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咸阳市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区域经济咸阳市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阮班录,仝玉琴,许 兵(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摘要]咸阳是陕西桃的主要产区,桃种植业已经成为本区域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分析了咸阳桃产业现状,从生产、品种、加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咸阳桃生产面临的问题,并从改变种植经营模式、推广新优品种、提升栽培管理技术、发展加工产业、增强品牌意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桃;生产现状;提质增效;推广新优品种;提升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跨东经107o38′53〞-109o10′30〞、北纬34o11′56〞-35o32′41〞,是陕西果业的主要产区。
多年来,桃作为咸阳除了苹果外的第二大水果,对于提高群众收益,发展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桃产业的不断扩张和市场要求的变化,普遍存在品种落后、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品牌不亮等,制约着当地桃产业的发展,实施产业提升发展势在必行。
1 咸阳市桃生产现状咸阳地形南低北高,南部为关中平原、北部为渭北旱塬及沟壑区,海拔在366~1855m之间、平均890m,近5年年均降雨量533.4mm、年均日照时数2076.9h、年均气温14.3℃、年均无霜期223d,关中灌区以垆土为主、渭北旱塬黄绵土为主,均适合桃的生长,是陕西桃的主要生产基地。
从2015年以来,咸阳桃的面积、产量快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据《2018年咸阳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17 年咸阳市桃园面积、产量分别为1.021万hm2 和30.266万t (见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产量和面积的3.77%、5.27%,其中主产县分别是灌区的礼泉、三原、乾县、泾阳、兴平和塬区的淳化,分别占全市总产量的47.4%、15.7%、9.4%、7.6%、5.6%和9.3%,共占全市桃总产的95%,其它县区栽培较少、产量仅占全市的5%。
就桃在水果面积中的占比来看,依次为灌区的泾阳、三原、兴平、秦都、礼泉等;塬区淳化占2.99%,其余都不超过1%。
礼泉县旱腰带地区果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色、 有机 、 良好农业 规范等不同层次 的产地产品 , 推进果业升级。
三、 未来 发展 规 划
1 .指 导 思想
抓住陕西省果品优势产业带建 设、 “ 一线 两带 ” 建设 和《 关中一天水 经济 区发展规划》 实施机遇 , 立足礼 泉县旱腰带果业产业实 际 ,以建设
现代农业 、 促 进 农 民增 收 为 核 心 , 坚
坚持 以 自然资源为依托 ,面向 国内国际 2 个市场 ,稳定苹果发展 面积 , 扩 大葡萄 、 石榴 、 杏等 特色水
持“ 高产 、 优质 、 高效 、 生态 、 安全” 原
则, 以结 构 优 化 为 主 线 , 以产 业 壮 大
升级为主题 , 以科技进 步为动力 , 以
农 民增 收 为 目的 , 加 大 创新 力 度 , 提
区辐射带 动烟霞镇 、石潭镇大力发 展御石榴及柿 、 李、 樱桃等其他时令 特色水果 3 3 5 h m 。 , 产量 0 . 6 万t 。果
2 O1 3 . 0 3
总第 2 5 7期
高 ;四是 区域布局和 品种结构不尽 合理 , 果业 内部结构性矛盾突 出 ; 五 是果 园管理水平不平衡 ,整体质量
果面积 , 适量发展樱桃等名 、 特、 优、 新时令水果 ,大力发展设施高效特 色水果 ,着力 提高果产 品质量安全 水平 ,以生 产绿 色 、有机果 品为重 点,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作业技术 , 优化 区域布局 , 调整 品种结构 , 提高 管理水平 ,增加产 品科技含量和 附 加值 , 实施名牌 战略、 龙头带动战略 和项 目支撑 战略, 培育精 品 , 打造名 牌, 促进 销售 , 扩大 出 口, 推进 产业 化经 营 ,延长产业链条 ,加快标准 化、 市场 化 、 产 业化进程 , 尽快 形成
陕西苹果流通“四好模式”对农产品流通机制的启示

根据中国果树研究所对 中国各苹果主产区的生 态条件研究表明 , 陕西的渭北黄土高原 区是全 国苹 果产区中惟一符合最适宜区七项气象指标的苹果优
在国内,陕西苹果 ” “ 主要推广地区应定位在非苹果
收稿 日期 :0 8—1 20 0—2 8 作者简介 : 刘梦星 (9 4 , , 1 8 一)女 河北石 家庄人 ,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经济 学专业硕 士生 , 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 。 ① 陕西省农业厅 . 陕西省苹果优势( 特色 ) 产品优势 区域布局发展规划 ,0 3年 8月。 20 ②王海刚 . 陕西苹果 流通模式优化研究 ,0 6年 5月 :2—1 。 20 1 3页 ③杨霞 . 中国开 拓欧盟苹果市场市场研 究 ,0 7年 6月 :1 2页 。 20 3 —3
了“ 陕西苹果” 区域品牌的重要市场。同时, 墨西哥、
表 2 中国苹 果适 宜气 象指标 比较
资 料 来 源 : 西 果 业 局 内部 资 料 。 陕
巴西、 印度等这些世界潜在 的消费市场 , 也成 为“ 陕 西苹果” 区域品牌推广的主要地区。另外 , 还直接供
应家乐福、 易初莲花等国际连锁超市 , 扩大对欧盟高
1把握地域优 势, . 选择适生优 生土地 , 保证苹果
“ 得好 ” 生
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 苹果的生产成本 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和 国外一些 国
家。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 使得“ 陕西苹 果” 国内国际市场上有 了较 大的 区域空间优势。 在
陕西苹 果流通“ 四好模式” 对农 产品流通机制的启示
刘 梦 星
( 西安财经学 院 经济学院 , 陕西 西安 摘 706) 10 1
要: 陕西苹果流通“ 四好模式” : 是 把握 地区优势 , 选择适生 优生土 地 , 证苹果“ 保 生得好 ” 推行标 准化 管 ;
陕西省粮油和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陕西省粮油和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3月目录陕西省粮油和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要求∙∙∙∙4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7)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12)特色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14)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18)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21)蔬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引 (24)陕西省粮油和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要求为加快全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结合各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聚焦耕、种、管、收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支撑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机具搭配组合,熟化推广一批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机具配套方案和标准化模式,为农业稳产保供提供基础性保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装备支撑。
