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据沪定、天全两县21年(1960-1980年)气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6.6℃和15.1℃,沪定略高于天全,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636.8 mm和17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1578.6和924.2mm,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分别为14天和3天,沪定相对大风更多、更强烈。据调查访问,二郎山东坡季节冰冻线约在海拔2200m以上,积雪线海拔1900m左右,积雪时限11月上旬至次年4月,西坡季节冰冻线约为海拔2600m-2800m季节积雪线海拔2300m-2500m左右。

二郎山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青衣江和眠江支流一大渡河两大水系。东坡龙胆溪为青衣江支流天全河发源地,西坡潘沟,属大渡河支流。本区溪沟均受大气降水(雨、雪)和地下水的补给,其中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因而,亦具有一般山区沟河“易涨易落”之特点。

1.2.3 地质状况

隧道穿越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为主,出口端上覆地层为崩坡积层, 黄灰、黑灰色块石土或块石、碎石土, 由山前滑坡、崩塌等坡积、崩积物及少量坡面洪流形成的洪积物组成, 主要成份为岩屑砂砾、角砾、亚粘土等。

由于区内岩层软硬相间, 故地形呈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 东坡为逆向坡, 西坡为顺向坡。二郎山断裂带从隧址区西北侧通过, 距隧道出口约350~400m , 该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延长部分,为区内控制性主干断裂, 在其影响下区内沿其旁侧发育一系列次级分支羽状断裂, 在隧道轴线上共穿越断层11条, 多属压性—压扭性质, 断层带不宽, 影响带较小, 胶结较好。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 度。

1.3隧址区初始应力条件

通过采用水压致裂法在7 个钻孔中的地应力测量, 得出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σmax )的总体方向为N 74°W , 与隧道轴线夹角31°左右, 隧址区地应力场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1)大约位于标高2200 m 处, 为山体应力与构造应力的分界线, 分界线以上垂直应力(Rv )占主导地位; 分界线以下水平主应力值明显增加并占主导地位,

隧道顶板正好位于分界线偏下。

(2)水平地应力(σHmax、σhmin )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横向上由隧道两端向山体内部逐渐增加, 即隧道中部地应力最大, σHmax =54.37M Pa。

(3)在同一深度内硬质岩类显示高应力值, 软岩类显示低应力值。

二郎山隧道(主洞)长4176 m , 以II、III类围岩为主,长3004 m,占71.93%; IV 类围岩长821 m , 占19.66%; V类围岩长351 m,占8.41%。

2隧道设计

2.1设计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 40 km/ h (三级公路) ;

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净宽9.0 m (7.5 m + 2×0.75 m) , 限高5 m

设计荷载: 汽车—20 级, 挂车—100;

设计小时交通量: 441辆/h;

行车方式: 单洞双向行驶;

卫生标准: 正常运营CO允许浓度为150×10- 6, 阻塞及救灾短时间内(15 min)为250×10- 6;

烟雾允许浓度0.009 m - 1。

2.2平面线形、纵断面设计

2.2.1 平面线形

隧道的平面线形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直线便于施工;曲线段施工难度较大,除测量上难度加大以外,例如模板台车载曲线段施工很困难,有超高时就更困难。

结合隧址区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应力大小与方向、经济性, 确定出了隧道轴线位置, 同时还兼顾了两端接线的衔接,隧道平面线形确定为直线型。隧道设计里程K259+ 036~K263+ 212, 长 4 176 m,进口标高2 180.31 m , 出口标高2182.01 m。

2.2.2纵断面设计

隧道内纵断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应大于3%;受地形等跳警限制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短于100m的隧道纵坡可与该公路隧道外路线的指标相同。隧道内的纵坡形式,一般采用单向坡;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纵坡变更的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表4.3.4)。

二郎山隧道属特长隧道,因此纵坡形式采用“人”字坡式,进口侧上坡, 坡度0.5% (长2000 m ) , 出口侧下坡, 坡度0.41% (长2176 m )。

2.3 横断面设计

2.3.1 建筑限界

隧道横断面设计主要是对隧道净空的设计。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隧道净空是根据“建筑限界”确定的。“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括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等的宽度及车道、人行道的净高。下图为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宽度。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净宽9.0 m , 限高4.5m。隧道内轮廓经过比选确定采用单心圆断面, 隧道总高度6.1m。

2.3.2 紧急停车带

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紧急停车带的宽度,包含右侧向宽度应取 3.5m,长度应取40m,其中有效长度不得小于30m。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停车带的路面横坡,长隧道可取水平,特长隧道可取0.5%~1.0%或水平。

二郎山隧道应设紧急停车带,双向交错布置,紧急停车带间距700m,有效长度30m,横向坡度取1%。紧急停车带的建筑限界、宽度和长度见图2-3.2。

图2-3.1 建筑界(单位:cm)

a)宽度构成及建筑限界(单位:cm)

b)长度(单位:cm)

