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高血压与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现状

高血压与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现状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而高血压的存在又使得焦虑抑郁症状更加突出。
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焦虑抑郁与高血压之间的研究较多,但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没有统一定论,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就有关焦虑抑郁与高血压共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Abstract]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hypertens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xiety or depress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s can caus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mak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ore prominent.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studies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hypertension ,but there is no uniform conclusion,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ed stud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hypertension with anxiety or depression,and provides a possible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Hypertension;Anxiety;Depression隨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特别是心理压力,不但会导致人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精神表现,还会造成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
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
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
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
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
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共病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630014)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汪紫妍,华
通信作者:华 琦,E-mail : huaqi5371@
琦),综合科(诸国华)
- 308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 年 6 月第 23 卷第3 期 Chin J Health Care Med,June 2021 ,Vol 23,No. 3
现已有研究表明, 抑郁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抑郁人群中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 42%,且抑郁与高血压的相 关性是与时间呈正相关的,抑郁症及其严重程度也与高血压 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6]0在一项对中年女性的研究中,抑郁、 焦虑可分别增加30%和24%的高血压患病可能0但在年轻群 体中,抑郁焦虑评分与收缩压呈负相关⑺'在老年人群中,抑 郁患者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率,但焦虑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
临床诊断的不全面而低于实际水平0 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常共病存在,有33%〜95%的抑郁
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3]0而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与抑 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也有诸多重合部分,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证 实高血压与抑郁焦虑的共病情况0近年研究表明,我国各省 市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的比例为23.3%〜29.1%,高血压合并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5.7%~21.8%,其中社区人群老年期抑 郁情绪的检出率约为22.8%;在住院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 病患者中,合并焦虑障碍为38.6%,合并抑郁障碍为12.4%, 总发生率达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总数的半数以上,女性、病 程较长、高血压分级较高以及多次住院均为高血压患者焦虑 抑郁共病的危险因素⑷'国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 中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为22.8%〜29.8%⑸'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 年 6 月第 23 卷第3 期 Chin J Health Care Med, June 2021,Vol 23,No. 3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研究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们在临床上经常同时出现,被称为共病现象。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给患者带来了更严重的痛苦和困扰,也给医生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疾病,但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惧,而抑郁症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自我评价下降。
然而,在实际临床中,许多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这种共病现象被称为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
研究表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率很高。
一项对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约有50%的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这种共病现象不仅使患者的痛苦加重,还会导致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性。
因此,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神经生物学上存在一些共同的机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脑区活动存在一定的重叠,例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这些脑区在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活动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共同出现。
其次,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对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起到一定的影响。
焦虑症和抑郁症常常与个体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例如,长期的工作压力、亲密关系的问题或社交孤立等因素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同时出现。
此外,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现象也可能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关,如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等。
针对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医生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2.躯体症状
• 胸部压迫感、不适、呼吸短促 • 口干、吞咽困难 • 肌肉紧张、痛疼 • 僵硬、震颤、多汗 • 眩晕、麻木、乏力 • 腹泻、尿频 • 性欲减退
15
八 、各类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一)广泛性焦虑症(GAD) 临床表现:
• 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 及紧张为主的慢性焦虑,可持续数年
•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脱敏疗法
• 药物 SSRIs : 成人和儿童的一线用药 帕罗西汀、左洛复、西酞普兰、 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兰 TCAs:氯丙咪嗪 此外综合医院常用黛力新
• 电针治疗:百会、印堂穴
28
4. 难治性强迫症
• 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 在氟伏沙明治疗中加用锂盐 • 电针治疗 • SSRIs • 儿童性强迫症
内容
• 概述:对焦虑的认识过程。焦虑障碍的 流行病学资料。
• 焦虑障碍的分类。 • 焦虑障碍各亚型的诊断与治疗。 • 多途径、多角度关注焦虑障碍的治疗。
1
一、概述
1. 概念 • 常见的精神症状
多与抑郁症同时出现 • 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 误区
常将焦虑与抑郁混淆, 忽略对其的治疗。
2
2.焦虑障碍概念的认识历程
疗前向病人解释精神性和躯体性焦虑的机制。 docin/sanshengshiyuan 需严格限制饮食
尤其对焦虑、 惊恐有效 TOPS-8 <或 = 5~ 6
TOPS-8 <或 = 5~ 6 老年人治疗应考虑的因素
• 研究表明 疗效持久 免疫球蛋白Ig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gG, IgM和IgE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周,以免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 因此,应及早发现焦虑,尽快明确诊断。
患者难以忍受、无法解脱痛苦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处理策略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处理策略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患有这两种疾病。
有趣的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经常共同存在,即存在共病性。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并提供处理这两种疾病的策略。
1. 共病性情况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很常见。
