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渗流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渗流力学要点整理

渗流力学要点整理

第一章 渗流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 ):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的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2、渗流(permeability ):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也叫渗滤。

3、油藏: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体4、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形态和规律的科学。

5、油气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空间6、定压边界油藏:层体延伸到地表,有边水供给区,在边界上保持一个恒定的压头。

7、封闭边界油藏:边界为断层或尖灭 没有边水供给 渗流中的力学分析及驱动类型:力学分析:重力、惯性力、粘滞力(大小用牛顿内摩擦定律表示1mPa·s =lcP )、弹性力、毛管力。

驱动类型:依靠何种能量把原油驱入井底。

弹性驱动、水压驱动、溶解气驱、气压驱动(主要靠气顶气或注入气的膨胀能或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

刚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重力驱动 不同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总结:1、能量补充充足(边、底水,气顶、注水/气):刚性驱动:刚性气/水驱;开采特征:Pe 、 Ql 、 Qo 有稳产段。

2、能量补充不充足(无边底水气顶注水注气或有而不足): 弹性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弹性气/水驱;开采特征:Pe 、 Ql 、 Qo 均不断下降。

3、 凡是气驱的Rp 都有上升的过程,其它驱动方式Rp 不变。

溶解气驱、刚/弹性气驱4、 Qo 或Rp 的突然变化反映水或气的突破。

供给压力Pe :油藏中存在液源供给区时,在供给边缘上的压力。

井底压力Pw :油井正常生产时,在生产井井底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井底压力,也称为流动压力,简称流压。

折算压力Pr :油藏中某点折算到某一基准面时的压力,它表示油层中各点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达西定律:在一定范围内△P 与Q 成直线关系,当流量不断增大,直线关系就会被破坏。

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关系达西定律适用条件: 液流处于低速、层流,粘滞力占主导地位,惯性主力很小,可忽略。

1地下水渗流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地下水渗流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4)实际平均流速(Mean actual velocity)是多孔介质中地下水通过空隙面积 的平均速度;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 面上的空隙面积,量纲为L/T。记为。它描述地下水锋面在单位时间内运移的距离
,是渗流场空间坐标的离散函数。表示为:
渗流速度 = n 实际平均流速
包括两大类,运动特点各不相同,分别满足于孔隙水和裂隙 岩溶水的特点。 (1) 第一类为地下水在多孔介质的孔隙或遍布于介质中的裂 隙运动,具有统一的流场,运动方向基本一致; (2) 另一类为地下水沿大裂隙和管道的运动,方向没有规律 ,分属不同的地下水流动系统。
地下水动力学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水资源与规划系
Ch1 地下水渗流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 连通性:封闭和畅通,有效和无效。
(3) 压缩性:固体颗粒和孔隙的骨架具有压缩性。 (4) 多相性:固、液、气三相可共存。其中固相的成为骨架,气相主要分
布在非饱和带中,地下水可以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形式
存在。 固相—骨架 matrix
气相—空气,非饱和带中
地下水动力学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水资源与规划系
Ch1 地下水渗流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水力坡度[水力梯度](hydraulic gradient):在渗流场中大小等于梯 度值,方向沿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下降方向的矢量,用J表示。
式中 分别为:
——法线方向单位矢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其三个分量
2、层流与紊流 层流(laminar flow):水流流束彼此不相混杂、运动迹线呈近似 平行的流动。 紊流(turbulent flow):水流流束相互混杂、运动迹线呈不规则 的流动。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第⼀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内容概要:油⽓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的,因此学习渗流⼒学⾸先需了解油⽓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流体在地下渗流需要⾥的作⽤,故还要了解流体受到哪些⼒的作⽤、地层中有哪些能量;然后学习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流体渗流不总是遵循达西定律,就有了⾮达西渗流或称⾮线性渗流;对于地层中有多相流体同时参与流动的情况就是两相或多相渗流了,在本章也做⼀简单介绍。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式内容概要: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但⼀般情况下符合渗流的基本规律,即达西定律;渗流的⽅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对各种渗流⽅式进⾏归类、化简,变成三种基本的渗流⽅式,复杂渗流再由这三种⽅式进⾏组合。

