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病学-绪论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4
共五十三页
一、学科形成前期(qiánqī)
(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
古希腊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主要著作: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 “Epidemic”
主要贡献:
流行病学观察(guānchá) 环境在疾病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0.
Lilienfeld: Foundations of Epidemiology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Last: A dictionary of epidemi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标志着第一个流行病学时代的结束 美国: - 1887年建立国立卫生研究所的前身—卫生实验室,
在传染病控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病学情报所成立,开始
系统培训流行病学现场工作者。
13
共五十三页
三、学科发展期(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tèdiǎn): 传染病 所有疾病、健康问题 传统的调查分析 定性 + 定量; 宏观 + 微观
15
共五十三页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创造(chuàngzào)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
Doll和Hill Framingham
吸烟(xī yān)与肺癌(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心血管病研究
Cornfield
相对危险度、比值比等
Mentel和Haenszel 分层分析法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发展简史
1850年 “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成立 标志流行病学学科形成
1848~1854年 英国 John Snow 标点地图法 伦敦霍乱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发展简史
Sir Austin B. Hill: The Father of Modern 早期队列研究: Framingham 研究1948 Epidemiology Sir Richard Doll: The Godfather of Epidemiology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
自从有人类文明到18世纪. 这期间,该
学科( 分支) 尚未形成,但已形成雏形.
Hippocrates (460-377 BC)
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主要的流行病学著作: 《Epidemic Ⅰ》 《Epidemic Ⅲ》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三)学科发展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传染病 调查分析
疾病和健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三环节两因素 社会行为因素 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应用越来越广
流行病学复兴: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始 主要特点:
从传染病倒非传染病
时间: 20th世纪中叶
第一个 RCTs: 链霉素与肺结核 1948
第一节 发展简史
威廉.法(William Farr 1807—1883),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总署的 第一任摘要的编撰人。他阐明了若干条流行法则,定义了发病率和患 病率的关系。他观察到流行似乎发生在不卫生地区,经过一个有规律 的过程,然后下降。由此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一个正在减弱的流行, 其死亡率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加速度减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 释流行性疾病的自然史。

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调查法
通过问卷、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等方式, 收集有关流行病学数据。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干扰因素,收集有关流 行病学数据。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流行病学数据 。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如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学和技术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 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 步。如何适应新的方法和技术, 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流 行病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是流 行病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未来流行病学的重要方向
要点一
跨学科合作
流行病学需要与生物学、医学、社会 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合作 ,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病因、传播 和发展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 感谢观看 ]
04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病例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探讨疾病发生与暴
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设计
01
临床试验
在患者中开展试验,比较新药或 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的效果和安 全性。
社区试验
02
03
类实验性研究
在特定社区中开展试验,比较不 同干预措施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 成效。
通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引入 不同的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措施 的效果。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模拟疾病传播过程,预测疾病发 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病因推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推断疾病的病 因和危险因素。
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

代表性的流行病学教科书/专著
MacMahon B and Pugh TF. Epidemi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0.
Lilienfeld AM and Lilienfeld DE. Foundations of Epidemiology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第二次流行病学革命(现代流行病学) -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阶段 (1946~20世纪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现代发展期
特点
传染病→所有疾病、健康问题 传统的调查分析→定量+定性、宏观+微观 “流行”→“分布”、“动态”+“静态” 三环节两因素→社会行为因素 分支学科↑、应用范围↑
方法扩展为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进行整套定型的统 计分析研究。 事件:
20年代开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50年代开始应用队列研究(Doll & Hill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51年Cornfield提出RR、OR等指标 59年Me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法 60年布拉格国际流行病学会议
现代发展期
伍连德(1877-1960)我国流行病学先驱者和奠基人; 对鼠疫、霍乱的防制做出巨大贡献,确定旱獭为鼠 疫的传染源之一。 1911年任国际鼠疫会议主席;1937 年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首任会长。
苏德隆(1906-1985)我国流行病学先驱者和奠基 人之一 1、血吸虫及霍乱的研究 2、1972年上海桑毛虫皮炎研究 3、原发性肝癌病因研究

流行病学(第9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第9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第9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1. 简介本PPT课件为流行病学第9版的第一章绪论的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学科领域,以及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的定义2.1 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疾病数据,进而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和控制策略,从而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流行病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初只是为了研究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流行病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与防控工作中。

2.3 流行病学的学科领域流行病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流行病学法、环境流行病学、职业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生物统计流行病学等,涉及到医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3.1 预防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减少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3.2 制定医疗政策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医疗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政府和卫生部门可以合理规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3 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控制策略,提高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4 提供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健康教育的科学依据。

通过向公众普及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流行病学的应用4.1 疾病监测和预警流行病学的方法可以用于疾病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情况,可以及时预警和控制疾病的扩散,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流行病学绪论及疾病的分布PPT课件

