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 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完整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八年级音乐备课组课题:曲坛音韵—音乐欣赏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 2014.5.4 上课时间:第十三周学习目标: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学习重点:曲艺音乐的特点。

学习难点:说说歌曲的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学教过程:1. 《忆江南》是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的开篇,曾荣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

乐曲为带有前奏和尾声的三段体变奏。

前奏用竖琴模仿流水声,混声四部用“啊”唱出两个深情如歌的乐句后,紧跟笛子引奏,犹似渲染出江南一派春暖花开的水墨画。

紧接着女声吴语的独唱深情优美,在慢板的速度和后半段配上女声伴唱的音乐中更透清丽秀美之感;在乐队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个变奏,转为女声合唱,速度加快,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江南儿女嫣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此后由两小节上行间奏拉宽旋律后再次进入独唱部分,但整个旋律上升了一个高度,音乐极为深情。

最后渐弱的尾声使人意犹未尽。

2.《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采用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写成。

此唱段用宫调式写成,全曲分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第1-20小节,唱段起音高亢,第二小节“刀”字用最高音sol加强了力度,使得词音搭配音境深远,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对敌人的仇恨;另“恨”字的长腔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忍无可忍之情;其后“月圆之夜”“和平”等音腔的拓宽都表达了爱国的民族精神。

第二乐段为第21-42小节,从“一腔无声血”起,到落腔,落音sol上,表现了无比眷恋的情感;最后的拖腔,尤其是尾声处的甩腔,落宫音do上,稳定感极强,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音乐常识之牌子曲曲艺的一种类型,是指艺人将诸多单体曲牌、民歌小曲作为音乐“牌子”来连缀成套,并兼用乐器击节,另加入少数其它乐器伴奏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样式。

牌子曲类有:扬州清曲、海州五大宫调、单弦、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和感受祖国的美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读。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教师总结。

二、歌曲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

2. 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体会歌曲的深刻内涵。

三、旋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2. 学生讨论歌曲旋律的美感,教师总结。

四、歌词解读(10分钟)1.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对歌词的理解,教师总结。

五、演唱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爱国主题。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歌曲《歌唱祖国》,尝试用所学到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

2. 结合歌词,写下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效果。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旋律、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学案例
作者:宋权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13期
【摘要】《江南好》属于苏州评弹中的弹词开篇,不但篇幅短小,而且结构规整,更像是一首吴歌小调。

本文通过精细的课堂设计和对古文的深入了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欣賞、歌唱、对比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感受江南曲艺之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一、导入
欣赏一首苏州评弹,判断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

二、南方曲艺音乐欣赏
1.曲艺音乐简介。

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又可分曲牌体、板腔体和曲牌板腔混合体三种类型。

伴奏乐器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琵琶。

2.苏州评弹简介。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3.欣赏《忆江南》。

三、学唱《江南好》
1.初听歌曲。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鉴赏教案详解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鉴赏教案详解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鉴赏教案详解本节课为音乐鉴赏教学,主要内容是对古典音乐演奏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在这次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学习古典音乐的元素以及流派和风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灵敏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流派。

2. 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包括理解音乐旋律和曲式、欣赏器乐演奏技巧和色彩、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课堂上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你对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2)你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旋律和节奏?(3)你能分辨出其中使用了哪些乐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开始关注音乐的细节和元素。

2. 讲解古典音乐的基本元素(1)旋律: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由音高、音程、节奏和语调等组成的。

(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由音符、拍子和速度构成的。

(3)和声:音乐中声音的合成、协调和分工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4)曲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前奏、主旋律和尾声等。

3. 分析古典音乐的流派和风格在介绍了古典音乐的基本元素后,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几个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来理解音乐流派和风格。

例如,《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这些经典的芭蕾舞曲就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而巴赫的作品则是音乐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

4. 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在鼓励学生关注音乐的元素之后,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来实现,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评价通过这次音乐鉴赏的课程,我相信学生会在音乐方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加热爱和重视音乐。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

2.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CD、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3. 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第二章:音乐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阶等。

2. 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音符的种类和记法,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掌握节奏的种类和划分,如强弱节奏、均匀节奏等。

3. 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命名,如大调音阶、小调音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 利用musical instruments,如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第三章:合唱与合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合唱和合奏的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如音准、节奏、和谐等。

2. 排练合唱歌曲和合奏乐曲,进行表演实践。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与分析名曲欣赏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与分析名曲欣赏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与分析名曲欣赏一、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之一,通过欣赏名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名曲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一首名曲,进行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情感。

