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合集下载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2) 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其构成成分和结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3、成语的来源
(1) 神话寓言
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山经》) 天花乱坠 (《高僧传》) (2) 历史故事 如: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 假谲》) 完璧归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如:学而不厌 (《论语· 述而》) 舍生取义 (《孟子· 告子上》) (4) 口头俗语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 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成语的特征
(1) 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实际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惯用语
1、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
动宾式:甩石头 掺沙子 挖墙脚 打棍子 吹牛皮 钻空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偏正式: 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主谓式:天晓得 开门红 狗扯皮
3、习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有一定的修 辞作用。 (2)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往往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四个字组成,多数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固性。

2.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意义丰富、表达精炼、具有隐含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1.人物成语: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

2.动物成语:以动物为主要元素,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

3.植物成语: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如“草木皆兵”、“瓜熟蒂落”。

4.自然现象成语:以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如“春暖花开”、“雨后春笋”。

5.颜色成语:以颜色为主要元素,如“万紫千红”、“黑白分明”。

6.数字成语:以数字为主要元素,如“一心一意”、“五湖四海”。

三、成语的理解1.成语的本义:成语最初出现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原指盗铃者掩耳以避铃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成语的引申义: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原义相关但更为丰富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引申为形容人故意回避事实,自欺欺人。

3.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如“狐假虎威”含贬义,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成语的运用1.成语在句中的作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简洁、生动、形象。

2.成语的适用场合: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可以使用“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成语。

3.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成果丰硕”中的“丰硕”与“成果”搭配恰当。

4.成语的误用:避免成语的误用,如“不可救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不是人。

五、成语的学习与积累1.成语的来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了解成语的起源。

2.成语的记忆:采用联想、故事、例句等方法,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成语的积累: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运用。

4.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成语填字.教学内容

成语填字.教学内容
成语填字.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具体指的是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
色彩的固定词组或短句,一般以四字居多,其余是2个字 到14个字的。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 表示一般概念的。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 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 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
谢谢观赏, 请多指教!
成语梳理
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历史事件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成语的结构 成语的特点
1、主谓关系 2、并列关系 3、偏正关系
1、约定俗成, 结构的凝固性。
2、意义的整体 性。
4、动宾关
3、修辞作用。
系 5、补充关系 4、文言特点。
(某些成语还相当于 复句的紧缩,如承接 关系、转折关系、递
不 同
猫哭老鼠 ——鳄鱼的眼泪(英语成语)
成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读音、字形。
Eg:人才济济,乳臭未干,虚与委蛇,大腹便便, 草菅人命,火中取栗,沧海一粟,病入膏肓,
注意感情色彩。
Eg:他是一个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关于他在工作之余 所做的好事简直是罄竹难书呀!
辨析成语,使用要得体。
Eg: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Repeated a whole-hearted invitation.——
Many drops of make an ocean.—— 二:查资料说说下列外国成语是什么意思?
达摩克利斯之剑
多米诺骨牌
阿拉丁的神灯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摘要: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但徐坤在特定的小说语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恰如其分地对成语进行活用,主要通过化用、降用、反用、无标点连用等方式,增强了讽刺、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徐坤小说成语活用修辞成语是词汇中一个特殊的词汇聚合,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等特征。

[1]成语大多数来源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典史籍、诗文语句等,被公认为汉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素有“女钱钟书”美誉的学者作家徐坤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给小说蒙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氛。

经统计,短篇《一条名叫人剩的狗》中,不重复出现的成语就有47个,但是丝毫读不出苦吟的焦虑,而是信手拈来的轻松。

然而,徐坤并不拘泥于成语的常规用法。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现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检验创作主体(小说家)的创造水准的重要尺度。

徐坤的创新试验更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自觉行为,她曾经说过:“汉语言本身重新排列组合时产生的韵律、韵致,特别令我着迷。

”[2]徐坤通过对成语的活用,构造出了一些新的语言表达结构和词语搭配规则。

一、化用结构的凝固性是辨别成语的重要特征。

但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可以改变成语的形式。

这种改变并非要改变成语的固定内容和形式,只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运用的手段而已。

它不拘泥于成语原有意义和格式,对成语“变通”地使用。

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语境,成语仍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化用是徐坤活用成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也就是在成语中插入其他成分,使成语的结构层次发生变化,但又保持着原成语语形的痕迹,但由于其他语言成分的嵌入,成语就突破了固定短语的限制,由紧缩的固定结构向松散的语句方向发展,使成语的容量扩展增大,表意更为丰富。

例如:(1)回校后从我导师那儿得知早几年于敬斋跟“免贵姓焦”曾平分出版社秋色,到后来几次评职称于敬斋都到学术委员们面前游说,控诉“免贵姓焦”的不务正业行径,书一本接一本的出,可都是下三滥的赚钱货,学风不正水平欠佳败坏了社里的名声。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1 什么是成语?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口头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种固定词组或短句。

它在人类的语言中,有相当长久的历史,而且流传得非常广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特别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俗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是人民群众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短句,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

