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点

合集下载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本文档旨在制定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促进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和优质供给。

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布局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一:背景与目的1.1 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区域布局规划作为农业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能够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1.2 目的制定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旨在:- 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优化农产品生产的布局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总体方案2.1 宏观布局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农产品优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优势农产品核心产区。

2.2 区域布局在各个优势农产品核心产区,结合各地特点和农产品优势,制定具体的区域布局方案。

三:优势农产品核心产区划分3.1 粮食作物核心产区根据产量和质量等因素,确定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核心产区,并在其中适当布局其他粮食作物。

3.2 特色农产品核心产区根据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确定特色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茶叶等的核心产区,并推动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3.3 饲料作物核心产区根据畜牧养殖业的需求,确定饲料作物的核心产区,保证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的质量。

四:区域布局细化4.1 生产规模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农产品需求,确定每个核心产区的生产规模,包括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养殖户数等。

4.2 种植结构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合理安排各个核心产区的作物种植结构,考虑轮作休耕制度和生态保护等因素。

4.3 农产品质量监测与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保护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法律。

浙江省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发展研究

浙江省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发展研究

新 (9 7 ) 男 , 浙 江 杭 州 人 , 副 研 究 员 , 从 事 农 业 发 展 研 究 工 作 。 15 一 ,

2l ・ 1
维普资讯
支 出农 村 居 民高 于 城 镇 1 .9个 百 分 点 。 这 20 就 阐 明 ,我 省 居 民农 产 品 消 费 结 构有 着 较 大
类 由 1 g增 至 2 、6 k ; 蛋 类 由 2 6 g增 4k 38 g .6k
业 产 业结 构 与 农 业 区 域 化 布 局 调 整 正 在 逐 步 发 生 演 变 。在 市 场 机 制 作 用 下 ,能 体 现 各 自 比较 优 势 具 有 区 域 特 色 的 农 产 品专 业 化 生 产 与 区 域 化 发 展 的新 格 局 初 露 端 倪 ,并 将 迈 出 新 的 步 伐 。必 须 指 出这 种 调 整 是 在许 多 大 宗 农 产 品 相 对 过 剩 、市 场 约 束 增 长 和我 国 加 入 WT O的 大 环 境 下 提 出 的 , 它 立 足 于 农 业 和

1 2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与 区 域 化 布 局 对 应 于 市 .
场 消 费 的 变 动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全 省 的 社 会 、经 济 状 况
发 生 巨 大 变 化 ,居 民 市 场 消 费 水 平 逐 步 提 高 ,消 费 领 域 不 断 扩 大 ,消 费 结 构 从 单 一 类
局 ,全 面 提 高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整 体 素 质 和 效 益 ,积 极 参 与 农 业 国 际 分 工 与 协 作 ,增 强 农 业 的 国际 国 内竞 争 力 。
收 稿 日期 :2 0 —20 ; 修 回 日 期 :2 0 — 3 1 0 20 —4 0 20 —8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产品的生产与布局,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的生计。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举措,旨在充分发挥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生产,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这种多样性为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然而,过去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盲目跟风种植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压力。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各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

通过气候数据分析、土壤成分检测、水资源调查等手段,准确把握每个地区的优势和潜力。

比如,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南方地区,重点发展水稻、柑橘等作物;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地区,适宜种植葡萄、棉花等。

在确定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这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还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交通物流、农业基础设施等因素。

以苹果为例,山东、陕西等地由于具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和便利的运输条件,成为苹果的优势产区。

而在这些产区内,又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的种植区域,以满足不同品种苹果的生长需求。

为了保障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

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补贴、贷款、保险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

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研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的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既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优势农产品能够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4.09.29•【字号】浙农产发[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浙农产发〔2004〕1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宁波市农办:现将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为了全面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水平稳步提高,特色农业长足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面对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的迅速崛起,生产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足、产品优势不强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对于缓解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现阶段发展效益农业的现实选择,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举措。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业主投入为主体,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政府引导、工商业主与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加快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区域布局规划。

一、规划背景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具备发展多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自然条件。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

因此,科学规划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于推动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选择(一)茶叶浙江是我国的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

茶叶产业在浙江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二)水果浙江省水果种类繁多,其中柑橘、杨梅、葡萄、草莓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水果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蔬菜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产区,如慈溪的西兰花、嘉善的番茄、临海的西兰花等。

