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指导书11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车辆工程(1)班*****学号:*********指导老师:撒占友王玉华林荣会周扬民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12月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青岛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教研室2008年12月1 课程设计的意义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因素,如何相互协调而达到效能最优,可以说其立足点在于保证人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安全又能舒适地工作。

实践表明在设计中忽视人性化设计而导致作业疲劳引发事故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各种产品的设计均要考虑到宜人的原则,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寻找直接或间接资料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既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其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其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并了解有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3 课程设计的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2)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3)问题分析全面、数据采集客观、设计方案合理、计算过程正确、文理通顺、表达清晰;(4)按照工程制图标准绘图;(5)设计说明书要求详细说明设计过程,书写规范。

4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数据采集的客观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图纸绘制的规范性,说明书撰写情况,学习态度。

2、按以上考核点,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 参考资料1、张力等编.人机工程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童时中编.人机工程设计与应用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3、颜声远等编.人机工程与产品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4、阮宝湘编.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严杨编.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6、袁化临编.起重与机械安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7、欧阳文昭编.人机工程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9、GB/T12985-1991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通则10、GB/T13547-1992工作空间人体尺寸11、GB16710.1-1996工程机械噪声限值12、蓝敏俐.装载机驾驶室视野设计及前方视野校核[J].福建:机电技术,2007.313、袁修干等编.人机工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14、丁玉兰编.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5、马江彬编.人机工程学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我国普通列车硬卧车厢铺位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二、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11章课程设计指导书-课件

第11章课程设计指导书-课件

4. 考核办法:
《操作系统分析》是一门系统性和技术性很 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进度检查、设计答辩 和报告评审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设计水平, 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设计报告的质 量,答辩水平及平时的学习态度、工作作 风、思想表现各全面准确评定成绩。对每 个学生要写出评语。成绩按优秀、良好、 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条件及原始数据、所用仪器设备和参考资料及文 献等。教师讲授必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2)学生完成预设计 本阶段学生应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及文献(主要自 学),掌握工程设计基本方法,确定设计方案, 进行设计分析,完成预设计。 (3)实验阶段 经教师审查通过预设计方案后,即可进行编程调试。 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定时指导。
11.1.3 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在最低的层次上启动系统的第一步,是从硬 件获得帮助。然后由这个硬件去运行一些 短小的程序,再由该小程序去引导系统。
11.1.3 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PC 机的引导过程如下 (1)当机器启动时,机器中的每个CPU 都
要初始化。考虑只有一个CPU 的情况,在 系统启动之后,CPU 就开始进行自测试。 (2)CPU 初始化后从0xfffffff0 地址开始 取指令执行,执行的是固化在ROM 中的指 令这是一个跳转指令跳转到BIOS 代码的开 始位置
CPU; (6)检测CPU 的各种缺陷;
(7)进行初始化; (8)用calibrate-delay()计算MogoMIPS (9)进行初始化; (10)用setup_arc 初始化内核的部分组件; (11)用printk 打印内核编译消息 (12)如果是SMP 系统执行所有CPU 的初
始 化对于只有一个CPU的系统不执行从 CPU的初始化。
如果是SMP系统执行所有CPU的初 始化,对于只有一个CPU的系统,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0713112指导老师赵群英11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污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掌握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基本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工艺扩初设计图纸两张(1#),其中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一张,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一张。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污水处理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通过对比选定具体的构筑物。

3、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4、计算的构筑物的有关尺寸,数目。

(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个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结合附属构筑物、厂区道路、绿化,最后完成平面图布置。

6、根据平面布置,计算确定各个主要构筑物水面及管线的高程。

最后完成工艺高程图布置。

7、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水厂平面,工艺高程图纸两张(1#图)。

8、写出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1、《排水工程》(第四版)教材(下册)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一册。

五、进度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在两周内完成。

下发设计任务日期:2014年6月2日提交设计成果日期:2014年6月14日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始资料a 设计题目: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b 题目背景1)城市概况:该市地处东南沿海,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能与经济协同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4%,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使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为了把该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筹建该市的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学院2013.11.1一.目的与意义软件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

通过数据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软件编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编写实用程序的能力,通过对线性化、层次化、网络化数据结构的了解进一步掌握自然数据的结构方式及组织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及程序中如何运用数据实现编程。

主要目的如下:1.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有初的认识,并对面向对象的高能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2.通过不同类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几种不同的组织和存储方式,为高级编程做准备,3.为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基础二.任务和要求分析每一组题目,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1.题目参照附录中《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选题。

2. 要求:1)对相应的题目进行算法设计2)编写源代码3)上机调试4)显示调试结果5)写出实验总结3.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完成后,将自己选定的题目按上述要求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含:题目、要求、初步设计(可以是流程图、功能模块图)、详细设计、程序代码、测试数据、运行结果、遇到的问题及总结几部分。