图2-3.2 紧急停车带的建筑限界、宽度和长度

2.3.3 内轮廓设计

隧道内轮廓设计除符合隧道建造限界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洞内路面、排水设

施、装饰的需要,并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营运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控件,同时考虑围岩变形、施工方法影响的预留富裕量,使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二郎山隧道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方案,半径R1=4.8m,R2=1m,R3=9.6m,θ1=108°,θ2=67°,θ3=12°,IV、V级围岩设置仰拱,内轮廓线如图2-3.3。

a)一般内轮廓线

b) 含紧急停车带内轮廓线

图2-3.3 内轮廓线(单位:m)

3 洞门设计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对洞门有如下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3.1 洞门位置选择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洞口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洞口的边坡及仰坡必须保证稳定。有条件时,应贴壁进洞;条件限制时,边坡及仰坡的设计开挖最大高度可按表2-4.1控制。

表2-4.1 洞口边、仰坡控制高度

注:设计开挖高度系从路基边缘算起

2.洞口位置应设于山坡稳定、地质条件好处。

3.位于悬崖陡壁下的洞口,不宜切削原山坡;应避免在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进洞。

4.跨沟或沿沟进洞时,应考虑水文情况,结合防排水工程,充分比选确定。

5.漫坡地段的洞口位置,应结合洞外路堑地质、弃渣、排水及施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6.洞口设计应考虑与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地下埋设物的相互影响,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7.洞口边坡、仰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固防护措施,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绿化护坡。

8.当洞口处有塌方、落石、泥石流等时,应采取清刷、延伸洞口、设置明洞或支挡结构物等措施。

3.2 洞门形式选择标准

洞门形式的选择应适应地形、地质的需要,同时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需要。一般地形等高线与线路中线斜交角度在45。~65。之间,地面横坡较陡,地质条件好,无落石掉块现象时,可选择斜交洞门;当斜交角度大于65。时,地面横坡较陡,或一侧地形凸出,可考虑用台阶洞门;当斜交角度小于45。时,地面横坡较陡,边仰坡刷方较高,有落石掉块掉块威胁运营安全时,考虑接长明洞。

3.3 洞门确定

二郎山隧道穿越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为主,出口端上覆地层为崩坡积层, 黄灰、黑灰色块石土或块石、碎石土, 由山前滑坡、崩塌等坡积、崩积物及少量坡面洪流形成的洪积物组成, 主要成份为岩屑砂砾、角砾、亚粘土等。

因此洞门采用翼墙式洞门。

4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

4.1 初期支护

二郎山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组合使用,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区别组合。锚杆支护采用全长粘结锚杆。由工程类比法,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材料采用C20级混凝土,支护参数取值如表2-5.1。

表4-1.1初期支护参数

4.2 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采用现浇模筑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采用C25级,钢筋采用HRB335级刚,利用荷载结构法进行衬砌内力计算和验算。二次衬砌厚度设置如表2-5.2。

表4-1.2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单位:cm)

4.3 Ⅳ围岩衬砌内力计算

《规范》(JTGD70-2004)规定:I-V级围岩中,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应主要按工程类比法设计。其中IV、V级围岩的支护参数应通过设计确定,计算方法为地层结构法。所以取IV级围岩为计算对象。

4.3.1 拟定衬砌尺寸

图2-5.1 IV 围岩衬砌拟定图

内轮廓线半径8.41=r 外轮廓线半径3.51=R m , C25级防腐钢筋混凝土拱墙35cm ,预留变形量5cm ,C20喷射混凝土防腐混凝土厚14cm,

拱顶截面厚0.5m ,墙底截面厚0.5m 。 4.3.2 衬砌材料参数

围岩为IV 级,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表 A.0.4-1取值得:围岩重度

3kN/m 21=γ,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m /MPa 350=K ,K K 5.21a =。

衬砌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表5.2.1,表5.2.2,表5.2.4

取值得:重度3

h m /kN 25=γ,弹性模量.5G Pa 29c =E ,轴线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17ck =f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0MPa

2ctk =f 。

内轮廓半径m 80.41=γ,m 00.12=γ

内径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 0706.1091=? 6036.1172=? 外轮廓半径m R 30.51=,m R 50.12= 拱轴线半径m 05.501=γ,m 25.102=γ

拱轴线各段圆弧中心角: 0706.1091=θ, 00.452=θ 4.3.3荷载确定

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

ω1

s 2

45.0q -?= (4.2)

式中:s---围岩类别,此处s=4; γ---围岩容重,此处γ=21KN/m 3

ω---跨度影响系数, ω=1+i(lm -5),毛洞跨度L m =10.60+2×0.05=10.70m ,其中0.05m 为一侧平均超挖量. L m =5~15m 时,i=0.1,此处ω=1+0.1×(10.70-5)=1.570。 所以,有q=0.45×24-1×21×1.570=118.6920kpa 此处超挖回填层重忽略不计。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

e =0.25q =0.25×118.6920=29.6730kpa 4.3.4半拱轴线长度S 及分段轴心线长△S

4.3.4.1.计算半拱轴线长度S 级分块轴线长度△S 。(单位m )

m r S 608514.905.514.3180

0706.109180011

1=??==?

