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优质课教学设计1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6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最新6篇)《二泉映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二泉映月》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夸姣理想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份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夸姣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 :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 :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誊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课件:屏幕出现课题及月光水面树影图景,同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导语:让我们随着这委婉动听的二胡曲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同时举起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欣赏了惠山二泉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谁能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带领大家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可用书中的八个词,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老师展示图片,为大家再现美景。
)2、这样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情?二、品读坎坷。
1、像梦境一样令人陶醉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双目失明的阿炳,他能看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2、又是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二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认真读读,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生默读、划。
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相应句子。
同学们,俗话说,会读书的人,不仅要会把薄书读厚,还要会把厚书读薄。
你们能把这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吗?(坎坷)坎坷的本意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想想,坎坷在问中指什么?文中对阿炳的坎坷经历有具体的描写吗?4、还有吗?还有吗?是啊,书上的确没有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生活的年代离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比较遥远,要走进阿炳的生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你们平时在郑州的街头有没有见过一些衣衫破旧、卖艺为生的人?当年的阿炳就是这样一个流落街头、卖艺为生的人,或许衣衫更破、处境更糟。
二泉映月 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永春中心学校袁艺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交流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发现一道风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作者阿炳在哪里创作的曲子?(二泉)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走进无锡,走进惠山,看看“二泉”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大声地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
明确:(“天上明月高悬,池面月光如银。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碧草如茵。
”“静静地月影沉静在池底,涓涓的泉声萦绕在阿炳的耳畔”)(信息技术整合:通过图片呈现,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二泉的美)这样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像梦境一样,让人陶醉,让人沉醉,那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
但是,孩子们,多年以后,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黑暗)。
孩子们,想一想,这如银的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可惜、孤独、寂寞、惋惜。
)二、体验一段人生1.自读课文,阿炳在二泉池畔正在做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生默读、划。
)明确:(“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他想起了……”坎坷经历)2.感受阿炳人生的坎坷自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生活苦不堪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9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二泉映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大家知道《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吗?3、你们对阿炳有什么了解?二、欣赏乐曲,走近阿炳1、阿炳是一位苦难的艺人,是一位民间艺人,一位盲人艺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有名二胡曲。
2、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你听到了什么?3、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二泉映月》呢?请把书打开,自己读课文思考。
三、以词带文,了解大意1、出示词语,点名朗读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2、启发学生竖读:每列分别写什么?应该怎样去读?3、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四、抓住重点,精读课文1、请大家拿出笔,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听”的句子。
2、交流:第2节: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师傅又是怎么说的?第3节:小阿炳长大了,他又听到了什么?第4节:又逢中秋夜,他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亲说错了吗?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阿炳双目失明后的感受。
3、你们看到过卖艺的人吗?展开自己的想象,阿炳卖艺时是怎样的情景?出示: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情景三:一天,阿炳病了,~~播放《二泉映月》,导语激情,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闭上眼睛去想象阿炳卖艺的情景。
指导朗读课文第5节。
4、出示课文第6节内容。
阿炳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倾诉给月夜?循环播放《二泉映月》,指导朗读课文。
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阿炳,他靠什么来支撑?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1、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二: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点击数:123马建明《二泉映月》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认识!(马老师带了笔记本电脑,跟学校的电脑连接出了问题,马老师忙了好久)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知道。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二泉映》优质课教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惠、沧、浸”等10个生字;会写“无锡、惠山、愤怒、富饶、倾听”等词语,理解“萦绕倔强饱经风霜跌宕坎坷积淀委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难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完成自主学习卡,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和《瞎子阿炳的故事》、“《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
[课时安排] 1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孩子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交流阿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课件出示词语):哭泣搀扶呐喊积淀抒发恬静无锡惠山倾诉激愤富饶乐坛坎坷淙淙一泓泯灭跌宕葱茏委婉连绵享有盛誉(1)这些词语你都认过了吗?(指名读——齐读)重点强调“积淀”和“乐坛”的读音。
(2)这些词语当中你理解了哪个或者哪些词语不理解?(全班交流)预设:淙淙:象声词,流水的声音。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旅途不顺利。
一泓:一道清水或一片清水。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笛子曲,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对于传统音乐的接触也逐渐增加,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二泉映月》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的源流和作者背景。
2.能够听懂、领会、欣赏《二泉映月》。
3.感受《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1.学习音乐作品《二泉映月》,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肖分组,进入音乐课前的热身活动。
2.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自己对于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学习音乐作品《二泉映月》1.让学生听一遍《二泉映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曲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让学生再次听一遍《二泉映月》,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描述曲子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4.学生们尝试模仿《二泉映月》的演奏方式,学习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在自由演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
第三步:了解《二泉映月》的源流和作者背景1.老师讲解《二泉映月》的源流和作者背景,并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生们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四步:分享和思考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演奏成果,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在分享的过程中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和合作。
2.老师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对《二泉映月》的感受和感想,对学生们的表达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1.设计练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作品,学习并演奏。
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并扩充他们的音乐阅历。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优质课教案2

《二泉映月》教案教材分析《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
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挖掘出来。
他们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且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解音乐的能力,但面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绝非易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有所获,读中感悟。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难点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发挥主导,说教法,创设情境,感受危机,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
以读为主,师生互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教案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
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挖掘出来。
他们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且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解音乐的能力,但面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绝非易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
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有所获,读中感悟。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难点
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发挥主导,说教法,创设情境,感受危机,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
以读为主,师生互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教学准备
光盘、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
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过渡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五、导入新课
1.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2.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
3.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六、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
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
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
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七、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一自然段。
(1)播放慧山录象片段。
(2)交流家乡的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朗读。
3.第二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四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
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
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
5.第四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
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
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八、指导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
读了第四第五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顺序背。
3.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自由背诵。
九、总结全文
1.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十、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十一、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十二、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情怀
动人心弦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他爱……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