本节应牢固掌握达西定律,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三种基本渗流的⽅式。

课程讲解:讲解ppt教材⾃学:第三节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式本节导学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但⼀般情况下符合渗流的基本规律,即达西定律;渗流的⽅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对各种渗流⽅式进⾏归类、化简,变成三种基本的渗流⽅式,复杂渗流再由这三种⽅式进⾏组合。

本节重点1、达西定律★★★★★2、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关系★★★★★3、单向流★★★4、平⾯径向流★★★5、球⾯向⼼流★★★⼀、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多孔介质组成复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

⼈们最初研究渗流规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宏观研究⽅法。

1.达西定律实验步骤:(1)、调节⼊⽔阀,保持⼀定的进⽔⽔位(2)、调节出⽔阀门,得⼀流量Q ;(3)、流动稳定后测流量和压差。

a:出⽔⼝(稳定⽔位) b:滤⽹E:阀门,控制流量和⽔头压差 D:量杯,测流量达西实验装置图做多组实验:不同砂层横截⾯积、L 、流量、砂粒⼤⼩、液体、压差。

1-1截⾯总⽔头⾼度2-2截⾯总⽔头两截⾯⽔头差其折算压差为⼤量实验研究表明,流量Q 与折算压⼒差△Pr 、岩⼼截⾯积A 成正⽐,与液体粘度µ、测压管两截⾯距离△L 成反⽐,其⽐例常数与填砂粒径有关,砂粒粒径越⼤,流量越⼤,反之流量越⼩。

渗流的基本定律

渗流的基本定律
渗流场(flow field)由固体骨架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两部分 组成。渗流只发生在岩石空隙中。
多孔介质概念与特性
我们把孔隙岩层称为多孔介质(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特性:
彼此连通的网络,几何形态及连通情况异常复杂, 难以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 由固体骨架和孔隙组成,孔隙通道是不连续的。
岩层按渗透性分类
同一点各方向上渗透性相同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isotropy medium); 同一点各方向上渗透性不同的介质称为各向异性介质(anisotropy medium) 。 均质(homogeneity)、非均质(inhomogeneity):指K于空间坐标的关系,即不同位置K是否相同; 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指同一点不同方向的K是否相同。
1
2-1.什么是典型体元
以孔隙为例来阐明:假设P是多孔介质中的一数学点(图1-附-2),以P为形 心取一体积V,则依孔隙率的定义
其中:Vυ是V中的孔隙体积。 那么,V究竟取多大时,才能真正反映渗流场内各物理量的特征的呢?当V
取值由一个颗粒或一个孔隙体积而逐渐放大时,n值会因随机划进的颗粒或孔 隙体积而产生明显的波动,但随着V取值的增大,n值波动逐渐减小。当V值 取至某个体积V0时,孔隙率趋于某一平均值n时,此时的V0称为典型体元。
若再增大V,使其大于V0时,则有可能将P点外围的非均质区也划进来,这 显然不能表示P点的孔隙率,此时n值可能又产生明显的变化(图1-1-1)。以P 为中心的单元体V0中的孔隙体积,定义为P点的孔隙度。 同理,P点的其它物 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也用P点为中心的典型单元体内该物理量的平均 值来定义。 这样,通过典型单元体,就能以假想的连续体代替实际的多孔介 质。
渗透系数的表达式

渗流力学第一章 渗流的几个基本概念

渗流力学第一章 渗流的几个基本概念
井底 压力
折算 压力
目前 地层 压力
简写
P0、 Pi
Pe Pw Pr P
例:已知一油藏中的两点,如图,h=10m,pA=9.35MPa, pB=9.5MPa,原油重率γ=0.85,问油的运移方向如何?
解:以B点所处的水平面为参考面
则: prB=pB=9.5MPa
prA=pA+γh=9.35+(0.85×103×9.8×10)/106
超毛微
粒杂 晶 纹 裂 溶 毛 细 毛 次
间基 体 理 缝 蚀 细 管 细 生
孔内 次 及 孔 孔 管 孔 管 孔
隙微 生 层 隙 隙 孔 隙 孔 隙
孔晶理