??πθ m r S 981250.025.114.3180

4518002

2=??==?

?

?πθ m S S S 58976.1021=+=

分段长度:323721.18

==

?s

s m 4.3.4.2.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 1.与竖直夹角

?=??=???=

?=026158.1518005.5323721.11800111π

πθr S a ?=?+?=?+=052316.30026158.15026158.15112θa a ?=?+?=?+=078474.45026158.15052316.30123θa a ?

=?+?=?+=104632.60026158.15078474.45134θa a

?=?+?=?+=130790.75026158.15104632.60145θa a ?=?+?=?+=156948.90026158.15130790.75156θa a ?

=?+?=?+=183106.105026158.151569484.90167θa a m

S S S 981250.0608514.958976.10811=-=-?=??=??+?=???+

=0706.154180250.1981250.00706.109180218π

πθr S a 校核: 角度闭合差0=?,因墙底面水平,计算衬砌内力时用

908=?

2. 接缝中心点坐标计算

m r x 3093.1026158.15sin 05.5sin 1011=??==αm r x 5290.2052316.30sin 05.5sin 2012=??==αm r x 5758.3078474.45sin 05.5sin 3013=??==αm r x 3780.4104632.60sin 05.5sin 4014=??==αm r x 8809.4130790.75sin 05.5sin 5015=??==αm r x 0499.5156948.90sin 05.5sin 6016=??==αm r x 8737.4183106.105sin 05.5sin 7017=??==α m x 2132.48=

()()m r y 1727.0026158.15cos 105.5cos 11011=?-?=-=α()()m r y 6789.0052316.30cos 105.5cos 12012=?-?=-=α()()m r y 4840.1078474.45cos 105.5cos 13013=?-?=-=α()()m r y 5330.2104632.60cos 105.5cos 14014=?-?=-=α()()m r y 7541.3130790.75cos 105.5cos 15015=?-?=-=α()()m r y 0638.5156984.90cos 105.5cos 16016=?-?=-=α()()m r y 3726.6183106.105cos 105.5cos 17017=?-?=-=α

m

.7

y4271

8

表2-3 各截面中心几何要素

半轴计算图如图2-5

图2-5 衬砌结构计算图示

4.3.5计算位移

4.3.

5.1.单位位移

用用辛普生法近似计算,按计算列表进行。单位位移的计算见表2-4。

单位位移值计算如下:

6

7

111107693.38000.86410

95.2323721.11-?=??=?≈=∑?

I E S ds E M h s

h δ 6

70

212112104025.1186793.263810

95.2323721

.1-?=??=?≈?==∑?

I y E S ds IE M M h s

h δδ 6

720

2

222109660.6222097.138831095.2323721

.1-?=??=?≈=∑?

I y E S ds I E M h

S

h δ 67

i 2105404.8985682.2002410

95.2323721

.1)1(-?=??=+?=∑I y E s i ss δ 校核:

()6

6

22121110

5403.898109660.6224025.11827693.38--?=?+?+=++δδδ

闭合差△≈0计算结果正确。

4.3.

5.2. 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A.每一楔块上的作用力 竖向力:

i i qb Q =

式中 b i ——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之间的水平投影长度,由图2.5量得:

水平压力: i i eh E =

式中:h i ——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之间的竖直投影长度,由图2-5量得: 自重力:

h i

1i i S 2d d G γ???+-=

式中:d i ——接缝i 的衬砌截面厚度。

注:计算G 8时,应使第8个楔块的面积乘γh 。

作用在各楔块上的力均列人表2-5,各集中力均通过相应图形的形心。

截面 b i (m) h i (m) d i (m) Q E G 0 0 0 0.5000 0 0

1 1.3741 0.181

2 0.5000 163.0947 5.3767 16.5465 2 1.2780 0.531

3 0.5000 151.688

4 15.7653 16.546

5 3 1.1007 0.8450 0.5000 130.6443 25.0737 16.5465 4 0.8420 1.1009 0.5000 99.9387 32.6670 16.5465 5 0.5278 1.281

6 0.5000 62.6456 38.0289 16.5465 6 0.1775 1.3746 0.5000 21.0678 40.7885 16.5465

7 1.3736 0.5000 0 40.758

8 16.5465 8

0.9890

0.5000

29.3466 16.5465

B .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楔块上备集中力对下一接缝的力臂由图2-5中量得,分别记为e g q a a a ,,。内力按下式计算(见图2-6)

图2-6 单元主动荷载

弯矩:w e q

1

1

p 1-i 0ip )(a W a E a

Q E y W Q x M M i i i

i i

i i ---?-+?-=∑∑--)( (m kN ?)

