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障碍概述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一、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定义与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

了解并正确认识这两种疾病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抑郁症的定义与特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低落的情绪、喜乐感丧失、兴趣缺乏等。

患者可能体验到自卑感、内心空虚、无助感,并出现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抑郁症对患者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

2. 焦虑症的定义与特点焦虑症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担忧和恐惧状态,以及对实际或潜在威胁过度反应的情绪障碍。

焦虑症患者普遍表现出强大而持久的紧张感,可能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手足发麻等身体反应。

此外,他们也常伴有忧虑的思维过程,如妄想、无法控制的担心和重复的恐惧。

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因与发展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精神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1.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展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不平衡、生活事件以及心理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患者家庭中存在抑郁症的亲属会增加罹患该疾病的风险。

抑郁症也可能由于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导致。

生活事件如丧失亲人或分离感也是诱发抑郁情绪的重要原因。

2. 焦虑症的病因与发展焦虑症又可分为特定性焦虑障碍和泛泛性焦虑障碍两类,其发生原因更加复杂多样。

遗传、家庭环境、人格特征以及身体疾病等都可能与焦虑症的发展相关。

创伤经历,恐惧和不安的生活事件,如事故或攻击性事件,也可能导致焦虑症。

三、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促进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1. 个人健康通过正确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困扰,并寻求适当的治疗。

同时,家人和朋友对于了解这些精神障碍也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2. 社会发展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助于推动社会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

公众普遍了解这些常见的精神障碍有助于减少歧视、增强支持网络,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焦虑抑郁PPT课件

焦虑抑郁PPT课件

影响日常生活
社交焦虑导致日常生活受限,如 无法参加聚会、演讲等。
特定恐惧症
1 2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的恐惧
如对某种动物、高处、封闭空间等产生显著而持 久的恐惧。
回避行为
尽量避免接触或处于恐惧的物体或情境中。
3
影响生活质量
特定恐惧症导致患者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或前往某 些场所,影响生活质量。
03
抑郁障碍类型及表
感谢您的观看
季节性情感障碍
冬季抑郁
在冬季出现情绪低落、缺乏兴趣 和活力等症状。
夏季躁狂
在夏季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 等症状。
其他类型抑郁
反应性抑郁
01
由于某种生活事件或压力引起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状。
更年期抑郁
02
与更年期相关的抑郁症状,如潮热、盗汗、心悸等。
药物或物质引起的抑郁
03
某些药物或物质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经历、应激事件、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
相互作用机制
焦虑与抑郁症状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诊断与治疗挑战
诊断挑战
症状重叠,难以区分单 一焦虑和抑郁障碍。
治疗挑战
共病患者对药物和心理 治疗的反应较差,需要
个体化治疗方案。
预后与复发
共病患者预后较差,复 发率高,需要长期关注
和治疗。
跨学科合作
药物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长期治疗
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应随意停药。
逐步调整剂量
初始治疗时,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 有效剂量,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

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

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

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

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

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焦虑症和抑郁症科普知识PPT课件

焦虑症和抑郁症科普知识PPT课件
预防
通过减少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应对技巧等方法 降低患病风险。
02
抑郁症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 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严 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症状
包括情绪低落、缺乏活力、兴趣丧失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 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感 等。
心理治疗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 术的发展,心理治疗将更加便 捷、个性化,提高患者的治疗 体验和效果。
社会支持和宣传教育的加 强
未来将通过加强社会支持、宣 传教育和普及精神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为患者创造 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强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普遍性
02
让公众了解这两种心理疾病在人群中的广泛存在,减少误解和
歧视。
宣传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03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迹象,并鼓励早期寻求专
业帮助。
消除社会歧视与偏见
1 2
打破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污名化
通过教育和宣传,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和歧视。
倡导平等和尊重
分类和诊断
分类
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有时也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生化、心理社会因素等。
发病机制
涉及神经递质不平衡、炎症反应、氧பைடு நூலகம்应激等多种生理过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共病现象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1. 简介
精神行为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
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

2.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的心理疾病。


者常常感到无望、自责,并且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感到紧张、害怕和不安的心理疾病。

患者常
常出现过度担心、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焦虑症会干扰患者的正
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4.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会引起患者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影响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日常功能。

5.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较大的心理疾病,患者在不同的
时间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的状态。

患者可能会经历抑郁期和
躁狂期的交替,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6.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
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学习和社
交产生负面影响。

7. 结论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了解这些
障碍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精神健康问题,并为患者提
供合适的支持和治疗。

