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炉循泵说明书
循环水泵操作说明

循环水泵操作规程1、 性能参数:水泵型号:KQSN450-N13/502(T)扬程:60m流量:2430 m 3/h 电机功率:560KW 转速:1480 r.p.m 电机电压:10000v 额定电流:39.91A冷却塔:NBTL-3000型 冷却水量:2500 m 3/h 冷却水最大温差:10℃冷却塔风机:P=160KW U=380V 重力无阀过滤器流量:150 m 3/h2、 启动水泵前的准备工作确认:确认水泵检修安装完毕,水泵与电机的对中已经调教完毕,联轴器防护罩安装就位,地脚螺栓紧固,测量元件投入正常使用,各法兰连接处无漏水现象,水泵机体和电机周围杂物清理干净,积水坑无杂物,污水泵能够连续运行正常;循环水系统正常生产时三台水泵为两用一备,供两套制氧机的循环冷却水,如果只运行一套制氧机,启动一台水泵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为了保证ASU 安全稳定运行,按以下规程去操作。
3、 水泵启动前的准备的工作:(1)、确认水池水位的高度满足循环水泵启动要求,确认水泵入口阀V8461A/B/C 打开,对水泵壳体排放阀进行排气,直到有水流出、没有气泡为止。
(2)、对水泵进行盘车,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
(3)、通知电工对水泵的出口电动阀门做空投试验,运行操作工到现场确认,检验阀门的工作性能,包含手动和自动两种状态。
将电动出口阀转换为手动状态,开度分别为15%、25%、50%、75%、90%,观察该阀是否灵敏好用,如有问题,找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处理 ;并将该阀门处于手动状态 。
4、 水泵的启动 :循环水泵操作规程(1)、缓慢打开没有投入使用的玻璃钢冷却塔上水阀门,将水导入玻璃钢冷却塔,这时水压会有一定的下降,根据压力下降情况 调节该阀门的开度,上水总管压力PI9001不能低于230 KPa.(2)、通知电工送电。
(3)、联系值班长,听从班长指令可以启动。
(4)、观察水泵的电流、检测电机和水泵轴承的温度、并听运转音是否正常。
炉水循环泵简介

• 开启炉水循环泵入口电动门后的管路排气手动门、电动门,开启炉水 循环泵出口管路疏水电动一二次门,继续注水。 • 炉水循环泵入口电动门后的管路排气手动门、电动门及炉水循环泵出 口管路疏水电动一二次门后连续排水且水质正常后,关闭炉水循环泵 入口电动门后的管路排气手动门,电动门及炉水循环泵出口管路疏水 电动门一二次门。 • 关闭炉水泵电机注水阀,并做好可开隔绝措施。
位的突然下降,锅炉循环水流量控制阀必须逐渐打开, 打开的上限设在20%的位置,当在循环水流量达到30t/h 时,将按预定设定率上升到100%的上限。
系统阀门逻辑功能介绍
• 再循环泵过冷管路电动门1/2
• 再循环泵运行时入口温度大于(分离器入口饱和温度-30 度)时自动开 • 再循环泵运行时入口温度小于(分离器入口饱和温度-50 度)时自动关 • 再循环泵停止时自动关
炉水循环泵启动注水注意事项
• 为保护电机的内件,在安装高压冷却器和相应的高压管线之后,应立 即给整个泵装置充注清洁冷水。 • 为了防止污染电机,切记不要通过泵壳向电机注水,而只能通过安装 在泵装置下部的注水管线。 • 检查一下泵装置注水所需的辅助设备是否绝对清洁,先冲洗炉水循环 泵的临时注水管道,水质化验合格后再进行电机注水。 • 确认炉水循环泵入口电动门关闭后,方可进行炉水循环泵注水操作。 • 调整除盐水至炉水循环泵注水门,将电机注水量控制在5L/min左右, 避免电机腔室内产生气穴。 • 打开泵体上部的泵体放空气门,开始注水排空气。 • 待泵体放空阀出水后,确认出水流量和注水量相等。可适当加大流量 对电机进行冲洗。 • 冲洗至少半小时以上后,定期化验泵体放空阀出水水质,确认水质合 格后关闭泵体放空阀,并做好可靠隔离措施。
炉水循环泵保护跳闸(或)
• BCP泵运行60秒后,出口电动门门全关且再循环 电动门全关; • BCP泵进口电动门全关; • 发电机功率≥300MW且汽水分离器出口过热度> 4℃(储水罐水位≤5m)且主汽压力>9.2MPa; • 汽水分离器储水罐水位≤0.5m,延时5秒; • 再循环泵出口流量<182t/h,且在循环泵最小流 量电动门已关,延时60s • 再循环泵电机温度高(>65℃,三取一); • 事故按钮;
循环水泵操作步骤