轴力:∑∑-+=i

i

i

i E W Q N cos )(sin 0

p ?

式中:i x ?、i y ?—相邻两截面中心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计算:

1--=?i i i x x x 1--=?i i i y y y

表2-6 0p i M 计算过程表(一)

表2-7 0

p i M 计算过程表(二)

表2-8 0p i N 计算过程表

基本结构中,主动荷载产生弯矩的校核为:

358

.983460.102132.4260.10692.11842808-=??? ??-?-=??? ??--=B X B q

M q

432

.8746771.72

1

673.2922208-=??-=-=H e M e

531

.184577.05465.16)1306.08737.42132.4(5465.16)0415.00499.52132.4(5465.16)2113.08809.42132.4(5465.16)3667.03780.42132.4(5465.16)4970.05758.32132.4(5465.16)5932.05290.22132.4(5465.16)6490.03093.12132.4(5465.16)()()()()()()()

(8

877876686558544843383228211811808-=?++-?-+-?-+-?-+-?-+-?-+-?-+-?-=-+--+--+--+--+--+--+--=+--=∑g g g g g g g g gi i g a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a x x G M

321

.1939531

.81432.874058.114908080808-=---=++=g e q p M M M M

另一方面.从附表5.2中得到08p M =—1934.9969

闭合差: %22.0%1009969

.1934321

.19399969.1934=?-=

?

C.主动荷载位移

计算过程见表2-9。

6

-7

1110-46862.454071044360.851095.2323721.1?=??-=?≈=?∑?

I M E s ds I E M M p h s

h P p 6-7

22102-220003.55674900925.6110

95.2323721

.1?=??-=?≈=?∑?

I yM E s ds I E M M p h s

h P p

6

7

10034.266866-745947286.4610

95.2323721.1)1(-?=??-

=+?=?∑

I

M y E s p

h

sp

经校核-6

21106-266866.00?=?+?p p ,闭合差0≈?

表2-9 p 1?、p 2?计算过程

4.3.

5.3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A.各接缝处的抗力强度

抗力上零点假定在接缝3,α3=45.0785°=αb ; 最大抗力值假定在接缝5,α5=75.1308°=αh ; 最大抗力值以上—各截面抗力强度按下式计算:

h h b i

b i σαααασ2

222cos cos cos cos --= 查表2-3,算得:

3σ=0 4σ=0.5781h σ 5σ= h σ 最大抗力值以上各截面抗力强度按下式计算:

h h

i i y

y σσ)1(2/2

/-

=

式中:'i y ——所考察截面外缘点到h 点的垂直距离;

'h

y ——墙脚外缘点到h 点的垂直距离。 由图2-5中量得:

'6y =1.3104m ,'7y =2.684m , '

8y =3.673m

则:

h h σσσ8727.0673.33104.11226=???

?

??-=

h h σσσ4660.0673.3684.21227=???

? ??-=

08=σ

按比例将所求得的抗力绘于图2-5上 B.各楔块上抗力集中力R i ’ 按下式近似计算: 外i i

i i S R ?+=-2

1

'σσ

玩具结构设计常见结构设计方法系列教程之二

玩具结构设计常见结构设计方法系列教程之(二) [概述]: 本系列教程详细讲解了在玩具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常用结构的实现方法和尺寸规格。对于有至于从事玩具设计的新手还是老手们都有很高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本系列教程的内容将包括如下 1.选择材料的考虑因素 2.壁厚(料厚)设定原则 3.加强筋的处理方法 4.出模角大小确定 5.司柱尺寸设定方法 6.司柱套(司筒)尺寸设定方法 7.常见扣位设计及尺寸 8.超音波焊接技术 9.电池箱设计方法 10.滑轮设计方法 11.喇叭的基本装配方法 12.止口的使用及尺寸 13.齿轮的设计指引 14.齿轮箱的基本设计 15.离合器设计规范 6.0 支柱套 (Boss holder) 1. 如成品是以支柱收紧螺丝的时侯,在成品的上壳身必须要有支柱套来作定位之用。 2. 跟据一般的安全规格标准,螺丝头必须收藏于不能触摸的位置,所以高度必须有2.5mm 或以上 3. 以及,因为加上支柱套后会有Shape edge的关系,所以在每一个支柱套上壳收螺丝的地方,必须加上R1.0或以上的round fillet。