一、建设内容围绕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从选址科学、设施宜机、装备配套、机艺融合等方面,开展基地建设。
(一)选址科学。
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优势产业集聚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建设示范基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功能区规划合理,设施、生产、运行、保障等功能相对完善。
(二)设施宜机。
基地及配套设施“宜机化”,方便机具转移顺畅安全高效作业。
田间地块整理到位,丘陵山地满足宜机化要求,道路、沟渠、桥涵、排灌设施、温室大棚、果园、茶园等便于农机装备进出、作业、调头、转运等。
(三)装备配套。
根据产业生产作业环节配置适宜的农业机械装备,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主要作业环节,兼顾产业平衡。
优先推广先进适用、智能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
(四)机艺融合。
优选宜机良种、适用装备、配套农艺及生产模式,形成机艺融合的粮油生产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规范,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效益。
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

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首先,陕西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应注重特色各异的地域分布。
陕西省地理位置独特,既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如秦岭山脉、黄土高原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兵马俑、华清池等。
因此,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根据各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建设休闲农业项目。
比如,位于秦岭山脉的地区可以开发山地旅游休闲农业项目,提供登山、露营、赏花等活动;位于黄土高原的地区可以开发农业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
其次,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还包括提高农业品质和增加服务内容。
休闲农业的核心是提供给游客一个愉悦的农村休闲环境,因此,农业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业生产应注重生态环保,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应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休闲农业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如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等,增加游客的选择和体验。
第三,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还包括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因此,与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可以将陕西省的休闲农业与陕西历史名城和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主题农庄,提供特色演艺和农耕文化展示;可以将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相结合,推出农产品加工工坊,让游客亲自体验加工过程。
最后,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政府应该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土地政策等方式,为休闲农业项目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对休闲农业市场的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维护休闲农业的良好形象。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对策应注重特色地域分布、提高农业品质和增加服务内容、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只有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和合理的发展对策,才能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陕西:从苹果大省向苹果强省迈进

Vol.40No.072023 China Fruit News陕西:从苹果大省向苹果强省迈进近年来,陕西省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陕西从全国苹果生产大省向苹果生产强省迈进。
据初步统计,2022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61.61万hm2,产量1302.71万t,分别占全国苹果面积与产量的31.07%和27.03%。
一是出台了加快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为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底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优化“四大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结构、优化品种品系结构、规范栽培模式结构、完善产业业态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构建“五大体系”(发展现代生产体系、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现代经营体系、打造现代市场体系、构建现代科技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实施“六大工程”(优质苗木繁育工程、高质高效果园建设工程、产后处理推进工程、营销能力提升工程、品牌培育强化工程、市场主体培优工程),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
二是规模稳步扩大,并向30个苹果基地县集聚。
据陕西省果业中心数据显示,陕西省常年有洛川县、礼泉县等30个苹果基地县———在陕西省苹果产业生产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在果园管理、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2022年30个苹果基地县苹果面积合计约46.55万hm2,占全省苹果面积的75.56%,产量合计约1079.23万t,占全省苹果产量82.84%。
三是补齐苹果采后处理短板。
近年来,陕西省紧盯“地头收购、混装销售、预冷滞后”等短板,加快提升果品产后处理能力。
以苹果主产县为重点,根据种植规模和区域分布,全面推进分拣预冷装备建设。
在苹果主产镇村集中建设产地采后处理中心,积极开展集中分拣、预冷、收购等服务,苹果分拣、贮藏保鲜能力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发展国家级、省级涉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7家,全省果品贮藏能力561万t,有水果4.0智能选果线170条。
