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的基础一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4章)

组织行为学(4章)


或 或
或 或

I 内倾偏爱 偏爱自制和个人设计事物 N 直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可能性、想象力创 造性上,并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F 感情偏爱 把重点放在人类价值、建立个人 友谊、主要依靠信念为基础的决 策和不喜欢上 P 知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获取尽可 能多的资料上
E外倾------------建立关系----------------内倾I S感觉-------------产生信息---------------直觉n T思维-------------做决策-----------------感情F J判断的-----------选择优先性------------ 知觉的P • • • • • • • • • • • • • • • 美国教授根据对参加商学院短期课程的849名经理的研究,作如下的分类 ----------------------------------------------------------------------------------------------------外向型 总百分比 内向型 ESTJ 20.7 44.5 23.8 ISTJ ESFJ 5.9 12.4 6.5 ISFJ ENTJ 8.8 15.3 6.5 INTJ ENFJ 1.6 4.0 2.4 INFJ ESTP 3.9 8.2 4.4 ISTP ESFP 1.2 2.4 1.2 ISFP ENTP 4.2 7.1 2.9 INTP ENFP 2.9 6.0 3.1 INFP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中高级经理中,“STJ”型人占了最大部分。“SEP”型的 人--最爱好社交的人—比例低。 在这份样本中,这些类型的百分比如下: 总数 ST SF NF 经理 849 52.8% 14.8% 10%

第3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工作——能力匹配

当能力与工作相匹配,或言,管理者将 具备不同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的人放在合 适的地方,工作会事半功倍。
有能力者,放在合适的位置; 能力不足者,培训后使其能够胜任某种任务,再 放到合适的位置。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能力匹配• 当匹配不良:
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工作难以有 效完成,绩效低下; 能力超过工作要求过多,薪酬按绩效 而非按能力付给——效率低下,满意度 降低,离职率升高;
种族或民族
• 美国不同种族由于偏见的存在,在职业选 择机会、晋升机会长期存在不平衡。 • 但近年来,非裔美国人进入白宫担任国家 重要行政职务、好莱坞电影对非裔演员的认同 和推广,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鲍威尔、赖斯、奥巴马; 丹泽尔· 华盛顿、威尔· 史密斯、哈莉· 贝瑞
具有自我验证偏好的人容易受种族或民族 刻板印象的影响。
测试内容: 常识;图形理解(图形缺损补全); 数字广度(朗读,顺着、倒着复述); 图形排列(卡片图形排成故事); 词汇解释;积木构图;算术;物件组装; 数字-符号匹配; 理解:呈现由易到难的问题,要求详细回答; 相似性:何种情形下A和B两词汇有相似处
一般能力倾向测试(GATB)
• General Aptitude Tests Battery。20世纪40 年代美国劳工部设计的综合式职业性向测验; • 12个分测验,测试9个不同的维度:智能、言 语、整理、书写、空间、形状、协调、手指、 手腕; • 包括纸币测试和操作测试; • 单独或集体施测 • 个人分数均可转化为标准分,绘制能力倾向剖 面图,看到自己的各项能力在总体中分别所处 水平 • 作为人员招聘选拔、培训晋升的根据;
你获得的收入没有体现你的最高价值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指在特定时刻、特定环境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它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情感、态度和动作等多个方面,并受到遗传、环境、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个体行为的基础首先可以追溯到个体的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个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如饮食、睡眠、排泄等。

这些生理需求的满足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饥饿可以促使个体寻找食物,疲劳可以引起个体寻求休息,而排泄需要则会导致个体寻找合适的场所。

因此,个体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求而产生的。

在生理因素之外,个体的行为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情感、意识等方面。

个体的感知能力决定了其对环境的认知程度,从而影响其行为。

个体的情感体验可以促使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反应。

个体的意识水平也会影响其行为方式,高度自觉的个体往往会有更加明确的行为目标和更强的行动能力。

因此,个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心理状态的驱动和调节。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

社会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文化等。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家庭教育则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行批判性塑造。

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的行为表达和行为规范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综上所述,个体行为的基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个体的行为不仅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求,也受到其心理感知、情感和意识状态的引导和调节。

与此同时,个体的行为还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

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表现,也有助于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