4. 为方便生产装配时的导入,所以在每一个支柱套的底部都可以不多不少的加上Chamfer 作导入之用。 5. 而且因为定位的关系,在支柱套底部必须要有至少1mm的深度来收藏支柱。 7.0 扣位 1. 扣位提供了一种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经济的产品装配方法,因为扣位的组合部份在生产成品的时候同时成型,装配时无须配合其它如螺丝、介子等紧锁配件,只要需组合的两边扣位互相配合扣上即可. 2. 扣位的设计虽可有多种几何形状,但其操作原理大致相同: 当两件零件扣上时,其中一件零件的勾形伸出部份被相接零件的凸缘部份推开,直至凸缘部份完结为止; 及后,借着塑料的弹性,勾形伸出部份实时复位,其后面的凹槽亦即被相接零件凸缘部份嵌入,此倒扣位置立时形成互相扣着的状态。 3. 如以功能来区分,扣位的设计可分为成永久型和可拆卸型两种。永久型扣位的设计方便装上但不容易拆下,可拆卸型扣位的设计则装上、拆下均十分方便。其原理是可拆卸扣位的勾形伸出部份附有适当的导入角及导出角方便扣上及分离的动作,导入角及导出角的大少直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包含内力图和衬砌及内轮廓设计图)

目录 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3 - 一、设计依据................................................................................................................................. - 3 - 二、设计资料................................................................................................................................. - 3 - 三、隧道方案比选说明................................................................................................................. - 3 - 1.平面位置的确定................................................................................................................... - 3 - 2.纵断面设计........................................................................................................................... - 4 - 3.横断面设计........................................................................................................................... - 4 - 四、二次衬砌结构计算................................................................................................................. - 4 - 1.基本参数............................................................................................................................... - 4 - 2.荷载确定............................................................................................................................... - 5 - 3.计算衬砌几何要素............................................................................................................... - 5 - 4.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 7 - 5.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 8 - 6.主动荷载位移..................................................................................................................... - 10 - 7.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 11 - 四、墙底(弹性地基梁上的刚性梁)位移............................................................................... - 14 - 五、解力法方程........................................................................................................................... - 15 - 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 16 - 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 17 - 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 18 - 1.相对转角的校核................................................................................................................. - 19 - 2.相对水平位移的校核按下式计算..................................................................................... - 19 - 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 20 - 1.拱顶..................................................................................................................................... - 20 - 2.墙底偏心检查..................................................................................................................... - 20 - 十、内力图- 21 - (21) - 1 -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5.2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Pa m =,计算摩擦角 045?=o ,泊松比u=0.4。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d a f M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P =;泊松比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5.4.2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a KN R bh ?α≤ (式5-1)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名词解释

1.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 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2.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单质点体系:当结构的质量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位置,可将 结构处理成单质点体系进行地震反映分析。 5.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各气象站50年来的最大风 速记录,按基本风压的标准要求,将不同高度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成离地面10m的最大风速按风压公式计算得的风压。 6.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 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7.荷载代表值: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8.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经统计得到的 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 9.路面活荷载:路面活荷载指房屋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家具、 用品、设备等产生的重力荷载。 10.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 墙背产生的土压力。 11.静水压力:静水压力指静止的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 力。

12.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 的变形。 1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会缩小,这种 现象叫混凝土收缩。 14.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可以在标 准值的基础上换算来。它是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是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15.荷载准永久值:结构上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 期内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 16.结构抗力:结构承受外加作用的能力。 17.可靠:结构若同时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则 称结构可靠。 18.超越概率: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范围内,超过某一烈度值的 烈度占该时间段内所有烈度的百分比。 19.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是地震本身强 弱程度的等级,震级的大小表示地震中释放能量的多少。 20.雷诺数: 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 21.脉动风: 周期小于10min的风,它的强度较大,且有随机 性,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较接近,产生动力效应,引起顺风向风振。 22.平均风: 周期大于10min的风,长周期风,该类风周期相

隧道说明书修改样本

8) 通风设计图 9) 防排水设计图 10) 监测测点布置图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使用”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统一封面及格式; 论文内容包括目录、正文、参考资料等, 并按规定的顺序装订( 详见《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记录》( 理工类) 的末页) , 若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要附上计算程序。中文摘要约200字, 关键词3-5个。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 四、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 )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F60- )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 JTJ026.1-199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 [5]《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JTJ 063—85) [6]《隧道结构力学计算(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王永东主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9 [7]《隧道工程》王毅才,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8]《公路勘测设计》孙家驷等著,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5 [9]《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10]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及中交第一勘察设计院的隧道设计图纸。 [11]Response of a shield-driven tunnel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oft clay. Ge, Xuewu.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PHD, [12]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system of long highway tunnel.. Lin, Wench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HD, 1995

