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简介 2
精益生产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精益生产管理(Lean Production Management)是一种以最低的资源和时间成本实现高质量产品生产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排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旨在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精益生产管理的应用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其应用及相关案例。
1.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价值流分析、流程优化、持续改进和员工参与。
其方法包括“5S整理法”、“拉动生产”、“单片流”、“快速换模”、“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Lean Supply Chain)”等。
2. 去除浪费精益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去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一般有以下七种浪费:过产、库存、运输、过程中的待机、修补和调整、运动和不必要的工艺、生产产品的不合格。
通过分析这七种浪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3. 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图是精益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绘制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的整个流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步骤的价值和非价值活动。
通过对非价值活动进行改进和消除,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4. 人员参与与持续改进精益生产管理注重员工的主动参与和持续改进。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得到解决。
企业可以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奖励,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推动改进。
5. 案例分析:丰田生产系统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是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的典型案例。
它通过精细的生产计划、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使得丰田在汽车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丰田生产系统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持续改进,每个员工都可以向上级报告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6. 应用前景精益生产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简述精益管理

简述精益管理一、精益管理的起源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公司发展了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从一个日本的手工小作坊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业巨头。
这种生产方式是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它以“准时制JIT”和“自动化”为支柱,以“标准化”、“平顺化”、“改善”为依托,借助“5S”、“看板”等工具形成的一套生产管理模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教授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这种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并以之为原型,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
从此,精益生产逐渐为世人所知,并在以后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制造模式。
后来,“精益生产”理论由在生产系统的成功管理实践,逐步延伸至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从制造企业扩展到服务型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发展成为“精益管理”。
现在,精益管理已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
二、精益管理的作用精益管理是对丰田生产方式的总结与提升,代表了在众多行业和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管理思想,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形式的浪费,即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实施精益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在消除各种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夯实管理基础、规范运作、提高工作质量,进而持续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无数的实践证明,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精益管理可以大幅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质量水平和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减少各种浪费,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
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精益生产体系

NSC内部培训
▪目标生来产自管于理生的产目任标务
—生产任务通常分解成“QDC” Quality(品质) Delivery(交期) Cost(成本)
直接目标
Safety(安全) Morale(士气) Eviroment(环境)
附加(约 束)目标
精益生产的核心还是生产!
NSC内部培训
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
•不必要 在过程中投入的资源
超出必要数量以上的部分, 纯粹属于浪费。
NSC内部培训
增加值工过零件程与非增组值装产过品 程
电镀 油漆
点数
库存
品质检验
搬运
人员
资/能源
环境
材
设备
成
料
品
三、精益生产之方式与要求
JIT模式
NSC内部培训
Just In Time
适品 ·适量 ·适时
连续流 生产
单件流 生产
浪费传等统的于在烧钱
成本认识
材料费 人工费 设备折旧费 场地租赁费 能源费 管理费
NSC内部培训
现在的 成本认识
浪费
最佳的
成本
(真正产生 价值的资源)
NSC内部培训
价值流图的概念
认识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VSM):
价值流的定义:
—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所有过程(包括增值的和非增 值的过程)。
82案年,例G:M弗里蒙特工厂濒临破产
NSC内部培训
由于经营管理出现 过多问题,GM弗里 蒙特工厂于1982年 关闭。
NSC内部培训
案例:
84年,GM与丰田合资成立NUMMI
作为丰田和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NUMMI于1984年末重新投入 生产 ➢ 工厂没有进行搬迁 ➢ 新工厂大部分员工(85%)从旧员工重聘,包括整个工会 组织(UAW) ➢ 没有投资什么新技术 ➢ 只有一个新的(丰田)管理体系
CL精益生产培训上

111.7
12.1
自动化(组装)
1.7
1.2
3.1
项目
地区
观念比较
构筑精益企业之屋
以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福特的流水线和斯隆的管理创新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效率的极大提高改变了工业文明的进程以丰田生产系统发展而来的精益生产方式冲击了传统的、依赖大批量生产提高效率及劳动分工的观念,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Life Cycle Cost In Different System
不同系统中的成本
精益生产系统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大规模生产模式下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Lea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精益生产与自动化
投资
直接员工
自动化程度
精益思想:关注流程
企业的生产流程包括:订单处理、物料计划、采购下单、供应商备料、运输、来料检验、存储、搬运、加工、检验和返工、过程等待、成品库存、发运、货款回收等环节
Focused on total elimination of wasteOngoing efforts to improve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ResponsivenessRecognition of employee abilities消除浪费不断改进员工参与
2
生产管理的任务
Safety 安全、士气
Quality 质量
Delivery 交货
Cost 成本
SQDC
生产管理者的职责
组长:质量及不合格品的注意;生产线 停线的责任领班:生产力改进;成本降低主管:生产控制,作业标准,质量控制, 培 训,安全,经理:目标方针,资源配备,系统优化
Lean Thinking and Lean Manufacturing System 精益思维和精益生产系统
精益生产与管理基础

