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合集下载

对联的故事

对联的故事

对联的故事本文是关于教育教学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联的故事(一):《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对联的故事(二):《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小故事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我国文人雅士常以对对联切磋作乐,因此产生许多关于对对联的小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一)明代文学家杨慎幼年时才思敏捷,出言不凡。

有一年元宵节,杨慎的父亲大宴宾客,当夜恰逢乌云满天,不见星月光辉,有位来客便出一联道: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众人拍掌称妙,可一时间竟无人续出下联。

正在为难之际,杨慎想到当天恰好是惊蛰,又听到隔壁传来阵阵鼓声,于是上前对出下联。

众人听了,称为佳对。

到底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请你猜一猜。

(答案: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二)明代文学家杨慎,自幼勤奋好学。

一次,他遵旨随父进京面见皇上。

时值寒冬,火盆中炭火正红,皇上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笑望群臣,等候回答。

顿时,殿前一面沉寂。

杨慎沉思片刻,想起家中的白米饭,便说:“我来对!”只见他上前施礼,从容对出下联。

皇上听了拍手叫好,众臣也齐声夸赞。

请你猜一猜,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谷黄米白饭如霜。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三)清代文学家李调查元年轻时即能应声作对,随口吟诗。

一年春天,李调元随父亲李化楠出外散步。

父亲有意考考儿子,便对儿子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对看。

”随即念道:蜘蛛有网难罗雀。

李调元以为父亲问他的抱负,便以蚯蚓为题对出下联。

李化楠听了,不禁点头微笑。

你猜猜,李调元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蚯蚓无鳞欲成龙。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四)申时行是明代江苏长洲人,曾受聘为塾师。

主人见他贫寒不想用他,还出句讥讽说:何方野鸟,敢从梅树借栖身。

申时行不甘受辱,便以“蛟龙”自比,怒而作答。

主人一听,觉得他不仅有才学,而且抱负不凡,于是谢罪请他留下来。

请你想一想,申时行的对句是怎样的?(答案: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大家能立马说出哪些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的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的故事大全(一)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十分,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先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

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先谢觉哉很厌恶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

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向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

之后,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联的故事大全(二)1、官官受管何必多管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此刻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

”说罢,便念出了上联: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2、慧童嵌字联戏知府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等等的对偶语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背后的故事(一)月明星稀宁子夜;云淡风轻静午天。

“石洲待月”乃公安古八景之一,明朝时,洲上有学塾,塾师据“石洲待月”景意,撰上联命群生属对,联曰:“月明星稀宁子夜”;众生竟莫能续,塾师甚觉惘然。

因书之悬塾馆门前,以待来者。

数年后,袁中道求学来此,援笔书对下联云:“云淡风轻静午天”。

对句取宋程颢《春日偶成》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易“近”字为“静”尤妙。

对联背后的故事(二)饥鸡争豆斗;暑鼠上梁凉。

袁中道游郊外,见农舍前群鸡因争食豆粒而斗,一老农笑谓之:久闻汝聪明善对,吾有上联求属,对成后当以肥鸡一只为赠。

于是出上联:“饥鸡争豆斗”;中道构思间,瞥见农舍梁上潜伏一鼠,触景生情,旋对曰:“暑鼠上梁凉。

”老农听后大赞,果以肥鸡赠之。

对联背后的故事(三)杨涟对考官童子无知波作镜;书生有志砚为田。

杨涟幼慧,8岁能诗联,12岁考秀才。

入场前,考官出上联相试,杨涟应声对下联。

考官奇之。

再与互对云:泥鳅跳龙门,心有余焉力不足;大鹏飞霄汉,志自伟矣品尤高。

考官惊服不已,场试后,杨涟竟列榜首。

[简注]杨涟(1572--1625),应山(今广水市)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天启四年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次年被魏诬谄,惨死狱中。

对联背后的故事(四)官民改联针锋相对明万历年间,魏忠贤专权恣肆,卖官鬻爵,党羽遍天下。

均州知州也属魏党,为搜刮民脂献媚魏奸,竟不择手段。

均州百姓恨之入骨。

某年除夕,一穷书生题联讥之曰:酷法严刑,爱财如命;高官厚禄,竭泽而渔。

次日,州吏乡绅均携礼物给知州拜年,见此联十分惊骇,知州也气得大发雷霆。

正欲撕下,一乡绅建议将其稍加修改,使其成为:峻法缓刑,爱民如子;高官薄禄,膏泽及鱼。

众官吏看毕,皆拍手称好。

于是命人将此联贴盖于原作之上。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一、老秀才巧写(改)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喜联,寿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对联故事16则

对联故事16则

对联故事对联故事16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在我国的古文化中盛行,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精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故事16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联故事1过关人对对过关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对联故事2秀才讽赃官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

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

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对联故事3添联讽贪官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

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

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上联:举臂试天高;下联:俯身探地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欢迎阅读。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1.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白天没吊事下联夜里吊没事横批无比痛苦2.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

苏东坡写到: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色者来。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

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5.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

大年三十晚上,父亲和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新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

”两个儿子点头称是。

父亲先捋着胡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也念道:“倒霉少。

”二儿子接着又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

邻居们来拜年。

一进门,看见那副春联,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6.曾经在铁路施工队一线施工,一年春节将至,因抢进度,保工期,故施工队决定节日加班,突击生产。

寒风瑟瑟,草木枯黄,万物萧条,虽然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可施工驻地却冷冷清清,少了些气氛,缺了点年味。

