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2)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案】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 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 有所依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3.作者把鲲鹏Biblioteka 居住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 【答案】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
学而时习之
(然后,表顺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9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0
(五)成语积累 1.扶摇直上: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形容地位、
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2.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1
(六)名句积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4
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
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
在对立的那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那一面看不明白
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因
彼而存在。
2.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
如死以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0
2. 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 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1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 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讲《说明文读写》PPT课件

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梦回繁华》 《核舟记》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恐龙无处不有》 《时间的脚印》
6
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 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
7
说明文顺序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改文:
语言准确
我有一个美丽的小闹钟,它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
物。
列数字
打比方
它高约80厘米,重约600克。形状像个房子,烟囱、窗户、栏
杆等全都有。颜色鲜艳,白色的屋顶似乎覆盖着厚厚的雪,衬着绿
色的烟囱格外亮眼,黄色的墙面两侧还各有一个小窗户,看起来非
常精致,盘面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凸透镜一样的圆形塑料,可以清楚
子的中间是钟面,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紧扣特征内容定
以看时间,里面 有三根长短不同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的针。
结构选择总分总
说明方法?语言生动? 26
病文:
小闹钟很美丽。
它的形状像个房子, 有烟囱,栏杆,窗户等, 它的颜色也非常鲜艳, 屋顶是白色的,烟囱是 绿色的,栏杆也是绿色 的。房子的中间是钟面, 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它的容量近四百升,基本成为了我们的食品仓库,打开柜门,里面水果、蔬菜、鸡、鸭 鱼、肉一应俱全。同时,由于采用了智能温控技术,格外环保节能,深受我们全家人喜爱。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40张PPT)

疑难探究
语言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 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 的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疑难探究
3.诗歌采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具有地方特色,请结合内 容谈谈你的理解。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莫要”“莫把”这两个表祈使语气的词语表现了诗人重 回延安时无比激动、不能自已的心情。叫灰尘不要把自己的眼 睛,挡住表明诗人急切地想要看到故地的情形,表现了其对延 安深厚的感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挚爱。
品味第三部分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米酒”“油馍”“木炭火”“炕”极具地方特色。
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团聚时窑洞人之多,表现 了延安亲人对“我”的无限热情。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团聚时窑洞人之多,表现了延安亲人对“我”的无限热情。
品味第二部分 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对一照口过 口去的我米认酒不千出万了句远你话,, 迎的场景,自然引出下文对延安生活的回忆。“回家
“迎春风”,赋予“绿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延安绿树的生机盎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第一篇《被压扁的沙子》优秀教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2.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2. 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品析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1课时)五、教具准备:PPT课件、微课、拓展阅读卷、彩喷贴纸、翻页笔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二)整体感知1.字词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决。
2.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讨论明确: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蒹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写读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社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春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安塞腰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恐龙无处不有
9 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0 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核舟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4*庆祝旧历元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习仿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诗经》二首
2020年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课件

合作探究
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 么好处?
第一,抒情性强。 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 头传唱的意味。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 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 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 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 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 情。
精读细研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 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 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 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合作探究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 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 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 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 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 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预习检查 读一读
zhǎn
盏
dēng
登时
pàn
脑畔
méi
糜子
mó
油馍
kuāng
眼眶
预习检查 多音字
méi 糜子
糜
肚
mí 糜烂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朗读音频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贺敬之,1924年出生于山东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 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 习。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解放战争的新战场。解放战 争结束后,到北京工作,《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 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 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 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 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 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合作探究
1、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想想第一部分是从什么描写角度表现当时激动的 情景。 3、第二部分,说说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4、文中第四部分运用哪些修辞,描绘延安城秀丽如 画的新面貌?有什么作用? 5、诗歌运用大量的叠字、口语,请说说其作用。 6、本诗体现出延安人民什么样的特点?那么在今天, 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课堂小结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 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了养 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 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 赤子之心,以及眷恋之情。
当堂检测
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登时:立刻。
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分别用 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回延安;抒写久别再回延安的激动和喜悦。 2、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 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3、会亲人;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相互间 深厚的情谊。 4、看延安;描写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 成就的赞美。 5、颂延安;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光明未 来。
这些叠词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塑造诗人形象、 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 的作用。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六、说板书设计
语言准确 语言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拟人手法
事物特征
四字成语
有声有色描绘
用词典雅
说明方法
谢谢指导!
四、说教法学法
1.默读筛选法 2.比较品析法 3.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步感知、梳理内容 (三)细读文本、品析语言 (一)再读课文、体会技巧 (二)小组合作、探究效果 (三)课堂练笔、发展能力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 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也有语言呢?读懂大自然 的语言,你就是一个有智慧的学生。请让我们一 起去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说学情
• 从已有知识基础看,八年级学生已经对说明文有一定 了解,但未能真正领会说明文的本质。
• 从已有生活经验看,此阶段学生的探知兴趣浓厚,适 宜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 从已有学习方式和习惯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1.理清说明顺序,品析本文准确而又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2.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能具体区分并加以运用。(教 学重点) 3.培养亲近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二)初步感知、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 唇、不回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认真思考,填写思维导图
大自然的语言
1.什么是 (1.2.3自然段 )
2.物候观测对 (4.5自然段)
3.
? 1.
的重要性。 2.
。(6-10自然段) 3.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自然段) 4.