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表

合集下载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考点梳理)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考点梳理)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考点梳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zhēng(正月)mài(山脉)hōng(哄堂大笑)yān(咽喉)正zhèng(正在)脉mò(脉脉)哄hòng(起哄)咽yàn (狼吞虎咽)yè(哽咽)2.易读错的字蜜饯(jiàn)掺和(chān)唾沫(tuò)翡翠(fěi)札札(zhá)栖息(qī)吞噬(shì)一钹(bó)僧人(sēng)黄焖鸡(mèn)擢素手(zhuó)弄机杼(zhù)考点二:词语听写陈醋饺子擦洗眨眼通宵元旦搅拌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腊月熬粥细腻栗子汤匙章节灌溉浓稠嘟囔褐色染缸脏水脉脉筷子汉宫朴素轻盈王侯乌鸦栖息水浒传咽唾沫考点三:词语积累1.意思相同的词语都是、全是:一律、清一色、通通第一、获胜: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2.四字词语万不得已、截然不同、万象更新、日夜不绝、悬灯结彩、哄堂大笑考点四:背诵、默写背诵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寒食》考点五:课文理解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3.《寒食》一诗表面上看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京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是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gōng(供给) huǎng(晃眼) yān(燕园)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2,易读错的字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点缀.(zhuì)旖旎..(yǐ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考点二;词语听写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可胜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离乡背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美妙绝伦良辰美景烟波浩渺茂林修竹一动不动考点三;词语积累1,动词(拼尽)力气(睁开)眼睛(钻出)地面(刮去)污迹(珍藏)梅花图(撩乱)银发2,修饰词(风光旖旎)的莱蒙湖(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缕缕幽芳)的梅花(远远)地抛(随意)地飞(郑重)地递给考点四;句子赏析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赏析;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背诵、默写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课文理解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易错探析分数乘整数及整数乘分数用分敛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易错点:单位“1”的选取容易出错。

举例探析:判断:甲数比乙数多[,则5乙敛匕甲教少1O(X)S探析:甲数比乙数多1,则S乙数;匕甲数少】°6分数乘分数分敛乘分敛,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a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束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津,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解决问题1.连续求一个歇的儿分之几是多少,用连乘。

2.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列式为ax(1+儿分之几)©3.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列式为q x(1-几分之几)。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位置与方向1.描述物休的位丑与观浏点有关,说浏点不同,物休位置的描述洸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勺2.描述物体位丑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口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的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口-1-第三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倒数的认识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例数。

2.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敬。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整数可以寿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角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解决问题1.巳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方程法:(1)找出单位“1”,设未知堇为心(2)我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2.算术法:(1)我出单位“T;(2)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3)列出算式。

2.已知一个数以及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要找准单位“1”,若设另一个数为心列方程:(1±几分之几*=b或列算式:b-r(1土几分之几)〉3.求两分量:找一个未知量设心用两分量的关系列出等式即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总复习课件)(共74张PPT)(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总复习课件)(共74张PPT)(部编版)

dǒu(烟斗) nián(粘人) céng(曾经) 斗 粘 曾 dòu(争斗) zhān(粘贴) zēng(曾祖) xìng(诗兴) jǐ(济南) yān(燕山) 兴 济 燕 xīng(兴奋) jì(接济) yàn(燕子)
瑞(ruì)士 莱(lái)蒙 平沙无垠(yín) 澄(chéng)澈(chè) 碧波万顷(qǐng) 耄(mào)耋(dié) 点缀(zhuì) 玷(diàn)污 秉(bǐng)性 撩(liáo)拨 华侨(qiáo) 凉飕(sōu)飕 眷(juàn)恋 腮(sāi)边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诗人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诗人用清新明快的诗句,写出了冬日里稚子玩冰的的快乐和天真,准确生动地展示了儿童活动的心理和特点。
四字词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耘(耕耘) 桑(桑叶)拔(拔草) 耕(耕地) 搡(推搡)拨(拨开) 拴(拴紧) 瓢(水瓢)蚱(蚂蚱) 瞎(瞎子) 栓(木栓) 剽(剽窃)昨(昨天) 割(割草)
形近字
瞎闹—胡闹 随意—随便 阴凉—凉快 随意—自在 故乡—家乡 孤单—孤独 绝妙—美妙 空蒙—迷蒙 训斥—教训 慈祥—慈爱 稀罕—稀有 郑重—庄重 宝贵—珍贵 欺凌—欺负 秉性—习性 眷恋—依恋 衰老—苍老 明晃晃—明闪闪 马马虎虎—潦潦草草 顶天立地—傲然挺立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碧波万顷—一碧千里
诗人描绘“稚子”玩冰的过程是:制冰、穿线、串冰、摔落、散落一地。诗中表示色彩美的词语有:金盆、银钲、彩丝。

【语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

【语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

【关键字】语文九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莽莽(mǎng) 滔滔(tāo)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多娇(jiāo)折腰(zhé) 大雕(diāo) 略输(shū) 天骄(jiāo)素裹(guǒ) 成吉思汗(hán)多音辨读分(fèn)分外汗(hán)成吉思汗折(zhé)折腰数(shǔ)数风流人物(fēn)分寸(hàn)汗牛充栋(zhē)折腾(shù)数码(shé)折本(shuò)数见不鲜2.例题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数(shǔ)风流人物B.稍逊(xùn)风骚C.原驰蜡(là)象D.分外妖娆(rǎo)答案:D 娆应读作ráo3.考题链接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生字注音望着那tāotāo( )江水,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独领风sāo( )的风流人物,其中他最敬佩的就是孙仲谋了,即使是那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与其比起来,他也觉得很是xùn( )色不少。

