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通过描绘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的轰鸣声中,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美。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其中的美。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他们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从文字中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培养阅读理解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关键词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作者游览壶口瀑布后所写的一篇游记,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课文也蕴含着对民族精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的敬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和现代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会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出疑难字词。
教师巡视课堂,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游记特点的见解。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游记的特点。
4.景物描写分析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壶口瀑布》的说课稿

《壶口瀑布》的说课稿《壶口瀑布》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山水清韵》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1)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老板50元人民币黄河,再引出壶口瀑布,然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戏法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
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让学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做铺垫。
(3)品读文章。
学生了解了初识壶口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在再访壶口的一部分。
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6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表达技巧,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壶口瀑布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景观,学生可能对其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定的地理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理解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表达技巧: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壶口瀑布》、课文结构、描写手法等,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巴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来逐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领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深入思考。
2.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僻词语和成语。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拓展: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以壶口瀑布为题材的作文。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美和祖国的瑰丽。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壶口瀑布的雄浑壮观,同时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不太了解,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科普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问答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分析讨论: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4.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处理。
《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启发回忆李白的著名诗句,引出壶口瀑布,然
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
其次完成字词的巩固。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没有见过瀑布,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简单说说感受,这样学生对壶口瀑布就有了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利于接下来的理解和赏析。
(2)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
然后让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瀑布的句子,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教师再出示三句示例,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一方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句子,进一步体会到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教师出示例句,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修辞。
(3)品读文章。
充分利用三句示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
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但是考虑到做批注的方法我们还没有讲到,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
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
(4)感情升华。
设问:作者仅仅是赞美壶口瀑布吗?他还赞美了什么?启发学生感悟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历尽艰难、宁压不弯、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后,在雄壮的旋律中再读第六段,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仅是想赞美壶口瀑布,更重要的是赞美了黄河的精神,而黄河的精神也恰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作者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呈现给我们一个气势磅礴的黄河形象。
(5)作业设计:
因为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赏析修辞手法,所以我在作业设计上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的某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