隧道衬砌计算

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5.2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 P a m =,计算摩擦角 045?= ,泊松比u=0.4。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 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 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 d a f M 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 P =;泊松比 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 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5.4.2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a K N R bh ?α≤ (式5-1)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计算书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 ANSYS应用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目录 目录 (2) 1. 问题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立几何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单元网格划分 (5) 3. 加载与求解 (6) 3.1 施加重力加速度 (6) 3.2 施加集中力、荷载位移边界条件 (6) 4. 后处理 (8) 4.1 初次查看变形结果 (8) 4. 2 除去受拉弹簧网格.............. (9) 4.3 除去弹簧单元网格 (10) 4. 4 查看内力和变形结果 (11) 4. 5 绘制变形图 (12) 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4) 6. 结语 (14) 7.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8. 附录 (16)

山岭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1.问题的描述 已知双线铁路隧道总宽为13.3米,高为11.08米,以III级围岩深埋段为例,隧道而衬厚度为35cm,带仰拱,采用钢筋混凝土C30=25kN/m3,弹性模量为31GPa,泊松比为0.2,。该段该隧道的埋深为5米,围岩平均重度为23kN/m3,侧压力系数为0.3,计算围岩高度为6.588m,地层弹性抗力系数为500MPa/m。 试分析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图1双线铁路隧道断面(cm)

结构设计方法

第3章结构设计方法3?1为什么需要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法

1、经典力学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异性 2、材料、荷载的无法精确确定,具有离散性 概率统计方法

3.2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可靠性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 2?适用性。 4?经济性。

3.2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可靠性 结构的可靠性(reliability):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的时间------ 设计使用年限(注意与 设计基准期的区别) 规定的条件------ 正常设计、正常施工、 正常使用和维护,不考虑人为错误或失误的情形

3?3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能够满足功能要求而良好地工作■称 为结构"可靠"或"有效"。反之则结构 "不可靠"或"失效"。区分结构工作状 态的可靠与失效的标志是“极限状态”(limit state )。极限状态是结构或构件能 够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的临界状态,超过这一界限,结构或构件就不再能 满足设计规定的该项功能要求,而进入失

3?3结构的极限状态 效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 )走义: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主要 考虑结构安全性功能。 (b)标志: (1 )整个结构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过大的滑移); (2 )结构构件或连接圉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或圉过度的塑性变形而 不适用于继续承载(如受弯构件中的少筋梁); (3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如超静是结构由于某些截面的屈服,使结构成 为几何可变体系); (4 )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如细长柱达到临界荷载发生压屈)。 (5 )地基丧失承载力(如地基稳定性不够)

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焦晋高速二号隧道通过Ⅳ级围岩(即S=4),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 =25KN/m3,计算摩擦角ф =50 , 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基本垂直。 2、地形地质等条件: 作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 毫米,主 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3、设计标准设计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地震设防烈度:7 级 4、计算断面资料:桩号:K120+910.00 ;地面高程:906.2m;设计高程:886.2m;围岩 类别:Ⅳ类;复合式衬砌类型:单心断面;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该段隧道通过微风化粉砂岩地段,节理裂隙不发育,埋置较浅, 围岩稳定性较好。 5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 (2)围岩压力计算; (3)隧道支护设计图; (4)隧道衬砌设计图。 6、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9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 (3)夏永旭编著《隧道结构力学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4)本课程教材《隧道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 5、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 (2)围岩压力计算; (3)隧道支护设计图; (4)隧道衬砌设计图。 6、设计依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 (3)《隧道工程》王毅才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4)《地下结构静力计算》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教研室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29)本高速公路位于豫北山区,取设计时速为V k 100km/h ,则建筑限界高度H = 5.0m。且当V k 100km/ h 时,检修道J 的宽度不宜小于0.75m,取J 左=J右=1.20m, 检修道高度h=0.5m。设检修道时,不设余宽,即:C=0。取行车道宽度W=3.75m×2= 7.5m,侧 向宽度为:L L L R 1.00m ,建筑限界顶角宽度为:E L E R 1.00m ,隧道纵坡不应

