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看我国高速铁路

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看我国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一种以高速、高效、高品质、高密度为特征的现代化交通方式,其优势在于快速、舒适、安全和可靠。
同时,高速铁路在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也代表了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
在过去几十年中,高速铁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中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真正发展壮大。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1964年在日本开通的“新干线”,其运营速度达到了210公里/小时。
之后,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发展高速铁路,如法国的TGV、德国的ICE和西班牙的AVE。
目前,全球高速铁路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中国是世界高铁建设的领跑者,现在全球高铁路网总里程超过7万公里,其中约两万公里位于中国境内。
此外,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也有很多高速铁路线路正在建设中。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
第一条高速铁路线路是1992年建成的北京至沈阳铁路,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全球高速铁路建设的领先者。
截至2021年初,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四万公里,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份。
中国高铁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正在测试的“复兴号”列车最高设计运营速度达到了400公里/小时。
此外,中国高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自主化的“复兴号”列车,使用了高密度和低燃耗的磁浮轴承技术,提高了列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我国高速铁路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种交通方式上。
这意味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必须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相协调,以避免过度投入和浪费。
其次,高速铁路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尽管十年文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 巨大的伤害,可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 国家安全的公路建设却仍在动乱中进 步。曲曲折折的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到 1978年,总里程达到89万余公里。尽 管等级低、质量差,但它的确通到了 全国90%以上的乡(镇),初步形成 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 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公路交通变得窘 迫、局促起来,日益成为制约 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打破瓶颈、发展交 通的深切呼唤,从改革开放的 最前沿传来。1985年,中国公 路总里程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公 里。
中国公路的新面貌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1.90万公里。公路密度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24公里百平 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59.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7。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8.0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0,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 级公路里程60.12万公里,增加2.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8,提 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公里,增加0.74万公里;高速 公路车道里程57.95万公里,增加3.1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9.92万 公里,增加1.96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 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00、 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4, 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6.69、提高2.24个百分 点。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 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 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 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 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的同时,位于高速公路 上的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桥梁和隧道 建设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
此后,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4.2万公里,占全球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得益于政府大力投入和铁路企业的强大技术实力。
从技术上来说,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如“复兴号”高速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不断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高速铁路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国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建设,使国内铁路运输网络更加密集,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物流和旅游业发展水平。
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高速铁路技术的国际化,为全球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一展头等舱通过了国家的首次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并于1995年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性运营。
自此之后,中国的高铁建设快速推进,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高铁的开端开始,介绍其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局以建设时速为200千米的头等舱为例,开启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这是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从沈阳到大连的高速铁路。
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该项目并未最终实施。
直到1997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在21世纪初的铁路规划和目标。
该规划首次提出了中国高铁的概念,并制定了全国高速铁路线路网的初步规划。
这个规划鞭策了中国高铁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2003年,中国国有铁路集团公司成立,开始负责铁路运输业务。
同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全国铁路网建设“沃尔玛模式”,以增加投资和铁路建设规模。
高铁建设成为中国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2004年,中国正式开始修建时速为200千米的高速铁路项目。
这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的正式启动。
2007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纲要》,明确了规划和建设中国高铁的具体措施。
2008年,中国缔造了高铁建设的奇迹。
在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首条时速为350千米的高速铁路——北京至天津铁路的建设。
这条高铁线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式开通,并成功承办了奥运会期间的高铁接送任务。
北京至天津高铁的成功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此之后,中国高铁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中国高铁的发展迅速,铁路网络逐渐覆盖全国。
目前,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最长、最快、最繁忙的高铁网络之一。
中国高铁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建设的能力。
中国高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高铁发展概况PPT课件

自高铁通车一来,褒贬一直不停,下面我们以沪杭高铁为例,在时间 和价格方面与原来的动车做一下比较:
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铁有一部分技术是吸收国外的,国外技术有没有 和国内技术相冲突这就是问题,零件什么的都还是刚开始, 不会有很大的不协调,等到5年,10年之后,零件损耗巨 大,国内外的技术在这个“新生 混血儿”中还能不能和谐 共存就是重中之重 导致当前高铁和民航两家争客源的现象日趋严重,民航有 时候一张武汉到广州的飞机票不过200元,且武广的上座 率不高,未必也能够保本,可能会导致双亏。 对于铁路来说,还有一点的也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就 是客货分离,如今武广上座率并不是很理想,这在于京广 线仍然有大量普通客车,所以尽快的客货分离,释放客货 运能力 。
武广高铁2009年12月9日试 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 营 ,列车最高时速可到 394公里。 2010年1月28日 郑西铁路 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 2 月6日 郑西客运专线正式 拉客运营
2010年7月1日上午8时, 上海虹桥站和南京站同时 相向发出首列动车,世界 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 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 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正式 开通运营。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 正式通车营运,运行最高 时速达到416.6公里,继续 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 最高时速。
谢谢!
对于“高速铁路”一词,现时世界上并没 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均 对“高速铁路”有各异的标准。但近年各 地的标准均趋于接近,现时世界上最为受 广泛接受的“高速铁路”定义为:最高 (日常/商业)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 的铁路。 狭义上的高速铁路,是指传统的轮轨式高 速铁路,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而广 义上的高速铁路则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 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发展具有以下基本情况:
1. 规模庞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41.4万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6万公里,占比全球高速铁路总里
程的两倍以上。
2. 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使
得我国高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3. 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在高铁技术和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目前,我国高铁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350
公里/小时,是全球高速铁路技术的领先者之一。
4. 运输能力强大: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年运输量逐年增长。
2019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量达到43.2亿吨,旅客运
输量超过35亿人次。
5. 区域联通加强:我国铁路网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通过铁路网络,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物流和人员流动更加便利。
6. 技术输出:我国高铁技术和设备已经走出国门,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先进的铁路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
7. 畅通工程实施:我国积极推进铁路畅通工程,加强铁路与其
他交通方式(如公路、航空、水运等)的衔接,推动物流、旅客运输整体效率的提升。
总体来说,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未来,我国铁路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铁路网络建设,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交通选择。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
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
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
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二、中国高速铁路现状与未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营业公里。
其中,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
(2023版)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版)