流行病学绪论及疾病的分布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发病率
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 现的频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100%,1000/千,或10000/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子与分母的确定
分子 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 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一般情况使用
绪论
•疾 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 传染性疾病等 •伤 害 意外、残疾、智障、身心损害等 • 健康状态 生理生化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 长寿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绪论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
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任务
人民卫生出版社
揭示现象
前瞻性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罹患率 定义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应用 常用于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如:食物中毒
传染病暴发
职业中毒等暴发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 定义 指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 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 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100%
可能发病的年龄组均人数。如果在某一范围开展调查时 使用精确暴漏人数,排除不可能发病人群。大范围计算时 常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人民卫生出版社
应 用
描述疾病分布
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疾病监测资料

流行病学绪论PPT课件

流行病学绪论PPT课件

对象选择
三、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5
INCLEN组织每年召开学术年会一次,并建立了通 信刊物(INCLEN Newaletter),并将“慢性病杂志”改编 为临床流行病学杂志。从1990年代初起,INCLEN进入 其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 不少有条件的CEU升格为 phase Ⅱ的CERTCs,称为地区性培训中心(R-CERTC), 招收该地区的临床医师进行硕士学位的临床流行病学 培训,然后再通过他们去建立第二期的CEU,从而使临 床流行病学事业不断扩大, 我国的上海医科大学和华 西医科大学两所INCLEN的CEU也于1996年通过评审, 正式升格为R-CERTC ,至今全世界共有11所R-CERTC。
对象选择
三、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2
1982年,在美国洛氏基金会发起和支持下,建立了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她的第一期项目(phase I of the project)是在 美、加和澳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 中心 (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CERTC), 5个 CERTC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临床 流行病学高级专业人材, 然后通过他们在22个国家建 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单位( 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 CEU); CEU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2 所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
对象选择
三、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4
按照INCLEN的要求,每所CEU是由6位临床流行 病学家(即经INCLEN培养的临床医师)、1位统计学家、 1位经卫生经济学培训的临床医师、1位医学社会学家 及1位高年辅助人员组成的功能组织。在各国CEU的 积极努力下,INCLEN在所在国扩大了影响,相继建立了 各自的临床流行病学网络,如东南亚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 South East Asi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SEACLEN),中国临 床流行病学网络(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CHINACLEN)等。

流行病学课件--1流行病学绪论

流行病学课件--1流行病学绪论
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近年来它也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4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1、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前) 2、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 3、学科发展期(20世纪上半叶~至今 )
5
我国流行病学家的突出贡献
1、伍连德博士(1879~1960): 首次发现鼠疫并确定通过空气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 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
22
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 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任务
23
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揭示现象
流行 分布
找出原因
原因 影响因素
提供措施
策略 措施
24
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18
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20世纪中后叶 MacMahon(1970):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 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Lilienfeld(1980):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群体中 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 苏德隆(1964):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
第一章 流行病学绪论
1
本章重点
1、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2、流行病学定义 3、流行病学原理与应用 4、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6、流行病学发展趋势
2
3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实(应)用学科--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具 体策略和措施, 方法学---其原理和方法已渗透到医学各科,甚至非医学研 究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提要: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本章重点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包括学科的发展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不同时期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目前的定义及研究领域的突破;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及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从个体水平去研究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其目的是帮助病人早日痊愈。为了解疾病表现的内在机制,其后医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去研究疾病发生的机理,而预防医学则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环境与疾病及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其目的是寻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起初,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发展,目前流行病学已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但研究具体的防病策略和措施,而且能为其他群体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日新月异。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的发展 1、学科形成前期: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在《史记》(2300余年前)中已用“疫”、“大疫”等来表示疾病的流行。同期,希腊著名医师Hippocrates用“流行病”来表示疾病的流行。这是关于流行病学的最初描述。中国早在唐代就设有“疠人坊”以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意大利于15世纪中叶规定外来船舶需在海港停留40天以检疫;中国在宋真宗时(公元234年)已用人痘来预防天花。这是流行病学的最初阶段,此期流行病学仅限于对疾病的简单描写与记载,缺乏系统的分析。 2、学科形成期: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病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此期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工作。英国医师Jenner于18世纪末发明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英国Budd在1837年他的家乡发生伤寒流行时,通过深入现场做细致的人群调查,明确提出“伤寒是由特殊的毒物在人体内繁殖而引起”,“毒物随粪便排出”,“通过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流行”。而伤寒杆菌直至1880年才被发现。1844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公立医院第一产房年轻的产科医生Semmelweis面对大量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情景痛苦万分,他细心观察,通过群体调查分析后,否定了当时盛行的瘴毒学说,提出了产褥热是由于做尸检的医生因未洗净粘附在手上的尸毒而将其带入产妇体内所致。该成果比李斯特的无菌术早18年,比巴斯德的消毒理论早30年。1848年,伦敦医师Snow对当时伦敦的霍乱流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了伦敦的霍乱病例分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提出霍乱病原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污染饮水,人喝被污染的水而感染发病。该结论比从粪便分离出霍乱弧菌早30年。这些是早年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成功范例。 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局限于传染病。1747年,Lind对12名患坏血病的海员进行了分组的治疗试验,结果证实新鲜水果可预防坏血病。1778年,Pott根据扫烟囱工人阴囊癌发病率很高的现象证实了扫烟囱与阴囊癌发病的关系。1914~1917年Goldberger第一章 绪 论 2 在三所孤儿院、两所疗养院和一所监狱进行了糙皮病的人群干预实验,发现糙皮病并非传染病,而是由于膳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所致。该结果较Elvejhen鉴定出糙皮病的病因是尼克酸缺乏早20年。 流行病学虽然起源很早,但发展很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群体研究所必备的数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17世纪中叶,伦敦医师 Graunt等人开始对社区的出生与死亡数字进行研究,并注意到急性和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在性别、城乡和季节分布等方面有差异;Graunt通过编制死亡周报,并进行简单统计,提出了在死亡研究中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代替绝对数和死亡比的方法;Graunt在实践中还认识到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设立比较组的必要性。因此,他被认为是早期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的先驱。18世纪,英国统计总监Farr用生命统计来研究种种公共卫生问题,他对“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人年”、“生存概率”及“标化死亡率”等都有重要贡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 Galton创立了相关系数,Pearson 提出了卡方分布, Chapin明确了二代发病率的概念。这些方法学方面的不断创新,促进了流行病学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 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和流行病学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推动下,1850年,世界上首次在伦敦成立了流行病学学会,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此后,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走入医学生的课堂。 3、现代发展期:1948年Doll 与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及1949年在美国弗明汉(Framingham)进行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可认为是现代流行病学新时期的开始。 在方法学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40年代末,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引导出了队列研究;1951年Cornfield提出了相对危险度和比值比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959年Mantel 和Haenszel提出了著名的分层分析法;60年代Miettinen等发展了配比、偏倚、混杂及效应修饰等概念与研究技术。这些成就构成了现代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框架。方法和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现代流行病学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 此期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范围由传染病扩展到一切疾病和健康状况,同时表现出向整个卫生领域甚至某些非卫生领域扩展的倾向,其研究方法更趋精细和系统。