蔬菜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居民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药材浙江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如铁皮石斛、浙贝母、杭白菊等。

中药材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发展潜力,是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五)水产浙江省是我国的水产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如舟山的带鱼、黄鱼、梭子蟹,湖州的淡水鱼等。

水产产业在浙江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区域布局规划(一)浙北平原区1、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

利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已成为各地发展农业的重点。

为了促进各地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统筹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供参考和实施。

二、背景优势农产品指的是在某一地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通过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可以实现优势农产品种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区域划分与布局规划⑴区域划分原则为了实现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2)统筹考虑本地农产品特色和发展潜力。

3)充分考虑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条件。

⑵区域布局规划⒊⑴东北地区以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油菜、黑龙江特色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

着重发展粮食种植,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和粮食质量。

⒊⑵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苹果、柿子等水果和高品质蔬菜。

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比例。

⒊⑶华东地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发展水果种植,培育农产品品牌。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和溯源体系建设。

⒊⑷华中地区以稻米、油茶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茶叶和中药材。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与设施的应用。

⒊⑸华南地区以水稻、柑橘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热带水果和水产品养殖。

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⒊⑹西南地区以茶叶、蔬菜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优势资源,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⒊⑺西北地区以苹果、葡萄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食用菌和畜牧业。

建设农牧业产业园,提升农产品市场地位和附加值。

四、实施路径⑴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正文:----------------------------------------------------------------------------------------------------------------------------------------------------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宁波不发):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省指导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就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省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园区的选址、定位应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

园区规划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

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

四是坚持突出创新,效率优先原则。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

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几个关键问题
牛 奶 优 势 水 产 品 等 专 项 优 势 农 产 品 区域 布 局 规 划 , 已
销成本 、 目标 市 场 的要 素 , 要 给 予 高 度 的 重 视 。要 以市 需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强 化 市 场 在 农 业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中 的 作 用 。 资 源 禀 赋 很 重 要 , 场 需 求 更 重 要 , 者 不 可 偏 废 市 两 但 就 当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而 言 , 场 定 位 、 场 培 育 、 场 营 市 市 市 销 , 应 多 样 化 、 质 化 的 市 场 需 求 是 决 定 性 因 素 。在 农 适 优
生 产基地 。制定优 势农产 品区域 布局规划 的基点在 于 ,
业 区 划 工 作 , 包 括 优 势 农 产 品 区域 布 局 的 内 容 。 所 不 就 同 的 是 , 现 在 我 们 正 在 进 行 的 优 势 农 产 品 区 域 布 局 工 作 ,是 作 为 农 业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的 关 键 环 节 来 抓 的 , 是 站 在 新 阶段 农 业 和农 村 经 入 WT 后 农 业 面 临 机 遇 和 挑 战 的 大 背 景 下 提 O 出 的 , 点 和 立 意 、 路 和 要 求 都 与 以 往 的 农 业 区 划 有 起 思
局 到 优 势 产 区 ; 实 解 决 农 业 生 产 力 布 局 不 合 理 , 势 切 优
农 产 品 不 大 不 强 的 问 题 ; 键 是 要 有 利 于 比 较 优 势 的 发 关 挥 , 利 于 结 构 调 整 的 推 进 , 利 于 农 民 收 人 的增 长 ; 有 有 在 此 基 础 上 , 断 增 强 我 国农 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 不
考 虑 种 植 业 、 殖 业 、 产 品 加 工 业 的 比较 优 势 。 种 苗 繁 养 农 育 、 术 推 广 产 传 统 、 动 力 素 质 等 因 素 也 要 优 先 考 技 生 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和条件ﻭ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

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

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根据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

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确定优势产区。

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别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ﻭ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

主要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主要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

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经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干鲜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畜产品、中药材等11种特色优势农产品,实行重点扶持建设。

ﻭ1.水产品
我省是渔业大省,年国内捕捞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市场交易额、一般性贸易出口额和深水网箱养殖等,均位居全国首位。

200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480.7万吨,出口24.7万吨,创汇7.9亿美元,名列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

我省渔业在自然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增长空间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我省水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现有水产加工企业1763家、水产冷库1076座,加工能力达160万吨,并有1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外质量认证,构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雏形。

