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官学院小文化研究
互文、隐喻与现实主义:“荒岛文学”的跨媒介银幕叙事研究

互文、隐喻与现实主义:“荒岛文学”的跨媒介银幕叙事研究杨炎雨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22()2
【摘要】荒岛文学是西方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临海且具有冒险精神,荒岛成为天生爱探险的西方人向往且充满好奇的地带。
这种刺激与不可知的荒岛经历让荒岛文学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并受到推崇与喜爱;而由荒岛文学改编而来的电影不仅是从叙事上与荒岛文学产生了互文性,更是从文本文化(Text culture)到形象文化(Image culture)展现着富有层次的叙事表达,让西方荒岛文学获得了新的更富生命力的升华。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杨炎雨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的互文性叙事
2.从文学到银幕:《长恨歌》的跨媒介叙事探赜
3.互文·扩张·参与:从网剧《唐人街探案》看IP的跨媒介叙事
4.互文·扩张·参与:从网剧《唐人街探案》看IP的跨媒介叙事
5.从舞台到银幕:《暗恋桃花源》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公安院校立项分析

2021年5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May 2021 第3期 (总第127期)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 3 (Ser. No. 12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公安院校立项分析李雪婷,王朔旋,张成丹,张 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管理学院, 北京 100038)摘 要:以2011—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公安院校所立项目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立项的院校、项目类型、学科门类、申请人员情况、研究热点等,发现公安院校立项项目以政策导向为依据,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犯罪、地区、高校、文化、创新等。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公安院校立项存在种类单一缺乏竞争优势、不同地区院校间科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科研队伍年龄断层现象严重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公安院校立项项目数据库、完善教师申报项目激励机制、建立跨学科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立项项目源于实战用于实战等建议。
关键词:公安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热点;激励机制;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21)03-0086-07收稿日期:2020-11-20作者简介:李雪婷(199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安管理学。
王朔旋(1999—),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生。
研究方向:公安管理学。
张成丹(1998—),女,广东深圳人,本科生。
研究方向:公安管理学。
张 赟(1996—),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安管理学。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特色警务体系现代化发展趋势研究”(2020JKF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科学研究项目的标杆。
如果一个项目能够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功立项,足以证明该项目在理论研究、实践意义、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公安院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现状与成果,同样能够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得到很好的检验。
性侵幼女犯罪之成因及其防范

第30卷第6期2013年12月政法学刊JournalofPolticalScienceandLawVol畅30No畅6Dec畅2013性侵幼女犯罪之成因及其防范周 玲(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广东广州510232) 摘 要:近年来性侵幼女犯罪案件频发已经引令人瞩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道德沦丧致使道德底线崩溃、传统文化的心理模铸、职业道德意识淡漠部分幼儿监管不到位、防性侵意识弱、不少施暴者应该说有着猎奇甚至是变态心理、家丑不可外扬思想作怪等等不一而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严惩犯罪犯罪嫌疑人,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保持高压的态势,在人们的心里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让胆敢以身试法之人得到应有的下场;细化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设置更高更合理的进人门槛和用人评价机制,注重从业人员道德品格的考核和评价;加强对于未成年孩子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性侵;猥亵;幼女;犯罪防范 中图分类号:D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45(2013)06-0031-04 收稿日期:2013-11-25 作者简介:周玲(1965-),女,河北灵寿人,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教授,从事公安文化研究。
近两年来,各大媒体上常有醒目的标题报道或评论有关性侵幼女行为,这类事件之所以令人关注和愤怒,自然除了是因为这些无辜的幼女年龄之小、受伤害程度之深以外,还有就是施暴着的身份特殊:小学校长、政府官员、中小学教师、幼儿园员工、乡村的老农、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等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令人发指,叫人痛心,值得深思,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职业道德约束力,尤其是人性素养的提高是当务之急,进而要灭除这些丧尽天良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纯净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孩子们生活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一、近年来性侵幼女案件频发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并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伤害的行为。
_水经注_引_诗_考_张鹏飞

〔作者简介〕张鹏飞,男,1979年生,湖北武汉人,文学硕士,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部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研究(广东广州,510230)。
《水经注》引《诗》考张鹏飞〔摘 要〕保留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四十卷中的《诗经》诗句,大多数引自《毛诗》并记载相同,有少数与今本《毛诗》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另有几处引用《韩诗》和《韩诗外传》,此种引《诗》特色,与北朝“《诗》学”的传承情况相关。