二、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我国近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可认为是起于伍连德。他领导了东北1910~1911年和1920~1921年的两次鼠疫大流行的防治工作,查清了鼠疫的传染源,在中国首次发现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并明确了有经呼吸道传播的肺鼠疫。他不仅对鼠疫流行病学有巨大贡献,而且还是本世纪初我国霍乱防制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由于他的出色成绩,他不但担任了中华医学会的会长,而且在1937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上当选为第一任会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就基本消灭或控制了以血吸虫为首的五大寄生虫病,1964年宣布中国大陆消灭了性病,以后又消灭了天花和古典型霍乱,控制了人间鼠疫,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卫生防病工作的成绩凝集了老一辈流行病学家的毕生精力和卓越成绩。新中国流行病学的先驱者之一苏德隆教授在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他主持了全国的血吸虫病和霍乱的防治研究;1972年,他通过调查证明了上海一起不明原因的皮炎系由桑毛虫引起;晚年他将研究重点转向肝癌,提出了著名的肝癌病因的饮水学说。同时,苏德隆教授为我国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和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另一位流行病学的先驱者是何观清教授,他早年在黑热病调查第一章 绪 论 3 中发现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否定了痢疾噬菌体对痢疾的预防作用,证明了鼠脑制成的乙脑疫苗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后他领导了全国疾病监测网的建设。 我国流行病学在老一辈流行病学家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仅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学科本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流行病学是在人类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在不同时期,人类面临的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不同,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问题的深度不同,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目标在不断发展,其定义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传染病防治时期 早年的流行病学被认为是研究疾病流行的科学。虽然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都可以造成流行,但传染病的流行危害更为严重,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及以前,鼠疫、霍乱、天花、结核和一些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疟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成为当时医学的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关于流行病学的代表性定义有: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人群现象和传染病的自然史的科学„„”(Frost,1927)。 1931年,Stallybrass提出“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该定义主要强调了传染病的预防问题。 在1936年前苏联出版的《流行病学总论教程》中定义“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发展规律、熄灭条件并拟订与流行病作斗争的措施”。该定义强调了研究流行的原因、扑灭流行及与流行作斗争的问题。这些定义均说明:在这一时期,流行病学研究以传染病为主,关于传染病流行病学已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和研究目标。

二、疾病防治时期 自20世纪中叶开始,一方面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均寿命增加,使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非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疾病和死亡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国家的首位公共卫生问题已逐渐由传染病转向各种非传染病。在这种疾病谱转变的影响下,流行病学的定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MacMahon 1970年定义流行病学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频率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 ;1980年,Lilienfeld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的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的科学”;同年,Last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动态的科学”。这些定义不约而同地将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传染病扩展到全部疾病。

三、从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疾病和健康 80年代后,一方面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如何提高健康水平及延长寿命等问题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种形式下,Last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流行病学词典》中就将流行病学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的状态及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结果以控制健康的科学”。 国内乔树民于1984年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流行病学》中定义“流行病学是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