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
在着焦虑、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其中,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同时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时常常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教导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普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心理普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心理普查报告分析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文对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旨在为学校提供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数据,并进一步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选择和自愿参与原则,共有1200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

调查采用了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心理压力来源、心理健康隐患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1. 心理压力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压力:约80%的参与者表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学习进度等是这些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就业压力:约60%的参与者表示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是造成他们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对就业要求的高度紧迫感、就业竞争激烈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人际关系:超过50%的参与者表示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包括宿舍生活、社团活动、师生关系等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 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着以下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和抑郁:超过40%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在大学期间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焦虑和抑郁的问题。

这些情绪问题常常伴随着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一系列不良症状。

- 孤独与压力:约30%的参与者感到他们在大学期间感到孤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有些人由于来自家庭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社交网络的较弱,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学业压力等原因导致了孤独感。

- 自我认同问题:2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价值等问题存在着不安全感。

对未来的困惑和自我定位的迷茫也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学校的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学生咨询辅导服务的提供。

建立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干预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收集了大量数据,以期揭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目的和调研方法。

调研目的主要包括: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等。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10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

二、调研结果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感到压力,60%的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30%的受访者有抑郁症状。

2. 问题的根源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根源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50%的受访者认为人际关系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此外,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一些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学会面对压力和情绪的有效应对方法。

三、调研数据分析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现象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常常苦于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学校层面,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招聘专业心理咨询师,并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教育层面,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调解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篇1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

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的群体。

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调查均反映出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抑郁状态,应引起关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从湖南师范大学中随机整群抽出文、理本科大学各年级学生共99人,其中男生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24.24%;女生75人,约占总人数的75.75%。

低年级(包括大一、大二)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34.34%,高年级(包括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65人,约占总人数的65.65%,科目分布上,理科为15人,约占总人数的15.15%,文科为77人,约占总人数的77.78%,工科为7人,约占总人数的7.07%。

(二)调查方法: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专门评测抑郁程度的。

整个量表包括21组项目,每组有4句陈述,每句之前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为等级分。

被测者可根据一周来的感觉,把最适合自己情况的一句话前面的数字圈出来。

全部21组都做完后,将各组的圈定分数相加,便得到总分。

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尊重和包容:尊 重他人的观点和 意见,包容他人 的缺点和不足
保持积极的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人际关系,避 免消极情绪影响 人际关系
制定合理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明确自己的兴 趣和优势,选 择适合自己的 专业和职业方

制定合理的学 习计划,避免 过度压力和焦

学会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学习
和休息时间
寻求专业指导 和帮助,如心 理咨询师、职
大学生焦虑和抑 郁的解决方法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医院心理科或专 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找。
预约咨询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心理咨询师的时间安排,预约合适的 咨询时间。
咨询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如实地向心理咨询师描述自己的情况,包括 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生活状况等。
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师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 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坚持治疗: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寻求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同学的支持,与他们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焦虑和 抑郁的表现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焦虑不安: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 抑郁情绪:大学生可能会感到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 社交恐惧: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社交恐惧,不愿意与人交流。
失眠、食欲不振
失眠:大学生经常出现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早醒等症状 食欲不振:大学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症状 社交恐惧:大学生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不愿与人交流等症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焦虑与抑郁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焦虑与抑郁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焦虑与抑郁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焦虑和抑郁是两个常见的心理障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和表现,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焦虑问题分析焦虑是指人在面临一些挑战或压力时感到不安和紧张,超出了正常的应激反应。

大学生面临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种种因素,容易导致焦虑。

1.1 原因分析首先,学业压力是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学期间,学生需要承担大量的学业任务,如完成作业、准备考试等。

这种长期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其次,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与人竞争失利。

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最后,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大学期间,学生与同学、室友和老师进行交往,这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可能存在困难和挑战。

与他人的交流和相处问题可能使大学生感到焦虑。

1.2 表现分析大学生在焦虑状态下可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或睡眠不稳定的情况。

焦虑情绪会导致大脑兴奋,使得他们很难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其次,焦虑还可能导致食欲改变。

有些大学生在焦虑的时候会出现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下降;而另一些大学生则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焦虑还可能导致集中注意力困难和记忆力减退。

