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结晶现象

合集下载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_0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_0
2.学生讨论:
a.晶体是怎样形成的?何为晶体?
b.晶体与结晶有何区别和联系?
c.海水怎样变成食盐?
3.师小结:上述饱和溶液经冷却后,都有晶体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要使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从蔗汁中提取唐,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设问
制得的晶体很小,如何才能值得交大的晶体呢?
制作活动
3.讨论交流: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什么情况下可用过滤法,什么情况下可用结晶法?
达标反馈
1.暴晒海水能够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加
c.受热时海水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2.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想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结晶法————均可溶,溶解度差别大
回顾与反思
学生分组实行
1.(1)设问NaCl与沙子在一起,大家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存净的NaCl
(2)学生讨论交流,实行归纳总结:溶解-----过滤-----蒸发
2.(1)问NaCl与KNO3混合,还能用上述方法吗?
(2)学生找相关知识,实行讨论交流,寻找合适的分离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活动分离NaCl与KNO3,师巡视。
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200c为32克,400c时64克。现在100克水与32克KNO3组成的200c时饱和溶液,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400c时,需要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
新课引入
上述第四小题得到的400c的饱和溶液,有冷却回200c时,大家猜想一下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板书课题7.4晶体的成长
观察活动结晶现象
2.对于50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的溶液是否饱和?

《结晶现象》溶液PPT精品课件

《结晶现象》溶液PPT精品课件
58
结晶法的应用
海水晒盐
海水
海水晒盐的过程
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结晶的 方法,可从含杂质的混合物 中分离或提纯我们需要的物 质,如海水晒盐和蔗汁制糖。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69
结晶法的应用
粗盐是混合物:
Ⅱ可溶性杂质 MgCl2、CaCl2
Ⅰ不溶性 杂质泥沙
170
第二章 粗盐提纯
粗盐提纯
仪器作用?
D. 降温和蒸发是结晶的常 用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250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 100 g 10% 的氯化钠溶液时,
需要_1__0_g__g 氯化钠固体
1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 23.1
g 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
已放 30 g 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
码位置应是下图的 __B__(填字母)
7.4 结晶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
中 考 对 接
PART 结晶的两种方法: 01 降温结晶和冷却结晶
PART
02
海水晒盐
PART
03
粗盐提纯
PART 利用结晶除杂和分
04
离物质
知识点清单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01
结晶的定义
02
结晶的两种方法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晶体析出
03
结晶的原理
04
结晶的应用
海水晒盐 粗盐提纯 利用结晶除杂和分离物质
13
第一部分 结晶的两种方法
知识点:结晶的定义; 饱和溶液结晶的两种方法;
晶体
你知道这些物质是什么吗?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_20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_20

《第四节结晶现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三、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

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教学安排】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_1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_1

第七章溶液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过结晶和结晶方法之后,结晶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内容,海水晒盐是利用结晶方法应用的典型实例。

通过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探究,学习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结晶,这两种方法是初中化学学生应掌握的重要知识。

溶解、过滤、蒸发是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

本节课将学科知识、技能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体验学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过滤,但不清楚过滤适宜分离的混合物以及具体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上一节课学习了结晶方法,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验不深,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心里和情绪都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食盐结晶适于蒸发结晶。

2、知道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结晶3、初步学习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方案设计,体验小组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实验的过程,体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化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重点、难点过滤、结晶的方法、原理及适宜分离的混合物五、教具1、教学多媒体——一体机、希沃EN5 课件、手机等2、相关实验仪器、药品——烧杯、漏斗、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火柴、石棉网、坩埚钳、粗盐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瓶粗盐【问题】1、.粗盐是怎样得到的?2、粗盐中含有那些物质?【视频】海水晒盐【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学生展示】讲解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教师讲解】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过滤操作适宜分离的混合物【教师、学生演示】过滤器的制作【学生展示】各步实验的仪器组装【学生实验】分小组实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总结】通过视频展示学生在实验时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找出错误,并小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本节内容是初中溶液知识体系的继续和完善。

