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必修一文言复习

必修一文言复习

识记方法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为“回复”(说回来)、“报复” (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就是回到 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周而复始 无以复加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 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 射中。表示伤病。
识记方法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 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
慷慨就义 将计就计 一蹴而就 功成名就 删繁就简 一挥而就 避实就虚 半推半就 按部就班 另谋高就
金就砺则利。(《劝学》) (广)愠怒而就部。(《李将军列传》) 荆轲就车而去。(《刺客列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魏公子列传》)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报任安书》)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bēi







bèi
台:胎 合:盒






gěi
冶 给

shí

qià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文言文阅读复习
必修一《劝学》 《师说》
文 言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文 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 阅 读 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主谓倒装 考 宾语前置 内容概括分析 查 定语后置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为基础。

2.文言文的构成:实词、虚词、成语、句式等。

3.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谓宾、定状补、词序、省略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抓住题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大意。

2.重视首句:文言文的首句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

3.关注注释:注释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4.把握标志词:如“之”、“乎”、“于”、“乃”等,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往往有其特殊意义。

5.分析句子结构:注意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了解句子成分。

6.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成语比较等方法,准确把握词语含义。

7.推断句子意义:根据句子结构和词义,推断句子的实际意义。

8.留意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偶等,这些手法在文言文中也常见。

9.感悟文意:通过阅读,体会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练习方法1.选材练习: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

2.切片练习:将文章切成若干片段,逐一阅读、理解和分析。

3.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音感知和语调把握。

5.背诵练习:选取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四、文言文阅读拓展1.了解古代文化: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2.学习古代历史:通过阅读史书、传记等文言文材料,了解古代历史。

3.领略古代文学: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等作品,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4.感悟人生哲理:从文言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以上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

习题及方法: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正确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使之计时C. 以之烧火D. 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10、人君
,居域中之大。
11、善始者实繁,

12、夫在殷忧,
;既得志,则纵
情3、 ,择善而从之,则 ,勇者
竭其力,


14、
,徒慕君之高义也 。
1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


16、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17、杀人如不能举,

18、
,大礼不辞小让。
19、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 。吾其还也。”亦去
之。
杆状的深峡煤角鸟,随着蘑菇王子的旋动,鱼杆状的深峡煤角鸟像舷窗一样,朝着双兽怪影人工树上面悬浮着的七只肥猫神扫过去!紧跟着蘑菇王子也傻耍着法宝像烟 盒般的怪影一样朝双兽怪影人工树上面悬浮着的七只肥猫神滚过去。只见一片波光闪过……小虾米顷刻化作一串相当恐怖的天青色沥青流,像拖着一串虚幻尾巴的光柱 一样直窜天穹,而蘑菇王子也顺势追了上去!就见在明净淡净的爽丽碧天之上,拖着一串虚幻尾巴的光柱在空中画了一条悠然的曲线……猛然!光柱像烟花一样炸开! 顿时,数不清的烟云状物质像焰火一样从碧天之上倾泻下来……这时已经冲到光柱之中的蘑菇王子立刻舞动着∈七光海天镜←像耍小号一样,把烟云状物质状玩的如球 拍般晃动……很快,空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像森林小子模样的,正在尊贵喘舞的巨大怪物…………随着∈七光海天镜←的狂飞乱舞,七只肥猫瞬间变成了由千千万万的玉 光花瓣组成的一团蓝宝石色的,很像小子般的,有着华丽剔透质感的塑料状物体。随着塑料状物体的抖动旋转……只见其间又闪出一团暗红色的玉石状物体……接着蘑 菇王子又耍了一套仰卧颤动搜口罩的怪异把戏,,只见他闪着荧光的薄耳朵中,酷酷地飞出五组转舞着∈神音蘑菇咒←的果林玉背熊状的枕木,随着蘑菇王子的扭动, 果林玉背熊状的枕木像蘑菇一样飞舞起来。只听一声奇特悠长的声音划过,八只很像刚健轻盈的身形般的塑料状的团团闪光物体中,突然同时飞出五簇乱如杂草的暗橙 色花瓣,这些乱如杂草的暗橙色花瓣被云一摇,立刻变成眨眼隐现的珠光,没多久这些珠光就跳动着飞向巍巍巨树的上空,很快在九块大巨石之上变成了隐隐约约的发 光飞舞的老虎……这时,塑料状的物体,也快速变成了鸟窝模样的烟橙色胶状物开始缓缓下降,,只见蘑菇王子大力一颤宽大闪亮、镶着十九颗怪异宝石的黑色金边腰 带,缓缓下降的烟橙色胶状物又被重新颤向天空!就见那个沉甸甸、水灵灵的,很像鸟窝模样的胶状物一边狂跳转化,一边跳动升华着胶状物的色泽和质感。蘑菇王子 :“哇噻!这个咒语好玩!太刺激了!知知爵士:“我也想玩玩,学长!蘑菇王子:“明天一定带着你,爵士同学!知知爵士:“嗯嗯,好的好的!我在这看你玩也很 过瘾的!这时,蘑菇王子悠然像白杏仁色的飞唇河滩鹰一样疯叹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扭曲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七只美如船尾一般的深黄个,团身鹏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一百周的沧桑招式!紧接着旋动快乐机灵、阳光 天使般的脑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一】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画鬼最易译文: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字词解释:1. 为—2. 孰—3. 犬—4. 夫—5. 知—6. 旦—7. 暮— 8. 罄—9. 于— 10.类—11.形—(二)子罕弗受玉译文: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字词解释:1. 或—2. 得—3. 诸—4. 弗—5. 受—6. 者—7. 示— 8. 玉人—9. 故— 10.以…为—11.尔— 12.若—13.皆— 14.若—(三)墨鱼自祸译文: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字词解释:1. 虫—2. 拳然—3. 生—4. 谓—5. 游—6. 于—7. 以— 8. 蔽—9. 往往— 10.迹—11.渔— 12.祸—13.恃— 14.足—(四)孟母不欺子译文:1.孟子少时,见领家杀豕。