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诗》的独到之处略做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水经注》;《诗经》;引用中图分类号:I 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06)09-0025-02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北朝以来的经史典籍、野史碑录、地记故书、神话异闻、民间歌谣谚语等,溯流穷源,模山范水,访迹寻图,杂以神仙鬼怪,遂集斯学之大成。
其引书之丰富,据近人郑德坤《水经注引诗考》统计共引文献436种,其中所引大量文献多已不见于隋唐志略,众多久佚典籍,赖此书而得以保存。
而其征引繁复之经史材料,足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裴松之《三国志》注、《文选》六臣注,并称鼎足而无愧矣。
在《水经注》所引众书中,其中诗赋类共八种二百余处,诸如《诗经》、《诗谱》、《韩诗外传》、《楚辞》以及杨雄、刘歆、张衡、建安七子、郭璞等汉以来诸家诗赋杂曲以及碑帖铭文,其中尤以引用《诗经》次数最多,且分布最广。
本文粗略统计,《水经注》全书四十卷共引用《诗》达50余处,几乎分布于每一卷,各卷引诗情况如下:卷三《河水注》:1 卷四《河水注》:2卷五《河水注》:4 卷六《浍水注》:3卷七《济水注》:2 卷八《济水注》:2卷九《清水注》:9 卷十《浊漳水注》:1卷十二《圣水注》:1 卷十三《漯水注》:1卷十四《鲍邱水注》:1 卷十五《洛水注》:1卷十六《漆水注》:1 卷十七《渭水注》:1卷十八《渭水注》:1 卷十九《渭水注》:2卷二十二《洧水、渠水注》:5 卷二十四《瓠子河、汶水注》:5卷二十五《泗水注》:2 卷二十六《沭水、淄水注》:2卷二十九《比水注》:1 卷三十一《滍水注》:2卷三十四《江水注》:2 卷三十六《延江水注》:2卷三十九《赣水注》:1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用《诗经》的独特之处以及所引《诗》的分类情况等作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警察意识的培养框架思路构建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警察意识的培养框架思路构建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各高校愈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特别是公安院校,建设其特色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成长,尤其是警察意识的培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安院校学生作为预备警察,应具备警察意识,恪守公安职责,忠于宪法和法律,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警察意识;培养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干警的人才基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公安人才的培养有着至重要的作用。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指的是长期以来广大师生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从而创造出来的校园精神、学生风貌、教工气质的总称。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警察意识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成长为公安院校所需的人才。
一、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社会形成文化有其必然性,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也依赖于校园人的精神活动。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来自于特殊的校园环境以及明确的警察职业特色,从而具有与其他院校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
现代化大学的校园文化品位可以构建出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学术氛围,创造求真务实、求善寻美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从而教育人、引导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公安院校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文化的特殊高校文化,对培养出公安战线所需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公安特色影响着公安院校的所有师生,其所塑造的文化环境时刻渗透着学生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
所谓文化环境指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物质生产活动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由思想、语言、观点、制度、理论、风俗、伦理、大众传播、文学艺术等构成的精神生活环境。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粤教思函[2013]51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粤教思函[2013]51号](https://img.taocdn.com/s3/m/c5296ac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f.png)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粤教思函〔2013〕51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征集广东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校旗和评选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知》(粤教思函〔2013〕24号)精神,今年4月份以来,全省高校认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报送工作。
经有关专家评审,共评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5项、优秀奖50项,现予公布(见附件)。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高校要统一思想,求真务实,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
附件: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下载点击此处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7月12日附件: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序号学校名称成果名称奖项1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风建设“卓越工程”特等奖2中山大学中华韵味共品赏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山大学“中华传统文化节”特等奖3华南农业大学十载和谐春运梦情暖风雨归家路--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责任教育载体,十年组织万名志愿者支援铁路春运特等奖4华南农业大学文化传千载茗香遍校园-华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团十年风雨路一等奖5广州大学穗港交流22载,建筑学子放眼天下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基于项目驱动的校际学生实验综合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一等奖7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一等奖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传递青春爱心给力留守儿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阳光育苗”关爱农村(社区)留守儿童一等奖9暨南大学浓浓华夏情,拳拳赤子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暨南园璀璨绽放一等奖10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羊城文化之旅--大学生文化自觉之培育及实践探索一等奖1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清风漾校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综述二等奖广东工业大学挥舞青春之翼,塑造健康你我 --广东工业大学青春健康教育二等奖13暨南大学融思政“教育”与文化“化人”于一体--暨南大学《领导内参》杂志寓教于文有效提升干部教师素养二等奖14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的传承--农垦精神育人工程二等奖15华南农业大学走科技创新之路架专业实践之“桥”--华南农业大学桥梁设计大赛二等奖16广东警官学院在这里读懂中国梦--坚持开展春运安保育人实践二等奖1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赛会(会议)实践育人工程二等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第五届“生命节”二等奖19广州美术学院“八杂街”创意市集文化活动二等奖20韶关学院培育智慧读者,助推学风建设--韶关学院读书活动月六年巡礼二等奖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杯大学生主题辩论赛二等奖22广东药学院打造宿舍文化大舞台,起飞青春梦想--广东药学院“和谐杯”宿舍文化节二等奖23嘉应学院以师生实验艺术团为载体,推动高雅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星期音乐会二等奖25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政校行企”协同搭台,助推珠澳创意文化合作--珠海城市专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节”文化活动综述二等奖26韩山师范学院书香韩园香满天-- 韩山师范学院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三等奖27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感悟大学,关注成长,在新生榜样教育中打造学生“成长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七载情三等奖28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展现独立学院文化特色,构建内涵丰富讲座体系三等奖29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朋辈心理辅导创新性应用的实践三等奖3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健康直通车”引领志愿文化服务二十载弘扬大医精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健康直通车”志愿服务纪实三等奖31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诚信驿站三等奖32广州中医药大学知行学香融书舍新型学生宿舍书院素质教育体系探索--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知行书院建设实践三等奖3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国大学生全英商务实践大赛三等奖34广东金融学院财经文化论坛三等奖35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彰显艺术专业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艺术魔方,以展促学三等奖36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依托行业资源,打造育人平台,助力学生就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探索三等奖3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运用学生原创电影品牌开拓校园育人新载体三等奖3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红色经典晚会三等奖39东莞理工学院莞工青年论坛三等奖40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节暨师陶节三等奖41南方医科大学积极打造学生品牌队伍,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三等奖42中山大学南粤环保行三等奖43暨南大学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凝聚全民志愿正能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暨南大学志愿服务20周年工作成果及思路新探三等奖44华南师范大学一支亦师亦友的新生教育管理队伍――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经验三等奖45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师生成长的助力器--自动化学院“青蓝工程”探索新路三等奖4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自动化学院大力推进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三等奖广州大学真情帮教十八载,春风化雨细无声--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与广州市第三劳教所帮教共建活动三等奖48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IT志愿者服务队三等奖49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两信”,“两社”,“三自--铸造当代高职生的“全人”形象三等奖50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珠海大学生志愿助残项目--快乐成长三等奖51广东金融学院重温先锋魂践行中国梦优秀奖52广东警官学院追随“为民公安的足印”,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学院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六步联动工作法”优秀奖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系“创先争优我成长”学生党员党性锻炼项目优秀奖5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入党量化体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优秀奖55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让“我”更美丽--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礼仪活动探索与实践优秀奖5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挖掘统战文化资源打造“统战文化”品牌优秀奖57嘉应学院基于服务理念的高校班主任管理实效优秀奖58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志活动新篇章-与佛山麦田计划合作探索青志活动的实践优秀奖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双三元”办学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60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高校与广播电台联手制作大型广播剧《我在回忆里等你》优秀奖61华南农业大学弘扬传统文化价值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华南农业大学“中华状元红”知识竞赛优秀奖62广东金融学院精彩讲堂,大学航标优秀奖63惠州学院社团艺术节优秀奖64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元旦晚会为支点撬动校园文化的大球优秀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奥运星耀校园暨体育艺术进校区”活动优秀奖66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女性特色展巾帼风貌优秀奖67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文化节:以“诚信、责任、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实战性商务文化活动优秀奖68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人文意识教