个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遗传因素和学习因素。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事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员工满意度随年龄 而持续增加,而其他一般员工在中年时出现下降, 而后又有所回升。
近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二者关系可能出现 新的变化。
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3、年龄与流动率和缺勤率 社会普遍现象是年龄越大,流动率越低。研究结
论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年龄大的员工,在可避免的缺勤方面一般低于年
关,尤其是女性员工。 另一些研究有证据表明,孩子越多,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越高。 有关流动率研究结果很不一致。
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五、工作年限(任职工龄) 这一背景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有相当大的争论。
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任职 时间对工作绩效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出勤率和流动率上,目前研究结果明确显示: 任职时间与出勤率负相关。因此,任职时间是员工 出勤率和未来工作流动率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
有研究表明,对于所有层次的岗位工作来说,语 言、算术、空间和知觉能力是工作熟练性的有效预 测指标。
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二、躯体能力(physical abilities) 包括精力、体力、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性等
。 和高职位、高智力的职位相反,越是不需要知
识和技术或越是机械性的工作,越需要躯体能力。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个人背景特点
我们每一个人进入某一组织工作,都是带 着自身的特定个人背景,个人特点对解释人的 行为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 性别 性别与工作表现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
题,这个问题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 1、性别与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总之,气质并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故无 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相适应的一些的工作,在 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这对组织的人 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表现。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受到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体内心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个体认知认知是指个体获取、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个体认知的基础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方面。

1. 知觉:个体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来获取信息。

感知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对事物的理解和反应。

个体的感知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

2. 注意:注意是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集中。

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通过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来处理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信息,而将无关信息排除在外。

注意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反应。

3. 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和学习的信息的保持和再现。

个体通过记忆来获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在特定情境下作出适应性的行为。

记忆涉及到感知、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等多个过程,个体的记忆能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和情绪状态等。

4. 思维:思维是个体对信息加工和组织的过程。

个体通过思维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和产生创新。

思维的方式和内容受到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二、个体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评价。

个体情感的基础主要包括情绪和价值观等方面。

1.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短暂的主观体验。

情绪包括愉快的情绪(如喜悦、兴奋)和不愉快的情绪(如恐惧、愤怒),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受到外界刺激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社交关系、工作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等。

2. 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重要性和行为准则的评价和认同。

个体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和决策的方向。

第三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三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三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1、知觉 2 2、归因 3、情绪 4、态度
一、知觉
1、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知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选择性/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 选择性/相对性 进行反映。如对象和背景 整体性:整体优先。 整体性 理解性:以过去知识经验去解释当前对象 理解性 恒常性:当知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 恒常性 们对它的知觉映象不变的特性。
读下面故事有何感想? 读下面故事有何感想?
1、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2、“雕刻大师与小女孩"——叔叔, 你怎么知道这么漂亮的人藏在里面 呢? ---投射
二、归因
1、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 归因 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动机 的过程。 2、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归因包 括三个步骤:对行为的知觉;对行为 原因的判断;对个性的归因。
知觉者 自身
知觉
知觉对 象特征 知觉发 生的情 境
eg1:国际通用的摩尔斯密码
eg2: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上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财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这种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常常导致不同部门之间 的相互指责。
1.70 3.91 社会和职业上的 5.28 幸福 8.83 总的幸福状况 1.52 结婚的可能性
数值越高,越具有表中特性
近因效应 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它一般产生于熟人之间。 刻板效应 指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 的看法,又称刻板印象 投射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琐碎而又无穷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个体,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和选择。

然而,我们对于个体行为的基础有时感到困惑,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复杂而难以理解的。

首先,个体行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基本需求。

作为生物体,我们有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水、住所、安全、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这些需求推动着我们的行为,我们会努力寻求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

例如,我们会工作赚钱购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或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满足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

这些基本需求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然而,个体行为的基础并不仅限于满足基本需求。

我们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价值观、信仰、文化、教育、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

这些因素塑造了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做出的决定。

这种内外部影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个体行为模式。

除了基本需求和其他因素,个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个人选择和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欲望,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来做出决策。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选择的困扰,在众多的选项中徘徊不定。

此外,我们的决策还受到外在环境的限制和约束,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作出选择。

在个体行为的基础中,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人类的行为很难被准确预测,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反应。

此外,我们的行为也受到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有时我们可能会做出冲动或不理性的决定。

这种困惑使我们更加难以理解和解读个体行为。

总而言之,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它涉及到基本需求、价值观、环境影响、个人选择和意图等因素。

然而,个体行为也是一个无法完全捉摸的领域,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困惑着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但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作为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领域。

