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高中课文《兰亭集序》理解性情景式默写附答案

高中课文《兰亭集序》理解性情景式默写1.在《兰亭集序》的开篇,王羲之交代写这篇文章的年份的句子是“,”。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了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描写高山、竹林的句子是“,”。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介绍与会的名士人数之多,范围之广。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周围的流水的句子是“,”。
5.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描写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曲水,他和各位名士排列坐在曲水旁边的句子是“,”。
6.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描写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
7.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他们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的句子是“,”。
8.在《兰亭集序》中,与会者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在此基础上,王羲之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为“”。
9. 我们常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感叹时光流逝。
《兰亭集序》中与之相似的感叹是“,”。
10.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指出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静与动各不相同的句子是“,”。
11.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 ”描写人们交往时“躁”的具体表现。
1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描写人们交往时“静”的具体表现。
1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
14.当人们满足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忽视时光的流逝,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化用《论语·述而》中的语句来表达此意的句子是“”。
1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在对“死亡”的观照中,感受到人生之痛的句子是“‘’,!”16.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17.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表示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与自己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
18.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写自己没有不面对着古人的文章而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的句子是“,”。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综合版(经典实用)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综合版(经典实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小楼昨夜又东风。
荡胸生层云,冷月葬花魂,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踏青的期节。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添余欢。
岂知计上有支棱,只适行乐。
明月幾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夕?
只应天地多年,更尽一杯酒。
赤壁酒肆九列,豪客盈门艳。
金缕衣,银缕素,星河欲转,如火海横涌。
船歌声中,歌声中,满山杏花落,白头翁和少年。
把酒问霜天,月灭花残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空分金樽,满楼人停杯,拨开帘,看月影藏云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醉里搔头,无知也,明朝又重阳。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40题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40题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明聚会时间、地点原因的句子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在《兰亭集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为了祈福消灾。
4.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
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5.《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6.在《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人贤,这是一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美景,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赏心悦目,是为五乐。
7.在《兰亭集序》中,描写来客的排比句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9.《兰亭集序》的作者用了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的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0.在《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是写环境幽美之乐(美景)。
I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美景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3.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赤壁赋》中“,”两句交代了时间,而“”一句则包含了地点、人物和事件,用笔可谓简练。
2.《赤壁赋》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
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散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闲笔,而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交代。
3.《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4.《后赤壁赋》的创作时间与《前赤壁赋》只隔三月,但随着风景的不同,作品的气象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前赋句句是秋景,而后赋则句句是冬景,此可谓“随物赋形”,各尽其妙。
“,”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至今被人们奉为描写秋、冬二景的典范。
5.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游赤壁,在“”后,大家一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快乐。
6.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用“,”两句,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赤壁之下时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7.苏轼《赤壁赋》中写面对清风徐来、秋江澄静之景,情不自禁吟诵《诗经·月出》之语,对柔和月色高歌的句子是:“,。
”8.《赤壁赋》中多处用典,其中与《诗经》有关的两句是:“,。
”9.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苏轼《赤壁赋》中“,,”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初上,挂于星空的句子是:“,。
”1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而且似在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12.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
”1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14.在《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中景与眼中景圆满契合,“,”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
15.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9.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10.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2.《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是:(),(),(),1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过程的句子是:(),(),()。
()。
4.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12.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
这很容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13.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
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1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非常快乐的句子是:(),(),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
序》中所写:(),()!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15.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理解性默写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王羲之)理解性名句默写一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8.作者用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9.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10.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2.《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是:(),(),(),1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过程的句子是:(),(),()。
()。
4.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12.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
这很容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13.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
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1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非常快乐的句子是:(),(),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
序》中所写:(),()!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15.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
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2.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宇宙的无穷和事物的繁多,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
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9.《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10.《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是:
11.作者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是:
12.作者听任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的是:
13.作者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
14.抒发作者思君主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的是:
15.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
16.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是:
17.苏轼用哪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8.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
,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20.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21.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22.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的是:
23.作者论述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是:
24.苏轼《赤壁赋》中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的是:参考答案: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8.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1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0.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