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是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不仅能够精确测算点位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还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
到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测量点位的基准点和目标点,并使用仪器进
行测量。
在取得测量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坐标方位
角的计算:
tanθ = (E2 - E1) / (N2 - N1),其中E1和E2为基准点和目标
点的东坐标,N1和N2为基准点和目标点的北坐标。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中的角度应该以北为0度,逆时针旋转为正向。
2.坐标位置的表示需要考虑到坐标系的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
坐标系进行转换。
3.在测量时,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减小误差的产生。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坐标方位角
的计算,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指导意见。
标高计算公式

标高计算公式
标高计算公式是指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中,用来计算高度差、海拔高度等参数的公式。
其基本原理是以某个基准面为参照,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高度,来计算出各个点的标高。
常用的标高计算公式包括:
1. 高程测量公式:h = H + d,其中h表示点的标高,H表示基准面的高程,d表示该点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2. 高差计算公式:Δh = h2 - h1,其中Δh表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h1和h2分别表示这两个点的标高。
3.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H = h + H0,其中H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h表示该点的标高,H0表示海平面高度。
4. 坡度计算公式:i = tanα,其中i表示坡度,α表示坡角的度数。
以上公式是标高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形和组合,以满足实际需要。
在实际工程中,为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1 -。
工程测量前后视距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前后视距计算公式在工程测量中,前后视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测量点的前后两个观测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前后视距,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校正。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前后视距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工程测量前后视距的计算公式如下:前后视距 = 观测点高差 / tan(仪器垂直角)。
其中,观测点高差指的是观测点的前后两个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而仪器垂直角则是指测量仪器在垂直方向上的角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观测点的前后视距,从而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校正。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前后视距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前后视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前后视距过大,那么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因此,通过计算前后视距,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前后视距的计算也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通过计算前后视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测量点的地形起伏,从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前后视距的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点的布设和观测。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我们需要对测量点进行布设和观测,以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
通过计算前后视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测量点的地形起伏,从而合理地布设和观测测量点,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工程测量前后视距的计算公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前后视距,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校正,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以及进行测量点的布设和观测。
因此,掌握前后视距的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工程测量前后视距的计算有所帮助。
工程测量坐标增量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增量计算公式引言在工程测量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出物体的坐标增量。
坐标增量是指物体在两个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的坐标之差。
它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形变等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增量计算公式。
坐标增量计算公式1. 平面坐标增量计算公式若已知点P在两个不同时刻的坐标分别为P1(x1, y1)和P2(x2, y2),其中(x1,y1)为起始坐标,(x2, y2)为终止坐标,则平面坐标增量Δx和Δy的计算公式为:Δx = x2 - x1Δy = y2 - y12. 空间坐标增量计算公式若已知点P在两个不同时刻的坐标分别为P1(x1, y1, z1)和P2(x2, y2, z2),其中(x1, y1, z1)为起始坐标,(x2, y2, z2)为终止坐标,则空间坐标增量Δx、Δy和Δz的计算公式为:Δx = x2 - x1Δy = y2 - y1Δz = z2 - z13. 坐标增量的直角坐标变换公式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有时需要将坐标增量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
设已知点P在坐标系A和坐标系B中的坐标分别为P_A(x_A, y_A, z_A)和P_B(x_B,y_B, z_B),其中P_A和P_B为相同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表示,则可以通过坐标变换公式将P_A的坐标增量(Δx_A, Δy_A, Δz_A)转换为P_B的坐标增量(Δx_B, Δy_B, Δz_B):Δx_B = a11 * Δx_A + a12 * Δy_A + a13 * Δz_AΔy_B = a21 * Δx_A + a22 * Δy_A + a23 * Δz_AΔz_B = a31 * Δx_A + a32 * Δy_A + a33 * Δz_A其中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为坐标系变换矩阵的元素。