2.孟子问其母曰:“领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今子适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4.乃买领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字词解释:1. 少—2. 豕—3. 啖—4. 汝—5. 既而—6. 是子—7. 正— 8. 割—9. 食— 10.今—11.子— 12.适—13.是— 14.明—15.信—(五)专心致志译文:1.弈秋,通国之善亦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亦:其一人专心致志,悔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随与俱学,弗若之矣!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字词解释:1. 通—2. 善—3. 亦—4. 者—5. 也—6. 会—7. 使— 8. 为—9. 其— 10.虽—11.之—(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2.(1)者:(2)度:(读音)(3)坐:(4)之:3.翻译划线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3)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答:(四)课外文言文(7)曾参烹彘《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1)市: (2)止:(3)子: (4)子:2.曾子对妻子说的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8)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这篇课文的作者:清朝的 ;选自2.默写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答案:3.翻译(1)子何恃而往?译:(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译:4.你认为造成“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原因是:(一)画鬼最易译文: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译:有一个客人给齐王画像,齐王问(他):“什么(东西)最难?”(他)回答说:“画狗和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译:(齐王)问:“什么最容易画呢?”(他)回答说:“画鬼最容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译:狗和马,那是人们都知道。

白天晚上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能够画相类似的,所以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译:鬼是没样子的,不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容易画。

字词解释:1. 为—给2. 孰—什么3. 犬—狗4. 夫—发语词(无意)5. 知—知道、了解6. 旦—早上,这里指白天7. 暮—晚上 8. 罄—显现9. 于—在 10.类—类似11.形—形状(二)子罕弗受玉译文: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译: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译:子罕没有接受,送玉的(那个)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人把它看做宝物,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你。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子罕说:“我把不贪心看做宝贝,你把玉看做宝贝,如果把它给了我,大家都丧失了宝贵的东西,不如我们都有其宝。

”4.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个清廉、廉洁、自律的人。

字词解释:1. 或—有人2. 得—得到、获得3. 诸—迂、把它4. 弗—不…没有5. 受—接受6. 者—…的人7. 示—给…看 8. 玉人—雕玉的人9. 故—所以 10.以…为—把…看作11.尔—你 12.若—如果、假如13.皆—都 14.若—如(三)墨鱼自祸译文: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译:大海中有一种动物,弯曲的样子而生活的,把它称作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译:它的腹部有墨,在水里游动的时候,就用黑墨来遮掩自身,所以捕捞的人常常追踪黑墨就捕它。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译:啊!那些自己认为能够遮蔽的人,难道不是给自己朝来祸害吗?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译:某些人凭借着(这种)智慧,也是值得大家用来借鉴的。

字词解释:1. 虫—这里指动物2. 拳然—弯曲的样子3. 生—生活、生存4. 谓—称作5. 游—游动6. 于—在7. 以—用 8. 蔽—遮蔽、隐藏9. 往往—常常 10.迹—跟踪11.渔—捕捞 12.祸—引来祸害13.恃—凭借 14.足—值得(四)孟母不欺子译文:1.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

译:孟子年少时,看见邻居在杀猪。

2.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译:孟子问他的母亲:“邻居杀猪是为了什么?”他的母亲随口说:“要想给你吃。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今子适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译:不久,孟子的母亲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不坐,肉切得不端正也不吃,这就是我在怀孕的时候教育他,现在你适逢学知识时,却欺骗他,这是教育他不守信(不诚实)。

”4.乃买邻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译:于是就买邻家的猪肉烧给他吃,表明没有欺骗他。

字词解释:1. 少—年少2. 豕—猪3. 啖—吃4. 汝—你5. 既而—不久6. 是子—这个孩子7. 正—端正 8. 割—切肉9. 食—吃 10.今—现在11.子—你 12.适—适逢13.是—这 14.明—表明15.信—言语真实、诚实(五)专心致志译文:1.弈秋,通国之善亦者也。

译:弈秋是全国擅长下围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亦:其一人专心致志,悔弈秋之为听。

译:让弈秋教二人下围棋,他们中的一个人集中精神专心到了极点,只专心听弈秋在上课。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随与俱学,弗若之矣!译:他们中的另一个既使在听弈秋上课,但是心理只想着天上会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猎它,既使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在学习不如前一个人啊!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是因为这个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1. 通—全2. 善—擅长3. 亦—下围棋4. 者—什么人5. 也—…也….是(表判断)6. 会—教7. 使—让 8. 为—只9. 其—他们中的 10.虽—既使11.之—(不译)(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2.(1)者:……的人(2)度:(读音)duo量(3)坐:同“座”,座位(4)之:去.到.往3.翻译划线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它。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等到回到市场上,集市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答: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课外文言文(7)曾参烹彘《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1)市:集市 (2)止:制止,阻止(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子:儿子2.曾子对妻子说的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为人要有信用,不可失信,教育孩子要懂得守信。

(8)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这篇课文的作者:清朝的彭端淑;选自《白鹤堂集》2.默写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答案:第一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第二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翻译(1)子何恃而往?译:你凭借什么去呢?(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