2024年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2024年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或酒精
某些药物或酒精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应尽量避免 过度使用。
20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024/3/24
情绪管理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调 节策略。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情绪稳定剂
如锂盐和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稳 定情绪波动和预防复发。
2024/3/24
17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电休克疗法(ECT)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抽搐,从而改变大 脑化学物质平衡,快速缓解严重抑郁症状 。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以改善抑郁 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2024/3/24
焦虑症诊断标准
同样依据ICD-10或 DSM-5中的相关标准, 主要包括过度担忧、紧 张不安、恐惧等症状。
诊断依据
包括症状持续时间、严 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 程度等方面。
13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鉴别诊断
抑郁症和焦虑症常与其他疾病混淆, 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需 要仔细鉴别。
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 趣丧失和活力减退为主要 特征的心理障碍。
2024/3/24
焦虑症定义
以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发病率
抑郁症和焦虑症均为常见 心理障碍,全球范围内发 病率较高,且常共病存在 。
4
症状表现及分类
抑郁症症状
持续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疲劳无 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 以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 感等。

情绪障碍症的名词解释

情绪障碍症的名词解释

情绪障碍症的名词解释情绪障碍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常常体验到情绪的极端波动和异常反应。

这种疾病能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给其带来许多痛苦和困扰。

它可能表现为抑郁、焦虑、双相情绪障碍、恐慌障碍和其他类型的情绪障碍。

抑郁症是情绪障碍症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患者常常感到无望、失去兴趣和乐趣,并且情绪低落长时间持续。

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和体力不振等症状。

抑郁症可能是由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生物学、环境和心理社交因素。

焦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症。

患者会经历过度担忧和不可控制的恐惧。

这些恐惧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关,如社交场合、特定地点或特定物体。

焦虑症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安、心悸、呼吸困难和肌肉紧张,从而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双相情绪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幅度极大的疾病,患者会经历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的周期性转换。

情绪高涨时,患者可能感到异常兴奋、多动、冲动和极端乐观。

而在情绪低落期,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失去兴趣和自杀倾向。

这种情绪波动对患者的生活非常具有破坏性,他们可能会面临职业和家庭关系的问题。

恐慌障碍是一种由突发、极度焦虑的恐慌发作所定义的情绪障碍症。

这些发作通常显得毫无预兆,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和失去控制的感觉。

恐慌发作可能严重干扰个人的日常生活,患者可能避免一些触发因素,导致社交和工作难以进行。

情绪障碍症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如心理身体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等。

这些情绪障碍症在临床上很常见,并且能够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管理。

然而,由于每个个体的差异,治疗方案可能因人而异。

因此,及早就诊、确立正确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总之,情绪障碍症是一组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绪障碍和恐慌障碍等等。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和痛苦,对其社交、工作和家庭关系造成影响。

了解这些疾病的不同类型和症状,以及早就医、得到适当治疗非常重要。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概述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概述

常同 时存在 , 即所谓共 病 。早 在 1 7 9 0年 , 国耶鲁 大 美
学 F ise L 首 次 提 出 “ 病 (o r ii ) 这 一 概 e ti J n n 共 emobdt ” y
中超过 7 的 抑 郁 患 者 共 患 有 不 同 类 型 的 焦 虑 障 5
碍 。2 0 ~ 2 0 0 l 0 3年 美 国 第 二 次 全 国 共 病 调 查 结 果
存 于 同 一 个 体 , 共 病 的概 念 扩 大 到 了共 存 的综 合 征 。 将
进 一步显 示 , 抑郁 与焦虑 障碍终 身共病 率和 1 2个月时 点共 病率 高达 5 . 和 5 . 『 。同 时期 在 欧洲 各 92 75 6 ] 国及 澳大 利 亚 等 国先 后 开展 了各 自的全 国性 调查 研
9 O年 代 初 美 国 首 次 开 展 大 规 模 的 全 国 共 病 调 查 研 究 ( t n l o rii u v y Nai a mo bdt S r e ,NS , 调 查 收 集 了 o C y O) 该 l9 ~ l 9 9 0 9 2年 间 , 5 5 1 ~ 4岁 年 龄 段 , DS — II R 经 M I—
体系 如 D M — I ID 一 1 S V、C 0和 C MD 一 3中 都 属 C 于 两 个 独 立 的 疾 病 单 元 , 是 , 实 际 工 作 中 , 者 常 但 在 二
为 1 .3% 、 6 单纯恐怖 障碍为 2 .3%、 4 社交焦 虑 障碍
为 2 .1 、 伤 后 应 激 障碍 为 l .5 。 同 时 大 规 模 7 创 8 的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 r r eh cr) 查 研 究 还 发 P i y h a h ae 调 ma 现 , 级 卫 生 保 健 中 的 共 病 率 远 高 于 社 区 。初 级 保 健 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铁榜,2005
心理症状:常见症状
抑 郁 症 状
A、心理症状:主观抑郁体验 客观抑郁表现 B、生理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异常、性生理异常等
刘铁榜,2005
如何区分抑郁和焦虑
抑郁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 疲乏无力 活动减少 失眠早醒 自信心下降 消极悲观 焦虑 忧心忡忡 紧张、担心 心神不宁 注意力难集中、健忘 入睡困难 疑病色彩重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第三状态假说
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既称不 上健康也不能说是疾病的所谓第三种状态( 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假说认为,功能性 躯体症状是人体第三种状态的主要表现。据 预测,脑力劳动者中呈第三状态者高达80% 以上,而一般中年人中,也有近50%呈第三 状态。



