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南京概况+中山陵导游词
5篇有关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其中,中山陵作为南京市的重要景点之一,更是备受瞩目。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以期帮助各位游客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的南京市,我们现在来到了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中山陵,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中山陵始建于1926年,是为纪念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
这座陵墓的建造历经21年,共分三期进行。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中国三座先烈陵之一,在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二、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各位好!在这个秀美的春季时节,我们来到了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中山陵,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明孝陵以北,距离市中心约有11公里,这座陵墓所在的山丘是金陵数十座陵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陵的设计与建造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市的中山陵,这是全中国最大的一座明代古陵,纪念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了两次中国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的中国。
中山陵的建造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大家好!在这个温暖的春天,我们来到了江苏南京市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建,它坐落在金陵多座陵墓的山丘上,面积达到百万平方米。
中山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重要纪念建筑,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和一种民族情感。
五、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我们来到了江苏南京市的中山陵,这座陵墓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
中山陵是一座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于一体的建筑工程,它的建造历时长达21年,历经三个阶段。
中山陵导游词概况

中山陵导游词概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一座大型的纪念性建筑。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被誉为“民主革命的伟大导师”、“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长期的历史上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象征性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陵由宝城、屏风、墓庭、祭堂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色,可以代表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也引领着游客来感受孙中山所带领的民主革命和国家复兴的历史进程。
首先是中山陵宝城。
中山陵宝城是由大门、吊铃楼、穿心门、神道、碑廊等构成。
宝城的中央是由一座古代建筑飞檐水磨式的正殿,这里安放孙中山先生纪念像,整个建筑气象恢宏,层次分明,塑尽了孙中山先生的严谨、端庄、大气之风范。
走进宝城,可以看到一个刻着孙中山先生名言警句“天下为公”、“三民主义”等的石碑,这体现了孙中山思想的价值取向,提醒着我们在今天也应当思考自己的责任所在。
其次是中山陵的屏风。
屏风是一组半圆形的建筑,位于正殿的东西两侧,象征着阴阳之分。
屏风的内部构造设计十分奇妙,屏风上的题字、石雕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中楹联“一树清荷半生翠,几枝红叶向秋风”,意味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在荡涤人心,在慢慢地成长,在秋天绽放。
再次是中山陵的墓庭。
登上墓庭,可以看到一个小丘上嵌有巨大的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孙先生大理石像,哀婉而庄严。
孙中山的陵墓所在地是一处山坡,由五座的雕塑式台阶和一个形似铁筒的陵墓组成。
透过陵墓的整体构思和建筑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丰功伟绩、高尚精神、才华横溢的形象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地表现。
最后是中山陵的祭堂。
祭堂用意味着孙中山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震撼力。
祭堂正中摆放有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两侧是“民权”和“民利”两个大字,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
在祭堂上,游客可以看到孙先生那些经典的名言警句,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孙中山先生思想的价值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仅供参考!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
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
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
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6年6月1日开工,1929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
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
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
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平台。
平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
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通用5篇)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通用5篇)介绍中山陵的篇1今天,天气特别的热。
火辣辣的太阳像烤炉一样当头照。
小草热的低下了头;小狗热的吐着舌头;就连路上的行人热的也无影无踪。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山陵了,小的时候,也来过,但至今脑子里只有模糊的片段。
但今年,我11岁了,希望能通过今天,来给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山陵。
来到中山陵的大门口,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耸入云的台阶。
它是用白色的大理石做成的。
台阶上的人很多,他们有的背了一个大背包,有的戴了一顶太阳帽,有的手里还拿着一瓶矿泉水。
看了这一切,我也迫不及待了,立刻快步走上台阶,来到第一道门。
“那是什么?”“博爱是什么?”“博爱是谁说的?”听着周边游客议论着什么什么爱的,我的心里不犹有些好奇,就问:“那个什么什么爱的是什么意思呀?”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告诉我说:“是博爱吧!他是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意思是:不能自私自利,要有爱心,心胸要宽广。
通过了第一道门,我和爸爸,妈妈,哥哥又挤进了去第二道门的人流。
火辣辣的太阳好像也在于我们同行,我们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累的我们双腿发软。
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气呼呼的说到:“不爬了,不爬了,我的腿骨都要散架了,你们先上去吧!”“喂!”哥哥瞟了我一眼,说:“你不会就这么点能耐吧?还不如我!”虽然知道哥哥用的是“激将法”可我哪能让他嚣张?我不服输的性格那是一贯的!是呀!坚持就是胜利!哥哥说的不错!想到这里,我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走,“1,2,3,,,,,,,21,22,23”我一个一个台阶数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第二道门,它的的外形真特别!是一个圆形的拱门,门头上是用青色的琉璃瓦搭建而成,青色代表的是:苍天。
在这道门上还有用金灿灿的亮漆刻上去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意思是:要对别人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要站在国家一方想事。
啊!看到去第三道门的石阶,我们还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真的好长!大约有600多级呢!等我们好不容易才上去时,(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放弃,但还是上来了)才明白第三道门上的字,它们是:民族,民权,民生,这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中山陵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山陵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山陵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
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独龙岗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
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
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矗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仅供参考!精彩南京中山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
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
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
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6年6月1日开工,1929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
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
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
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平台。
平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
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有关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

