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发展现状

中国铁路发展现状

中国铁路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铁路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铁路建设规模庞大。

中国铁路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铁路线路总里程超过13万公里。

其中,高铁网络覆盖范围广泛,高铁里程达到3.7万公里以上,世界列强之列。

高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有效缩短了长途旅行的时间和距离,方便了民众出行。

其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铁路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复兴号,运营速度最高可达到350公里/小时,比其他国家的高铁速度更高。

同时,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快的磁悬浮列车。

这些技术进步的成果,不仅提升了铁路的运输能力,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再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铁路以提供高质量的客运服务为目标,专注于不断改善旅客体验。

铁路车辆的设施逐渐升级,车厢内的座椅、餐车等设施更加舒适,方便乘客出行。

此外,铁路公司还引入了手机购票、自助取票等便捷的服务,方便了乘客的购票和出行流程。

这些努力的结果,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最后,铁路运输安全不断加强。

作为交通系统中最安全的运输方式之一,中国铁路注重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铁路公司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加强了列车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铁路公司还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员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运输安全的水平。

总结来说,中国铁路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运输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预计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出行的需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铁路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发展历程
1840年代至1949年:初步铁路建设
自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铁路技术,最早的铁路线路是由外国人修建的。

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
的铁路——北洋铁路,连接天津和北方重要城市的通州。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铁路建设主要由外国资本和技术支持。

1949年至1978年:铁路国有化和快速发展
1949年建国后,中国开始了铁路的国有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国家大力投资于铁路建设,铁路线路的总长度迅速增加。

重点项目包括京沪、京九、广深铁路等,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1978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对铁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国内外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促进了铁路技术的引进和使用。

中国还开始使用国内生产的高铁技术,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列车。

2000年至今: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迅速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

铁路速度和运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快、更便捷的选择。

总结:
中国铁路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建设、国有化、改革开放到高速发展的过程。

铁路系统的不断完善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我国的
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铁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网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1. 近年来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

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连接了许多城市和地区,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目前,我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4.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

2. 运输能力的大幅提高随着高铁的发展,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大幅提高。

多数高铁列车的速度超过300公里/小时,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铁路运输还具有稳定、安全、低碳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

3. 国际合作的深化我国铁路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合作。

中国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了铁路建设在亚欧大陆的连通性。

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合作不断加强,为我国铁路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未来趋势分析1. 高铁网络的扩张和升级未来,我国高铁网络仍将继续扩张和升级。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高铁里程将超过3.5万公里,全面实现高铁与城市的连通。

同时,高铁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线路将实现时速350公里以上。

2. 优化铁路货运结构在发展高铁的同时,我国还将继续优化铁路货运结构。

通过建设更多货运专线和货运枢纽,提高铁路货运能力和效率,推动铁路货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

这将有助于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流效率。

3. 引入新技术推动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已经开始在铁路领域引入新技术,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未来,这些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信号设备、列车控制、乘客服务等方面,实现铁路系统的智能化。

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铁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通过加大电气化、减少能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措施,我国铁路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并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铁道工程简介

铁道工程简介

1. 铁路概况铁路运输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和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线路是客流和物流的主要载体。

1.1 国内铁路发展概况近些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迅速,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成绩斐然。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首位,达到6500多公里,其中,新建时速250~350km 的高速铁路有3600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km的高速铁路有2800多公里。

目前,随着国家铁路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低靡的影响,国家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国家规划建设“四纵,四横”八条主要客运专线,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际铁路网络蓬勃发展起来。

先后建成了京沪高铁和秦沈、京津、沪宁、沪杭等客运专线,缓解了客货运输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预计,到2012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届时,将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客货运输得到极大的改善。

图1 青藏铁路线 图2 京沪高速铁路1.2 国外铁路发展现状美国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铁路网分布不均衡,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可将美国铁路网分为东西两部分;美国铁路主要是单线,复线率只占10﹪左右;美国是重载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最发达的国家,如图3所示。