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优秀奖69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绽放青春的舞台、实现梦想的舞台优秀奖7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话剧比赛优秀奖广东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广东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72湛江师范学院数学文化节:寻找理科的人文之美优秀奖7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体验教育助成长唱响学风建设主旋律------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优秀奖74广东警官学院创建优秀社团,践行广警精神--广东警官学院锐虎队纪实优秀奖75韶关学院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学生活动平台,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优秀奖76五邑大学传承侨乡文化,净化感恩心灵优秀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乐学创新实践成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构建立体式的学生学术文化平台优秀奖78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激情飞扬,青春报国--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奖79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合唱团成果汇报优秀奖80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言”绎缤纷-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奖81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优秀奖82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闪亮新主播》文化载体建设优秀奖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吉珠校园景观优秀奖84中山大学粤行修心--医学生夏令行动计划优秀奖85华南师范大学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学校的建设为例优秀奖8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环保助学爱心宿舍优秀奖87广东海洋大学推宣教促自教、倡服务助成长--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三位一体”普法宣教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优秀奖88广东药学院注重生涯规划、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优秀奖广州大学广州大学校园辩论赛优秀奖90嘉应学院打造“建筑怡情”活动品牌,探索校园优秀奖91五邑大学志愿服务进社区和谐社会促发展优秀奖9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年123社区行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实践活动综述优秀奖9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圆梦校园,公益先行--记我院文法系实施教育公益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优秀奖94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深化粤港院校交流提升学生关键能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合作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优秀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雏鹰展翅”--以专业竞赛为导向的全覆盖式学生自主发展课堂优秀奖96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志愿服务专业化,实践育人开心化-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社区矫正服务活动优秀奖97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腾龙”工程--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优秀奖98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立足“两课”教育,探寻民间文化--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集结号IV”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奖99汕头大学医学院以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实践为载体强化医德教育实效性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优秀奖100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树立草根榜样优秀奖——结束——。
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

校 园文化 内容是 一个复 杂的系统 ,从普遍 意义而言,它主 三个方 面的特点,使 制度 文化 区别于 精神文化和 物质 文化 ,也
意 味着 无法感受 它的存在。实际上 ,成熟的精神文化无时不 在、 有建筑 类 的物质文化,如教学楼、住宅楼 等 ;有场馆 类的物质
无 处不在、无事不 在,它活跃在讲台上 、校 园里、人们 的言谈 文化,如 图书馆、科学馆等 ;有景点类 的物质 文化 ,如寓意性、
举止中。这种 渗透性 影响的特点,具有 “ 桃李不言,下 自成 蹊” 象征性强 的雕塑 、花坛等 ;有传媒型 的物质文化 ,如广 播、报 之妙。以上三个方面 的特点,是精神文化 区别于 制度文化和物 刊等 。所有这 些都是物质 文化 的组 成部分,都 不同程 度地发挥
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
所谓 校园文化 中的精神文化是相对 于校园文化 中的制度文 化和物质文化 而言的,它主要 是指一所学校 在长期 的办学 过程 鲜 明的个 性和办 学理 念。它是校 园人 的理 想信念 、价值 观 念、
中,受传统 、历史、地域 文化 等影响,而逐渐 形成的 自己独特、 这 些实体性的存在 物既是校 园教学活 动的场所 和设备,又体现 一 道 德风 尚以及传 统习俗等 的综合。与制度 文化 和物质文化 相 比 化表 现出如下的特征 : 是直 观性 。与精 神文化 的抽象性 和制 较,它主要 体现 出以下几个方 面的特点 :一 是抽象性 。由于精 度文化的理性化不 同,物质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直 观性 。
文化研究:现状与前路

摘
要: 文化研 究有如 下特 点 : 学科 、 跨 实践性、 重视 大众文化研究等。 中国的文化研 究兴起 于 2 纪 9 0世 O年代 , 兴盛 于 2 1
世 纪初 。中国文化研究的特点是 : 研究者 多出身于中文 系, 重视知识的梳 理和国外理论 的 阐释 , 而基于 中国语境的研 究不足 , 故 而难 以在 国际文化研究界发 出自己的声音 。文化研 究既带 来了新的生机 , 也带 了许 多困惑。我们不宜过分渲 染文化研究的领域
还 媒体 与 电影 , 族 研 究 , 化 研 究 理 论 种 文 伯 明翰 学 派 的 研 究形 成 了 自己 的特 色 。如 : 有成 效 的 工 项 , 有 文 化 政 策 研 究 , 卓 人 阶 级 青 少 年 亚 文 化 研 究 ; 学 科 研 究 ; 同 于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等 。 跨 不
0 3年 美 国 匹 兹 堡 大 Sc t,9 3 、 漫 长 的 革 命 )T eL n eouo ,9 5, .. 澳 大 利 亚 等 地 都 成 立 了 文 化 研 究 协会 。2 0 oiy 16 ) 《 e (h o gR vlt n 16 )EP i 学成 立 了 美 国 文 化 研 究 协会 ( SC tr tde soiin U u ua Su i A s a o 。 l l s c t 汤 普 森 ( . . h m sn ( 国 工 人 阶 级 的形 成 )T eMaig E P T o po )英 (h kn
宰¥¥ 3 卷第 5期 第 1
V0.3l No 5 1 .