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转变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现代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建成全国果业生产加工核心区、贸易物流枢纽区、高新科技研发区,全面提升陕西果业发展水平。
到2020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2000万亩、产量达到2135万吨、产值达到1300亿元,优果率达到80%以上;干果面积达到2750万亩、产值达到150亿元;果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
二、转变果业生产方式(一)优化果业区域布局。
实施苹果产业“北扩西进”战略,建设陕北黄土高原、渭北北部和南部产业板块;稳步调减晚熟品种,合理发展早中熟品种,适度发展加工品种,实现早中熟与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合理搭配。
猕猴桃产业实施“东扩南移”战略,建设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产业带。
因地制宜发展时令水果、干杂果和林果业。
(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创新苹果栽培方式。
推广减密度、大改形、强拉枝、有机肥等关键技术,改造郁蔽老化果园400万亩。
推广矮化砧木、宽行密植、篱架栽培、纺锤树型栽培模式,发展自根砧、中间砧和双矮型栽培300万亩,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区100个、标准化示范园1000个,创建一批扶贫示范果园。
(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等负责)(三)提高苗木繁育水平。
依托苗木繁育企业和涉农科研院所,建设种源保护库(母本园)、省市县三级区域试验站、苗木检测中心。
建设产业化育苗基地,加强无毒(脱毒)苗木繁育与推广,依托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设立果树种苗交易专区,规范苗木生产流通。
(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等负责)(四)加强果园基础建设。
加大涉农资金投入整合力度,加强果园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土壤改良、喷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二 0 一一年十二月1目录第一章规划纲要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条件及现状第四章市场分析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六章规划方案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第九章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附件:1、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申报单位项目基本情况表2、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表3、***同兴公司有机食品转化认证书4、陕西省果品销售明星证书5、“乔山红”注册商标6、陕西省苹果优秀品牌证书7、陕西省优质苹果证书附表:1、总投资估算表2、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图:1、***县现代农业园区区域示意图2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第一章规划提要1.1 园区名称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1.2 园区主管单位***县农业局1.3 园区实施单位***同兴果品进出口公司***县永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1.4 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和园区技术依托单位园区规划编制单位:陕西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县农业局园区技术依托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县果业技术报务中心 1.5 园区建设地点***县天度镇永平村、齐横村1.6 园区规划年限为了使本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考虑项目区现状以及建设单位条件和意向,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确定项目区的规划期限为4年,即 2012-2015年31.7 园区总体设计定位园区建设立足于***县境内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现状,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途径,以特色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集成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经营优势和市场优势,建设苹果、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园区。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全面振兴区域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变革。
园区将按照核心区、示范区的布局进行规划建设,核心区突出技术的集成和创新;示范区突出特色和产业优势,从而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技术先进,试验,示范与培训系统完善,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10-9-24 果业网
我省具有生产多种果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渭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
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我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
果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省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果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
一、我省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果品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优势明显增强。
2002年全省水果面积1056万亩,居全国第五位,产量515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其中苹果面积554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产量392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0%,世界总产量的近7%;梨面积86万亩,产量46万吨,均居全国第五位;猕猴桃面积24万亩,产量1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红枣面积143万亩,居全国第四位,产量9万吨(干重),居全国第五位;桃、葡萄、草莓、石榴、樱桃、杏、李等特色时令水果面积超过150万亩,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全省优果率显著提高,苹果达到45%、梨50%、猕猴桃70%、红枣90%,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建成绿色果品基地80万亩,其中苹果7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九五”以来,我省水果进入调整期,1999—2003年,全省新增果园面积387万亩,其中苹果104万亩,淘汰落后品种和非适宜区果园273万亩,其中苹果145万亩。