隙间缝


原喉 生道 孔

孔 道
连 通 孔
死 孔 隙

<0.0002 0.5~0.0002
>0.5
2.孔隙度的定义
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3 达西定律的讨论
v w ①渗流速度 与真实速度
v Q A
w Q
A •
v•w
渗流流量 渗流面积 孔隙度
②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ⅰ:流体为牛顿流体. ⅱ:渗流速度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即当流体为层流 时). ⅲ:流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 ⅳ:岩石被某一相流体饱和.
③渗流阻力
达西定律
Q P L
1-1截面总水头高度:
H1
Z1
P1
g
2-2截面总水头:
H2
Z2
P2
g
两截面水头差: 其折算压差为:
HZ1Pg 1 Z2Pg 2
Pr gH
达西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发现土中渗透的渗流量 q 与圆筒断面积 A 及水头损失 △h 成正比,与断面 间距 l 成反比,即:

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
f(孔隙大小 多少、液体性质) 孔隙大小、 K= f(孔隙大小、多少、液体性质) 岩层空隙性质(孔隙大小、多少) 岩层空隙性质(孔隙大小、多少) 由流体的物理性质决定, 由流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与γ成正比,与μ成 成正比, 反比.流体的物理性质与所处的温度、压力有关。 反比.流体的物理性质与所处的温度、压力有关。
vx = Kxx Jx + Kxy Jy vy = Kyx Jx + Kyy Jy
v = Kε Jε ε ε v = K η Jη η η
si θ n co θ s
o c sθ 设R为旋转矩阵 R = −si θ n
设R为旋转矩阵
vx v ε =[R ] v η vy Jx Jε =[R ] J η Jy
多孔介质概念与特性
我们把孔隙岩层称为多孔介质(porous media). 我们把孔隙岩层称为多孔介质 •多孔介质特性 多孔介质特性: 多孔介质特性 8彼此连通的网络,几何形态及连通情况异常复杂, 彼此连通的网络,几何形态及连通情况异常复杂, 彼此连通的网络 难以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 难以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 8由固体骨架和孔隙组成,孔隙通道是不连续的。 由固体骨架和孔隙组成,孔隙通道是不连续的。 由固体骨架和孔隙组成
z
a. 一维流:仅沿一个方向存在流速 一维流: b. 二维流:沿两个方向存在分流速 二维流: 分:平面二维流、剖面二维流) 平面二维流、剖面二维流) c. 三维流: 三维流: 三个方向均存在分流速
图 1-2-8a
x y
一维流
岩层按渗透性分类
6. 按岩层渗透性随空间和方向变化特点,分 均质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 均质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 非均质各向同性、 非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 几个概念: 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均质、非均质

渗流力学复习

渗流力学复习

渗流力学第一章 渗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油气储集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运移的通道。

油气储集层的特点:1储容性 2渗透性 3比表面大 4结构复杂比表面大和结构复杂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油气渗流的特点——渗流阻力大,渗流速度慢。

渗流的基本形式:1平面单向流 2平面径向流 3球形径向流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真实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真实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φφv v ⋅=压力是一个表示油层能量及其变化的物理量。

原始地层压力: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前测得的地层压力。

压力梯度曲线:以第一批探井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对应的地层深度作出的曲线。

一般是直线。

折算压力:油藏中任一点的实测压力与其埋藏深度有关,为了确切地表示地下的能量分布情况,必须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折算到同一水平面上,经折算后的压力称为折算压力。