利血平、α -甲基多巴及其它抗高血压药 抗癌化疗药物 皮质类固醇及口服避孕药 抗精神病药(酚塞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 抗胆碱酯类的杀虫剂 酒、巴比妥类药 刺激/兴奋或镇静药的撤换 致幻药(LSD)
刘铁榜,2005
通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

据90年代我国综合性医院的调查,在 1673例连续内科门诊病人中,抑郁和焦 虑等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9.7%,就诊的 理由90%以上是躯体症状;内科医师对 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有84.1被 诊断为躯体疾病。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内 科医师缺少心理训练,而美国的内科医 师的识别能力达到60%(2000年)。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医源性后果假说
医生对来访者某些躯体不适,给 予了不恰当的关注。这种关注或许与 医生的人格、心理冲突以及不当的医 疗保健制度有关。
刘铁榜,2005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人体三种机能状态
————————————————— 致病因素 机体抵抗力 机体状态 ————————————————— 无 有 健康 弱 强 第三状态 弱 弱 第三状态 强 强 第三状态 强 弱 疾病 —————————————————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生理症状(功能性躯体症状) 1、睡眠障碍 2、慢性疼痛综合征 3、慢性疲劳综合征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其他症状 心理症状(精神症状) 1、焦虑症状 2、恐怖症状 3、抑郁症状 4、强迫症状 5、疑病症状 6、其他症状等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概念
综合医院的许多临床医生常常碰到这 样一些病人,他们有一种或多种主观躯体不 适体验,但体检时缺乏相应的体征,采用现 代技术手段检查也无相应的阳性发现。我们 将这类缺乏明确器质性基础的躯体症状,称 为功能性躯体症状。

刘铁榜,2005
美国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终生 各种情感障碍 重性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19.3% 17.1% 1.6% 现患率 11.3% 10.3% 1.3%
心境恶劣
6.4%
2.5%
刘铁榜,2005
美国焦虑障碍的患病率
各种情感障碍 终生 24.9% 现患率 17.2%
广泛性焦虑 惊恐发作 单纯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场所恐怖症 PTSD
睡眠障碍 1、难以入睡 2、早醒 3、易于惊醒、多梦 4、睡不解乏 5、睡眠感缺乏 6、睡眠时相延迟等。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常见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que syndrome)

以衰弱性疲劳、精力不足为主诉, 常伴有头痛、咽喉痛、肌肉及关节痛、记忆 力下降、注意集中困难等症状, 可伴有低热及淋巴结肿痛。
年龄组
刘铁榜,2005
不同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一般人群
慢性疾病 住院病人 老年住院病人 癌症门诊病人 癌症住院病人 脑中风 帕金森病 心血管疾病
0% 10% 20% 30% 40%
5.8% 9.4% 33% 36% 33% 42% 47% 39% 45%
50%
患病率 刘铁榜,2005
综合医院易引起抑郁的常见病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常见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
常见的诉述为腹胀、腹痛、恶心、反 酸、嗳气、呕吐、腹泻等; 但查无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常见症状

功能性躯体症状可能的内科诊断
1、睡眠障碍 2、慢性疲劳综合征 3、慢性疼痛综合征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 5、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 6、内脏神经官能症等
抑郁焦虑障碍概述
刘铁榜 教授 主任医师
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
抑郁焦虑障碍:内容提要
抑郁焦虑障碍:概 述 抑郁焦虑障碍:表 现 抑郁焦虑障碍:类 型 抑郁焦虑障碍:治 疗 抑郁焦虑障碍:黛力新

