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GB10617-89FoodadditiveSucrosefatlyacidester(methodofpropyleneglycol)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蔗糖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各项要求。

本标准适用以蔗糖与脂肪酸乙酯在丙二醇为溶剂条件下反应合成的蔗糖酯。

该产品主要用于乳化剂、水果保鲜剂、煮糖助剂等。

分子式:C30O12H56(以蔗糖单硬脂酸计)结构式:RCOOCH2|-------O OH/H\H HOCH2/\|/\||/\H|\/-O─/\|R=C17H35OH\OH H/\HOH/CH2OH|---||---|/H OH OH H分子量:(按85年国际原子量)2引用标准GB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GB6284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7531有机化工产品灰分的测定GB8272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8450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GB8451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3技术要求外观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蔗糖酯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名称指标酸值,mgKOH/g≤6游离蔗糖,%≤5干燥失重,%≤4灰分,%≤2砷(以As计),%≤2重金属(以Pb计),%≤二甲基甲(月先)胺检不出4鉴别试验本试验中所用的药品和仪器均属实验室一般原理蔗糖酯在乙醇溶液中与氢氧化钾作用分解成硬脂酸盐和蔗糖,除去乙醇后加入盐酸溶液与硬脂酸盐作用生成硬脂酸,然后用乙醚萃取。

水相中的蔗糖则用蒽酮试液检验。

试剂和试液 a.乙醚;b.氯化钠;c.盐酸溶液(1+3);d.无水硫酸钠;e.蒽酮硫酸溶液:2g/L;f.氢氧化钾乙醇溶液:30g/L(95%乙醇)。

样品处理称取1g试样于250mL三角瓶中,加25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微沸1h,取下稍冷后加50mL蒸馏水,再浓缩近30mL后移出,加10mL盐酸溶液(4.2c),充分振荡,加入氯化钠()使之成为饱和溶液,摇匀置于分液漏斗中,每次用30mL乙醚()抽提两次,将醚层与水层分离待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加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等1.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列入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中国石化联合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国石化北京研究化工研究院作为标准技术合作单位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中石化联质函(2010)105号转发的“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2010年)”的要求,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石化北京研究化工研究院)于2010年8月6日发“关于制定《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等十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启动函”(有机标委发[2010]37号文),启动《食品添加剂丙二醇》等十项标准制(修)订工作。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海壳牌石油化学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1.2 简要起草过程任务下达后,中国石化联合会和全国化标委有机化工分会针对制定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国家标准的工作进行了研究,组建了由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陶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2011年5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标准处(标准起草牵头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添加剂审查专委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及特邀专家)、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特邀专家)、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丙二醇生产单位等参加的制标工作会,会上介绍了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为起草丙二醇标准所作的前期起草工作,确定了标准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根据起草工作需要决定由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完成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工作。

起草工作小组查阅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征求了生产企业和用户对制定国家标准内容的建议,回复单位少。

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丙二醇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应用现状,初步确定了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正文及编制说明,并发送生产单位、用户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丙二醇添加标准

丙二醇添加标准

丙二醇添加标准一、引言丙二醇,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对丙二醇的添加标准进行明确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丙二醇的添加标准,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丙二醇的性质和用途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臭、具有吸湿性的液体。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因此被用作溶剂、保湿剂、抗菌剂等。

在食品中,它常用作甜味剂和保湿剂;在医药领域,丙二醇常用作药物载体和溶剂;在化妆品中,它是许多护肤品和彩妆的成分之一。

三、丙二醇的添加标准1.食品中的添加标准:在食品中,丙二醇的添加量受到严格限制。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丙二醇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XXXmg/kg。

同时,它的使用范围也仅限于某些特定食品,如糕点、糖果等。

2.医药中的添加标准:在医药领域,丙二醇的添加量需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来确定。

一般来说,丙二醇在液体制剂中的浓度不应超过XX%。

此外,还需确保丙二醇的质量符合药用标准,以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3.化妆品中的添加标准:在化妆品中,丙二醇的添加量同样受到严格限制。