通常选取原始油水界面为折算平面。

折算压力在实质上代表了该点流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

0,H H H H g p p M M M M zM -=∆∆+=ρ 渗流过程的受力类型:1粘滞力 2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 3毛细管压力 4流体的重力 5惯性力油藏驱动方式:1重力水压驱动(与外界连通的水头压力或注水压力) 2弹性驱动(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 3溶解气驱动(溶解气的弹性能) 4气压驱动(气顶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5重力驱动(其他能量枯竭,油藏具有明显倾角) 达西定律(线性定律):流量与压差呈线性关系。

微分形式:1平面单向 2平面径向适用条件:1流体为牛顿流体 2渗流速度在适当范围内 高速非线性渗流公式:1二项式 2指数式第二章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稳定渗流:运动要素(速度压力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不稳定渗流:运动要素(速度压力等)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渗流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的语言综合表达油气渗流过程中全部力学现象与物理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运动规律的方程(组)。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1连续性方程: 2运动方程: 3状态方程: 4基本微分方程:(拉普拉斯方程) 平面单向流压力分布公式和产量公式:x L p p p p B e e ⋅--= L p p Wh K q B e μ)(-= 压力消耗特点:在沿程渗流过程中,压力均匀下降。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a = Vr/Vf
Vr——岩石总孔隙体积(cm2) Vf——岩石视体积(cm2)
岩石有效孔隙度:
¢ = Ve/Vf Ve——岩石有效孔隙体积(cm2)
Vf——岩石视体积(cm2)
4) 渗透性 多空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K =
������∗������∗△������ ������∗△������
(渗透率的大小仅与岩石性质有关,与流体性质无关) K:岩样渗透率 um2(D) Q:通过岩石的流量 cm3/s u:流体粘度 mpa.s A:岩石截面积 cm2 △L:两渗流截面积的距离 cm △P:岩样两端的压差 105 Pa 5) 多孔介质的比面 单位体积岩石所有岩石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孔隙内表面积。
105 Pa
Re =
������������ ������ ������������.������������∅������
������
v——渗流速度,cm/s k——渗透率 um2 ������——密度,g/cm3 ∅ ——孔隙度,小数 研究表明,渗流中的临界雷诺数为 0.2~0.3,即当 Re 小于或等于 临界值时,渗流为线性渗流,服从达西定律;否则,不服从。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 按圈闭形成条件的不同,油气藏分类: 1 构造油气藏 ○ 背斜、断层、刺穿接触 2 地层油气藏 ○ 潜山、生物礁、不整合、地层超覆 3 ○岩性油气藏 透镜状、尖灭性 2) 根据流体在油气藏中流动的空间特点,将油气藏分为: 1 层状油藏 ○ 油层平缓、分布面积大,一般有多油层、多旋回的特点。 在渗流计算中,把层状油层看成是一等厚度薄板,将渗流问题简化为平面渗 流问题。 2 块状油藏 ○ 流体在油层内三维流动 3) 绝对孔隙度(可估算油藏绝对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976×0.8 1 v Kρ = =10.084 > 0.3 Re = 3/ 2 3/ 2 17.5×3×0.2 17.5µφ
故,井底附近的渗流不服从达西定律。
油井实际产量往往采用t/d为单位,按达西定律混合 单位制时,油井产量为cm3/s,而且测得的是地面流量,需 转换成地下流量。
B ×10 Q(cm / S ) = Q(t / d ) × ρ × 86400
φ A ( P + ρ gz1 ) − ( P2 + ρ gz2 ) 1 Q = vA = αµ L φ 整理,并令 = K 得: α
Q = vA = K
µ
A
Pr1 − Pr 2 L
或:
Q=
AK K P −P ( P − P2 ) + ρ g ∆z = A[ 1 2 + ρ g sin θ ] µ µL 1 L
渗流截面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3.球面径向流 3.球面径向流
●流体质点沿径向向一点汇
集,或由一点沿径向向四周发散 ,流线为球的径向线; 流线为球的径向线;
r
若是稳定渗流,压力和流速是坐标x ●若是稳定渗流,压力和流速是坐标x、y、z的函数或空间 的函数。 极坐标 r 的函数。
K vx = − µ K vy = − µ K vz = − µ ∂P ∂x ∂P ∂y ∂P ∂z
式中: 取决于流体和岩石性质的系数; 式中: ——取决于流体和岩石性质的系数; 取决于流体和岩石性质的系数 c
dP n v = c( ) dL
n ——渗流指数,实验证明: 渗流指数, 渗流指数 实验证明:
n =1
线性区; 线性区;
1 < n < 1 线性关系破坏,为过渡区; 线性关系破坏,为过渡区; 2 n= 1 渗流平方区。 渗流平方区。 2 dP − = Av + Bv 2 2.两项式 2.两项式 dL
若重力加速度 g=9.80311米/秒2 压力(压强) 2、压力(压强)单位 则 1千克重=9.80311牛顿
1大气压=76厘米 ×13.6克/厘米2=1.0336千克重/厘米2 =1.0336 × 9.80311牛/厘米2=10.1325牛/厘米2 =0.10325 ×106帕斯卡=0.10325兆帕斯卡 =0.10325 ×109毫帕斯卡 1帕斯卡=1牛/米2
§1.4 非线性渗流规律
二、判断方法
采用管道水力学中判别层流和紊流的无量纲量——雷诺 雷诺 采用管道水力学中判别层流和紊流的无量纲量 数来进行判别。 数来进行判别。
v Kρ Re = 17.5µφ 3/ 2
渗流规律由线性转化为非线性的雷诺数值称为临界雷诺数 Rekp 。
Rekp
§1.4 非线性渗流规律
r
聚集 发散 各个平面上的渗流状况相同; ●各个平面上的渗流状况相同;
K vx = − µ v = − K y µ ∂P ∂x ∂P ∂y
r
h
圆形等厚地层中间一口井
若是稳定渗流,压力和流速是极坐标r的函数。 ●若是稳定渗流,压力和流速是极坐标r的函数。
h