应用实例1. 测量建筑物形变在工程建设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建筑物的形变进行监测。
工程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是一门重要的建筑学领域,是对建筑工程测量数据
准确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及检验的重要工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量和地图出版法》以及国家发布的《国家测量标准》,仪器测量数据在实施时,应当满足以下三个要求:①统计数据应该趋近于正态分布;②测量两次结果应当一致;③测量数据应当以误差的方式表达。
误差计算公式的具体表达形式包括标准误差、相对误差和比例误差等,具体定
义如下:标准误差=所测量数据与真实值的最大差值/总数据的计数值;相对误差=
所测量数据与真实值的最大差值/真实值,是对工程测量数据漂移的极限;比例误
差=受测量数据与真实值之比/真实值,是表达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的标准。
根据测量误差计算公式,大多数工程测量上设定的误差范围为0.05-0.2,表
示测量结果相对真实值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但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误差范围,只有精准地捕获测量结果,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工程测量中的误差计算公式是我们确保建筑实践质量的重要工具,
应当恰当地研究并应用,确保设计和施工流程中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实现工程建设的完美完成。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偏角值的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偏角值的计算公式在工程测量中,偏角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描述两条线或者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
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中,偏角值的准确计算对于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偏角值的计算公式,并且讨论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偏角值的定义。
在工程测量中,偏角值通常用来描述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
这个夹角可以是水平方向上的偏角,也可以是垂直方向上的偏角。
偏角值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测量需求。
偏角值的计算公式。
在工程测量中,偏角值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方法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偏角值计算公式:1. 两点偏角值的计算公式。
假设有两个点A和B,它们之间的偏角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偏角值 = arctan((B.y A.y) / (B.x A.x))。
其中,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B.y和A.y分别表示点B和点A的纵坐标,B.x和A.x分别表示点B和点A的横坐标。
这个公式适用于在平面坐标系中计算两点之间的偏角值。
2. 方位角和方向角的计算公式。
在工程测量中,方位角和方向角是两个常见的偏角值。
它们分别用来描述方向的大小和方向的方向。
方位角和方向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方位角 = arctan((B.y A.y) / (B.x A.x))。
方向角 = 90°方位角。
其中,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与两点偏角值的计算公式相同,而方向角则是根据方位角计算得出的。
这两个偏角值在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水平偏角和垂直偏角的计算公式。
在一些特定的工程项目中,需要计算水平方向上的偏角和垂直方向上的偏角。
这两个偏角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水平偏角 = arctan((B.z A.z) / (B.x A.x))。
垂直偏角 = arctan((B.z A.z) / (B.y A.y))。
其中,B.z和A.z分别表示点B和点A的高程,其余变量的含义与前述公式相同。
工地测量斜坡土方计算公式

工地测量斜坡土方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斜坡土方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地计算斜坡土方量,不仅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掌握斜坡土方计算公式是每一个工程施工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
斜坡土方计算是根据斜坡的坡度、高度和长度来确定其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通常使用三角形或梯形的土方计算方法来计算斜坡的土方量。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斜坡土方计算公式。
一、三角形土方计算公式。
对于一个斜坡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假设斜坡的坡度为α,高度为h,长度为L。
那么,斜坡的土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 = 1/2 h L tan(α)。
其中,V表示土方量,h表示斜坡的高度,L表示斜坡的长度,α表示斜坡的坡度。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乘积再除以2来计算。
而在斜坡土方计算中,斜坡的高度就是三角形的高,斜坡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底边,而斜坡的坡度α则可以通过tan函数来表示。
因此,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斜坡的土方量。
二、梯形土方计算公式。
除了三角形土方计算公式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梯形土方计算公式来计算斜坡的土方量。
梯形土方计算公式适用于那些斜坡上部和下部宽度不一致的情况。
假设斜坡的坡度为α,高度为h,上部宽度为a,下部宽度为b。
那么,斜坡的土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 = 1/2 h (a + b) L。
其中,V表示土方量,h表示斜坡的高度,a表示斜坡上部宽度,b表示斜坡下部宽度,L表示斜坡的长度。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上底和下底的和再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
而在斜坡土方计算中,斜坡的高度就是梯形的高,斜坡的上部宽度就是梯形的上底,斜坡的下部宽度就是梯形的下底,而斜坡的长度则是梯形的长度。
因此,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同样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斜坡的土方量。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根据具体的斜坡情况选择合适的土方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4、大开挖与基槽开挖、基坑开挖的关系 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长度是宽度三倍以外者或槽底面积在20m2以内者为地槽,其余为挖土方。
满堂基础垫层 1、满堂基础垫层工程量: 如图所示,(1)、素土垫层的体积(2)、灰土垫层的体积(3)、砼垫层的体积(3)垫层模板