焦虑情绪会让大学生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记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抑郁问题分析抑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常见于大学生中。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容易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2.1 原因分析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生活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身份认同等。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要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抑郁情绪。

2.2 表现分析抑郁的表现各有不同,但一些常见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以及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常常经历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和行动,并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职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的认识。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难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导致职业迷茫。

其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造成了困扰。

过去,传统行业常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竞争热点。

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机会,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产生影响。

许多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从事前景广阔且稳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公务员。

然而,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与传统的职业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更愿意从事艺术、新媒体等领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内外部压力,使他们陷入职业选择的迷茫状态。

此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职业迷茫的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不断变化,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持久,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迷茫感。

面对大学生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一些途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和克服这种困扰。

首先,大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的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合适的职业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一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1. 调查目的及方法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等问题,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我们选取了一所综合性大学的300名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2.1 心理健康状况在我们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有135人(45%)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焦虑症状最为突出,占比达34%;其次是抑郁症状,占比为28%。

压力症状也比较普遍,占比为23%。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出现了强迫症、恐惧症等问题。

2.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明显关系:2.2.1 学习压力近年来,高校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发现,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其中,学业成绩不理想、考试失败等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

2.2.2 情感关系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阶段,情感关系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发现,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等情感问题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其中,家庭关系不良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2.2.3 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对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性格开朗、健康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少。

而具有刚强、内敛、容易产生压抑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普遍。

3. 对策及建议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预防与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2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的心理困扰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180名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性别、学历对毕业生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 =4.50 ,5.38,p 0.05)。

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水平较高;性别、学历对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college graduates’psychological situation before employment and the factors to affect this situ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and propose measures so they can act as the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s well as consultation for the graduates. methods:us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s the tools to measur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r 180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effects from their genders, degrees are analyzed. results: grad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prior to
employment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verage for adults of the country with remarkable difference (t =4.50, 5.38,p 0.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problem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o exist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prior to employment which are somewhat affected by their genders and degre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purpose to condu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ultations. 【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prior to employmentanxiety and depress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类大学陆续开展各种活动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约有
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尤其是就业前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导致出现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状况、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对这一群体做了调查,为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选择为随机抽取人才市场某大公司招聘时,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共调查人数180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86人,大专生70人,本科生110人,,平均年龄 21.14±1.35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2],被试者根据最近1周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sas、sd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各个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把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1.3统计方法经统一计分标准处理。

测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l0.0软件系统进行t检验, p0.05)。

说明大专生就业前焦虑程度更高。

见表3
表3不同文化程度毕业生sas 、sds评分结果比较( ±s)
项目大专生(n =70) 本科生(n =110) t值p值
sas 44.63 ±7.63 37.17± 8.46 6.04 0.05
3讨论
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 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化,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打破了原有的计划分配体制, 开始向双向选择就业制度转化。

新的就业体制给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和自主权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毕业生不得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寻找工作, 加上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 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的状况, 这些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
和困难。

高校毕业生面对这样的就业现状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本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前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常模,这与刘洋等报告一致[3]。

女生抑郁、焦虑评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抑郁、焦虑倾向较为较出,这与女性的自身心理特征有关,但也受目前的社会因素影响。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胆怯、多疑、缺乏自信,而且对外界感受细腻、敏感,有的女生甚至怀有性别上的自卑感,这些都造成女性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社会在求职、用人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偏见与歧视亦加重了女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压力大于男生,。

大专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 这可能源于专科院校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有限, 影响力不及本
科院校, 学校以往的就业率可能也不及本科院校, 于是, 学生对
就业本身产生了畏惧, 找不到自信, 不敢与本科生进行竞争。

如果此时不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指导, 自然会增加他们的焦虑程度。

以上种种心理反应。

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对求职环境的应对不良而造成的,只要能主动适应,各方面引导得法,这些心理障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的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抑郁、焦虑程度,。

总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时代到社会角色的顺利过渡, 从而更好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许新东,高等学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中国学校卫生杂志1992.13(1)8~10.
[2] 汪向东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5~196, 235~238.
[3] 刘洋,河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 .5(26):468~4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