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1]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1]](https://img.taocdn.com/s3/m/fb3d957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a.png)
避雷针【2 】破坏规模盘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个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破坏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破坏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盘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破坏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破坏半径MHx――被破坏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盘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用高度避雷针的破坏规模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现象.雷电击中物领会产生强烈的损坏感化.防雷是人类同天然奋斗的一个主要课题.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用的防雷措施之一.避雷针由接收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构成.避雷针的接收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收器的地位都高于被破坏的物体.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央部分,是用来衔接雷电接收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依据雷电流畅过时的发烧情形盘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融化,并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是全部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它的感化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并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平均地疏散开去.避雷针的工作道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应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推却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破坏其邻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装备免受雷击的感化.避雷针破坏其邻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装备免受雷击是有必定规模的.这规模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间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破坏规模.单支避雷针的破坏规模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盘算平日采取下列办法(这种办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产生器作模仿实验获得的).避雷针在地面上的破坏半径为r=1.5h.式中r——破坏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在被破坏物高度hx程度面上的破坏半径为rx=(h-hx)p=hap;rx=(1.5h-2hx)p.式中rx—避雷针在hx程度面上的破坏半径(米);hx—被破坏物的高度(米);ha—避雷针的有用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斟酌避雷针太高时,破坏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h≤30米时,p=1.图1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破坏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45°;对于山区,破坏角缩小,α取37°.我们经由过程一个具编制子来盘算单支避雷针的破坏规模.一座烟囱高hx=29m,避雷针尖端凌驾烟囱1m.那么避雷针高度=30m,避雷针在地面上的破坏半径r=1.5h=1.5×30=45(m),避雷针对烟囱顶部程度面的破坏半径rx=(h-hx)p=(30-29)×1=1(m).跟着所请求破坏的规模增大.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假如所请求破坏的规模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两支等高避雷针的破坏规模如图2所示.每支避雷针外侧的破坏规模和单支避雷针的破坏规模雷同;两支避雷针中央的破坏规模由经由过程两避雷针的极点以及破坏规模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O作一圆弧来肯定.这个最低点O离地面的高度为式中h0——两避雷针之间破坏规模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h——避雷针的高度(m);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p——高度影响系数.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hx程度面上破坏规模的一侧的最小宽度bx=1.5(h0—hx).当两避雷针间距离D=7hp时,h0=0,这意味着此时两避雷针之间不再构成结合破坏规模.当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不足以破坏全体装备或建筑物时,可装三支或更多支形成更大规模的结合破坏,其破坏规模在此不再赘述.须要留意的是,雷电时代内,在避雷针接地装配邻近,因为跨步电压甚高,人员接近时有触电的安全,一般在避雷针接地装配邻近约10米的规模内是比较安全的.。
避雷针保护范围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1.5(h-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这里取p=1两针间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H0 =H-D/7P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井架上两支避雷针的高度为38米,天轮最高点位置按30米计算,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9.05米,变电所旁及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高均为18米,井架避雷针到两个绞车房的距离均按60米计算,井架到机厂的最远距离按50米计算,绞车房的高度为6米,机厂宿舍的高度为3米。
H0 =38-9.05/7=36.7>30井架上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1=1.5×(38-6)×1=48米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2=1.5×(18-6)×1=18米变电所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3=1.5×(18-6)×1=18米井架上避雷针在机厂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4=1.5×(38-3)×1=52.5米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生活区两个避雷针的高度均为15米,宿舍高度为3米,生活区到避雷针的最远距离为15米,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10米。
生活区避雷针在宿舍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5=1.5×(15-3)=18米两针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H0= H-D/7P=15-10/7=13.57>3米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生活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之欧阳科创编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欧阳科创编 2021.02.05。
避雷针及其保护范围计算用电常识

避雷针及其爱护范围计算 - 用电常识避雷针的作用实质上是引雷作用,是将雷电引到自己身上来,避开了在它所爱护范围其它物体患病雷击。
避雷针(线)爱护范围的大小与其高度有关。
避雷针一般接受针长为1~2m、直径不小于20mm的镀锌圆钢或接受针长为1~2m、内径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管制成。
它通常安装在电杆或构架、建筑物上。
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接闪器:避雷针的最高部分,专用来接受雷云放电,称为“受雷尖端”。
接地引下线:它是接闪器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它将接闪器上的雷电流平安地引入接地体,使之尽快地泄入大地。
引下线一般接受直径为8mm的镀锌圆钢或截面不小于25mm2的镀锌钢绞线。
接地体:是避雷针的地下部分,其作用是将雷电流直接泄入大地。
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m,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m。
接地体一般接受直径为19mm 镀锌圆钢。
当雷击避雷针时,在避雷针顶端会产生过电压为“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爱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L/620—997《沟通电气装置的过电压爱护和绝缘协作》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爱护范围,见图。