K dP v= µ dr
Q K ∆P v= = A µ ∆L
A
Ap
v
u=
Q Ap
L
渗流截面的孔隙面积
x
★渗流速度 v 为假想速度,引入渗流速度给渗流规律的研究 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利用连续函数理论研究渗流问题。 ★真实速度 u 实际上是平均真实速度,常用于研究流体质点 的运动规律,计算流体质点的排出时间。
φ=
Vp V ≈ Ap A
ρ 密度 t 时间 压缩系数 Cf CL Ct
P
Pa
Kg / m3 s
mPa⋅ s MPa
g / cm3 hour MPa−1
mPa⋅ s ,cp 10−1 MPa,atm
g / cm3 s (10−1 MPa)−1
Pa−1
常用单位转换表
1、力的单位
1牛顿=1千克 ⋅ 米/秒2 ; 1千克重=1千克 × 9.8米/秒2 =9.8 × 102达因; 1达因=1克 ⋅ 厘米/秒2; 1克重=1克 × 980厘米/秒2 =980达因; 1牛顿=102达因;
vx = −
K ∂P µ ∂x
µ
K ∂P vy = − µ ∂y
K ∂P vz = − µ ∂z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达西定律是不考虑惯性阻力时的渗流定律; 达西定律是不考虑惯性阻力时的渗流定律; 渗透率K是与岩石孔隙结构形式及大小有关的参数, 渗透率K是与岩石孔隙结构形式及大小有关的参数,是岩石
0
v
原因
gradP
孔道弯弯曲曲,渗流速度较高, 孔道弯弯曲曲,渗流速度较高, 砂岩油藏井底附近。 砂岩油藏井底附近。 产生的惯性力大到与粘滞阻力相比 不可忽略的程度。 不可忽略的程度。
§1.4 非线性渗流规律
一、产生非线性渗流的原因
气井; 气井; 裂缝性油井; 裂缝性油井; 砂岩油藏井底附近。 砂岩油藏井底附近。
Q=
K
µ
A
∆P L
(达西混合单位制)
(1012 ) K (10−5 )∆P (106 )Q = (104 ) A (SI制) 3 2 (10 ) µ (10 ) L
当采用某一单位制时,计算关系式中各物理量就必须使用 符合该单位制规定的单位。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基本渗流方式(渗流形态) 三、基本渗流方式(渗流形态)
流体本身重力在流动方向上 的分力为: 的分力为:
O
θ
G
O
单元体受力图
P = ρgAφLsin θ = φA⋅ ρg(z1 − z2 ) z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由受力平衡,且忽略惯性力的作用,则有: 由受力平衡,且忽略惯性力的作用,则有:
( P − P2 ) ⋅ φ A + φ A ⋅ ρ g ( z1 − z2 ) = αµ AvL 1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渗流力学中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单位制) 二、渗流力学中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单位制)