教材开始以展示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通过实验与溶解现象相反过程的另一种现象——结晶现象学习结晶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一、导入新课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_2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_2
b、冷却结晶法(如:分离KNO3与NaCl)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题:课本215页4、5
提高题:《学考精练》129页6、7
板书设计
一、晶体与结晶
二、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2、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法:如:粗盐提纯
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2、结晶法:
a、蒸发结晶法(如:海水晒盐)
晶体----由饱和溶液形成
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描述实验的现象,看谁描述的更加准确,更加专业。
引出结晶这一现象
自主学习:过滤实验
设问: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呢?海水怎样变成食盐?
一、结晶方法:
1、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2、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设问:氯化钠与砂石混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分离?
教学难点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明矾、水、粗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烧杯、滤纸、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剪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前复习
1.饱和溶液的概念
2.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20℃时为32g,40℃时为64g,现有100g水与32g硝酸钾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加热至40℃时需要加入多少g硝酸钾达到饱和?
教学内容
7.4结晶现象
教材分析(简要)
学生在学习了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知识后,已经知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如果条件发生改变,溶液中的溶质超过了溶解限度,就会变成固体析出,这就是结晶现象。因此,结晶现象与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紧密相连,晶体与结晶知识的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019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19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7.4过滤和结晶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2.碳酸钙3.3 2 1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D.铜粉和铁粉。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教案
主题:结晶现象
课时数:1课时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结晶的过程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结晶现象。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溶剂、固体溶质、试管、玻璃棒等。

2. PPT课件:包含结晶现象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出问题: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结晶的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二、讲解结晶定义和特点(10分钟)
1. 展示PPT,介绍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讲解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10分钟)
1. 详细解释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溶液的浓度、温度、溶剂和溶质的特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这些条件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1. 带领学生进行结晶现象的实验演示。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结晶的过程和可能的原因。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结晶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布置作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写一篇关于结晶现象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了解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实验演示部分可以加强学生对结晶现象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晶现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蒸发 如图所示,将蒸发皿放到铁圈上,倒入滤液,用酒精 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 即停止加热;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4.蒸发
操作方法: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液滴飞 溅,造成伤害。
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 加热,用余热使剩余水份蒸发。
取用蒸发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 加热后的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 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 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4.固体食盐洗涤 用玻璃棒将固体食盐移入一个洁净的过滤器里,用少 量水均匀冲洗。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思考
❖ 1).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在四个步骤中作用分别是什
么? 加快食盐溶解 →引流 →受热均匀,以防液体飞溅
→转移晶体
❖ 2)粗盐提纯实验中一连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原因何 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过第七滤章 法溶:液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探究点二 粗盐的提纯
[情景展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知识点2:结晶法的应用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C)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能训练
1.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 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C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1.滤纸破损 2.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3.仪器不洁净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结束后, 如何回收KCl中 的MnO2?(提示:MnO2不溶, KCl可溶)
溶解 →过滤 →洗涤 →干燥
课 堂第小七章结 溶 液
经典例题
知识点1:晶体与结晶 1.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 盐结晶析出的是( C )
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第七章 溶 液
二 怎样分离混合物?
探究点一 结晶的方法
[情景展示]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问第题七章探究溶 ]液我们可采取什么方法将溶 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为什么“夏天晒 盐、冬天捞碱”呢?
[归纳提升]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采用 冷却结晶法(即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不大,纯碱(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所以“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2.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 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1)A的名称是__铁__架__台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__蒸__发__;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 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_滤_纸__边__缘__低__于_漏__斗__边__缘__,__滤_液__液__面__低__于__滤_纸__边__缘__; (4)上述三个步骤都用到的仪器是_玻__璃__棒___。 (5)提纯后得到的食盐__不__是____(填“是”或“不是”) 纯净物,原因是 _经__过__上__述_步__骤__得__到__的__食_盐__含__有__一__些_可__溶__性__杂__质__。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结晶法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结晶的方法,可以从含有杂质的 混合物中分离或提纯为我们需要的物质。 实验7-10: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步骤:1.粗盐溶解 (1)称量:称取5.0 g粗盐. (2)溶解:用量筒量取20 mL水,倒入烧杯中,将粗 盐,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7.4 结晶现象
内容提要
1
晶体与结晶
2
结晶法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与结晶,初步了解结晶现象; 2.掌握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法。
一、晶体与结晶
金刚石
硫酸铜
石英
雪花
方解石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明矾
怎样可以制得 这样美丽的结晶呢? 实验7-9:明矾晶体的制备 在一支试管中注入1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加入研碎 的明矾晶体,直到有固体不再溶解,然后将上层饱和 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中,把试管放到冷水的水槽中冷 却。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上述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
1.从第溶七章液中溶 析液出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
冷却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一 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__明__显___的溶质。
如KNO3溶液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法(即恒温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改变 ___不__明__显____的溶质。如海水晒盐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蒸发结晶: 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 (适合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 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 (适合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