无论是进化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还是认知科学,都在努力探究个体行为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题中,选项B的迷惑性最大,该选项往往使人脱离陈 述的材料而直接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做出错误的判断。 同时,做演绎推理类的题时,不像做其他类题目一样,找 到一个正确的选项,马上就可以排除其他选项,而是要将 其他选项排除完后,留下的一项才是正确的选项。这是应
逻辑推理
你和两朋友一起去应聘,主考拿出五顶帽子,两白三黑。规定在黑暗中你 们三人各取一顶,剩下的由主考收走。开灯之后,每个人只能看到他人头 顶的帽子颜色,能最快猜出自己帽子颜色者获胜,你看到一个朋友戴着白 色,而另一个朋友的是黑色,但他们两人都很困惑,猜不出自己帽子的颜 色,于是你很快说出自己的帽子颜色,你的答案是:( )
一般能力(智力)与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能力、躯体能力 模仿力、创造力
智力(IQ)
有研究表明,任何工作都需要语文、数理、空间、 认知等智力因素的参与,智力水平的高低往往可 以对工作绩效产生预测力。
言语理解 逻辑推理 数学能力 图形推理 空间知觉 综合分析
年龄与职业发展需求
职业生涯发展的 不同阶段
进入期 探索期 适应期 发展期 阶段性成功期
瓶颈期
平台期
转型期 重振期
突破期 反思期
退出期 (成功退出 平庸退出 失败退出)
危机期 倒退期
性别(sex)
女性和男性在工作生产率 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动机模式上存在差异: 女性更倾向于遵从权威, 男性更进取,权力欲更强;
B.200
C.250
D.500
数字推理
例:100,50,2,25,()
A.1
B.3
C.2/25
D.2/5
答案为C。 解析: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
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2/25。
数字推理
例:118,199,226,235,()
A、238
B、245
C、253
D、255
答案为A。 解析:本题为等差变式与立方型的混合规律题。后项减
更注重人际关系 利用谈话融洽关系 被认为更容易平易近人 认为工作上的决定应该由大家一起来做 避免冲突,维护和平气氛 更通融,更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更擅长利用直觉和移情来对待困境
企业如何应对挑战?
婚姻状况
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婚姻状况与工作绩效之 间的关系;
已婚员工较未婚员工的缺勤率和流动率更 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女性的缺勤率要高于男性。
问题与讨论
企业用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HELEN最近好郁闷,跟她同时进公司的男同事们差不多都已经做到 部门主管了,而她还是在一个小职员的位子上摸爬滚打。其实她的能 力并不比他们差。在上一次的晋升中原来的同事又一次变成了自己的 顶头上司,于是HELEN萌生了去意。
女性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挑战? 女性发挥自身在人际交往上的优势,自信坚持、专业化、合作……
问题与讨论
“一个不能对家庭负责任的人,更不可能对工作负 责”,此假设是否成立?
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任职时间
任职时间对工作绩效没有太大的预测力; 任职时间是对“缺勤”和“跳槽”行为的良
好预测指标(负相关); 任职时间与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
问题与讨论
经验资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回报体系是否要考虑
IT企业员工的特点 可能的需求
可能的激励政策
能力 Ability
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结构 能力-工作匹配 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Ability):又称“智能”,是指蕴含于个体身 上可被调动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各种活 动或任务的躯体及心智资源的总称。任何的组织行 为都需要“能力”的参与,能力是影响组织行为效 率和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去前项的差分别为:81,27,9……我们可以发现,各个 差组成了首项为3的立方型数列,因而可以推断出括号内 的数字减去235的差为3,所以,括号内数字是238。
A、不可能有答案,你随便蒙了一个 B、你很肯定地选择白色 C、你很肯定地选择黑色 D、根据概率你选择了黑色
数学能力
鸡兔同笼问题 植树问题 蜗牛与井(一口井深8米,一只蜗牛白天爬5米,
晚上又退回3米,问蜗牛要花几天爬出井?)
数字推理:2,5,10,50,()
A.100
经验及任职时间因素? 在人员甄选时的应用
课堂活动:一个IT企业的员工激励策略
背景资料: IT企业的部门可以大致划分为:研发部、市场部、行政部和工程部,对于生产型的 IT企业来说还有生产部。通过访谈,总结IT企业的主动流失者有以下的一些显在特 征:
①研发、市场和工程部的流失水平相对于行政部门要高; ②在公司服务期在1-3年左右的员工流失水平高,尤其是那些以前没有相关工作 经验的员工,获得2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后容易发生流失; ③研发部门中高级技术人员流失的少,程序员级的员工相对容易发生流失。 ④另外,企业的部门经理层的流失也是相对普遍的。 ⑤人员平均年龄年轻,教育程度高。 ⑥ 劳动强度大,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人际交往范围比较窄等等。……
本章学习目标
传记特点:明确主要的传记特点; 能力:能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个性: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学习:区分4种不同的强化程序。
传记特点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年龄 性别 婚姻状况 任职时间
年龄(age)
年龄与流动率呈负相关; 年龄与缺勤率呈一定的负相关; 年龄与工作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 “年龄、专业等”对工作满意度有交叉影响。
言语理解
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不过,在 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并 不大。这意味着:
A 不合脚的鞋不能御冷 B 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 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 D 在买礼物的时候,式样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答案解析:
在这段陈述中根本没有提到冬天穿鞋之事,因而不存在合 脚与否的问题,这样选项A被排除。选项B的“毛衣大小 只不过是式样问题,与其功能无关”,在陈述中是难以直 接推出的,故B也应排除。在整个短文陈述中只字未提买 礼物的事,所以,选项D也应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