些 都无不 体现 出创 作者 与时俱进 、求索 悟道 的创新 精 爱 好紫砂 , 且参与 紫砂 壶创作 的热情不减 , 他 们来宜 兴与 神 。与此 同时 ,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 社 会 的稳 定 、 文 化 的繁 艺 人们切 磋 、 合作 , 对 于将紫砂 艺术推 向更 高境界功 不可 荣 ,艺人们 有更 多机会用具 有创新 意义 的作 品去参加 国
3 结 语
在 宜兴紫砂 的优秀历 史传统 宝库 中 ,凝 聚了历代 艺
步 而与时俱进 的。
展 之活力所在 。
从传 统 中创 新 , 从创 新 中求得 艺术形 式 的突破 , 这是
・ 蔓 毫 当 接 第 5 4页 )
中国陶瓷艺 术博大精 深 . 紫砂 壶是一 种特殊 的 品种 . 人 的无 穷智 慧和心血 ,永远是 笔者这 一代继 承和 学 习取
它是一种 实用 与美高度 和谐而又妙 不可思 的特种 手工 艺 之不尽 的源泉 。对紫砂 陶艺传 统风格 的理解 , 简 言之 , 就 品, 用 以盛茶 , “ 外 类紫玉 , 内如 碧云 ” ; 赏 其风 采 , “ 温润 如 是 端 庄 、 大方 、 素面素心 、 质 朴 自然 。特 别 是 经 典 器 形 , 它 君子 , 豪迈 如 丈夫 , 丽娴 如 佳 人 ; 潇 洒 如 少年 , 飘 逸 如仙 是 最 难 学 习 . 最 难 达 到 的 。很 多 人 在 初 学 的几 年 , 把 主 要 子 。” 在 紫砂人不断 的探 索过程 中 , 付诸努 力 , 不断追求 壶 精力放 在刻苦 学习仿制 名人名作 上 ,努 力从 紫砂优 秀传 艺新 的高度 , 让紫砂艺术焕 发出新 的生命 活力。 统 中汲 取营养 , 为 自己所用 。 而这 些模仿名家制 作 的紫砂 壶过程 中会 为 自己以后的创作 打下 扎实 的基 本功 。
创 新是艺术 形式兼容之本 。 创新是紫 砂发展之源 。 紫 3 结 语
砂 经过几百 年的传 承繁衍 . 现今 在材质 的使用 上 、 造 型 的
综上所述 。 紫砂作 为 陶艺 领域 中的一 颗 明珠 , 它 承载 变 化上 、 装饰 的别 致上 , 已实现 了前 所 突破 和跨越 , 作 品 着 历史 的辉 煌和未来 的希望 , 它是 陶都 的一大产 业 . 必 须 艺 术 形 式 的兼 容 性 也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这 是 随着 社 会 的 进 要 有新一代 艺人们 去继承 、 开拓和创 新 , 这 是宜兴 紫砂 发
宦. 骚 人 墨 客 以不 同形 式 参 与 紫 砂 艺 事 的 有 数 百 人 之 多 ,
每一个有 成就 的紫砂艺人 必经 的从 艺之 路 , 最 近的一 、 二
他 们到宜 兴定制砂壶 , 或请名 师在府 邸制作 , 有些还 自定 十年 间 . 就 紫砂造 型 的构 思创 意上 , 已经 在传 统 的光货 、 式样, 或 自拟铭文 , 其 中最具影 响的是 清代嘉 庆年 问金石 花货 、筋 纹器 的基 础上 引入 了西方 陶瓷 文化 的内涵 和视 书画家陈鸿 寿f 曼生) 出任 溧 阳县令 时 , 自绘 壶式 十八 种 即 觉美感 , 大大拓 展 了艺人们创 造设计 的空间 。 还有 为国 内 曼 生十八式 , 请名手杨 彭年制作 , 由其 亲 自执 刀在壶 坯上 外 重大 活动而专 门设 计 的纪念壶 、 雕 塑等 , 其意义 已超 出 面 镌刻书 画 , 开创 了文人直接参 与紫砂 创作之 先河 , 使紫 了紫砂本身 。在装饰手法上 , 又从传统 的镌 刻诗词 、 书画 、
没 。因 此 , 紫 砂 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热 衷 文 化 的艺 人 与 挚 爱 内外 陶艺 展 评 和 学 术 交 流 活 动 ,从 而 活 跃 自己 的 创 作 思
陶艺的文人共 同创造的 , 两者互 动凸显出人文底 蕴 。
维, 为多 出佳作 新品提供 了广 阔的平 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