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第20课《金字塔》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20课《金字塔》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20课《金字塔》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20 金字塔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翻译.(yì)不愧.(kèi)B埃.及(āi)精湛.(zhàn)C.黏.稠(zhān)泛滥.(làn)D.淤.泥(yū)熠.熠生辉(xí)二、选词填空。

漂浮飘浮1.湛蓝的天空中()着几朵白云。

2.远远望去,金字塔像()在沙海中的金山。

精致精湛3.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4.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的造船技术。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四、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选择。

A.作比较B.列数字C.举例子D.打比方1.胡夫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

()2.整个胡夫金字塔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4.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在离金字塔不远的沙漠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十几艘早已腐烂的古代木船。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______。

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文章展现出了一幅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图景。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文字介绍和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形式,形象而具体地介绍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

六、读句子,完成练习。

1.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1)这句话使用了___和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了胡夫金字塔____、___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册(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册(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目录1 古诗三首 (3)2 祖父的园子 (6)3*月是故乡明 (10)4*梅花魂 (15)5 草船借箭 (19)6 景阳冈 (24)7*猴王出世 (28)8*红楼春趣 (31)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汉字真有趣 (37)○我爱你,汉字 (41)9 古诗三首 (45)10 军神 (48)11 青山处处理忠骨 (53)12*清贫 (57)13 人物描写一组 (61)14 刷子李 (65)15 自相矛盾 (69)16 田忌赛马 (73)17 跳水 (77)18 威尼斯的小艇 (81)19 牧场之国 (85)20*金字塔 (89)21 杨氏之子 (93)22 手指 (97)23童年的发现 (10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昼.(zhòu zòu)出耘田夜绩.(jī jì)麻。

2. 彩丝穿取当.(dāng dàng)银钲.(zēng zhēng)。

3.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三、形近字组词。

昼()耘()桑()晓()供()但()耕()嗓()浇()洪()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第12课《清贫》(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第12课《清贫》(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12 清贫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筹.集(chòu)矜.持(jīn)B.被俘.(fǔ)金镯.子(zhuó)C.威吓.(xià)彼.此(bǐ)D.企.望(qǐ)汗褂.裤(guà)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矜持不苟.()A.姑且;暂且。

B.草率;随便。

C.连词,如果;假使。

2.舍己为公.()A.公平;公正。

B.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C.国家或集体(跟“私”相对)。

三、选词填空。

猜疑猜测1.他们于是激怒起来,()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2.她又知道怎样在人们的眉眼中()他们的内心的动机。

朴素朴实3.清贫,洁白()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4.这就是年轻的伞兵上尉贡勒,他为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

四、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五、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通过描写方志敏被俘的时候,敌人对其进行搜身的故事,表现出了方志敏的(),同时也表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的(),反映了革命者们()、()的优秀品质。

六、课内阅读。

①“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②“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③“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④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9课 牧场之国(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9课 牧场之国(含答案)

第19课牧场之国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tài niúdújùn mǎfēi chíbǎn dènɡyāo he liáo kuòhūlu二、比一比,再组词。

仪()河()潮()绵()眺()议()何()嘲()棉()跳()三、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反义词。

端庄─()微弱─()恢复─()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低地()的原野()的光芒()的小鸡()的奶牛()的骏马五、读句子,找出比喻旬,在括号里打“√”表示,不是的打“×”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5.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6.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六、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____________。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____________,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____________。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

可文中写道:“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1 古诗三首课时练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圆明白亮笑热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第二课时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樱桃(yīng yīn)啃吃(kěn kěng)倭寇(wōwēi)水瓢(piáo páo)玩腻(mìnì))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花园一()李子树一()大草帽一()谷穗一()狗尾草一()倭瓜花一()果园一()白蝴蝶一()大蜻蜓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测评,一课一练,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测评,一课一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测评,一课一练,附答案1古诗三首字词积累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稚.子(zìzhì)沉浸.(jìn qìn)当.银钲(dānɡdànɡ)涟漪.(yīqí)玉磬.(qìn qìnɡ)四时田园杂兴.(xīnɡxìnɡ)二、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夏季zhòu()长夜短,农人都抓紧时间劳作。

天刚破xiǎo( ),男人们就已经在地里yún tián(),妇女们也忙着cǎi sānɡ()喂蚕。

三、下面的词语中“供”的读音与“供耕织”的“供”相同的是()。

A.提供B.供应C.供词D.供给四、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理解,懂得)B.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塘)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语句应用练五、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句中把冰块掉在地上的声音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我们从诗句中可以想象出孩子从敲冰发出声响时的______到冰“碎地”时的______的心情变化,从而感受到孩子的活泼、可爱。

(①万分懊恼②十分得意)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诗句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样子;“________”字写出了远山与落日的关系——远山和落日挨得很近,互相映衬;“________”字让人觉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为一体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9课 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9课 古诗三首(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hǎi gūchéng wàn rèn chūn fēngwèi chéng mótiān qīng chūn yímín二、比一比,再组词。

沙()杯()城()青()抄()怀()诚()请()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五、解释下列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默写古诗《从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

9.古诗三首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泪尽(jìn jǐn) 涕泪(tìdì) 蓟北(lìjì)漫卷诗书(juàn juǎn) 摩天(mómóu) 襄阳(náng xiāng) 2.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指遗留下来的人民)B.五千仞岳上摩天(指华山)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D.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一连。

黄沙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百战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穿金甲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②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B.诗句表达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连年征战,归家无期C.融情于景,含蓄丰富地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及战斗的残酷(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当时身在“____________”,刚刚听到“____________”的消息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②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有这样的表现不是因为( )。

A.国家平定了叛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B.诗人回想到战乱期间,黎民受苦,颠沛流离,因此感怀C.请人听说蓟北被叛军占领了,悲从中来,无法压抑(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这两句诗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粗的词语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所以用“_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