衬砌结构设计方法

p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一、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1.荷载结构模型(结构力学模型):松弛荷载理论 以支护结构为承载体,围岩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只是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的围岩压力和被动的弹性抗力)。一般用结构力学方法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隧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通过弹性抗力来体现。 2.地层结构模型(现代岩体力学模型):岩承理论 将支护结构与围岩视为一体,作为共同承受荷载的隧道结构体系。模型中围岩是直接承载单元,支护结构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是反映现代支护原理的计算方法。 二、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 1.结构力学法(弹性理论) 结构力学法,也就是荷载-结构模式的分析方法。这里的结构是指衬砌结构,荷载主要是指开挖洞室后由松动岩土的自重所产生的地层压力。一般把隧道支护结构在力学上和构造上作为拱形结构来处理,这个思想是从地面结构引申出来的。 拱形结构概念以下述假定为基础:被砌筑的衬砌视为结构的主体,围岩(或其一部分)只是被视为荷载,从本质上说这是与隧道工程的本质相矛盾的。只要施工没有满足下述条件:制止松弛和由此产生的松弛压力;结构和围岩之间有效的、长期的紧密接触。隧道结构就只能是个拱,而按拱形结构进行设计计算。 荷载-结构模型在荷载处理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主动荷载模式;2主动荷载+被动荷载模式;3实际荷载模式。多数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考虑了结构和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围岩对结构的约束作用——围岩抗力,局部体现了隧道作为地下结构的受力特点。因此,它是第一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围岩约束抗力的存在,就必须保证结构与围岩之间的紧密接触。在此,把围岩对结构形变的约束所产生的反作用谓之抗力,而且把它视为线弹性的,Ky σ=(K ——弹性抗力系数;y ——接触点的径向位移)。实际上,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变形是一个弹塑性过程。现在计算方法是把荷载分为被动的弹性抗力与主动的侧压力。 其计算结果最终归结为验证安全系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岩体力学法(弹塑性理论) 岩体力学法以弹塑性理论为依据。 ①收敛约束法(特征曲线法) 特征曲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围岩特征曲线和支护结构特 征曲线交会的方法来决定支护体系的最佳平衡条件(右图)。 破坏准则:由本构方程决定,通常情况下采用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围岩特征曲线:受围岩性质(瞬时的及长期的)、围岩构造、施工

结构设计基本步骤方法及相关概念(精)

结构设计基本步骤、方法及相关概念 PKPMCAD 邹军 一、常用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二、基本资料及信息 1.建筑需求:建筑外观、平面布局及使用功能要求,建筑重要性。需要相应阶段的建筑图纸、审批文件。 2.使用荷载:一般民用建筑可查看可在规范,普通住宅、办公室为2.0kN/m2,阳台2.5kN/m2;电梯机房等效8kN/m2;消防车等效20kN/m2。 工业厂房需要业主提供文件,指定使用荷载。 3.风信息:(荷载规范、高规) a.基本风压:一般用50年一遇,深圳为0.75kN/㎡,对应风速约120公里 /小时;高度大于60米的结构,承载力计算用100年一遇的 风压,深圳为0.90 kN/㎡) b.地面粗糙度:一般城市市区可选C c.体型系数:一般建筑取1.3

d.基本周期:简单估算(0.1x楼层数),用于计算风振 e.其他相关概念: Wk=βzμsμzW0 用于主要承重结构 Wk=βgzμsμzW0 用于围护结构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振系数(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高度大于30m且高宽 比大于1.5的房屋,考虑顺风向风振系数;横向 风软件没有考虑) 阵风系数: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 群体效应: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风力相互 干扰,体型系数应增大。 4.地震信息:(抗震规范、高规) a.设防烈度: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划分,分为6度(0.05g)、7 度(0.10g)、7度(0.15g)、8度(0.20g)、8度(0.30g)、 9度(0.40g),具体取值由政府规定(可查抗规附表),。 深圳为7度(0.1g) b.设计地震分组:按震中的近、远划分,分为第1组、第2组、第3组。 深圳为第1组 c.场地土类别: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土层厚度划分,分Ⅰ、Ⅱ、Ⅲ、 Ⅳ四类,大部分为Ⅱ类。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可以理 解为Ⅰ类场地土最结实,Ⅳ最差。 d.其他抗震相关概念: 抗震设防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

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 260km , 西至康定约 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 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 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据沪定、天全两县21年(1960-1980年)气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6.6℃和15.1℃,沪定略高于天全,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636.8 mm和

二次衬砌内力计算书2007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 课程设计 专业:岩土与隧道工程 班级:隧道一班 学号:201221030117 姓名:李绍峰