日本是世界上发展高速铁路最早的国家,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目前,日本新干线通车里程达2100多公里,允许最高速度300km/h高速铁路与其他线路的衔接;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调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车辆制造和检修中心;新干线的作业方式较为简单,提高了作业效率。

如图4所示。

图3 美国铁路网 图4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2. 铁路的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2.1 铁路的等级划分铁路等级是铁路的基本标准。

设计铁路需要首先确定铁路等级,然后选定其他技术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的类型,然后再付诸实践。

简述我国铁路的发展和现状

简述我国铁路的发展和现状

简述我国铁路的发展和现状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铁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

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23年营业里程为13.9万公里,其中高铁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23年-2023年5月我国铁路货运量月平均货运量基本保持在3-4亿吨,货运量较为稳定。

我国铁路客运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8.90%;铁路客运量为36.60亿人。

我国铁路机车产量总体较为波动,铁路机车产量为160辆,同比下降44.3%。

202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029亿元,增速放缓。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23年营业里程为13.9万公里2023-202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5.15%。

202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3.9万公里,同比增长6.11%。

2023年-2023年5月我国铁路货运量月平均货运量基本保持在3-4亿吨,货运量较为稳定2023年-2023年5月我国铁路货运量月平均货运量基本保持在3-4亿吨,货运量较为稳定。

2023年上半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在3-3.5亿吨之间波动,下半年在3.5-4亿吨之间波动。

我国铁路客运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8.90%,2023年铁路客运量为36.60亿人2023-2023年期间我国铁路客运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8.90%。

20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为36.60亿人,同比增长8.45%。

2023年1-5月我国铁路客运量为6.52亿人。

我国铁路机车产量总体较为波动,铁路机车产量为160辆,同比下降44.3%2023-2023年我国铁路机车产量总体较为波动,近两年呈下降态势。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铁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之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至
2020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经超过3.6万公里,占到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同时,中国的普速铁路也在不断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内铁路网。

其次,中国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高铁的运营速度也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350公里/小时。

同时,中国的高铁安全
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高铁系统之一。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铁路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快捷的选择。

此外,中国铁路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积极推进“一
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加强了与国际
铁路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已经与13个国家实现了直
达高铁车次,铁路国际物流的通道越来越畅通。

然而,中国铁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铁路的票价相对较高,仍然对一些群体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中国铁路的客运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车站的服务质量、旅客的预订和售票系统等方面还可以改进。

另外,由于中国铁路投资巨大,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压力较大。

总之,中国铁路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之一。

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和安全的出行方式。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总结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总结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总结
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铁路网络不断扩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了13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网络之一。

而且,我国不仅在国内铁路建设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连接。

其次,铁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最高时速已经达到350公里。

这不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大大提高了铁路货运的效率。

同时,我国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列车技术,如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此外,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随着车站设施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旅客在候车、乘车和出行过程中的体验越来越好。

同时,铁路部门还推行了电子售票系统,方便了旅客购票,并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购票便利性。

然而,我国铁路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铁路线路的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的铁路网络尚不完善。

另外,高铁运输成本较高,票价偏高,与一些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导致一些人对高铁出行还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应继续推进铁路建设,提高线路密度,
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改善铁路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我国铁路发展状况》课件

