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ppt(共373张)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
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
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9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 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 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称王
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
使……复活、长肉
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舍相如广成传舍
. 让……住在…… 34
四、词类活用 (五)意动用法
.
35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 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
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
.
32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削弱)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愚蠢)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变高/提高)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变高/提高)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尊贵/抬高)
.
3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述ppt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糊涂的样子), 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 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 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 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 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 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闲暇,空闲)。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 乃以镵伐树,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 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 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 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发)散 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 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笑的样子)。
其中①②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③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 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 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 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 语病。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 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 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们平时 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高考的知识准备
文言语句的准确翻译,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 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 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 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 ,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 “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高考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
• • •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 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 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 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 无 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 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 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 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 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母未时上山采薪() B.幼女随之不及() C.母薄暮负薪归() D.或堕井( )
人物传记的一般格式
1.某某,字某某,某地人。2。父某,---(年号)中为----(官职)。3。少------,及 (冠、第),GOOD。4。----(年号)中, 初(先、尝)举(荐、征、召、辟、授、除、 为)----(官职),--------------;5。后(及、 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迁 (升、擢、拜、调、徙、转、知、判)---(官职),遂(乃、因、则)-------------; 6。贬(出、谪、罢、黜)------------。 7。---------------。8。乞骸骨(封、卒、谥) -----。
文 言 文 阅 读 详 解
义乌树人中学 张文彬
Ⅰ、考纲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 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出加点字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不 相 同的一项) 2。选出加点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不相 同)的一项; 3. 选出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或词类活用不相 同的一项 4. 对文言文内容或对人物性格分析错误的一 项;
高考文言文单元复习PPT课件

10
练习一: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 药,未曾废离为愚者,莫我若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7、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3、 补(增)——补充省略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要补出。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厉害)?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 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年长体弱的却活下来了呢?(我)不 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啊!以(之)为
7
4、删(略)—— 删掉衬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
14
“你不聪明,太过分了” (主谓倒装) “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9
6、贯——前后连贯 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用事 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如: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北——元军,口舌——言语
B、“(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
5
B、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 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汉语与之相 应的词语。
如: “祖父——祖父和父亲” “妻子——妻子儿女” “受业——教授学业” “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
点点”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6
文言文单元复习 ——文言文翻译
1
一、文言翻译的标准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 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练习一: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 药,未曾废离为愚者,莫我若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7、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3、 补(增)——补充省略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要补出。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厉害)?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 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年长体弱的却活下来了呢?(我)不 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啊!以(之)为
7
4、删(略)—— 删掉衬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
14
“你不聪明,太过分了” (主谓倒装) “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9
6、贯——前后连贯 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用事 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如: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北——元军,口舌——言语
B、“(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
5
B、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 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汉语与之相 应的词语。
如: “祖父——祖父和父亲” “妻子——妻子儿女” “受业——教授学业” “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
点点”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6
文言文单元复习 ——文言文翻译
1
一、文言翻译的标准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 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PPT课件

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 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冲,年幼)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短 语充当等。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试 ❖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一 ❖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通“早”,早点)
试 ❖ 5、复之以掌
(“复”通“覆”,覆盖)
❖ 6、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坚、锐,形作名,坚硬 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判断下列句中红字解释的正误:
1、自放驴,取 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
2、鸣鹤在阴,其子 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实词的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
❖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 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冲,年幼)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短 语充当等。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试 ❖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一 ❖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通“早”,早点)
试 ❖ 5、复之以掌
(“复”通“覆”,覆盖)
❖ 6、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坚、锐,形作名,坚硬 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判断下列句中红字解释的正误:
1、自放驴,取 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
2、鸣鹤在阴,其子 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实词的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件

科举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
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 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 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 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今如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介词凭介词凭介词把介词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连词不论连词不论连词不论连词不论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的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
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 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科举制度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
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 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 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 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 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 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 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 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 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
高考复习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课件PPT

•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 赧(因羞愧而脸红) • 竟(结束、完) • 坐(因……而犯罪、因为) • 甫(才) 寻(不久) • 造(造访)
••• 交遽 尤((通急罪(速过交、过就错错、、相恐指惧责通)归)罪) •• 老先(大祖(先年、已龄经大死去)的长辈)
• 过(拜访、责备) • 弑(子杀父、臣杀君)古今异义 • 用(财用、因为)
高考复习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课件PPT 【PPT 实用课 件】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考复习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课件PPT 【PPT 实用课 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课件PPT 【PPT 实用课 件】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 课(督促劝说) •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 对(回答或对话) • 如(到、往) •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 工(工匠、精巧、擅长) • 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 容(宽容、或许、许可) • 贷(借出借入,宽容) • 狱(官司、案件、监牢) • 白(告诉) • 与(赞扬) 多(赞扬) • 遽(急速、就、恐惧) •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 间狱((官参司与、)案件、监牢) ••• 控白 与(((告赞拉诉扬))) 多(赞扬)
•• 景遽(急大速、、日就光、)恐惧) ••• 略尤 先(((罪祖夺过先取过、)错已、经指死责去归的罪长) 辈)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 主体:
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 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 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知会稽县:立斗门, 治水灾
之果然
知郑州:有使丢失物品,
2020/7/28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作的“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
3 .语言特点——凝练简洁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简洁,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 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得几 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要放过 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 名、官名、官职名、庙号、年号、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 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 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 是“死字”,不必拆开。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 。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2020/7/28
整体阅读方略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 传记,这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 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 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020/7/28
(一)写作特点 1 .文体特点——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 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 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 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 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明史》 《旧唐书》 《宋史》
考点(共19分)
断 文化 句 常识
概
断 文化 括 翻 句 常识 分 译
断 析(
实句
10
词 筛选 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信息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
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 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 “二十四史”。
语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 , 隔离天日 。
2020/7/28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凄。
2020/7/28
2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尾 细, 中 间 粗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2020/7/28
2020/7/28
课件纲领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文命题情况分析。 (3-5)
2.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方法。(6-19) 3.四道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1)断句(20-53) (2)文化常识(54-67) (3)分析概括(68-87) (4)翻译文言语句(88-366)
2020/7/28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试卷
选文
出处
2016 Ⅰ 《曾公亮传》 课标 Ⅱ 《陈登云传》
Ⅲ 《傅珪传》
2015 Ⅰ 《孙傅传》 课标 Ⅱ 《来护儿传》
《宋史》 《明史》 《明史》 《宋史》 《北史》
2014 Ⅰ 《于休烈传》 《旧唐书》 课标 Ⅱ 《韩文传》 《明史》
2014 Ⅰ 课标 Ⅱ
2013课标
2020/7/28
《马文升传》 《李揆传》 《萧燧传》
2020/7/28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
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选
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析 与概括、翻译。 (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 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 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4)2016年,题型与2015年保持一致。 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
公亮明察秋毫
•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 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 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 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 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 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 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 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 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 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 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 息。 2020/7/28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2020/7/28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2020/7/28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