2004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势绘就了超过 1.2 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 160 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 年至 2005 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分、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22 年 4 月 18 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 200 至 250 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22 年 2 月 26 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 380 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22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彻底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22 年 12 月 26 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 350 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22 年 2 月 6 日——世界首条修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 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22 年 12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路线——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921 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 5 小时 40 分钟。
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 200 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 2022 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 9356 公里。
2022 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 1107 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 10463 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22 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 202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
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
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
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
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
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
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
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
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
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
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堡)、西班牙2008年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高速铁路、韩国2004年开通的京釜高速铁路一期(首尔~大丘),中国台湾的台北~高雄高速铁路,设计速度都是350km/h,开通后运营速度为320km/h 或300km/h。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各国也在不断地进行提高速度的试验研究。
1988年德国ICE1试验速度达到406.9km/h,1993年12月日本Star21试验速度达到425km/h,1990年5月18日法国TGV动车组试验速度达到515.3km/h;2007年4月3日法国成功地进行了高速列车试验,创造了世界铁路的最高试验速度574.8km/h。
1.2 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我国具有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大运力、低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在综合运输交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而铁路发展一直严重滞后,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必须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为此,2004年,我国铁路制订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于2008年进行了调整。
1.2.1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速铁路2004年1月7日,我国铁路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
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要,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200km/h及以上。
“四纵”高速铁路:北京~上海(350km/h、1300km);北京~广州~深圳(350km/h、2230km);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350km/h、1860km);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杭宁350km/h、其他250km/h,1600km)。
“四横”高速铁路:徐州~郑州~兰州(350km/h、1400km);杭州~南昌~长沙(250km/h、880km);青岛~石家庄~太原(250km/h、770km);南京~武汉~重庆~成都(250km/h、1900km)。
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客运系统,共2000km。
1.2.2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的高速铁路2008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对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铁路网总规模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铁路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增加了4000km的高速铁路。
将杭甬深高速铁路向北延伸至上海、杭长高速铁路向西延伸至昆明,还要建设蚌埠~合肥、南京~杭州、锦州~营口、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高速铁路连接线,扩大高速铁路的覆盖面。
同时,在长珠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图1 2008年调整后的高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1.2.3 “十二五”期间的高速铁路建设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按照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继续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5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
重点任务之一是继续发展高速铁路,建成4.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
快速铁路网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并与区际干线、城际铁路、既有线提速线路有机结合,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使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标准和开通运营速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十二五”期间,将贯通“四纵四横”高速铁路;有序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如北京至呼和浩特、大同至西安、西安至成都、成都经贵阳至广州、合肥至蚌埠、合肥至福州、南京至杭州、吉林至珲春、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至佳木斯、武汉至九江、郑州至万州等,进一步扩大快速铁路网覆盖面;规划建设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珠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海峡西安经济区以及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滇中地区等城际铁路1.3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历程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本世纪初开始建造高速铁路,并陆续开通运营。
在近二十年的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与实践中,一直遵循着科技攻关、试验验证、工程实践和推广应用的科学规律,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并且高度重视韩国、我国台湾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利用我国铁路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储备,结合我国的国情、路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
1.3.1 高速铁路技术科学研究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跟踪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1990年铁道部正式列题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
至2002年,包括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内,国家和铁道部共列了297项关于高速铁路关键与重大技术的研究课题。
1993~1994年,由国家科委、计委、经贸委、体改委及铁道部(简称“四委一部”)联合组织进行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内容涉及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案、技术可行性和技术路线、经营机制与筹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国力分析等。
研究认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是迫切需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是能够承受的,建设资金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要下决心修建京沪高速铁路,而且愈早愈有利”。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四委一部”联合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报送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建议的请示”报告。
1995年铁道部组织完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运输新技术研究》中的《高速铁路线桥隧设计参数选择的研究》专题研究;1997年铁道部组织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试验工程前期研究》中《高速铁路线桥结构与技术条件(标准)的研究》专题研究。
通过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高速铁路站前工程的设计、建造技术进行了充分研究,提出一系列设计参数、技术条件或设计标准。
1997年~1998年,铁道部先后在铁科院东郊环行线和郑武线组织进行“200km/h以上列车高速运行综合试验”。
环行线试验最高速度达212.6km/h,郑武线试验最高速度达240km/h。
综合试验对200km/h及以上的路基、轨道、道岔、桥梁和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噪声振动,弓网受流性能,轨侧人员气动作用力,列车交会压力波,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牵引制动性能,电磁辐射等高速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铁道部在对高速铁路技术前期科技攻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路情,有计划的组织了路内外科技人员进行高速铁路技术全面深化研究,共开展了115项研究试验项目。
内容涵盖基础设施、高速列车、牵引供电、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专用通信、环境保护、安全监控、信息化、系统集成、运输组织、养护维修以及客运市场分析,融投资等各个领域和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对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都已得出明确的结论或相应的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