全省水果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分别在渭北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在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的河流沿岸建成了酥梨基地;在黄河沿岸建成了红枣基地;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建成了猕猴桃基地;在大中城市郊区建成了时令名、优、特、新水果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水果生产带。
水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栽品种突出的多元化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3、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1998年到2002年,全省水果贮藏能力由190万吨增加到230万吨,增长21%,其中冷藏和
气调能力由15万吨增加到60万吨,增长了3倍。
苹果浓缩果汁设计生产能力由4.6万吨增加到30万吨,增长5.5倍,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果汁出口由2万吨增加到12.8万吨,增长5.4倍。
洛川、礼泉、白水等一批集物流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开始建设或投入使用,华圣、海升、富安、宏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果品贮藏、加工、贸易协调发展。
4、果农收入增加,果区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全省果品总收入由1998年的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40亿元,增长75%,其中苹果总收入由65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增长77%。
果品为果区农民提供的人均纯收入由520元增加到910元,增长75%,果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果区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陕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苹果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63%,秦美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总面积的70%,酥梨面积占到梨总面积的80%以上。
苹果早中熟与晚熟的比例为20:80,熟期过于集中,销售压力较大。
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多,加工品种少。
2、良种苗木生产管理不够规范。
除苹果外,梨、猕猴桃、红枣等其它果树尚未建立起无毒苗木繁育中心,苗木质量难以保证。
良种选、育、引和区域适应性试验相对滞后,品种更新速度缓慢。
苗木销售缺乏监督和管理,调运秩序比较混乱。
3、果品优果率较低。
我省苹果的优果率仅为世界果品生产先进国家的一半,而且外观、包装质量与国外差距更大。
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果品质量整体上与国际市场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4、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果品商品化处理比例仅占总产量的2%左右,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45%,且以土窑洞贮藏为主,冷藏和气调贮藏仅占10%,缺乏冷链流通设施,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周年供应的要求。
深加工产品除苹果浓缩汁外,其它品种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5、产业化程度较低。
果品生产、经营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果农利益联结松散,产业带动力弱,影响产
业健康发展。
(三)优势条件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果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200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2001年成立了陕西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陕西省果业管理局;200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果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03年省政府把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生态基地列入新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之一,创造了果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2、国家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提升了陕西果业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为了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已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洛川县被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产业化建设唯一试点示范县。
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对陕西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大了投资、支持力度。
3、西部大开发为加强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重点加强以生态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有效改善我省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果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扩大果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有利于优化果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有利于改变果品生产管理方式,提高果品质量;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向果业,提升果业素质和效益。
二、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实施优果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销售系统,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建成果业强省。
(二)优势产品确定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对苹果、梨、猕猴桃、红枣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
确定的主要原则:一是国际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二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外销潜力较大。
(三)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