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同步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和群众安危,在看望做完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黄文秀在《扶贫,从“新手"到“熟路”》的文章中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两万五千公里,对于黄文秀来说,有着别样的理解。

黄文秀经常以“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来勉励自己、激励队友,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在脱贫路上攻坚克难。

这,就是黄文秀践行的初心。

百坭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石山林立,山路蜿蜒陡峭,基础设施薄弱,全村11个自然屯散落在大山深处,有几个屯离村委10公里以上,最远的达13公里。

“当初组织考虑到一个女孩子去偏远的百坭村开展工作不方便,但黄文秀主动承担了责任,而且决心特别坚定。

”百色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说。

刚到村里时,有群众认为黄文秀是来“镀金"的,不可能真心扶贫,心里不免对她产生怨气。

贫困户黄邦旋因未能如愿通过低保申请,就把怨气撒到黄文秀身上,拒绝为上门做工作的黄文秀开门。

但她丝毫没有气馁,一次次通过各种途径做黄邦旋的思想工作,不仅讲清讲透各项扶贫政策,还不断激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光荣脱贫。

最终,道理讲通了,心气顺畅了,黄邦旋脸上也有了笑容。

黄文秀还为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黄邦旋一家通过种植水果,顺利实现脱贫。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离骚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离骚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5 离骚(课时1)1.作者作品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名,字,今湖北秭归人。

他身世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和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以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表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九歌》《招魂》等等。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说明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那么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都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如此明确地归纳:这是屈原在政治上蒙受严峻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恶运与国家的恶运,关于过去和以后的试探,是一个高贵而痛楚的灵魂的自传。

2.文体知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宋朝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归纳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它的直接血缘关系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1)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2)楚辞的句法参过失落、灵活变幻,词藻华丽,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显现于楚国文坛以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若是,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阻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等人。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诗经两首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诗经两首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身心疲惫的我,忍饥耐渴,挣扎着走在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回家路上,回忆旧日春景明媚,轻风轻吹,柳条飘拂,年少的我在家人的不舍和祝愿中踏上征途,现在两鬓斑白,青春不在,不知爱情在否?家人在否?家园在否?遥望雨雪迷蒙的前方,我内心有个声音在哀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
1.A
【解析】诗中无“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之意。
(5)薇亦柔止(__________)
(6)心亦忧止(__________)
(7)忧心烈烈(__________)
(8)靡使①归聘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9)薇亦刚止(__________)
(10)岁亦阳止(__________)
(11)王事①靡盬②,不遑启处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同“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凄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表达与对照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1.C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疚”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2.C
【解析】A项,“嗜”应为“蓍”;B项,“糜”应为“靡”;D项,“骐”应为“淇”。
3.B
【解析】①“莫”同“暮”;③“泮”通“畔”;④“匪”通“非”;⑤“说”通“脱”。
2.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三章中薇“作”“柔”“刚”的转变,岁“莫”“阳”的转变,都表现了光阴流逝、时序更替,戍卒焦虑、痛楚的心情随着服役期的无穷延长愈来愈繁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楚也慢慢达到了极限。

最新-2018高中语文 练习3 必修2 新课标 精品

最新-2018高中语文 练习3 必修2 新课标 精品

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孩稚.(zhì)地毯.(tǎn)淘.气(táo)虔.诚(qián)B.绚.丽(xuàn) 祈.祷(qí) 翌.日(yì) 一瞥.(piē)C.魅.力(mèi) 循.着(xún) 羡.慕(xiàn) 恬.静(tián)D.百舸.(ɡě) 堤.岸(dī) 怜悯.(mǐn) 塞.满(sè)【解析】“塞”应读sāi。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轮廓简朴敞开变换莫测B.兴衰苍桑辨别千姿万态C.雕像相貌朦胧灿烂夺目D.遗漏憧憬禁固赏心阅目【解析】A项中“换”应为“幻”,B项中“苍”应为“沧”,D项中“固”应为“锢”、“阅”应为“悦”。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________他们的面孔,将________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②我要用虔敬的目光________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