循环水泵操作步骤循环水泵的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在进行循环水泵操作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循环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水泵本身的工作状态,检查水泵的连接管路是否安全可靠,确保无泄漏情况并且密封良好。
2.开启水泵:接通供电后,根据水泵具体的操作细节,按下水泵启动按钮,或者通过遥控装置,将水泵启动。
3.监测工作状态:在水泵启动之后,需要时刻监测水泵的工作状态,包括水泵的运行速度、电流和压力等参数,确保水泵的工作状态处于正常范围内。
4.水泵运行时间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水泵运行时间。
可以在水泵的控制面板上进行设定,或者根据需要连接计时器等设备来进行设定。
5.关闭水泵:当不再需要水泵工作时,需要将水泵关闭。
首先,停止对水泵的供电。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关闭水泵,可以通过点击停止按钮,或者通过遥控装置来进行关闭操作。
6.检查水泵工作状态:在关闭水泵后,需要再次检查水泵的工作状态,确保水泵停机后处于正常状态。
检查水泵的电流是否归零,压力是否降至最低,确保水泵工作台和管路清洁无渗漏。
7.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水泵的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螺栓、更换磨损零件等。
按照水泵的使用寿命和工况要求,进行必要的修理和更换。
8.故障排除: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水泵运行异常或故障的情况,需要及时排除故障。
首先,检查水泵的供电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有堵塞,确认其它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然后,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参考水泵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故障排除。
以上为循环水泵的基本操作步骤。
在进行操作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水泵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操作规范,确保水泵的安全、高效运行。
炉水循环泵说明书(1)

*译者注:本说明书中文稿按原文(英文版)翻译而成,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有限 翻译中凡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谨请读者以查阅原文为准。中文稿仅为读者提供参 考而已。
1
第一章
目录表
前言..................................................................................................................................................... 1 第一章 目录表............................................................................................................................... 2 第二章 技术参数........................................................................................................................... 4 2.1. 概述........................................................................................................................................4 2.2. 泵/电机设计特性.................................................................................................................. 4 2.
炉水循环泵(BCP)

较大的球体内腔与泵叶轮不相吻合,所以使泵的液力件结构复杂,泵壳体比
较笨重。 泵的叶轮属于高比转数离心式,接近于混流式,是单级离心式泵,叶轮
出口处装有导叶使部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导叶用隔板支撑在颈部和吸入短
管上。
2.2 炉水循环泵的主要结构
轴承
在电动机的上下端各装一只支承轴承,在轴的下端还装置一只推力轴承, 而泵侧不装轴,支承轴承和推力轴承都是采用水润滑,在转动侧为了耐磨烧
炉水循环泵 介绍
内容
1. 2. 3. 4.
概述 结构 炉水循环泵的冷却水系统 优点
1、概述
炉水循环泵是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BCP泵是设 在锅炉蒸发系统中承受高温高压使工质作强制流动的一种大流量、低扬 程单级离心泵。一般用于控制循环汽包炉和直流炉的启动系统中,分控 制泄漏泵和无泄漏泵两大类。
2.1 BCP泵主要结构特点
BCP泵是将泵的叶轮与电机转子装在同一主轴上,置于相互连通的密封压力壳体内, 泵与电机结合成一整体,没有通常泵与电机之间连接的那种联轴器结构,没有轴封,这 就从根本上消除泵泄漏的可能性。无泄漏泵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用耐水耐压的绝缘导线做 成绕组,浸沉在高压冷却水中,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就由高压冷却水带走,并且该 高压冷却水通过电机承的间隙,既是轴承的润滑剂又是轴承的冷却介质。泵体与电机是 被分隔的两个腔室,虽有间隙不设密封装置使压力可以相通,但泵体内的锅水与电机腔 内的冷却水是两种不同的水质,两者不可混淆。由于电机的绝缘材料是一种聚乙烯塑料, 不能承受高温,温度超过绝缘性能就明显恶化,因此绕流电机内部的高压冷却水温度必 须加以限制。由于绕组及轴承的间隙极为紧密,因此高压冷却水中不得含有颗粒杂质,
升高时,则高压一次冷却水应紧急注入补充,以维持电机的温度控制值。来自
循泵运行方式说明

