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1.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电子课本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电子课本文言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全部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全部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站在东边的碣石上,远眺那辽阔的沧海。
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入云。
树木茂盛,百草丰美。
秋风凄凉,海浪汹涌澎湃。
太阳和月亮仿佛从海中升起;银河灿烂,仿佛从海里涌出。
多么幸运啊,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边关,万里长征的将士还未归来。
只要龙城的飞将军还在,就不会让胡人的马匹越过阴山。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知道时节,恰逢春天降临。
随着春风悄悄进入夜晚,滋润万物而悄无声息。
野外的小路和云层都显得黑暗,只有江上的船只灯火通明。
清晨看那被雨水湿润的红花,锦官城的花朵更加鲜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长安城的城楼与三秦相辅相成,远望五津,风烟迷蒙。
与你分别的心情,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只要海内存在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邻居一般。
不要在岔路口徘徊,让我们一同挥泪告别。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你究竟是怎样的呢?齐鲁大地的青翠似乎无穷无尽。
大自然赋予了你神奇的秀丽,山的南北分割了昏暗与黎明。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顶峰,俯瞰众山,它们都显得那么渺小。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向前望去,看不见古代的贤人;向后望去,也看不见未来的来者。
想到天地的辽阔和时间的悠长,不禁感到孤独和悲伤,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解释:1. 之:助词,的。
代词,他、她、它(们)。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于: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向。
3. 以:介词,用。
介词,因为。
连词,而。
4. 其: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们)。
代词,他、她、它(们)。
语气词,表推测、表感叹。
5. 而: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6. 则: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7. 乃:副词,才。
副词,却。
8. 因:介词,通过。
连词,于是。
9. 于:介词,在。
介词,从。
10. 若:代词,你。
代词,这。
11. 是:代词,这。
形容词,正确。
12. 非:否定副词,不。
形容词,错误。
13. 何:代词,什么。
副词,多么。
14. 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15. 尝:副词,曾经。
16.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17. 以至:相当于“以至于”。
18. 而此:至于此。
至:及、至于。
表另提一事或转另提一事。
19. 乃复:又再。
乃:副词,于是、才。
副词,却、反而。
副词,才、方才、竞、竟然。
副词,乃(仍)旧、还是、反而、才刚等义。
多用于强调或列举等语境中,“乃复”中“乃”即强调“复”即再、又之意。
“乃复”用于强调某事是第二次发生或再次发生。
“乃”相当于“又再”、“反而”、“才刚”、“才”、“才望”、“竞”、“还”、“方才”、“仍旧”、“依旧”、“才刚”、“依然”等义项均可成立。
“乃复”可翻译为“反而”、“却”、“又”、“再”等义项均可成立。
也可翻译为“又再次”等义项均可成立。
“乃复”是“于是”、“才再”的误写,“乃”无“才”之义,“复”也无“再”之义,“乃复”应是“乃覆”,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覆”即倾覆、颠覆义,“乃覆”意即“于是颠覆”,应与后文“而此乃复君之本意也”呼应,“君之本意也”即“颠覆周室”,则“乃复君之本意也”即“于是又秉承了颠覆周室之本意”。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 古义:儿女,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子女。
2.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4.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5.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6.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7.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8.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9.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0.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日积月累文言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积月累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目录观沧海(七上) (1)原文: (1)注释: (1)译文: (2)创作背景: (2)作品鉴赏: (2)作者简介: (3)【越调】天净沙⑴.秋思(七上) (5)原文: (5)注释: (5)译文: (5)创作背景: (5)作品鉴赏: (6)作者简介: (8)《论语》十二章(七上) (9)原文: (9)注释: (9)译文: (11)信息分析: (12)鉴赏: (13)作者简介: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七上) (14)原文: (14)注释: (14)译文: (14)创作背景: (14)作品鉴赏: (15)作者简介: (15)夜雨寄北(七上) (16)原文: (16)注释: (16)作者介绍: (16)文学赏析: (17)次北固山下1(七上) (19)原文: (19)注释: (19)译文: (19)创作背景: (19)作品鉴赏: (20)作者简介: (21)观沧海(七上)【作者】曹操【朝代】东汉原文:东临1碣2石,以观沧3海4。
水何5澹澹6,山岛竦峙7。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8,洪波9涌起。
日月10之行,若11出其中;星汉12灿烂,若出其里。
幸13甚14至15哉,歌以咏志16。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8)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天河。
(13)幸:庆幸。
(14)甚:非常。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
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邓攸是晋国人。邓攸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留有一个小孩,名字是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正值社会动乱,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抢夺牲口)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亡他乡。吃光了食物,胡人再次逼近)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只有遗民。现在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不如我们放下我们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跑吧)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还会有孩子的。”妻子听后也就同意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1)唯.有一儿 。(2)时值.动乱 。
(3)贼又迫. 。(4)妻从.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怀遗民走
(2)吾辈尚壮 5、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与客弈。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自矜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邻镇粤将军署. 。(2)适.落于将军署之内
宅 。(3)能对.几字 。(4)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2)何难之有 6、昔齐功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 立合约)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齐君不相信鲁君会将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以.鼎为国 。(2)今欲破.臣之
国 。(3)全.君之国 。(4)臣所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鲁侯伪献他鼎而请萌焉
(2)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感到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献给赵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赵简子非常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一种恩德。”)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门客说:“民众知道您想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着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捕猎。捕猎之后再将它们放生,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简子曰:“然。”(简子说:“你说的对。”)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2)简子大
悦. 。(3)竞.而捕之 。(4)简子曰:“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示有恩也
(2)恩过不相补矣 8、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怀民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苏怀民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卒.于官舍 。(2)同乡宦.南京者 。
(3)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4)旧衣数件而已..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2、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韩瑞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 9、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孝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就太幸运了!”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富人惟一子,不肖.. 。(2)富人
病且.死 。(3)孝基怪.之 。(4)孝基徐.察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其子丐于途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0、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士拜谒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于我?”)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术士说:“只恨我自己福气浅薄!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比过你的.”)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唐伯虎笑着说:“我只出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术士还没有醒悟,每天到唐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穿着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到河边担水卖给别人。”)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乃贶及鄙人.. 。(2)吾阅.人多
矣 。(3)吾但.出仙福 。(4)术士犹未悟. 。 2、用现代何不自为 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何不自为
(2)无如君者
11、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他愤怒的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1、 解释下列加点带的词语。(1)夫人一夕置.酒 。(2)跪白.
公 。(3)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4)婿竟.不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则汝朝夕侍母
(2)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这不只是说说。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朕向.为群凶未定 。(2)不暇.读
书 。(3)比.来四海..安静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徒言也
(2)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 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