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基础知识-冯永明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印染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印染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漂白剂 还原型漂白剂:主要通过还原作用破坏色素而达到漂
白的目的,但漂白效果不稳定,如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 (保险粉)等。
氧化型漂白剂: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来破坏色素,因此 在破坏色素的同时,也会造成纤维的损伤,如过氧化氢、次 氯酸钠等。
漂白方式:浸漂、淋漂、轧漂。
18
丝光
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 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 程。
41
连续轧染机 1—进布装置 2,6—均匀轧车 3—红外线烘燥机 4—横导辊热风烘燥机
5—烘筒烘燥机 7—透风辊 8—还原蒸 9—平洗槽 10—皂洗箱 11—长蒸箱 12—平洗槽 13—烘筒烘燥机 14—落布装置
42
浸染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
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内部的染色方法。
优点:保暖,轻,穿着时无潮湿感,柔软 而舒适,颜色丰富,遇水不易掉色。
缺点:洗水处理难,不能机洗,需平干, 易变形,缩水性强。
6
蚕丝
是衣料中的高档品种,蚕 丝是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原 料之一,它丝支纤细,光 洁柔软,耐磨耐拉,富有 弹性,而且能够吸收人体 排出的汗湿潮气。但蚕丝 也很娇贵,不耐日晒,不 耐水洗。
23
染料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类染料已有七千多种, 常用的也有两千多种。由于染料的结构、类型、性 质不同,必须根据染色产品的要求对染料选行选择, 以确定相应的染色工艺条件。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 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 如胭脂虫等。
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 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 (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 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 料”。
前处理 染色 印花 整理
12
(1)前处理
前处理是印染加工的准备工序,目的是 在坯布受损很小的前提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 杂质,是坯布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湿润性 能的染印半成品。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染纱厂培训教材(工艺基础知识)PPT课件

染纱厂培训教材(工艺基础知识)PPT课件
➢ 扩散: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外形成了染料浓度差,因而促 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此时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 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直至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 衡,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是慢的,但这一阶段却决定了上染的快慢。
➢ 固着:是指扩散到纤维内部的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染料与纤维材料 不同,固着的方式也不同。
率仍永远大于染料与水的反应速率。
➢ 浴比:浴比越小,染液浓度相应增加,所以得到颜色相应会深,反之越浅,因此,
我们染色时要尽可能将浴比缩小,以降低染料成本
9
ⅱ染料基础知识(活性):染色特性
活性染料染色特性值S、E、R、F: 活性染料生产和应用部门常用染色过程中的SERF 4个染色特征参数来评价染料的直
5
ⅱ染料基础知识:
①定义:
染料是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它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 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或其它材料着色,染后具有一 定坚牢度及染色鲜艳度的物质。
②分类:染料的种类很多,目前色织染厂常用的染料为:
➢ 活性染料 ➢ 分散染料 ➢ 酸性染料
6
ⅱ染料基础知识(分类):
7
ⅱ染料基础知识(活性):
4
ⅰ染色基础知识(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酸洗、皂洗、固色和过软等。 ➢ 酸洗:主要作用是中和纱线上的碱剂,防止产生风印。 ➢ 皂洗:
定义:染色完毕染液中及纱线表面残留有大量的水解及未反应的染料, 通过加入皂洗剂在高温条件下水洗来去除的过程。
作用:是去除纱线上的浮色,提高颜色的鲜艳度,达到客户要求的牢度 要求。 ➢ 固色:对于深、中色为了达到后整理的加工要求使颜色在退浆、丝光时 不褪色,需要加入固色剂进行固色。 ➢ 过软:染色中纱线表面的天然蜡状物被破坏,纱线之间的摩擦增大,手 感变硬,染色完成后,纱线中需加入柔软剂处理,减少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 擦力,使纱线变软,便于络筒及织布退绕。

第一节 染色基础知识

第一节  染色基础知识

第一节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图1-1染料渗透和泳移(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例如: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彼此形成醚键结合。

通式如下:DRX+Cell-OH → DR-0-Cell+HXDRX:活性染料分子X:活性基团Cell-OH:表示纤维素2.物理化学性固着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吸引及氢键的形成,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印染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印染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 退浆的目的:影响织物的润湿渗透性,阻碍染
料、化学药品和纤维的接触,增大染化料的耗 用量,增加练漂加工的负担,而且还会造成印 染疵病,影响印染产品质量。所以要靠退浆去 除坯布上的大部分浆料及少部分天然杂质,以 利后加工的进行,保证印染产品的质量。
15
退浆方法: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氧化退浆 在我国应用较广的是碱退浆法:
涤纶纤维及长丝织物 有很强的疏水性,通常 的染料与染色方法几乎 都无法染上色,只能用 分散染料染色。但这样 的染色的全过程要在高 温高压下才能完成。
8
锦纶
具有无毒、质轻、优良
也叫尼龙,其基本组成 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 物质是通过酰胺键— 较好的耐腐蚀性,广泛
[NHCO]—连接起来的 应用于代替铜等金属在
的异离子相结合,从而纤维吸收了染料。 B 渗透:纤维中有空隙,把染料高温高压后压入或者渗
入分子空隙中使之着色。 C 粘合:纤维分子中没有亲和染料的因子,故加粘合剂,
漂白方式:浸漂、淋漂、轧漂。
18
丝光
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 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 程。
丝光的目的: I. 改善织物表面光泽和
手感 II. 提高染色得色率 III. 提高尺寸稳定性 IV. 提高强力及延伸性能
19
棉纤维在丝光过程中截面的变化
1-未丝光棉纤维截面形态 2~5-溶胀中的纤维截面
PP、
人造棉和人造毛 ——合成纤维:涤纶 PET / POLYESTER、丙纶
腈纶 ACRYLIC、锦纶 POLYAMIDE /
NYLON、氨纶
3

优点:穿着柔软、舒适,色泽鲜艳,颜色丰 富,耐热,吸水性强,透气性好。

第一章 染料基础知识.ppt

第一章 染料基础知识.ppt

④可溶性还原染料
分散染料 涤用染料
⑤硫化染料
阳离子染料 腈用染料
⑥不溶性偶氮染料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应用特点,适用染料 使用者。
(续表)
三、染料的命名
方法: 三段命名法 = 冠称 +色称 +尾注
1、冠称 即染料应用类别的名称。故又称属称或属名。 (1)普通属名 即共用的类别名称。 如直接、活性、酸性染料等
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 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 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
50%、100%、200%等。
(3)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pdr pf s.f. gr paste liq. p.f.f.d p.f.f.p
染料产生颜色是跟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 染料分子受到光照后,分子中的电子吸收光能,就能从 “基态”跃迁 “激发态”; 电子激发态与电子基态间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E=E1-E0=hc/
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正好等于电子跃迁能时,这一光 子的能量就能被电子吸收,完成电子的跃迁。
电子跃迁
n σ* n ∏*
电磁波谱图:
太阳光色散
光的互补
互补色光
两种特定波长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能成为白光。
各种波长的光的光谱色及其补色
光的波长(nm ) 380~435 435~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595 595~605 605~780
如:翠蓝 色调(λmax)500 nm

染色知识基础培训共31页文档

染色知识基础培训共31页文档
染色知识基础培训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Fra bibliotek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