二、欣赏名曲的背景介绍1. 确定名曲的背景:- 选择一首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曲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简要介绍作曲家和该曲的创作背景。

2. 描述音乐风格:- 分析该曲属于哪种音乐风格,如浪漫主义音乐、古典音乐等。

- 解释这种音乐风格的特点,如情感丰富、曲调优美等。

三、欣赏名曲的目的与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名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的感知能力。

- 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欣赏音乐,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2. 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分析名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提高学生对音乐元素的认识。

-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四、欣赏名曲的方法与步骤1.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调整教室灯光,创造温馨而舒适的音乐环境。

- 为学生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2. 导入:- 向学生介绍名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提出与名曲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欣赏名曲:- 向学生播放名曲,让学生静心聆听。

- 在欣赏过程中,可通过投影或黑板写出乐曲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

4. 分析名曲:- 跟学生一起分析名曲的曲调、节奏、动态、和声等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曲中情感的感受,借助教学录音设备将学生的感受与分析进行听后讨论。

5. 总结与展示:- 对学生的分析和感受进行总结,并展示其他名曲的欣赏与分析案例。

- 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名曲进行欣赏与分析,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课堂拓展活动1. 比赛活动:- 分组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一首名曲做欣赏与分析,展示自己的成果。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课题:《曲坛音韵》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曲坛音韵》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属于江南丝竹音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丝竹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曲坛音韵》,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演唱《曲坛音韵》,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2. 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曲坛音韵》。

2. 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准确地演唱歌曲,特别是节奏的自由处理。

2. 对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2. 学生分享对民族音乐的印象,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2. 学生聆听《曲坛音韵》片段,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三、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发放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曲坛音韵》。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四、歌曲处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处理,引导学生注意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五、音乐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江南丝竹的其他作品,如《二泉映月》、《紫竹调》等。

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欣赏感受,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了解了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案课程名称:苏教版初中音乐曲坛音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梁祝》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介绍2. 学习歌曲《梁祝》3. 音乐欣赏和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让学生猜测是哪首歌曲。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民族音乐基本特点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五声音阶、民族乐器等。

2. 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三、学习歌曲《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跟唱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四、音乐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赛马》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梁祝》(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歌曲,让学生跟唱。

2. 学生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二、音乐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音乐进行演唱和演奏。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音乐知识小测试(10分钟)1. 教师出题,测试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演唱《梁祝》并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3.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八年级音乐备课组
课题: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班级:姓名:
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2014.5.4 上课时间:第十三周
学习目标: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学习重点:
曲艺音乐的特点。

学习难点:
说说歌曲的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学教过程:
1. 《忆江南》是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的开篇,曾荣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

乐曲为带有前奏和尾声的三段体变奏。

前奏用竖琴模仿流水声,混声四部用“啊”唱出
两个深情如歌的乐句后,紧跟笛子引奏,犹似渲染出江南一派春暖花开的水墨画。

紧接着女
声吴语的独唱深情优美,在慢板的速度和后半段配上女声伴唱的音乐中更透清丽秀美之感;
在乐队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个变奏,转为女声合唱,速度加快,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江南儿
女嫣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此后由两小节上行间奏拉宽旋律后再次进入独唱部分,但整个旋律
上升了一个高度,音乐极为深情。

最后渐弱的尾声使人意犹未尽。

2.《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采用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写成。

此唱段用宫调式写成,全曲分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第1-20小节,唱段起音高亢,第二小
节“刀”字用最高音sol加强了力度,使得词音搭配音境深远,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对敌人的
仇恨;另“恨”字的长腔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忍无可忍之情;其后“月圆之夜”“和平”等音
腔的拓宽都表达了爱国的民族精神。

第二乐段为第21-42小节,从“一腔无声血”起,到落
腔,落音sol上,表现了无比眷恋的情感;最后的拖腔,尤其是尾声处的甩腔,落宫音do上,
稳定感极强,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
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音乐常识之牌子曲
曲艺的一种类型,是指艺人将诸多单体曲牌、民歌小曲作为音乐“牌子”来连缀成套,
并兼用乐器击节,另加入少数其它乐器伴奏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样式。

牌子曲类
有:扬州清曲、海州五大宫调、单弦、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

各曲种唱腔优美动听,一般为一人演唱,也有多至五六人的。

伴奏乐器各有不同,一般北方
以大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苏北江淮地区是牌子曲的重要发祥地。

达标检测:
说说牌子曲
课后作业:
收集苏州评弹。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