研究表明,有近70%的抑郁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也会同时出现焦虑症状。
同样地,约有50%的焦虑症患者也同时患有抑郁症。
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重叠,共同出现的症状可以加重患者的痛苦。
2. 共同的症状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症状。
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感到紧张不安、害怕和担心,而抑郁症患者则常常感到无助、悲伤和绝望。
这两种疾病都会导致睡眠问题、食欲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力疲乏、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社交障碍等症状。
3. 共同的原因抑郁症和焦虑症可能由一些相似的原因引起。
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压力和生物因素都可能是引发这两种疾病的因素。
焦虑症患者更容易担忧和害怕,而抑郁症患者则更容易感到绝望和无助。
这些心理因素在两种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处理策略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和挑战。
因此,寻求适当的处理策略非常重要。
a.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见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纠正消极思维和情绪,以及应对焦虑和抑郁。
b.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c. 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处理这两种疾病非常重要。
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社交活动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
d. 支持和理解: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治愈抑郁症和焦虑症至关重要。
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5. 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通过适当的处理策略,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研究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研究近年来,抑郁症与焦虑症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热门话题。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焦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两者常常同时出现,被称为共病现象。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助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定义和表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常常体验到丧失兴趣、情绪低落、悲伤、疲倦和自责等症状。
焦虑症则是一种持久而过度的恐惧或紧张,导致患者感到不安、害怕和紧张,还可能伴随着心悸、呼吸急促和恶心等身体症状。
二、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抑郁症与焦虑症往往同时出现,研究发现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也同时患有焦虑症。
这两种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相辅相成。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望和沮丧,焦虑症患者则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这种情绪的交织使得两者更容易共病。
三、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原因1. 神经生物学因素:抑郁症和焦虑症都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例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水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抑郁症和焦虑症更容易共病。
2.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风险。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增加了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
3.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的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有密切关系。
这些因素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四、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和心理教育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管理和克服抑郁症和焦虑症。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抗压能力。
3. 生活方式改变: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焦虑抑郁
1 概述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 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 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 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
2002年芬兰melartin 等用dsm-ⅳ对269 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 %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
2001年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 ,显示50 %~60 %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2001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59. 1 % 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
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
王骞150 例中共病组68例,45.3%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
2.1 gad患者共患抑郁症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 同样, 具有终生gad 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 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 30% 符合惊恐障碍;30% 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 近33% 的ocd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 等观察了44名ocd 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 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sad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sad首次发生后出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现, 88%的男性和79% 的女性ptsd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
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
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
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 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
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d2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多巴胺d2受体多态性中 ncoi c/c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者中明显增高。
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gad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 ga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集性。
roy研究显示, gad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而且环境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
parker (1999) 等发现, 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2种焦虑障碍(sad 和ocd) 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
着联系又有不同。
近年来研究发现5-ht 功能在人和动物的焦虑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证据表明, 5-ht 系统损害或5-ht合成受阻在动物模型上起到抗焦虑的作用。
喻东山认为,两者在5-ht存在部分重叠,均有5-ht2受体功能亢进。
袁勇贵等研究发现,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血浆ne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因此, 有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病现象可能是5-ht能神经元在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功能状态失衡的结果。
3.3 心理防御机制[11,12]国外有的学者认为:抑郁与焦虑两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对致病因素的同一反应,而特征性的病状是人格的病理塑型作用的结果。
袁勇贵研究发现共病组较少使用被动攻击、抱怨、期望, 较多使用退缩、躯体化、解除、否认; 抑郁组较少使用幽默、期望, 较多使用解除、假性利他、隔离; 焦虑组较少使用抱怨、幽默, 较多使用解除、同一化。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与单纯焦虑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
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均认为功能失调性认知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性心理状态,构成了抑郁的易患性。
卞清涛等研究发现焦虑症、抑郁症与焦虑抑郁共病有着相似的认知心理特征,三者有着相似的易患性,但在程度上共病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更加严重,与很多学者的观点相一致。
国效峰等研究发现:共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抑郁组,消极应对方式分显著高于抑郁组,提示人格因素可能与重性抑郁症是否共病焦虑障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