①避雷针在地面上爱护半径为:r=1.5h②被爱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爱护半径的计算a)当hx≥0.5h时,被爱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爱护半径rx=(h-hx)p=hap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爱护半径;hx——被爱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p—高度影响系数(h=30米,p=1; 30h=120m,b)当hx<0.5h时,被爱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爱护半径rx=(1.5h-2hx)p两支避雷针的爱护范围通过两针顶点及爱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圆弧的半径为RO,其高度ho为两针间在Hx水平面爱护的最小宽度bx可按下式。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h 的高度(m);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①当 hx≥h/2时, r=(h- h)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x x
在被保护高度
5 .5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 h h
②当 x <h/2时
rx =(1.5h-2 hx)P
针离设备至少5m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 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 针间距离;2 bx等于在高度为 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 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 离为D/2。
D
rx
rx
习题:某厂有两个原油罐,一个高为12米、 直径为6米,另一个高10米、直径10米,两 油罐的净距为16米。试设计采用单支避雷针 保护的最佳方案,并绘出避雷针的平面保护 范围。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 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 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 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b bx 确定: x=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 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
双支避雷针保护任意空间点的计算方法

判 别式 和计算公式 ; 周斌口 阳指 出 , 由于个 人 的理 解 不
同, 采用滚球 法计算 多支 避雷针 的保护 范 围在实 际应 用 中存在 很 大 的差 距 ; 苗口 林 提 出用 改进 滚 球 法 确 定 多支避 雷针间保护 范围 的新 方法 ; 高磊l] 究 了 3 1研 2 支 避雷针保 护 范 围的情 况 , 过 求解 三 元 二次 方 程 , 通 确 定 出了 3支 针上 方滚 球 的位 置 。但 上 述 这些 研 究 成果 , 并未给 出判 定空 间任意一点 是否处 在接 闪器 的
高 的一 支 ) 的针 高 h 。
② 判 定 M 点 在 地 面 上 的 投 影 位 于 四 边 形
AE C内。因为双 支避 雷针共 同作 用 的保 护 范 围在 B
地 面 上 的 的 投 影 即 为 四边 形 AE BC, 点 的 投 影 位 M
于 四边形 AE C 内时 , B 才有可 能位 于 双 支避 雷针 共 同作用 的保护 范 围内 。 如 图 1所 示 , 四边形 AE C 中 , 据各 点 的 在 B 根 坐标 , 以计 算 出 MA0 和 MB0, 后 分 别 与 可 然 E AO和 E 0 相 比较 , 能 同时 满 足前 者 小 于 B 若 后者 , M 点 在 地 面 上 的投 影 位 于 四边 形 AE 则 BC 内; 不能 同时满 足 上 述条 件 , M 点 在 地 面 上 的 若 则 投影必 位 于四边形 AE C 之外 。 B ③计算 M 点 与双针 两侧滚 球球 心 ( 滚球 同时触
第4 O卷第 2 期
21 0 2年 4月
气 象
科
技
V0l 4 N o _ 0, .2
A pr 2 2 . 01
怎么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避雷针与避雷网、避雷带一样,属于防止雷击的防雷装置。
在防雷方面在针的一定高度以下有一个安全区域。
这个区域的物体通常是无害的对于雷击,这个区域被称为避雷针保护区。
二.避雷针保护范围图符号(m)小时----避雷针高度(距地);换热器---受保护建筑物的高度;--避雷针有效高度,ha=h-hx;避雷针进入HX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地面避雷针保护半径;H0型两个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中间最小高度;避雷针间距;B两根避雷针HX水平面中线两侧防护宽度;地平面中心线两侧两根避雷针的保护宽度;保护范围受高度影响的系数,p=5.5/小时。
三.单避雷针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避雷针为轴线、形状和帐篷的折线锥相似。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如果避雷针的高度R=1.5小时避雷针HX高学位XX平面保护半径四.计算如下:换热器>小时/2当时,接收=h-hxhx<小时/2当时,接收=1.5小时-2小时三十<小时<一百二十米,结果乘以系数P,保护范围具体绘制方法:什么时候?换热器<小时/2保护范围比四十五正锥角放大了一点。
即四十五度角线条只绘制到小时/2至地面R=1.5小时另一条斜线画在。
从这条线组合锥体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包括上部正锥体和下截锥的两部分)。
五.双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双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由单个避雷针确定,两个避雷针内侧的保护范围最大低防护高度小时。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什么时候?H0型=H-D/7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H0型=H-D/7p型两针之间HX高度平面中线两侧保护宽度BX公司计算如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饭时间,bx=1.5(高0-换热器)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bx=1.5(高0-换热器)P作为丁<2.5小时那么BX公司> RX双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大样说明:穿过两个针尖顶点一个以及两个销之间的最小保护高度H0办公室的C类点,弧ACB,C以上垂直于弧的点ACB公司平面在这一段找到地面上的中心线两侧防护宽度b(b=1.5小时)以及受保护的建筑物中心两侧HX保护宽度BX公司.然后根据单针的保护范围在两针外画出保护范围右和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r
h
r
h
h
x
r
x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当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
① 距地面hr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② 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
③ 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
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④ 避雷针在hr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
定:
rx=√h(2hr–h) –√hx(2hr–hx)
ro=√h(2hr–h)
式中 rx 避雷针在hr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r 滚球半径,按规范表5.2.1确定(m)
hx 被保护物的高度
ro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双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
于2√h(2hr–h) 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当D小于2√h(2hr–h) 时,应
按下列方法确定。
x
D
A
B AOB轴线的保护范围 X1AOB轴线的保护范围 xhr F r=√(hr–h)2 +(D/2)2 xx/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地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1—1剖面 ① AEBC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② C、E点位于两针间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bo按下式计算: bo=CO=EO=√h(2hr–h) –(D/2)2 在AOB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以距离x处,其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hx按下式计算: hx=hr — √(hr–h)2 –(D/2)2–x2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中心线距离地面hr的一点O|为圆心,以 √(hr–h)2 +(D/2)2 为半径所作的圆弧AB。 hr
O|
hr
h
h
x
E
A 1 O
bo B
C
1 hr
hr
hx
③ 两针间AEBC内的保护范围,ACO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
在任一保护高度hx和C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hx作为假想避雷针,
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逐点确定。确定BCO、AEO、BEO部分的保护范
围的方法与ACO部分的相同。
④ 确定xx/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以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rx为半
径,以A、B为圆心作弧线与四边形AEBC相交;以单支避雷针的
(ro–rx)为半径,以E、C为圆心作弧线与上述弧线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