③我相信那在人群中________的妇女装束的色彩,肯定是我永看不厌的灿烂奇观。

A.端详表现凝视川流B.端详体现凝视穿流C.凝视体现端详穿流D.凝视表现端详川流【解析】端详:仔细地看。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表现:表示出来。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川流:像水流一样。

穿流:指穿过并流动。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的眼睛之所以...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

...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是因为B.对于..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工作和生活的。

C.不过..根本没时间去懊悔。

..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致D.今后无论..摸到任何东西,它都.会给我带来那原物是什么形状的鲜明回忆。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1 晋灵公不君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1 晋灵公不君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

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

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此。

解析:诒,遗留。

答案:D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伏甲,将攻之.解析: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

答案:D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三进及溜B.而观其辟丸也C.既而与为公介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解析:A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书法..不隐B.弃君之命,不信..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解析:A项,古义:记事的原则。

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B项,古义:不守信用。

今义:不相信。

D项,古义:不合礼法。

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

答案:C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脄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新教材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新教材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第三单元课时练习题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2. 中国建筑的特征 (5)3. 说“木叶” (9)第三单元测验 (13)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_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

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多年连续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

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_的教师爷。

我们只有(),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宵衣旰食一无所有惊天动地颐指气使B.砥砺奋进一穷二白翻天覆地指手画脚C.宵衣旰食一无所有翻天覆地指手画脚D.砥砺奋进一穷二白惊天动地颐指气使解析: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炼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

这里“宵衣旰食”对象使用有误。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

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这里修饰“变化”,“惊天动地”不合适。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

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

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

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

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

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

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

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

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

试吧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练习:第8课兰亭集序

试吧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练习:第8课兰亭集序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C解析:①于:在;②于:对;③其:他们;④其:人们的。

5.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 ) A .信.可乐也 B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答案:C解析:A 项“实在”;B 项“使者,指媒人”;C 项“信物,凭据”;D 项“信任”。

6.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迎) B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临时) C .居高临下。

(从高处往低处看)D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答案:B解析:B 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

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B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答案:C解析:C 项,“悟”,通“晤”,面对面。

10.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游目骋怀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①及其所之.既倦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答案:C 解析:“所以”:①是“用来”的意思;②是“……的原因”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Word版含解析 练案2 荷塘月色(2)

本练案共2页,满分28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错误!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Word版含解析 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Word版含解析 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⑩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⑪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蓇葖,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⑫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⑬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作者笔下的荷花红艳耀目,迎风弄姿与众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B。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表现手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Word版含解析 法。 C。本文语言空灵飘逸、含蓄多情,描写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 D。荷花从无到有,从稀少到繁茂的发展历程,表现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欣慰和希望。 【解析】 C项,“含蓄”的评价不准确.应该是清新自然、淳朴清纯。 2.作者为什么说“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5分) 答:(1)经过三年的苦苦盼望和等待,抛入湖中的莲子终于出现绿意,自然令人心生喜悦.(2)绿叶细弱单薄,平卧水面;叶片虽少,但是给人希望。(3)在池塘中心突然长出大片绿叶,扩张速度快、范围大,是具有无法抗御扩展蔓延力量的洪湖莲。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惊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以及前后句子的关系。作答时,要注意扣住语境来理解。 3.文章结尾处说:“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寓意。(6分) 答:(1)荷花的冬眠,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孕育新一轮生命,是新生命的起点。明年将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为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2)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3)惨败、凋零、新生从而使自己在耄耋之年有一种生命再新之感——凤凰涅槃。从荷花的妙境中憧憬美好的未来.(4)由平静、飘逸、洒脱的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可以领悟到季老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主题的分析、中心的概括和对文章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从概括分析中去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或寄托的情感.这种感受和悟性要通过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从而总结文中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错误! 松堂游记(节选) 朱自清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 Word版含解析 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 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林,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3分)( C ) A.松堂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故园而已,很容易引起人们悼古伤今的落寞情怀,而作者朱自清却用俭省的笔墨勾画出一幅神韵天成、灵思独具、真趣盎然的松堂美景图. B.作者从层次的深浅、地形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色彩的浓淡、建筑的参差等方面来烘托映现松堂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