恰巧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某校老师利用严谨、公正的对联幽他人一默的故事,深受启发,于是在自己所住的电、钳、车、焊等工种繁多的综合班门上草书对联一幅:上联:架银线送光明点点焊焊下联:精心车细工琢敲敲打打横批:样样精通此联一贴出,顿觉简陋的施工板房生动了不少,多了些喜庆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1、“志于学”——孔子15岁就立志于学习周公之礼,亦即立志于继承中国文化。

2、“而立”——孔子30岁就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仁”学思想体系基本成型),独当一面,自成一家(开始招收弟子,逐渐形成儒家学派)。

3、“不惑”——孔子40岁就已经对于各种人生问题深入思考而没有疑惑了。

4、“知天命”——孔子50岁就已经体会上天所赋予自己的使命而勇敢承担了。

5、“耳顺”——孔子60岁就已经能够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立场的观点而分别肯定其合理之处。

6、“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70岁就已经修养纯熟,心中念头纯善无恶,完全合乎规范规矩了。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ji)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 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
明朝有一权臣,深得皇上器重,曾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于山"以表白心迹,后降清,有人给春联末尾各加一字,承认"君恩"否定"臣节",这两字依次是矣乎.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大家,时人皆抢着去收藏他的墨迹,给他带来不少麻烦。

每年除夕,他书写的春联一贴出来就会不翼而飞。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于某年除夕前数天,挥笔写下一副内容不吉利的春联:“福无重享;祸不单行”。

然后把它贴于门上,人们看了,都不敢去剥它。

到了除夕深夜,爆竹喧天迎新岁时,王羲之在春联上下各加3个字,成了一副内容相反的吉祥语:“福无重享今朝享;祸不单行昨夜行”。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

他十来岁便中了进士。

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忌,处心积虑地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
并不示弱,于是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同样是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的工整,骂得在理,将老权臣辛辣得讥讽了一顿。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让先生先对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

”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解缙对联故事大全
一、以狗嘲举人
年纪尚小的解缙,早已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有神童之称。

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

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

其中有一个并无真才实学的举人对解缙道:“我有一个上联,你若对不出,便早早丢了神童的称号吧。

”说完便道出上联:蛤蟆蝈蝈闹庭园,蹦东蹦西讨人恼;解缙听他出口伤人,也很恼怒,毫不客气地道:疯狗汪汪咬门坎,摇头摇尾惹客笑。

在座众人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二、以花助秀才
吉水城有个出名的美貌才女,以才招婿,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但能进门的却很少,那些纨绔子弟只好在门外团团转,因为门上贴着一副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一日,一个英俊潇洒的县中秀才匆匆而至,小解缙便上前看他如何应对。

但那秀才望门兴叹,也只摇了摇头,便愁眉苦脸地转身而去。

解缙竟觉可惜,便追上前去笑道:“大哥哥,要进此门有何难哉?”秀才急道:“难道你能对出此联?”解缙点了点头,说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秀才大喜道:“真不愧为小神童,大哥哥不知如何谢你。

”那秀才在小解缙的帮助下,终于迎来洞房花烛夜。

三、改联服尚书
解缙自幼聪敏,曾梦五色笔,笔上有花。

一次,他的族祖抱他在膝上,笑问他:“小儿何所爱?”他应声作了首诗: 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解缙家和归隐的曹尚书门对门,曹府门前有一片竹林。

一年,解缙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心中十分
妒忌,便命人将好好的一片竹林砍成了竹桩。

解缙见了,心中有数,便在联尾各加一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见后越发生气,命人将竹桩连根拔起,谁料解缙看后,又将对联改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遂在春节过后解缙父子登门作客时,有意为难解缙,要他走小门。

解缙不允,曹尚书便出了一个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立即应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见他对答如流,也没甚么话好说了。

四、对句赢竹林
一天,曹尚书出外访友,傍晚时醉醺醺骑在马上回家。

听得马蹄打在桥上得得作响,忽生一联,急忙找解缙对句:“我有一联,你若能对上,我便将屋前的竹林输给你,若对不上,你便认输不得再称神童。

”解缙点头,曹尚书便道:马过木桥蹄打鼓;解缙忽见母亲出来喂鸡,几粒谷子掉在铜盆上,几只鸡正在啄食,叮咚作响。

解缙喜道: 鸡啄铜盆嘴敲锣。

曹尚书只好认输,将竹林输与解缙,并道:“我的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有你一半聪明就好了”。

五、“果然名不虚传”
南京有一名妓叫萧素素,能诗善对,颇有才名。

许多文人都想结交她。

但萧素素洁身自爱,恃才傲物,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来者必先应对,能对便见。

不少人因此而败兴。

后来有人请得解缙来,想压倒萧素素为大家出气。

那天,解缙与一班才子前往相访,萧素素久仰解缙之名,破例梳洗相见,还亲自为他献茶。

当解缙伸手去接茶之际,萧素素却把手缩了回去,口中吟道: 三分分匀香茶,解解解元之渴;望君品出味中味,莫道烟花个个非良子;解缙一听,仓促间想不出恰当的下联,萧素素见他面有难色,不忍相迫,示意他先将茶接过去。

解缙接过茶杯,见下联早已贴在茶盘上: 一朝朝罢圣主,行行行院之家;见姊诚为才上才,方知尘寰处处有能人。

解缙无比感激地照念出下联,萧素素便对大家说道:“果然名不虚传。

”解缙十分敬佩她的才华和品德,从此便将萧素素当姊姊看待。

后来解缙成了翰林学士,便设法为萧素素脱籍,救了她出了风尘。

六、好友相对作乐
解缙年轻时,曾在一友人家中作客。

友善对,二人相逢少不免作乐一番。

友出了一上联: 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解缙稍为思索,随手指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朋友指着门外石狮子再出一联: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了得?解缙眼珠一转,又对出下联: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