循泵运行方式说明(一)循泵运行方式原则1. 相邻机组采用扩大单元制(联络阀开启),即母管制方式运行思路。
2. 首台机组(#1)利用辅机停机冷却水泵做启动前准备,点火前(清吹降速期间)启动一台循泵,并使用一台循泵供全厂冷却水用户。
3. 其他机组通过循环水管联络阀(#2)或厂房内辅助停机冷却水管道(#4)进行启动准备,点火前(清吹降速期间)启动一台循泵。
4. 机组负荷280MW之前,每台机组仅使用一台循泵。
5. 按机组负荷及真空情况,采用两机三泵或一机两泵等综合经济运行方式。
(二)主要节能点分析1. 三台机组启动准备阶段:减少运行循泵(功率1120KW)时间约30分钟(供轴封至点火前),每台可节省1120KWX0.5H=560KWH,则三台机组可省电1680KWH。
2. 机组280MW负荷之前:全部采取单泵运行,按现有方式为并网前启动第二台循泵计算,则可减少第二台循泵运行时间约45分钟,则1120KWX0.75H=840KWH,则三台机组可省电2520KWH。
综合上述两项措施,在机组启动阶段,可省电循泵用电4200KWH。
按06月07日的厂用电指标:综合厂用电量为331058KWH,单日发电量为16473250KWH,综合厂用电指标2.0096%,预计节电后的综合厂用电量为(331058-4200)÷16473250=1.9841%,相当厂用电率下降了0.0255%。
(三)根据真空选择经济循泵方式1. 根据省调日计划,机组在09时之前一般为280MW。
如机组均在8点之前达到280MW,并在要求加负荷后启动循泵,可省电1120KWX1HX3=3360KWH。
2. 如在冬季工况,机组完全可以采用单泵运行方式,节电将更为明显。
循环水量对凝汽器真空运行有比较大的影响,并影响汽轮机的出力。
为维持预选负荷,则燃气轮机将自动增加出力。
06月08日在#4机组上进行循环水单泵与双泵的综合经济运行对比,主要数据如下:条件:#4机组预选负荷280MW因真空低带来机组天然气增加的量折算损失电量为1165KW,停运一台循泵电量为1120KW,基本上持平。
炉水循环泵

未经授权修改和制造备品备件 ............................................................................................................................................................................ 2
白铝 (RAL9006)
热表面 ≥ 80 °C/176 °F ........................................................................................................... 2
蓝色 (RAL5002)
颜色编码 ................................................................................................................................................................................................................ 2
第二章
安全
操作手册中的标记和符号 .................................................................................................................................................................................... 1
宁海电厂1000MW运行方式规定(内部资料)