刘铁榜,2005
抑郁焦虑障碍:概述
抑郁焦虑障碍不是一个疾病,也不是一个诊断名 抑郁焦虑障碍是一类心理障碍的总称,相当于香 港目前流行的说法:情绪病 包括 1、焦虑障碍:OCD、PD、GAD、SAD、PTSD、SFD等 2、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 但抑郁焦虑障碍不包括后者
功能性躯体症状:流行学

中国许又新(1983)
无躯体疾病者 有躯体疾病但病诉被夸大 病诉与躯体疾病一致
11% 13% 76%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流行学

WHO(Sartorius,1986)的资料
估计每年为处理功能性躯体症状, 至少耗费了全球卫生资源的30%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常见症状
刘铁榜,2005
心理症状:常见症状
恐 怖 症 状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即对大多数人不感到害怕 处境感到害怕,或者害怕的程度超过一般人的 平均水平;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 3、回避害怕的回避,并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 许又新认为:正常人面对现实,而恐怖症病人 回避现实,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4、主要类型:单一恐怖、其他恐怖
躯体化假说
躯体化(somatiza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病人 通过这种机制,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 种种问题。即:表面诉说的或反映出来的是躯体症状,而 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却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就 是说,躯体症状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但病人避开心理问 题而执着地关注躯体症状。躯体化成为病人应付社会心问 题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退行到儿童早年的一种方式。按照 这种解释,功能性躯体症状可以视为内在心理冲突的一种 表达方式。
8-39% 与GAD共病
刘铁榜,2005
抑郁焦虑障碍时躯体症状的伴发率
睡眠障碍 疲乏 食欲不振 胸闷、心慌、气急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98% 83% 75% 75% 75% 体重减轻 头痛、头胀、头晕 颈/背部疼痛 恶心、腹胀 便秘 63% 60% 45% 43% 40%
刘铁榜,2005
抑郁焦虑障碍:临床表现
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临床特征
1、描述模糊 2、常有波动 3、主观色彩、刘铁榜,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流行学
英 国 (Culpan & Davis,1960)

仅器质性疾病者 仅有心理问题 无正式诊断
56% 38% 6%
刘铁榜,2005
刘铁榜,2005
心理症状:常见症状
疑 病 症 状
A、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 B、对某些异常感觉和/或生理现象作出疑病性解释; C、有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依据,但不是妄想; D、对理性的分析和阴性检查结果表示怀疑; E、反复到多家医院求医,反复要求进行辅助检查; F、对辅助检查具有病态兴趣,但往往不愿接受治疗。
森田学说
日本学者森田正马认为,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求生欲 望很强,希望健康,追求完美,习惯内省,对自己的健 康状况、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宁过分担心。他们的躯体和 内脏感受器往往特别敏感,感受非常敏锐,因而常常把 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用脑过度时的头昏 、紧张时的心悸等正常生理范围内的变化误认为是疾病 的表现而恐惧、紧张。结果,他们就更容易把自己的注 意力集中在所谓的“症状”上。注意越是集中,感觉越 是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 象称精神交互作用。
躯体疾病 帕金森病 慢性疼痛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甲状腺疾病 抑郁发生率 20-50% 12-30% 10-20% 10-25% 10-30% 躯体疾病 癫痫 脑肿瘤 肺气肿 老年痴呆 心血管疾病 抑郁发生率 15-40% 40-60% 20-40% 30-35% 40-60%
刘铁榜,2005
易引起抑郁的常用药物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隐匿性抑郁(Masked Depression)
1、一种不典型抑郁症,以功能性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 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 2、以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主观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症 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 心、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人可以表现为贪食或厌食、体 重增加或减轻,症状多变 3、躯体检查无阳性发现,易于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其他躯 体疾病 4、这类病人往往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看非精神专科。对 症治疗往往无效。抗抑郁剂治疗可能取得一定效果。
刘铁榜,2005
抑郁与焦虑共病较单病障碍
更重的功能损害 更大的疾病负担 更明显的慢性趋势 更大的治疗难度 更高的自杀风险 更加不良的预后

刘铁榜,2005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
48% 与PTSD共病 50-60% 与PD共病
34-70% 与SP/SAD共病
抑郁症
87% 与OCD共病
刘铁榜,2005
心理症状:常见症状
强 迫 症 状
1、思想、情绪、冲动或行为以令人讨厌的形式、不由 自主地重复出现; 2、这些思想、情绪、冲动或行为从属于病人自己; 3、病人至少仍对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作无效抵抗; 4、强迫思维或行为的实现并不具有愉快的性质; 5、主要形式: A、强迫思维: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询问、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观念; B、强迫意向和动作:强迫计数、强迫意向、强迫 洗手、强迫性仪式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