1.2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2.1 结构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1.2.2 意义的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普通话一个字的字音由声母、韵母和______三方面组成,“安烟弯怨”四字的声母同属于______声母。

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______”。

2、古代诗词讲究“平仄”。

“仄”是指古代四声中的______。

3、现代汉语词汇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它有不同的来源,如“驸马”是______词,“埋单”是______词,“克隆”和“WTO”是______词。

4、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5、部件的拆分着眼于字形,而偏旁的拆分则是从______的角度出发。

6、“六书”之中真正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假借、转注都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______。

7、从复句的类型看,“不达目的不罢休”是______复句。

8、“叫她黑牡丹”中的“黑牡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

10、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二、判断题11、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12、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3、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4、大多数汉字是指事字。

()15、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16、动词可以修饰名词。

()17、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8、“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9、“这种文章让人实在没有胃口再看下去”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 )20、壮语是一种方言。

()三、选择题21、普通话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A.i、u、üB.i、uC.i、u、n、ɡD.i、u、n、nɡ22、“双”字音的构成音素有()。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②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鼓 )衰三( 鼓 )竭 ③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思考这四组成语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成语有“见弃于人”、“见笑大方”、“古为今 用”、“受制于人”等;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屡试不爽
不名一钱 乳臭未干 抱恨终天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 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 欺也”
成语——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
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 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成语——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如:“无乃尔是过与”“何厌之有” 成语——唯命是听、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汉语中的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点。

为大家整理了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三寸之舌的意思:【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

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千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

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

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

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三寸之舌造句:1) 张仪以三寸之舌纵横天下。

2) 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3) 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谐音歇后语 ) 前一部分说出一种事实或现象, 前一部分说出一种事实或现象,后一部分借助音同音近来 表达真意,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 妙语双关的现象。 表达真意,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如: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 ——好大的掸 韭菜拌豆腐——一一青( 韭菜拌豆腐——一一青(清)二白 ——一一青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上鞋不用锥子——针 —— 外甥打灯笼——照舅(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照舅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 、 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成语的特征 、 (1) 意义的整体性 )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实际 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2) 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其构成成分和结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二、惯用语 1、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 例如: 动宾式: 动宾式:甩石头 掺沙子 挖墙脚 打棍子 吹牛皮 钻空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偏正式: 偏正式: 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主谓式:天晓得 开门红 狗扯皮 主谓式:
3、成语的来源 、 (1) 神话寓言 ) 山海经北山经 北山经》 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山经》) 高僧传》 天花乱坠 (《高僧传》) (2) 历史故事 ) 世说新语假谲 假谲》 如: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 假谲》) 完璧归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 论语 述而》 如:学而不厌 (《论语 述而》) 孟子 告子上》 舍生取义 (《孟子 告子上》) (4) 口头俗语 ) 如: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来自古代俚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来自古代俚语。
4、成语的构造 、 (1)并列结构 ) 如:光明磊落 抑扬顿挫 切磋琢磨 (2)偏正结构 ) 如: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循循善诱 (3)动宾结构 ) 如:好为人师 包罗万象 另开生面 (4)补充结构 ) 如:重于泰山 (5)主谓结构 ) 如:胸有成竹 天花乱坠 ,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 成语言简意赅,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果。 的表达效果。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 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振聋发聩的实际意义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如:振聋发聩的实际意义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披荆斩棘的实际意义是指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 路上扫除 障碍。 障碍。 (2)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 )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 减其中的成分。 不能把“螳臂当车”改为“螳螂当车” 减其中的成分。 如:不能把“螳臂当车”改为“螳螂当车”。 (3)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字音,必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 )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字音,必须分辨清楚, 错。 病入膏肓” 不能写成“ 如:“病入膏肓” 的“肓”不能写成“盲”或“育”。
三、歇后语 1、歇后语的含义 、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 头用语。 的口 头用语。 2、歇后语的类型 、 (1)喻意歇后语 ) 前一部分是打个比方,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 前一部分是打个比方,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 点出比喻的意义。 点出比喻的意义。 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 ——各显神通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3、歇后语的作用 、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生动有 严肃不足。 余,严肃不足。 从意义上看,有的反映了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思想意识或格 从意义上看, 调不当的庸俗低级趣味,因此,在庄严、悲痛的场合, 调不当的庸俗低级趣味,因此,在庄严、悲痛的场合,一般不宜 使用。 使用。 文章或说话中,适当地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文章或说话中,适当地恰当地运用歇后语,能深入浅出地说 明事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和 明事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 感染力。 感染力。 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习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有一定的修 )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 辞作用。 辞作用。 (2)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往往 )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比喻暗地里向领导反映情况, 如:打小报告 比喻暗地里向领导反映情况,而且往往是不 实的情况,贬义。 真 实的情况,贬义。 (3)在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凝固程度不是很强, )在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凝固程度不是很强, 表现为改换成分、扩展、变换词序、改变结构等。 表现为改换成分、扩展、变换词序、改变结构等。 如:耳旁风——耳边风 耳旁风——耳边风 —— 打边鼓——敲边鼓 打边鼓——敲边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