B厂发电部机组运行方式规定(1012)第一部分机组启停机一.锅炉水压试验:1.凝补水直接向除氧器进至正常水位并放掉,然后用补排方式提高水质。
在除氧器换水期间检查给水系统和锅炉进水前检查票,除氧器水温高于55度须投入给水泵密封水,前置泵启动后通知化学投入前置泵进口加药和水样在线监测。
当除氧器水质已合格时停止补排。
因为水压试验是通过凝补水直接向除氧器上水的方式进行,所以机组长在通知化学加药的时候必须注意,防止凝结水过度加药。
2.给水水质合格才可以向省煤器进水,同时还要注意锅炉管壁温度,根据壁温来确定给水温度。
水压试验要求机组在冷态时才能进行,若锅炉停运后锅炉不进行保压时,当锅炉泄压到0放掉炉水后,要充分利用真空系统对主蒸汽管道路抽气冷却和自然通风冷却,为消缺后启动前的水压试验创造条件。
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100度以上禁止对过热器上水,当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50度以上时,根据需要可以将锅炉上水温度提高到50度,注意热源不要进入凝汽器、除氧器不要起压、凝汽器内不允许有人工作。
3.锅炉进水至分疏箱正常水位,根据水中铁离子含量确定炉水全放掉或采用补排方式来提高水质。
分疏箱水质合格后允许向过热器进水,以防脏水污染过热器壁给启动时控制水质带来困难。
二.冷、热态启动方式安排冷态启动1.提前和一期沟通,确认全厂公用系统汽、水、氢、电等准备充足,二期除盐水箱处于高水位。
2.为了节约厂用电,大小修后机组系统恢复,循环水通过相邻机组保持注水,来冷却闭式水。
在机组投运辅汽前启动循环水泵。
3.系统检修工作结束,油系统具备运行条件时,及时恢复运行,并提前通知化验各类油质。
系统恢复的时候要做好防止各类油中进水的措施。
油质颗粒度要好转时间要比较长,防止出现因为油质问题影响开机进度。
4.所有辅助系统投运后,检查条件合格,联锁一定要投上,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投上,一定要进行做出说明。
5.所有需要加药处理的系统(包括闭式水系统),机组长及时通知化学进行加药和水样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海项目 操作使用说明书
客户: 合同号: HTEP 系列号: 服务: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E07-3000-3-2 & E07-3000-4-2 EP 10985 / EP 10986 2×660KW 炉水循环泵(带电机)
前言
本手册为海伍德泰勒公司的无密封垫的湿定子,电机泵机组(本文简称为循环泵) ,提 供了安装,操作和维修的指导。 从内容表中可见本手册分为 8 个主要章节,在所有章节中,段落参照是连贯一致的。在 每段前有适当的章节号,如 6.1 是指:第 6 章调试中的 6.1 节:开机前检查表。 每一章中有一分项内容表, 泵和电机的主要图示在第 8 章后部。 其他细节图与文章结合 在一起。 注: 文中所示的客户锅炉布局图纸是在正常情况下使用。 海伍德泰勒不对可能引起的错 误或结果负责。 泰勒公司本手册仅起指导作用,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与发展,我们保留更新和修改权。 修改后的手册不另行提供,必要时可与本公司联系索取。 公司地址: HAYWARD TYLER LTD 海伍德泰勒有限公司 1 Kimpton Road Luton Bedfordshire ENGLAND LU1 3LD 电话:+44(0)1582 731144 传真:+44(0)1582 452198
*译者注:本说明书中文稿按原文(英文版)翻译而成,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有限 翻译中凡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谨请读者以查阅原文为准。中文稿仅为读者提供参 考而已。Leabharlann 1第一章目录表
前言..................................................................................................................................................... 1 第一章 目录表............................................................................................................................... 2 第二章 技术参数........................................................................................................................... 4 2.1. 概述........................................................................................................................................4 2.2. 泵特性....................................................................................................................................4 2.3. 电机特性............................................................................................................................... 4 2.4. 间隙及设置........................................................................................................................... 5 2.5. 热交换器............................................................................................................................... 5 2.6. 测量仪表............................................................................................................................... 5 2.7. 转矩负载............................................................................................................................... 5 2.8. 重量(约计)....................................................................................................................... 6 2.9. 炉水泵注水/冲洗系统.......................................................................................................... 6 第三章 储藏................................................................................................................................. 11 3.1. 环境...................................................................................................................................... 11 3.2. 储藏 – 概述........................................................................................................................11 3.3. 抑制剂..................................................................................................................................13 3.4. 热交换器............................................................................................................................. 13 3.5. 外表面..................................................................................................................................13 3.6. 储藏不满三年物品的检测标准......................................................................................... 13 3.7. 储藏期大于三年................................................................................................................. 16 3.8. 使用后储藏的准备工作..................................................................................................... 16 3.9. 检验记录卡......................................................................................................................... 16 第四章 描述................................................................................................................................. 19 4.1. 概述......................................................................................................................................19 4.2. 泵..........................................................................................................................................19 4.3. 电机......................................................................................................................................19 4.4. 接线盒..................................................................................................................................23 4.5. 热交换器............................................................................................................................. 23 4.6. 报警系统............................................................................................................................. 23 4.7. 过滤器..................................................................................................................................24 4.8. 冷却器..................................................................................................................................24 第五章 安装................................................................................................................................. 25 5.1. 概述......................................................................................................................................25 5.2. 泵壳安装(图 5.1)........................................................................................................... 25 5.3. 电机安装的准备工作......................................................................................................... 26 5.4. 电机安装(图 5.2)........................................................................................................... 28 5.5. 热交换器安装..................................................................................................................... 29 5.6. 冲洗系统安装..................................................................................................................... 29 5.7. 锅炉冷态下向循环泵内注水............................................................................................. 30 5.8. 安装循环泵后的锅炉水压试验......................................................................................... 30 5.9. 电气联结............................................................................................................................. 30 5.10. 电机保护............................................................................................................................33 第六章 试运转.............................................................................................................................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