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用途,丙二醇的浓度一般在XX%-XX%之间。

同时,化妆品中丙二醇的质量也应满足相关标准,以确保产品对皮肤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四、丙二醇添加的监管与检测为确保各行业产品中丙二醇的添加量符合标准,监管部门需对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检查。

这些检查通常包括生产记录审查、产品抽样检测等。

对于超标或违规使用丙二醇的企业,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建立完善的自检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丙二醇的添加量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企业应对每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安全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生产线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总之,丙二醇作为一种多功能化学品,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适用情形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适用情形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适用情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是指,不规范标注行为对食品安全无影响,实践中未发现因食用该产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当事人无主观故意,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标签文字使用中出现错别字,但该错别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营养成分”被标注为“营养成份”。

2.标签文字使用繁体字,但该繁体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蛋白质”被标注为“蛋白貭”。

3.标签符号使用不规范,但该不规范符号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被标注为“GB7718'/2011”。

4.标签营养成分表数值符合检验标准,但数值标注时修约间隔不规范,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标注“能量千焦、蛋白质4.12克、饱和脂肪酸14克、钠毫克”,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能量、蛋白质、饱和脂肪酸、钠的修约间隔分别为1、、、1,该标注不符合规定(应标注为:能量935千焦、蛋白质4.1克、饱和脂肪酸14.0克、钠35毫克)。

5.标签营养成分表标示单位不规范,但是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能量”的标示单位为“KJ”,不符合标准的“千焦(kJ)标注规定。

6、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为“见包装某部位”,但未能准确标注在某部位的,例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生产日期见产品包装底部”,但实际标注在产品包装顶部。

7、标签上“净含量”等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高度小于规定,外文字号大于相应的中文,但该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

8、标签上规格、净含量的标注方式和格式不符合标准规定,例如:“lkg”被不规范标注为“1000g”。

9.标签上对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选用标准中允许的三种模式标注,例如: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增稠剂(407,412)(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国际编码);着色剂(胭脂树橙)(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

2018年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2018年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2018年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8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胶姆糖基础剂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着色剂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

丙二醇脂肪酸酯带入原则

丙二醇脂肪酸酯带入原则

丙二醇脂肪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工业产品中。

带入原则是指在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安全和合规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丙二醇脂肪酸酯带入原则:
1. 适量使用: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时应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确保添加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过量使用可能会引发安全和健康问题。

2. 选择合格的品牌和供应商:选择有信誉和合格的品牌和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丙二醇脂肪酸酯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3. 遵循使用限制: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类型,了解并遵循相关的使用限制和禁止规定。

例如,在食品中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时,需要符合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4. 安全评估和监测:在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并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保持透明和诚信:在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时,应保持透明和诚信,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标签,确保消费者和用户能够了解其成分和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具体使用原则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丙二醇脂肪酸酯时,建议参考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如果有特定的使用需求,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征求意见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环氧丙烷和水为原料,直接水合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用作胶姆糖基础剂中的乳化剂,也可用作食品的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水份保持剂、增稠剂等,也用作难溶于水的防腐剂,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的溶剂。

2 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1,2-丙二醇2.2 结构式2.3 分子式C3H8O22.4 相对分子质量(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外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和悬浮物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

组织状态粘稠液体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丙二醇,w/% ≥附录A 中沸程初馏点,˚C 干点,˚C ≥≤GB/T 7534 185189相对密度(25˚C / 25 ˚C),1.035-1.037 GB/T 4472 水,w/% ≤GB/T 6283 酸值通过试验附录A 中烧灼残渣,w/% ≤附录A 中铅(Pb)/(mg/kg)≤ 1 附录A 中附录 A检验方法警示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

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一般规定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没有指明时均指水溶液。