油气层渗流力学中常用的单位制有: 油气层渗流力学中常用的单位制有:国际标准单位制 (SI制)和达西混合单位制。如表所示。 SI制 和达西混合单位制。如表所示。 达西单位的物理意义:当液体粘度为1厘泊,压降为1 达西单位的物理意义:当液体粘度为1厘泊,压降为1大 气压下,流体流过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岩样, 气压下,流体流过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岩样, 其流量为1立方厘米每秒,那么,这个岩样的渗透率就定为1 其流量为1立方厘米每秒,那么,这个岩样的渗透率就定为1 达西。 达西。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一、达西定律
1.达西实验及其结果 1.达西实验及其结果
a
●实验目的
1
P 1 ρg
1 L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2 c b
z1
P 2 ρg
2
z2
d
达西实验装置图
∆H Q∝ A ∆L
Q = Ki A
∆H ∆L
γ Ki ∝ µ
γ Ki = K µ
Q=
K
µ
A
γ∆H
∆L
γ∆H = γ [( z1 +
= P r − P2 r 1 = ∆Pr
P P 1 ) − ( z2 + 2 )] ρg ρg
γ = ρg
Q=
K
µ
A
∆Pr ∆L
达西定律
实验装置水平放置 岩层水平
∆P Q= A µ ∆L K
达西线性渗流定律 达西公式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2.达西定律的讨论 2.达西定律的讨论 (1)渗流速度 (1)渗流速度 v 与真实速度 u
2 本身的特性,而与通过的流体无关。 本身的特性,而与通过的流体无关。其量纲为 [L ]。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流体为牛顿流体; 流体为牛顿流体; ﹡流速在适当范围内,可不考虑惯性阻力; 流速在适当范围内,可不考虑惯性阻力; ﹡不考虑其它物理化学作用。 不考虑其它物理化学作用。
第一项反映的是粘滞阻力损耗; 第二项反映的是惯性阻力损耗。 第一项反映的是粘滞阻力损耗; 第二项反映的是惯性阻力损耗。
例1-2 设有一下套管射孔完成井,液体仅能从直径为0.5厘米的100个小 孔流入井中,油层厚度为10米,折算自地下日产量为100立方米,井半径 r =10厘米,地层渗透率K=1平方微米,孔隙度 φ =0.2,原油粘度
u=
φ 或 v = φu
v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2)达西定律的力学分析 (2)达西定律的力学分析 作用圆柱体液体上的力为: 作用圆柱体液体上的力为:
∆L
P1
z
L
(P − P ) ⋅φA 1 2
流体沿L方向以 v 渗流时的 流体沿L 摩擦力为: 摩擦力为:
P2
Pz

∆z
z1 z2
P = αµAvL µ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本课程涉及大部分关系式中, 本课程涉及大部分关系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既可直接 采用SI制下的基本单位,也可直接采用DC混合单位制下的基 采用SI制下的基本单位,也可直接采用DC混合单位制下的基 SI制下的基本单位 DC 本单位,而无须对关系式进行变换; 本单位,而无须对关系式进行变换;
对水平地层,θ = 0 有:
∆P Q= A µ L K
§1.3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3)渗流阻力 (3)渗流阻力
∆P µ L ∆P Q= A = ∆P = KA R µ L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