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试题 历史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上海市闵行区八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八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 ( ) ( )C 6世纪下半叶和11世纪前后D 11世纪和12世纪后8、“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 )A英格兰庄园的组织形式B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度C法兰克王国等级君主制D意大利城市的自治管理权9、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分别归属于国王和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是A军事权、司法权B赋税批准权、行政权和司法权C司法权、军事权D司法和军事权、赋税批准权10、以下关于中世纪大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学教师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B大学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语言C大学的建立受到教会坚决反对D中世纪大学一般排斥神学教育11、我国原始农业“南稻北粟、南北并立”种植格局的形成客观上取决于┅…………( )A风俗习惯B生产力水平C地理环境D植物构成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3、商人在青铜器上铸刻浅浮雕的动物纹饰是为了┅……………………………………( )A沟通天地、神灵B显示等级、地位C美化青铜器物D丰富精神生活14、西周的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以下对分封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B分封同姓诸侯,同时分封异姓诸侯C提高了王权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D分封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1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A 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16、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17、中国古代有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18、观察右图,“圆形方孔钱”为统一标准,秦统一货币在当时最主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中央集权巩固B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C 有利于各地贸易发展D 有利于确立新的货币制度19、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反秦起义闻风响应,秦土崩瓦解,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上海市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2014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2014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高考文综2014-12-16 1627给大家推荐一份好资料>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含答案)上海市十二校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考试试卷命题人:陆兵峰学校:张堰中学 2014年12月审题人:顾月仙学校:朱家角中学审题人:檀新林学校:嘉定二中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中华”的主要内涵是()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2、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3、观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填写正确的是()A.农奴生产 B.集体劳动 C.自给自足 D.地主剥削4、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A.诸侯 B.县令 C.郡守 D.太尉5、2014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该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的郡县制④文字的特点A.①②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④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权力斗争7、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4.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2.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3.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4.《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A. 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④5.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6.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兰亭序》③《窦娥冤》④《上林赋》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7.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宗教 D.信仰2.“六王毕,四海一。

”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隋文帝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3.分封制使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C.“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的等级序列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4.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 D.实施严刑峻法6.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 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A.州-郡-县B.路-州-县C.道-州-县D.省-道-府-县8.中国古代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军机处9.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10.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11. 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C.划定势力范围 D.强占租借地12. 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13. 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卷答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卷答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历史试题卷答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是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衍生出的传统观念。

这说明宗法制 A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 .以家族血缘为纽带 C .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 .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2、“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

材料中“□□”处最有可能填写 A .郡县 B .郡国 C .行省 D .诸侯 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形象描述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4、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 ) A 、B 、C 、D 、5、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A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6、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演讲中不无自豪地谈到雅典的民主制度:“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对于“全体公民”的界定,较为准确的是A .雅典城邦的所有人B .奴隶和妇女除外的所有人C .具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D .“五百人会议”全体成员7、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班级姓 名考 场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的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宗教B.法律C.理性D.军队8、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迦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七年级 历史(含答案)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七年级  历史(含答案)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一、择选题(每小题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A.云南省B.浙江省C.北京市D.陕西省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3.“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A.舜→禹→尧 B.禹→尧→舜C.尧→禹→舜D.尧→舜→禹4.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5.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A.巨鹿B.逐鹿C.牧野D.阪泉6.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

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A.城濮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马陵之战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秦朝9.西汉的建立是在()A.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138年D.公元25年10.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11.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B.西域都护府的设立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秦统一六国12.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A.前秦与东晋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D.北周与西晋13.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1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蔡伦15.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B.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树立了典范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16.曹操曾经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18.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曹魏.北魏B.西晋.北魏C.前秦.北魏D.前秦.东晋20.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有()①风声鹤唳②三顾茅庐③纸上谈兵④草木皆兵⑤破釜沉舟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⑤二、连线题(10分)21.把下列成语与其出自的战役连接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10.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主要是为了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3、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①封制和郡县制并行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14、“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申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15、在下列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 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B.希腊神庙C.《吉尔枷美什》D.十二铜表法16、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A.A处 B.B处C.C处 D.D处1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18.“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

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

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

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宋朝19.“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应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①②③④20.观察右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A .希腊时代的城邦B .复兴后的城市C .中世纪的庄园D .工业革命前的乡村21.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 相似。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2.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 )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 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D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3、东汉末赵歧解释“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

”其中,中国原始农耕 时期没有种植的农作物是:A .稻B .稷C .麦D .菽24.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

首当其冲的是: A .意大利地区 B .俄罗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D .阿拉伯帝国25.某位史学家给一个社会定义:“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 虽然对于上级称臣,实施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 会实行:A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B .天下共主的封国制C .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D .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26.苏美尔人使用的“钉头文字”的发明地位于右边示意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7.“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A .《摩诃婆罗多》B .《汉穆拉比法典》C .《吉尔伽美什》D .《荷马史诗》28.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①表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④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9.“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弟子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

文中的“朕”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30.“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下列哪一时代特征的归纳?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隋唐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史前社会的领袖,多为选举而来。

唐虞揖让,舜禹禅逊,即推举拥戴的别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上的禅让制真实可信B.史前领袖必源自创业英雄C.源自神话传说寄寓着理想D.出自文献可作为史料引用3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33.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A.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B.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34. 炎帝与黄帝对中原的统治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

但因其中华共祖的特殊身份,学者一直试图证明其真实,下列依据中,对证明炎黄存在最为有力的是:A.全国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文明起源时代的文化遗存B.学者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绘有黄帝画像的泥砖C.先秦时期的大量著作中叙述了炎帝与黄帝的种种事迹D. 古籍中描述的炎黄故事与当代原始部落生活极为相近3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75分)36、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20分)材料一 ①除了国有土地外,国王还有属于自己的领地,而且他可以用采邑的名义将这些土地赐给他的臣属——这些臣属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替国王服军役而获得国王分封的领地的,而且这些大臣也可以用同样的分封方式把自己的领地封给他的那些从属。

②当时的法律虽然由皇帝来颁布实施,但是必须得到王家会议或者较广泛的贵族代表会议的支持。

……在美男子腓力的手里首先设立了三级会议,不久,这个会议就宣布自己有财政权以及向王室申诉不公的权利。

③在爱德华一世登基之后,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代议制在蒙福尔所领导的议会里得到明确规定。

但是议员究竟是由各郡的自由民选举,还是由地主来选举,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和解释。

——(英)哈兰姆《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二 ④在西部各地,灾难导致封建主义形成。

人们难以把封建主义形成的原因与后果区分开来。

但是政治权威的瓦解和敌方防御的放弃刺激了一系列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这些发展共同形成了后来理论家所谓的“封建政权”。

⑤从字面上说,封建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一套制度,用于创立和规范臣服和服役的义务……它产生于较早时期的“庇护”,主人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礼物,期望未来得到一定的回报。

⑥在加洛林时代,这种土地授予活动开始被明确作为换取军役的“费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关系被延伸和加强。

——诺曼 ٠ 戴维斯《欧洲史》材料三 ⑦一个执行吏法庭设于城堡之内,由城堡主主持。

然而这个法庭的权能一点也不适合于城市。

……市民阶级感到处处掣肘,要求为他们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改革。

……从11世纪上半叶起,商人们坚定地承担起这项任务。

——亨利 ٠ 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四画家往往在无意中勾勒出时代的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