《我国铁路发展状况》课件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 支持科研项目
推动产学研结合
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
开放创新合作机制 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发 展前景
未来,中国铁路科技创新将继续深化,加强技术研究和产学 研合作,为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铁路 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06
第6章 中国铁路发展展望
● 03
第3章 中国铁路货运发展
中国铁路货运的 重要性
中国铁路货运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物 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承担着大宗、远距离货物运 输的任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铁路货运的主要特点
大宗货物运输
承担大宗货物运输 任务
经济支撑
为国家经济发展提 供支撑
远距离运输
01 技术输出
中国高铁技术输出到多个国家
02 经验分享
与多国开展高铁经验分享交流
03 国际合作
中国为全球高铁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高铁的发展前景
全面发展
中国高铁将全面发 展覆盖更多城市
技术创新
中国高铁将持续进 行技术创新
国际影响
中国高铁将对全球 高铁产业产生影响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充满着辉煌的成就和不懈的努力。从最 初的高铁试验段到如今的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 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个的飞跃。未来,中国高铁将继续秉承 技术创新的理念,为世界高铁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铁路在中国的发展
单一线路时期
最早的铁路线路
技术创新
先进技术应用
管理经验
现代管理制度
铁路网络建设
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铁路的改革与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车组概论题目我国铁路发展概况班级 2010级机制1班姓名龚华德学号成绩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摘要: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中国铁路修建仍在继续,提速改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历程,要在了解发展历程、现状的基础上展望我国铁路的未来。

关键词:铁路;修建;提速;现状;展望1、中国铁路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大动脉,是大众化交通工具。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

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和55%左右。

复线里程25,566km,复线率%。

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 km,电气化率%。

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占营业总里程%。

2、中国铁路修建历程开创时期(1876—1893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7月3日,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修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长145km,轨距762mm,轨重每米13kg,是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自唐山起至胥各庄止,全长,采用1435mm的轨距和每米15kg的钢轨,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

缓慢发展时期(1894—1948年)1876—1911年,清政府修建铁路约9400km,其中,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是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

1912年孙中山先生提出要修建16万公里铁路的规划。

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网布局设想。

1912—1927年,北洋政府在关内修了约2100km铁路,大都是原有铁路的展筑和延续;在东北修了约1800km铁路,多数是日本帝国主义采用借款、垫款或“合办”等方式修建和控制的,还有一些是官商合办的铁路。

1928—194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km。

抢修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1952年)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km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10km,客货换算周转量亿t km⋅。

1952年6月18日,满洲里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km畅通无阻。

至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km,客货换算周转量达亿t km⋅。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相继完成了成渝、天兰铁路的铺轨通车任务。

接着又动工新建兰新、宝成、丰沙。

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时期(1953—1978年)从1958年至1965年,新建铁路干线有包兰、兰新、兰青、干武、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京承、太焦、外福、肖甬铁路等,建成第一条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区段。

“文革”期间,铁路建设遭受了极大的干扰,但施工生产没有完全停滞,建成铁路干线有贵昆、成昆、湘黔、京原、焦枝等铁路。

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km,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t km。

新的发展时期(1979—2002年)1986年开始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京秦、大秦(第一工程)等双线电气化铁路相继竣工。

全长超过14km的大瑶山隧道顺利打通,使南北主要大干线——京广铁路双线全线通车,大大提高了通过能力。

兰新铁路修到了阿拉山口,完成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的钢铁运输线。

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

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实施,调动了中央和地方建设铁路的两个积极性,带来了铁路建设和运营体制上的变革,加快了铁路建设速度,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至1996年,全国建成的合资铁路有三茂线、集通线、阳涉线、合九线、广梅汕线、漳泉肖线、成达线、西一、北疆线和孝柳线,正在建设的有广大、金温、石长、横南、邯济、水柏、朔黄等铁路。

1997年,全国国家铁路预计全年可完成货物发送量亿吨,货物周转量13050亿吨;全年旅客发送量可完成亿人,旅客周转量3500亿人公里。

跨越式发展新时期(2003年至今)2004年4月18日,铁道部对列车运行图进行了大的调整,增开北京至上海、杭州、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长沙等19对一站到达的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截至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万km,超过俄罗斯,跃居世界第二位。

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km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将达到2万km以上。

2012年铁路新线建成路线包括京石武、哈大、盘锦到营口、津秦、地下直径线、合蚌、宁杭、杭甬、杭州东、厦深、汉宜、龙厦、湘桂扩能改造、合肥三线电改、遂渝二线、沾六复线、南疆二线,6366公里铁路新线中包括7条高速铁路总里程3400公里。