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新的国际经贸格局和游戏规则的逐步确立,我省渔业仍面临新的挑战: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养殖品种尚未发展成区域性的强势产业;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影响竞争力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养殖基础设施普遍老化、水域环境恶化;渔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我省渔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ﻭ主攻方向:按照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大黄鱼、珍珠、龟鳖、海水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和泥蚶等优势品种,适当扶持发展羊栖菜、文蛤、贻贝、石斑鱼等潜在优势品种。

主攻优质种苗选育、提纯复壮和人工繁育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加大优势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配合饵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整合区位优势,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养殖基地以及相关的加工、
销售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ﻭ优势区域:按照六大优势养殖品种的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以及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

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以大黄鱼、海水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泥蚶等品种为重点,主要布局在嵊泗、岱山、定海、普陀、慈溪、北仑、奉化、宁海、象山、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龙湾、瑞安、洞头、平阳、苍南等21个县、(市、区)。

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以发展珍珠、龟鳖和部分南美白对虾为重点,主要布局在长兴、湖州市区、德清、余杭、萧山、西湖、江干、桐庐、嘉善、平湖、海宁、桐乡、建德、海盐、秀城、秀洲、诸暨、越城、绍兴、上虞、余姚、兰溪、义乌、金东、武义、龙游、柯城、江山等28个县、(市、区)。

(1)大黄鱼:结合本省深水网箱四大养殖基地的建设,发展舟山—象山港海区养殖产业带和浙中南海区养殖产业带;ﻭ(2)海水蟹:发展甬台沿海青蟹养殖产业带、温州鳌江口两翼青蟹养殖产业区和梭子蟹浙北、浙南两条主副产业带;ﻭ(3)对虾:建设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二带一区,即杭州湾产业带、大陆海岸产业带和舟山产业区;
(4)泥蚶:建设甬台沿海泥蚶养殖产业带和温州泥蚶养殖产业区。

(5)珍珠:建设宁绍、金衢、杭嘉湖三个优势明显的珍珠产业带;
(6)龟鳖:建设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一带一区,即杭嘉湖产业带、绍金宁产业区。

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重点扶持,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区域布局合理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或产区,成为我省优势水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极大地提高整个养殖业的质量安全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到2007年,实现新增养殖产值80~100亿,新增出口创汇3~4亿美元。

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大黄鱼养殖规模达到产量3.3万吨、产值12亿元;海水蟹类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45亿元;对虾养殖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25-30亿元;商品蚶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25亿元。

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珍珠养殖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40-50亿元;龟鳖养殖规模达到8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5亿元。


2.蔬菜瓜类ﻭ蔬菜是我省的大宗优势农产品,1998年以来,蔬菜播种面积以年均12.9%的速度递增,2002年播种面积达到1045.5万亩,总产量1765.3万吨,产值158亿元,生产总量和生产总值居全省种植业首位,年出口创汇超过2亿美元。

浙江的榨菜、花菜、西兰花等在国内有重要影响,是全国的重点产区。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常年种植蔬菜种类50余种,夏季能利用山区气候等自然条件发展高山蔬菜生产,成为辐射上海、江苏和省内市场的最佳高山蔬菜产区。

秋冬春季露地蔬菜与长江以北地区生产的同类蔬菜相比,有明显的季节差,具有时空互补性。

我省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区域人口占全国的1/10,是国内蔬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据调查,上海日消费新鲜蔬菜2万吨左右,60%来自外省市,目前我省只占其外购量的16%,市场拓展空间较大。

而且,我国蔬菜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只有日本等蔬菜市场价格的1/10左右,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近几年,出口市场除日本有所下降外,多数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同比大幅增长。

因此我省的蔬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仍有较大的市场扩张空间。

ﻭ但是我省蔬菜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成本与山东、江苏、福建和海南等省比较相对较高;优质无公害蔬菜比重较低,卫生安全质量有待提高,蔬菜销售易受国际市场绿色壁垒和国内大中城市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同时,营销方式传统,缺乏有规模、有实力的蔬菜流通企业,也给我省的蔬菜销售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我省应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适应人们追求蔬菜安全、营养的现代消费需求变化,充分发挥我省生产多宜性、与上海等目标市场接近、交通便捷的优势,改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实施差别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ﻭ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发展加工,扩大出口”为重点,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蔬菜保鲜加工业,加快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积极开发推广耐贮运加工出口的优良品种,蔬菜标准化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