绥 化 学a uh a Unv ri o y
21 0 1年 1 0月
Oc 2 1 t. 0 1
文化研 究 : 现状 与前路
叶 奕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警官学院文化研究
(一)概述
广东警官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警官学院位于广州市,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建立于1949年11月的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建校以来,学院经历了政法干部培训,政法中专、大专,公安专科、本科教育的历程,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
学校实行省公安厅和省教育厅共同领导,以公安厅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校内全日制学生大部分为广东省内,分布全省21个地级市,有小部分来自外省。
全校一共分为两大类;文法类和公安类,其中文法类包括有公共管理系、法律系、计算机与科学系,公安类包括有侦查系、治安系、刑事科学技术系、警务战术指挥系等,共有7大系部。
文法类与其他普通大学并无较大的差异,仅有集合点名与外校不同。
公安类实行警务化管理,需要集合点名以及内务检查等,课程上修习较多的公安类专业知识,并有警体课。
文化是积淀于群体生活中的并且形成一定模式的群体特征,而广东警官学院自建校以来形成的群体文化,即广警文化是其他学校并不具有的。
因而有必要对广东警官学院的文化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基于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全日制学生进行访谈,得出较为粗略的广警文化初探。
(二)广东警官学院文化初探
1、忠诚、责任、服务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完美体
现。
“忠诚、责任、服务”这是广东警官学院的校训,同时也是广警人的文化沉淀和底蕴。
每一个广警人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被教育:忠诚、责任、服务是我们广警精神,是我们的校训。
显然,这样的校训使广东警官学院更多了一层韵味。
走在校园,我们随处可见校训的宣传,正是这种宣传和累积,广东警官学院的学生和校风沉淀有忠诚责任服务的韵味。
忠诚是指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显然在公安院校强调忠诚是首先和必要的。
忠诚意味着服从,因此在学院也有强调服从的传统,相信这也我们公安类院校的特殊性质有关。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校训中写上责任相信也是为乐给广警人的观念注入一种责任心、责任感。
而
服务,更是突出我们公安院校的特征,人民警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体,在校训中强调的服务,可以使广警人在走向岗位时,时刻不忘服务人民的信念,而更加凸显广警人的精神。
广警精神、广警校训,正是这样的文化特征铸造了我们与其他学校的不同。
也正是这样的广东警官学院校训才使我们在竞争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2、公安类学生的优越感
广东警官学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间本科警察学院,学校对公安类专业教学极为重视。
而公安类学生普遍对其公安类学生身份存有高度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优越感表现在学院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名王姓公安类学生这样说道:
我进入学校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公安类学生有一种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感觉,当我慢慢接触到学校各种事物时,我才开始明白公安类进入学校后会慢慢地形成一种优越感,不论是否主动表现出来,而且这种优越感会自形成后影响着。
诚然,在公安院校公安类本来就是主体。
而相对于公安类,文法类的学生就处于一种相对弱势。
不过这也仅仅是基于对广东警官学院的观察而的,具体是否如此,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尊重师长
广东警官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安院校,其带有其他公安院校的特点。
我们知道公安系统强调忠诚与服从,因而在公安院校普遍地形成尊重师长的文化特征。
例如在军训时,新生往往被要求见到老师、师兄姐等人必须问好,而且就算是在军训过后,也被灌输必须敬重前辈。
某大一学生:
军训期间因为没有及时地叫师兄师姐好之类的问候语而被罚了的事经常会发生。
而队助还要求我们即使是军训过后见到老师师兄姐也要问好,他说这是广警的传统。
在我的观察中,确实如此,而且我在军训时已经被罚怕了,不想再因为礼貌上的问题继续被罚。
军训时就灌输的尊重师长的观念可以说会一直地在广东警官学院存在,并且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一个传统。
而这种尊重师长其实早就成为了一种文虎特征,虽然其他学校也存在有这样的尊重师长的要求,但相信并没有广东警官学院突出。
4、纪律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