2013年将有一批重要的铁路线路将开通运营,包括:津秦客专、宁杭客专、杭甬客专、厦深铁路、武汉黄冈城际、武咸城际等,其中大部分铁路为每小时200公里的城际间线路。

3、中国铁路提速改造历程中国铁路第一次提速1997年4月1日我国铁路第一次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开行9对快速旅客列车。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1398km,其中有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时速由1993年的时速h,提高到时速h;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中国铁路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我国铁路第二次提速,重点还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39对。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6449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3522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延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h,首次开行了行包专列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中国铁路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第三次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繁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

共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9581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6458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h。

中国铁路第四次提速2001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第四次提速,主要范围是京九线、武昌—成都、哈大线、浙赣线、京广线南段。

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全路全面提速。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13166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9779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h。

中国铁路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五次提速,在京沪、京广、京哈等铁路干线。

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达到118对,开行“Z”字头跨局一站直达(途中不进行技术作业)特快旅客列车19对。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16500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为8800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为7700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h。

中国铁路第五次提速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六次提速,动车组运行时速达200km/h,其中京哈、京广、京沪、胶济线部分区段时速达到250km/h。

开行时速120 km/h、载重5000 t 货运重载列车,我国从此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全国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公里/小时。

4、铁路提速的负面影响耗费上千亿的费用为提速做准备的进口机车、改造线路都是巨额投资。

在吸收消化这些外国技术前,中国要购买法国、德国、日本的高速列车一百多列,再加上购买机车以及技术转让费,共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

线路改造费用也十分惊人,由于考虑到重中之重的安全因素,铁道部要花数年时间对线路进行维修改造,其改造力度超过历次提速。

票价高昂作为“政企合一”的单位,铁道部必须通过提高票价来收回成本。

从铁路提速的实施者角度来看,动车组票价高昂,实属无奈。

增开D字头、取消其他车型,相当于取消了选择低层次出行工具的权利,迫使乘客坐D字头火车,属于强制消费。

不少动车组线路开通之后遭到冷遇即是证明。

一些大站运力反而减少提速让铁路客运运力的增加并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

黄金周前,无锡火车站拜托媒体提醒旅客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这是该站多年来少见的举动。

作为补充的沪宁和沪杭区间动车组,目前大部分运行单列仅8节车厢,乘客600座。

相比提速前的T字头特快专列1000多人的载客量,虽有十几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时间缩短,但客运能力却下降了一半。

因为动车组严格控制无座票,以及动车组停靠各站时间从原先的5分钟缩短至2分钟,各站销售无座票的数量急剧下降。

以牺牲客运能力为代价来达到快速和舒适,值得反思。

中小车站淡出小站从第五次提速起就开始逐渐淡出,第五次提速取消了大量普通列车,许多四等小站被取消;而第六次提速,跨越的矛头直指三等甚至二等车站。

以京沪线为例,第六次提速后,在10个二等站和18个三等站中,近70%减少了停靠车次。

火车大提速导致大批县级小站消失,使得小城镇居民出行困难。

5、中国铁路发展现状最近几年,我国铁路保持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自铁道部体制改革以来,高铁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逐渐从国内向国外市场发展。

2010年,新建铁路完成投资亿元,其中高速铁路项目(含收尾和筹建项目)完成投资亿元;2011年,我国新投产铁路2167公里,其中高铁1421公里,占比%;2012年,我国新投产铁路公里,其中高铁公里,占比%。

《2013-2017年中国铁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研究显示: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在54年突破万公里,超越了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为世界第一位。

6、中国铁路未来发展展望现代铁路的列车性能已趋于能源和维护费用的极限。

旅客列车的速度受到安全的约束,货物列车的重量也已达到桥梁和线路的活载极限。

铁路的软件革命即改进管理与控制,可使铁路的技术设备发挥更高效能。

由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数字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通信、信号两个领域的关系。

发展的趋势是以计算机联锁,取代目前的电气—机械联锁。

另外,自动排列进路,可使密集列车运行作业最优化,并使调度员摆脱人脑速度和能力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