三.进度安排设计总学时为2周第一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进行模块划分写出分析报告,画N-S结构化框图,编写程序清单,上机调试.第二周周四、五:验收(计算机机房),并将课程设计报告交上来.四.考核标准与成绩评定方式成绩评定有如下几项参考:1.初步设计内容的考核:是否有查阅资料能力?是否有设计思想?2.程序编码能力调试能力的考核:程序是否清晰、易读?在技算计上是否可独立完成程序的调试,是否熟练?3.说明书质量的考核:设计结构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4.答辩:设计结果的调试能力,对自己设计是否熟练?5.出勤率极平时表现的考核:出勤超过2次不到者成绩为不及格。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某某20XX年X月前言《专业课程设计》是以生化工厂的生产工艺设计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完成作为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叙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等内容,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本书重点,阐明了啤酒工厂设计要求等指导性内容。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发酵、提取、分离工厂设计工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辨证的工程设计观点,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4)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5)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6)五、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 (7)六、参考资料 (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发酵工程、分离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发酵产品生产工艺学,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工厂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分离工厂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发酵工程、分离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熟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得到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完成以后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 (2)1.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2)1.3 设计注意事项 (3)1.4 进度与时间安排 (4)1.5 设计成绩的考核 (4)1.6 设计参考资料 (4)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2.1 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5)2.2 设计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5)2.3 设计工艺规程的内容及步骤 (5)3 夹具设计 (17)3.1 概述 (17)3.2 夹具设计方法 (17)3.3 夹具公差和技术要求的制订 (24)4课程设计实例 (37)5附录 (47)5.1 附录1(常用工艺标准资料) (47)5.2 附录2(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说明书封面) (49)5.1 附录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1)5.1 附录4(课程设计实例中的图纸及工艺卡片 (53)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1.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 1.1 目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预备训练。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1.2 要求本次设计要求编制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教师的指定设计其中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应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作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使整个设计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XX学科的简单分析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定律1.3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2.1 XX学科的观察和实验方法2.2 XX学科的数学建模方法2.3 XX学科的分析和综合方法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3.2 XX学科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XX学科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1年6月5日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二、主要设备
三、设计的目的
四、设计的要求
五、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四)工艺装备设计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六、考核
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名称:设计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相关辅助课程: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液压与气动
课程设计时间:第六学期 1.5 周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主要设备
三、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工艺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在下述方面得到锻炼: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
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和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

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四、设计的要求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部分:
零件图一张
毛坯图一张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工序卡片一套
所有加工工序工序图一套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1.5周,其进度和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约占15%
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卡片、工序卡片约占55%
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30%
五、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学生得到设计题目之后,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涉及基准等进行分析;
(3)对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零件图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仔细绘制,除特殊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外,均按1:1比例画出。

零件图标题栏如下: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正确的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故应慎重进行,在通常情况下,应主要以生产性质来决定。

(三)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制定工艺路线。

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划分粗精加工阶段。

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加工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案。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算。

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当某工序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相符时,需要对他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

(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

机床设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夹具。

(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的确定加工余量。

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

一个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加工余量之和。

各表面的余量及公差,则可利用查表法直接手册中查的。

(5)切削用量的确定。

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已确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公式计算一道工序的切削用量,(每个学生各计算一道工序的切削用量,不能重复)其余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则可由手册查得。

(6)画毛坯图。

在加工余量已确定的基础上画毛坯图,要求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的实体尺寸用双点画线绘出,比例取1:1。

同时应在图上标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7)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及工序卡片。

卡片的格式分别附件。

1)工序简图可按比例缩小。

并尽量用较少的投影绘出。

见图中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

对定位、夹紧表面应规定符号标明。

最后,应标明个加工表面在本工序加工后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2)工序简图中的定位、夹紧符号应符合机械工业部标准JB/Z174-82的规定,摘要如表1及表2所示。

9)夹具总图上技术要求的编写、零件明细表与一般机械装配图相同。

(四)编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在完成上述全部工作之后,应将前述工作依先后顺序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要求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

六、考核
成绩由平时成绩、设计报告两部分组成。

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杨叔子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电子版)
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电子版)
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附件1说明书目录
目录
1.序言
2 .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确定生产类型)
3 零件的工艺分析(确定工艺特点)
4. 确定毛坯
4.1确定毛坯种类
4.2确定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及公差
5.工艺规程设计
5.1 定位基准的选择
5.2 制定工艺路线
5.2.1 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5.2.2工艺路线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辅助工序的安排)
5.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5.4 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5.4.1机床的选择
5.4.2夹具的选择
5.4.3刀具的选择
5.4.4量具的选择
5.5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的确定(本次设计只确定1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可采用查表法或计算法确定。

并填写工序的工序卡。


6. 设计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学生姓名:刘毓
学号: 2808134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张斌
2011年 6月28日
课程设计要求暂行规定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1、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遵守设计纪律,严禁抄袭。

对于确认为抄袭的课程设计,一律为不及格。

2、图纸要求
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注意图纸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要求标注完整、规范,结构合理。

为了保证图纸的打印质量,可预先进行一副简单图纸的打印,待取得经验后,再完成后续图纸的设计。

3、说明书要求
除说明书封面打印外,说明书用课程设计专用纸,内容全部手写。

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详实,分析合理,计算有据,数据可靠。

4、装订要求
课程设计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封面、目录、正文、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参考文献;
5、装袋要求
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考核表和图纸等装入课程设计专用袋中。

7、分组要求
自由、自愿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具体工作计划、协调组织由组长负责。

并根据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

附件3零件加工工艺卡
附件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