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师用

合集下载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叠词)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拟人)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借代)16、“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双关)1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2、慧眼识“珠”——修辞(指出下列各首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表达技巧,了解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重要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难点)2.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魅力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必经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修辞手法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如果说诗歌的形象是人、景、物三者融合而成的素面朝天的女子,诗歌语言是一个追求美妙绝伦的女子,那么诗歌的修辞手法则是女子精心的装扮,无则俗,多则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

二、考点大盘点(一)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二)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使特点更鲜明。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排比: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精讲细读,共研考题对于上题,我们并不急于立即作答,而是先解决下面几个小问题,通过寻找答案之间的关联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文心雕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内涵和分类2. 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方法3.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二、考点解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三、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四、答题规范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析效果)五、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一)比喻特征: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举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语言技巧和手段,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主要分为四大类: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01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诗歌的意象 和意境,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02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染 力和表现力,使诗歌更加感人 。
03
修辞手法可以拓展诗歌的内涵 和外延,使诗歌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 手法的表达效果
2023-11-04
目录
• 修辞手法的基础知识 • 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 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 • 夸张、通感、双关等修辞手法 •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实例分析: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01
修辞手法的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的定义与分类
多种修辞手法的组合与运用
01
比喻和象征
02
03
排比和对偶
反问和设问
在诗歌中,比喻和象征常常被同 时使用,通过具象的形象来表达 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排比和对偶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 感和韵律,同时也能强化诗人的 情感表达。
反问和设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 读者思考,增强诗歌的互动性和 感染力。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综合效果
特点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特 征,以人格化的方式来表现诗歌的主 题和情感。拟人可以分为形象拟人和 抽象拟人两种形式。
拟人可以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03
效果
拟人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使诗歌更加感人。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与效果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情感表达 的效果。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形式 。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专题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杜春梅
一、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 、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效果)
一、常见设问。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及时和润泽万物的特点,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之情。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强调了不事权贵的心意,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把豪门奢侈浪费与贫民窘困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于百姓的同情和对于豪门奢靡的抨击
课堂学习案
一、交流讨论预习案第二题各诗句修辞手法的好处,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高考链接(总结归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安徽卷)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从修辞角度考虑),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步骤一:借代,用典。

步骤二: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步骤三:借代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总结归纳:诗歌鉴赏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步骤是怎样的?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
三、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明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谈效果)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表感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

(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1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

1分
课后巩固案
完成《核按钮》P59《武陵春》一题。

附:常见修辞手法极其表达效果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突出作者情感。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互文: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