有关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那么,关于这个景点的导游词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有关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一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
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
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
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
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着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XX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
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
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3篇)

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范文,欢送阅读与收藏。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
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
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先生。
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
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
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先生。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
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
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
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名党第一次全国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开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
首先我代表开心旅行社欢迎你们来到南京参观。
我姓,是大家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
我身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
陈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一定会大家一个安全舒适的旅行。
今年我们会参观南京的几个著名的景点,有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
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配合。
最后,预祝大家在南京旅游期间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南京概况】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
横跨长江两岸,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降雨充沛。
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
辖11区2县。
总人口达545万。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名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
南京一开始叫“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后命大夫范蠡在今中华门西南长干里所筑,是南京建城之始。
后楚国在今清凉山石头山上置金陵邑。
公园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为南京建都之始。
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健康。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健康,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
后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1912年,中华明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明国临时大总统,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农业发达,被称作“玉米之乡”,在工业方面,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生物工程与制药都是南京的著名产业。
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位居全国前列。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地铁、奥体中心、过江隧道等都是南京人民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建筑。
南京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又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也是全国之冠。
【中山陵】
概况: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孙文,字逸仙,国内尊称为中山先生。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资产阶级共和国鲜明代表)”的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今年是100年纪念日)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
在历经了袁世凯窃国后,1921年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三名主义(“联俄联共,辅助农共”,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少数民族的解放,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民权: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和三大政策。
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中山陵是由年轻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代表警钟长鸣,警示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陵前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广场呈半圆形,是“钟”的下缘。
广场南面的八角形石台的紫铜宝鼎,高4.25,腹径1.23米,重约5000公斤,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偕全体师生捐赠。
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
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术的《孝经》全文。
博爱坊(视频停留稍长,讲解重点)
由广场拾级而上,迎面的便是“博爱坊”。
这是一座四柱三檐的冲天式牌坊,高12米,宽17.3米,用花岗岩仿木结构牌楼形式建城。
因为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中山先生手术的“博爱”两个溜进阴文,所以被称为“博爱坊”。
“博爱”一语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
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个字送人,这两个字也成为他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
(今天“博爱”儿子已成为南京市市民精神,南京现又称为“博爱之都”。
)
墓道
穿过牌坊,我们就走到了墓道。
墓道分为左、中、右三道。
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帝王墓前常见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同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陵门(讲解重点)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陵门,陵门是一座南北各有3个拱门的大屋顶建筑,是单檐歇山顶的建筑。
门顶九脊,覆蓝色琉璃瓦。
中门南面石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取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理想。
(三门中的中门一般是不开的,只有有重要的宾客或者国家领导人来的时候才会打开。
)
碑亭(讲解重点)
过了陵门就是碑亭。
碑亭宽约12米,高约17米,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碑亭中央有花岗石墓碑,碑高8.1米,宽4米,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打字,这块碑的重要特点是突出了孙先生的葬礼是“党葬”。
(碑上刻有山、海和云朵这些象征吉祥的图案。
)
台阶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每段设有一段平台。
上三下五的八段平台设计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这八段大石阶共有290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
紫铜鼎
在第五段石阶的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
(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西侧的鼎腹上有两个洞,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日军攻向南京是在中山陵炮击留下的弹洞。
这两个洞时时刻刻告诫我们莫忘国耻。
)(走上最高处,有一对鼎,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柯敬上的。
)
祭堂(镜头停留时间最长)
一路攀登,我们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陵墓的最高处:祭堂。
祭堂长30米,宽25米,高29米。
由花岗岩砌成,是重檐九脊的建筑,上覆蓝色琉璃瓦。
双檐之间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的直额。
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
走进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0.8米,四隐八显。
祭堂两侧的护壁上刻的是孙先生手术的《建国大纲》的全文。
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全身坐像,先生一身长袍马褂,双脚紧靠,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仿佛思考着建国方略。
这是法籍波兰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的白石雕刻而成。
坐像底座四侧还刻有六幅浮雕,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是《振聋发聩》《讨袁护国》,背面是《国会受印》。
这六幅图形象的刻画出了中山先生一身的重要经历。
墓室
墓室的木门分两道,外门是两扇对开的铜门,门额上刻有“浩气长存”四字,取自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
第二道门是单扇的,刻有张静江先生所书的“孙中山先生之墓”,只有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见到。
墓室是一座半球形的封闭式建筑,顶呈天穹状,上有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
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圆矿,直径4.3米,深1.6米,内置大理石石棺,棺面上仰卧着由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先生刚刚去世时的遗体形象雕刻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全身卧像。
先生身穿中山装,与真人比例为1:1。
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内,现安葬在石矿下5米深的地方。
铜棺四周用八条钢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说是“入土不沾土”。
(在祭堂外有一个墓堡花园,里面展现的是中山先生在奉安大典时的照片。
)
【重要背景资料】
1.中山陵墓址是怎么选定的?
2.中山路的由来
3.孙先生的生平
4.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中山陵设计者、设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