精益生产与管理基础一、精益生产与管理的概念精益生产与管理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旨在通过最小化浪费和提高价值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也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或“丰田制造系统”。
二、精益生产与管理的原则1. 价值流思维:从顾客需求出发,分析价值流程,消除浪费,提高价值流程效率。
2. 海量制造:根据顾客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生产方式,避免无用库存和过剩产品。
3. 流程改进:通过不断改进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拉动式生产:根据顾客订单实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
5. 精益文化:建立一种以员工为中心、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三、精益生产与管理的实践1. 价值流映射:通过绘制价值流图来识别价值增加步骤和浪费步骤,并采取措施来消除浪费。
2. 一次性流程设计:根据顾客需求进行产品设计,避免后期修改和浪费。
3. 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维护来提高工作环境和效率。
4. 快速换模:通过优化设备和工具的设计,实现快速换模,减少生产停机时间。
5. 连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流程和产品质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精益生产与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消除浪费和优化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2.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不断改进流程和产品设计来提高产品质量。
3. 减少成本:通过消除浪费和避免过度生产来降低成本。
4. 提高员工满意度:建立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精益生产与管理的应用1. 制造业:精益生产与管理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
2. 服务业:精益思想也逐渐应用于服务业,如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
3.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也开始采用精益思想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精益生产与管理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精益思想的实施。
2. 人员培训:精益思想需要员工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培训。
LPS-MES精益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方案简介-V4.0

质量管理支持制程检验支持不良品控制
生产约束排程支持自动排程
数字化工厂协同方案
安全管理
能源管理
通讯层Leabharlann 工厂数据中心BI工厂IOT总线
ESB
EDI
电子化质量管理系统-BIQS
制程检验
分层审核
4M1E变化点
Andon
人员岗位认证
全员生产维护
自动化物流
物料拉动
● 工装、夹具、刀具、模具管理
●多工厂、多车间建模
● 组织机构管理
● 人员及权限管理 (支持外部集成)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产品模型
功能实例:
● 产品档案
● 包装方案
● 出入库类型
● 设变
●替代料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功能特点
DBR约束排程
● 生产仿真;
● 与ERP系统、SCADA(车间采集系统)协同合作;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工艺模型
功能实例:
● 产品档案及结构(支持外部集成)
● 物料清单 (支持外部集成)
● 控制计划
● 适用设备
●工序定额
● 生产模式
● 人员技能
● 检验标准
● 替代料
● 版本控制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工厂模型
功能实例:
● 支持3D建模
● 支持多设备灵活组合
● 在制品库位管理
模具、夹具、量具管理支持换模计划管理支持模具上架、下降、履历管理支持模具保养、维修管理
支持对生产员工作业工时的自动采集记录支持返工返修记录的实时采集
物料电子拉动支持生产线边物料库存的自动监控支持生产过程中物料自动拉动以及多种物料拉动模式
精益生产管理培训内容

精益生产管理培训内容精益生产管理(LeanProductionManagement)是当今企业的重要课题,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精益生产管理的定义,目标,主要组成部分,实现过程,优化措施,以及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精益生产管理的定义精益生产管理是指通过组织、改进和控制企业的生产过程,以最大限度减少创造和消耗的财务、物质和时间资源,实现卓越的产出和客户满意度,并通过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管理体系。
二、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消除不必要的浪费,使客户购买产品时不需要付出过大的价格,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时间,实现更大的服务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利润。
三、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包括五大组成部分:生产管理、计划与控制、装备与工艺、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
1、生产管理:包括设备安排、物流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和成本管理等;2、计划与控制:包括小批量生产、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调度、库存管理等;3、装备与工艺:包括物理装备、虚拟装备、物理工艺、仿真工艺和统一工艺管理等;4、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认证等;5、环境管理:包括节能减排、重点污染治理和环境检测等。
四、精益生产管理的实现过程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
1、规划阶段:组织领导层在此阶段建立精益生产管理的长期发展目标,确立精益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指导该组织运作的政策和程序。
2、实施阶段:在此阶段,组织通过实施不断改进的活动来发展和提高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效果;同时,支持实施的活动也会被持续进行改进,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3、评估阶段:在此阶段,组织领导层通过评估组织实施的活动,来考察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对管理工具和方法的改进中取得的成效,以及质量、安全和环境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
精益生产(DOC 72页)

精益生产管理第一部分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一精益生产的诞生及其特点二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示例三准时化生产方式四一个流生产五看板生产六案例:一汽的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第二部分精益生产过程中的改进一不断改进过程(CIP)二、精益生产的实现(小组工作法)第三部分精益管理之班组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概述二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四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精益管理评价体系第四部分精益生产之TPM 基础一TPM 概况二 TPM的思想和方法精益生产管理第一部分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
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投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并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使用和优化组合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而利润的高低取决于投入和有效产出1的比例,即生产效率,班组是使产品增值的基本单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战场。
提高生产效率有以下三种途径:1.投入不变,产出增加;2.产出不变,投入减少;3.投入减少,产出增加。
第一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长期2,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阶段;第二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渐趋稳定或下降的阶段;第三种途径显然是最理想的,因而难度也是最大的.但是, 市场竞争的结果最终将导致第一和第二种途径的失效,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步入低谷。
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采用第三种途径。
精益生产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途径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一精益生产的诞生及其特点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
精益的“精”就是指更少的投入,而“益”指更多的产出。
1有效产出是指被顾客或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产品或服务。
2产品的生命周期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本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2.大量生产方式的纵向泰勒制3组织体制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职工积极性、智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基于这两点认识,丰田公司根据自身面临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严重困难的特点,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逐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