一基本资料: 围岩级别Ⅳ级,γ=20kN/m3,弹性抗力系数 K=0.4×106kN/m3 ,二次衬砌类型C20混凝土45cm,γ=23KN/m3,弹性模量E h=2.7×107kPa,设计时速100km/m,结构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衬砌结构断面(尺寸单位:cm) 二荷载确定: 1.竖向围岩压力: q=0.45×2s-1γω 式中:s——围岩类别,此处s=4; γ——围岩容重,此处γ=20kN/m3; ω——跨度影响系数,ω=1+i(l m-5) ω=1+0.1×(13.044575-5)=1.8044575m q=0.45×24-1×20×1.8044575=129.92094kPa 考虑到初期支护承担大部分荷载,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故对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按60%进行折减,取为77.952564kPa 2.水平围岩压力: e=0.25×q=0.25×77.952564=19.488141 kPa 三衬砌几何要素 1.衬砌几何尺寸 内轮廓半径r1= 5.7074m,r2= 8.2m , 内径r1 , r2所画圆曲线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φ1=90o,φ2=98.421132o, 拱顶截面厚度d0=0.4m, 墙底截面厚度d n=0.8m 此处墙底截面为自内轮廓半径为r2的圆心向内轮廓墙底做连线并延长至与外轮廓相交,其交点到内轮廓墙底间的连线。 内轮廓线与外轮廓线相应圆心的垂直距离为:

m= Δd(r2+d0+0.5Δd) r2+d01?cosφ2?Δdcosφ2 代入数值计算得: m=0.35490916m 外轮廓线半径: R1=m+r1+d0=6.46230916m R2=m+r2+d0=8.95490916m 拱轴线与内轮廓线相应的垂直距离为 m'=0.1759934m 拱轴线半径: r1'=m'+r1+0.5d0=6.0833934m r2' =m'+r2+0.5d0= 8.5759934m 拱轴线各段圆弧中心角 θ1=90o,θ2=7.259732o 2.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段周长ΔS 分段轴线长度: S1=θ1 180o πr1′=90/180×3.14159265×6.0833934=9.555772m S2=θ2 180o πr2′=7.259732/180×3.14159265×8.5759934=1.08663176m 半拱轴线长度: S= S1+ S2 =9.555772+1.08663176=10.64240376m 将半拱轴线等分为8段,每段长为: ΔS =S 8 =10.64240376/8=1.33030047m 3.各分块接缝中心几何要素: (1)与竖直轴夹角αi α1=Δθ1=ΔS r1′×180° π =12.52929038 α2=Δθ1+α1=12.52929038+12.52929038=25.05858076oα3=Δθ1+α2=12.52929038+25.05858076o=37.58787114oα4=Δθ1+α3=12.52929038+37.58787114o=50.11716152oα5=Δθ1+α4=12.52929038+50.11716152o=62.6464519oα6=Δθ1+α5=12.52929038+62.6464519=75.17574228oΔS1=7ΔS-S1=7*1.33030047-9.555772=-0.24366871m α7=θ1 +ΔS1 r2′×180° π =88.3720616249o α8=α7 +ΔS r2′×180° π =97.259732o 另一方面α8=90o+7.259732o=97.259732o角度闭合差Δ≈0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1-本课程的工程应用现状和前景: 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方法应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个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师,应当掌握各类工程结构荷载的类型及取值方法、工程结构可靠度原理及设计方法。 ⑵工程结构的最重要功能,就是承受其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作用,所以在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当中,应当掌握结构上出现的荷载作用与效应,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为荷载的疏漏或偏差,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⑶工程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并要以最经济的手段保证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抵抗自然界各种作用力,将结构的变形控制在满足正常使用的范围内。 2-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和深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下列主要内容:⑴土木工程荷载的分类及代表值;(2)建筑结构荷载的确定和计算(其中包括地震作用);⑶桥梁工程荷载的确定和计算;(4)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及规范设计表达式。 3-本课程和前期以及后期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和前期课程的关系: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数学、力学知识,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合理确定工程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值,是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的首要前提,力学计算才有用武之地。 本课程和后期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对后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程学习也会有所帮助。特别是对顺利完成土木工程的毕业设计(结构设计),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建设法规》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工程发包与承包、工程建设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建设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法规。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与工程建设有密切关系的合同法、房地产法等相关法规。对建设市场的建立、发展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的方式与招标程序,工程项目施工投标标书的计算与编制方法,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策略及技巧,建设丁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程索赔的概念、施工索赔的程序、计算方式、索赔证据、索赔报告、反索赔和索赔管理等。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别是将来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等建设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为同学们将来从事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基础设施

隧道工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1 第二章拟定隧道的断面尺寸--------------------------------------------4 第一节隧道的建筑限界-----------------------------------------------4 第二节隧道的衬砌断面-----------------------------------------------5 第三章隧道的衬砌结构计算--------------------------------------------7 第一节基本资料-------------------------------------------------------- 7 第二节荷载确定-------------------------------------------------------- 7 第三节衬砌几何要素--------------------------------------------------8 第四节计算位移--------------------------------------------------------12 第五节解力法方程----------------------------------------------------24 第六节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25 第七节最大抗力值的求解-------------------------------------------27 第八节计算衬砌总内力----------------------------------------------29 第九节衬砌截面强度验算-------------------------------------------31 第十节内力图----------------------------------------------------------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