2、满堂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素土垫层体积的计算: 利用棱台的计算公式:素土垫层体积=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
(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 ⑵、灰土垫层体积的计算: 利用棱台的计算公式:灰土垫层体积= 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
(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 ⑶、素砼体积的计算:基础垫层与混凝土基础按混凝土的厚度划分,混凝土的厚度在12cm以内者执行垫层子目;厚度在12cm以外者执行基础子目。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⑷、垫层模板的计算: 垫层模板=垫层的周长×垫层高度 3、满堂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的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 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满堂基础 1、 满堂基础工程量 如图所示,(1)、满堂基础的体积(2)、满堂基础模板(4)、满堂基础梁体积(5)满堂基础梁模板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满堂基础的体积 ①计算方法之一:满堂基础最大面积的底面积×满基底板厚度—多算部分三角带的体积
满堂基础最大面积的底面积=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满堂外边线的面积 三角带的体积=斜坡中心线周长×多算部分三角形截面积 ②计算方法之二:满堂基础顶面积×满堂基础底板的厚度+梯形带的体积 满堂基础顶面积=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满堂外边线的面积-斜坡宽度的面积
梯形带体积=斜坡中心线长度×梯形截面面积 ③计算方法之三:满堂基础最大面积的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未起边的厚度+起边棱台体积
(2)、满堂基础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满堂基础模板按满堂基础砼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满堂基础模板=满基外边线的长度×满基外边线的高度+满基斜坡中心线周长×满基斜坡斜长。
(3)、满堂基础梁 ①满堂基础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满堂基础梁的体积=梁的净长×梁的净高 ②满堂基础梁的模板 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基础梁模板按满堂基础梁砼以体积计算。
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满堂基础模板=梁高出满基的侧面净长×梁高出满基的侧面净高+梁头面积。
3、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满堂基础的体积时,外墙外皮到满堂外边线部分区域、斜坡宽度部分区域等的中心线的长度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基础梁的净长计算,必须考虑相交梁之间的相互扣减问题。 ⑶、满堂基础梁的模板的计算,必须考虑满基以及相交梁之间的相互扣减问题。
条形基础 1、条形基础工程量 如图所示,(1)、素土垫层工程量(2)、灰土垫层工程量(3)、砼垫层工程量(4)、砼垫层模板(5)、条形基础工程量: 砖基; 砼条基(6)、砼条基模板(7)、地圈梁工程量(8)、地圈梁模板(9)、基础墙工程量(10)基槽的土方体积(11)支挡土板工程量(11)槽底钎探工程量
2、条形基础计算方法 (1)素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外墙素土中心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内墙素土净长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2)灰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外墙灰土中心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内墙灰土净长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3)砼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4)条形基础工程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①砖条形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②砼条形基础按分层净长线计算 有些地区(天津)计算规则规定,条形基础以地圈梁顶为分界线,这就造成了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加上+-0.000以下的高度;而且一个工程条形基础同时出现不同标高的圈梁时候,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区分出墙的底标高,对手工造成了麻烦。
(5)、砼垫层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垫层模板按砼垫层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垫层模板=砼垫层的侧面净长×砼垫层高度 (6)、砼条基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条基模板按砼条基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条基模板=砼条基侧面净长×砼条基高度 .
(7)、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8)、地圈梁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地圈梁模板按地圈梁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地圈梁模板=地圈梁侧面净长×地圈梁高度
(9)基础墙工程量 外墙基础墙的工程量=外墙基础墙中心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内墙基础墙的工程梁=内墙基础墙净长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10)基槽的土方体积 基槽的土方体积=基槽的截面面积×基槽的净长度 外墙地槽长度按外墙槽底中心线计算,内墙地槽长度按内墙槽底净长计算,槽宽按图示尺寸加工作面的宽度计算,槽深按自然地坪至槽底计算。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11)支挡土板工程量 支挡土板工程量,以槽的垂直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12)槽底钎探工程量 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3、条形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难点 ⑴条形基础各层实体的净长线很难算 ⑵计算条形基础各层实体的净长线时,要考虑与外墙相交的情况,同时要考虑与内墙相交的情况,内墙横向部分通常计算,竖向部分分断计算,这样条形基础各层单元实体净长度算起来很麻烦。
⑶土方量计算时考虑工作面及放坡,计算扣减比较麻烦。 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工程量 (1)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2)独立基础体积(3)、独立基础垫层基模板(4)、独立基础模板(5)基坑的土方体积(6)槽底钎探工程量
2、独立基础手工计算方法 ⑴、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⑵、独立基础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垫层周长×垫层高度 ⑶、独立基础体积 独立基础体积=各层体积相加(用长方体和棱台公式) ⑷、独立基础模板 独立基础模板=各层周长×各层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体积应按基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基坑底面积应以基坑底的长乘以基坑底的宽,基坑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