2、词语积累与运用1.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2.例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B.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C.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D.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答案:D 解释见上面积累部分3.考题链接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出言不逊()雄才大略()稍逊风骚()抑扬顿挫()稍逊风骚()略输文采()卖弄风骚()顿失滔滔()三、句子运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之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之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一、易读错的字屹.(yì)立昂.(áng)首鼎沸..(dǐng fèi) 霎.(shà)时大堤.(dī)麦穗.(suì) 归巢.(cháo) 田埂.(gěng)霸占..(bà zhàn) 坠.(zhuì)落二、易写错的字潮.水翻滚.顿.时逐渐..石..犹.如地震.霎.时牵.手鹅卵..崩塌坑洼..稻.子..葡萄..庄稼三、形近字堤—提犹—优震—振淘—掏俗—浴葡—萄稻—蹈四、近义词屹立—耸立顿时—霎时恢复—复原喜欢—喜爱运载—运输静寂—沉寂仿佛—犹如五、反义词平静—喧闹宽阔—狭窄明亮—黑暗美丽—丑陋模糊—清晰人声鼎沸—鸦雀无声六、重点词语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坑坑洼洼密密麻麻半明半昧摇摇欲坠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①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万人空巷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人满为患②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震耳欲聋鸦雀无声万籁俱寂锣鼓喧天莺声燕语婉转动听③形容情况危急的四字词语:摇摇欲坠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千钧一发险象环生四面楚歌火烧眉毛④AABB 式词语:坑坑洼洼闪闪烁烁隐隐约约恍恍惚惚七、词语搭配【形容词】(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宽阔的)钱塘江(蒙蒙的)薄雾(隆隆的)响声(水天相接的)地方(洒满月光的)小路(细细的)溪水(坑坑洼洼的)地方(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闪闪烁烁的)星星(星群密布的)蓝天【量词】一(层)薄雾一(条)白线一(堵)水墙千万(匹)战马一(块)银毯一(塘)新谷一(穗)剪秋罗一(道)后门一(片)菜园八、常考句型【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夸张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反问句】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拟人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九上历史考点梳理(人教版)

九上历史考点梳理(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考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1) 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 作用: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水退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文明(1) 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 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2) 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3) 灭亡:公元前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4) 文明成就: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考点二金字塔1.名称由来: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考点三法老的统治1.法老的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2. 权力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考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国家的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3.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的地位)(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为什 么要向宪法宣誓?)(P2、P22~25) [2022 永州 8①④,郴州 13④,长沙 16(1),常德 26(1)]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 权威和法律效力。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4.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P16~ 18) (2022株洲15)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 生腐败,贻害无穷。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022长沙16(1)] (3)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 谋利益。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八年级(下册)知识概览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
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高频考点) 2.全全心心全意全为意人为民 人服民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实现服共产务主义。
8.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P7) (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9.最大的人权是什么?(P8) 人民幸福生活。
10.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P8) (1)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 体。 (2)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 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得分
:▁▁▁▁▁▁▁▁▁▁▁▁▁▁▁▁▁▁▁▁▁▁

第一单元 考点梳理一览表




生难字
酝酿.(niàng) 黄韵.(yùn) 宛.转(wǎn) 蓑.衣(suō) 抖擞.(sǒu) 髻.(jì)
水藻.(zǎo)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莅.临(lì)
干涩.(sè) 睫.毛(jié) 屋檐.(yán) 碣.石(jié) 沧.海(cāng) 澹.澹(dàn)
竦峙..(sǒngzhì) 萧瑟.(sè) 咄.咄逼人(duō)

多音字 zhǎng 涨价 yūn 头晕 jǐ 人才济济 涨 晕 济
zhàng 头昏脑涨 yùn 黄晕 jì 救济
常考同音字、
形近字

liào—缭liáo 蓑suō—衰shuāi 响xiǎng—晌 shǎng 毯 tǎn—毡 zhān 镶xiāng —攘rǎng 唤huàn — 涣huàn 髻 jì —鬃zōng 娇 jiāo—矫jiáo jiǎo 棱 léng lēng líng —凌 líng 邈 miǎo —藐 miǎo

常考重点词 朗润 黄晕 宛转 抖擞 卖弄 响晴 安适 贮蓄 澄清 空灵 静谧 莅临 干涩 造访 萧瑟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混合在一起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端庄:端正庄重。 粗犷:粗鲁强横,粗率豪放。

常考四字词语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词语辨析
安适:安乐舒服:安静舒适。着重于“适”,安静而舒服,感到舒适,多形容生活与环境。
安逸:安闲舒适。着重于“逸”,安乐舒适,贪图个人安逸,带有贬义色彩。

古诗中的一词
多义、古今异
议、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以.观沧海(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以
歌以.咏志(介词,用来)

古今异议
次.北固山下(古义:停泊。今义:次序,也用作量词。)
乡书.何处达(古义:信。今义: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词类活用
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句子考点
语病辨析 1. 搭配不当,包含主谓、动宾或主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词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搭配不当,“舞姿”不会回响,可在“舞姿”后加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2. 成分残缺,包括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定语、状语,或者不完整。示例:经过几个
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缺主语,应去掉“使”)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实来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 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作用—把禽兽鸟
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来写,使具体事物化,语言生动形象。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第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