鉴别试验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

样品的红外谱图与标准谱图比较,在波长3800cm-1到650cm-1范围内的特征吸收峰应一致。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适用情形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适用情形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适用情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是指,不规范标注行为对食品安全无影响,实践中未发现因食用该产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当事人无主观故意,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标签文字使用中出现错别字,但该错别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营养成分”被标注为“营养成份”。

2.标签文字使用繁体字,但该繁体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蛋白质”被标注为“蛋白貭”。

3.标签符号使用不规范,但该不规范符号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被标注为“GB7718'/2011”。

4.标签营养成分表数值符合检验标准,但数值标注时修约间隔不规范,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标注“能量935.2千焦、蛋白质4.12克、饱和脂肪酸14克、钠34.5毫克”,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能量、蛋白质、饱和脂肪酸、钠的修约间隔分别为1、0.1、0.1、1,该标注不符合规定(应标注为:能量935千焦、蛋白质4.1克、饱和脂肪酸14.0克、钠35毫克)。

5.标签营养成分表标示单位不规范,但是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能量”的标示单位为“KJ”,不符合标准的“千焦(kJ)标注规定。

6、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为“见包装某部位”,但未能准确标注在某部位的,例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生产日期见产品包装底部”,但实际标注在产品包装顶部。

7、标签上“净含量”等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高度小于规定,外文字号大于相应的中文,但该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

8、标签上规格、净含量的标注方式和格式不符合标准规定,例如:“lkg”被不规范标注为“1000g”。

9.标签上对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选用标准中允许的三种模式标注,例如: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增稠剂(407,412)(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国际编码);着色剂(胭脂树橙)(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产品为清澈液体或白色至黄白色珠状、片剂或固体。

为丙二醇单酯和双酯混合物。

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其他氯化烃类。

2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

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

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酸值的测定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约5g 试样(除非有特殊要求),置于一500mL 锥形烧瓶中,加入75mL~100mL 中性热乙醇(在加热后的乙醇中加入酚酞试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使试样溶解。

加入0.5 mL 酚酞试液,边振摇,边用0.5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并维持30s 不褪色为终点。

A.2.2 结果计算
酸值X 1按式(A.1)计算:
W
c V X ⨯⨯=1.561……………………………(A.1) 式中:
X 1——酸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
V ——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3 皂质(以硬脂酸钾计)的测定
A.3.1 分析步骤
取样量5g 。

事先准备一由等体积苯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加入溴酚蓝试液,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中和,或使用中和后的丙酮作为溶剂。

准确称取适量试样,将其溶解于100mL 中和后的溶剂中,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黄色即为滴定终点。

A.3.2 结果计算
皂质X 2按式(A.2)计算:
W
e c V X ⨯⨯=2………………………………(A.2) 式中:
X 2——皂质,%;
V ——滴定时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e ——质量规格中规定的当量因子,此为31.0;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4 总单酯含量的测定
A.4.1 分析步骤
称取25g 试样,置于一5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250 mL 乙醇和7.5g 氢氧化钾,混匀。

在烧瓶上接上一个冷凝器,将混合物回流1~2h ,然后将混合物转移至一800 mL 烧杯中,用约100 mL 水冲洗烧瓶后都移入烧杯中。

在蒸气浴上加热使乙醇挥发,偶尔添加水补充挥发掉的乙醇体积,加热至检测不到乙醇为止。

用热水调整混合物的最后体积为250 mL 。

用1:2硫酸溶液中和此皂化溶液,添加超过10%的量,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脂肪层分离。

用分离的脂肪层作为试样液。

测定试样液中的酸值(AV )。

A.4.2 结果计算
单酯的平均分子量(MW )按式(A.3)计算:
()02.1810.7656109-+=AV MW ……………………(A.3)
游离丙二醇的羟基当量(F )按式(A.4)计算:
05.1.561G MW =……………………(A.4)
式中:
G ——上述游离丙二醇试验中测定的游离丙二醇含量。

试样中总单酯的含量X 3按式(A.5)计算:
()[]561MW F H MW ⨯-=……………………(A.5)
式中:
H ——上述羟值试验中测定的羟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